博文谷

【精品】春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春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9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而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裏卻永遠忘不了的。

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裏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纔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花,另一種叫糕。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係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竈火薰的黢黑的竈間裏,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裏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媽媽蒸的糕主要是用來祭祖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學考試,媽媽都要蒸個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媽媽說是爲了讓兒子“高升”啊。

棗花和糕,媽媽現在還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種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家鄉人叫“黃蒸”,具體是哪兩個字我也說不準,姑且就用這兩個字吧。它其實就是用玉米麪做的,只是在裏面包了點陷,有白菜,也有白蘿蔔什麼的,但是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吃,在我離開家到縣城上學以前,我們家平時的主食就是玉米麪窩頭和玉米麪粥,吃的我經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到飯店吃飯,有人特別愛點貼餑餑熬小魚,我看着玉米麪做的餑餑從來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楊村鎮有一家貼餑餑熬小魚特別有名,市裏有人開車跑到那兒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從承德迴天津,他們要去吃楊村的貼餑餑熬小魚,那個餑餑貼的真好,但是我也沒有吃一口。童年的記憶裏對玉米麪特別的牴觸,這種牴觸持續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我放炮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裏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裏,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後就該放炮了,我是家裏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當然由我來,小我七歲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擔,但是我從來沒有讓過,直到我對放炮沒有了興趣。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後我問媽媽,她笑笑說,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哪兒學來的,爲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只到現在媽媽每年還在重複着這樣的活動,因爲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裏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纔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着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說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麼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後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後的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遊戲了。

初二是閨女回孃家的日子,姥姥家離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帶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裏又是無拘無束的一天,一直到過了初五,大人們該上班了,我們也快開學了,年才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如今,寒假已接近尾聲,現在的我,剛剛度過了我所經歷的第十二個春節。寧靜的午後,我望着窗外那並沒有過年色彩的風景,引發了一系列的思考……

  ——題記

過去

提起過去的春節,老一輩人眼中現在還閃爍着興奮的目光。奶奶跟我講,那時的春節就是一頓美餐、一件新衣服、一張嶄新的壓歲錢……這些在今天看似簡單不過的東西,卻是那時的人們對於春節最幸福的嚮往!

在過去啊,雖然沒有多麼良好的經濟條件,但那熱熱鬧鬧的氣氛可少不了。那時,大家在除夕前就紛紛拿起石灰水,把門裏門外刷的白白亮亮的,又貼上紅豔豔的大春聯和年畫,真是十足的年味啊。而且在以前,那鞭炮一放就放到大天亮,啪裏啪啦的,可真是熱鬧!

過去過春節時,到處都洋溢着傳統習俗。廟會上,有些人舞花龍,有些人舞獅子,還有人跳舞呢。

過春節時,孩子們要數最興奮的了。那時候,家裏的條件並不好,可是一到過年時,每家總會留出一些錢來,爲孩子添一件新衣,做一頓肉,再包一些壓歲錢。快過年的時候,家長會把漂亮的新衣服,在大年三十晚上放在枕頭邊,初一才能穿。小朋友聞着新布料的香味,興奮得睡不着覺。這,就是過去的春節,大家是不是也像我一樣喜歡這樣的春節呢?

現在

今年的春節剛剛過完,我覺得年味兒明顯淡了許多。大家雖然也在過節,但卻沒有那種熱鬧勁兒了。

臘月份,我並沒有像往年一樣,感受到濃郁的過年氣息,而且並沒有幾家貼年畫。彷彿不到年三十兒,大家都沒有做出過年的準備。我可一點兒都沒感覺出過去那種十足的年味和熱鬧非凡的場景。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們早早的就在飯館把年夜飯訂好了,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在飯館吃一頓團圓飯後,再回去一起看春晚。現在的我們,就像春節聯歡晚會一開始時說的“春晚就是一種象徵,它代表着家人的團聚。”或許是吧,現在,每天都會有許多綜藝節目,不管什麼時候,開啟電視都會有一些唱歌、跳舞的節目。我們看春晚,好像真的不只是單純地想去看那些表演節目,而是享受着這全家在一起團圓的四個多小時!

今年不知道是因爲北京城霧霾,還是什麼原因,城區裏放煙花爆竹的量明顯減少了許多。好像只有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才聽到了一些鞭炮響,在過後的幾天已經基本上沒什麼人放了。我們小孩子現在過春節,無非就是拜年、得紅包、家庭聚餐……感覺和平時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也一點兒沒有了過去孩子們那會睡不着覺的興奮勁兒。現在的生活條件優越多了,平時,不管想要吃什麼,穿什麼隨時都可以買,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捨得花幾個錢。正是因爲如此,過年才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而越來越沒有年味。

還有,現如今許多人,都會藉着春節長假出去走一走。透過舒適的旅行,來釋放自己的壓力。藉着這“短暫”的長假,放鬆身心!

這,就是現在的春節,總的來說,現在傳統的東西少了,年味比過去更淡了。

未來

我希望將來的春節更加多元化,在城裏的打工者不用再爲春運的火車票發愁,而是政府爲他們開通了各個方向的專列。城裏人也可以到農村去過年,感受一下鄉下那濃濃的年味。

到了未來,我們或許可以研製出一種環保的電子煙花。現在,空氣污染太嚴重了,這樣做既能有煙花的效果,又不會對空氣造成污染。

在飯館吃年夜飯儘管很好吃,儘管不用辛苦勞作,可是怎麼就感覺缺少點兒年味。我覺得年三十還是應該全家人聚在家裏一邊聊家常,一邊包餃子,這樣既親切又有過節的氣氛。

“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我們要緬懷過去,珍惜現在,規劃將來,使我們的春節越來越歡樂,越來越有中國味兒!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走在大街上,忙忙碌碌的人們正忙着準備過節,穿上了節日的盛裝,看起來神采奕奕,。煙花爆炸聲響徹在耳邊!夜空一片湛藍,星星正地眨着光芒,月亮倒掛在夜空中,又像片會發光的柳葉。只聽轟隆隆一聲聲巨響,打破了原來寧靜。一枚枚煙花向天空噴去。天空開放出一朵朵美麗的菊花,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到處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萬家爆竹喜氣濃,一路風塵蹄花碎”我扯下舊對聯,在門上貼上嶄新的對聯,看着那一點一點在我們手中脫落的歲月的紅紙,感嘆時間的匆匆,快得讓人恍如夢一般,08年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辛酸事和甜蜜事。他們來得快,去的又如此匆匆。貼上了新桃,望着那一張一張在我們眼裏未來的祝福,我們振奮,那撕去的是過去的酸甜苦辣的足跡和身影,“千般月色硯邊過,無限春光筆下生”“五千年輝煌文化喜填新頁,九萬里錦繡河山大展宏圖”“正月抒懷萬首新詩歌大治,春風得意一杯美酒壯長征”那貼上的是對未來的熱情如火……

聽爺爺說起春節的來歷,相傳在商朝的時候,有一個叫萬年的人,他受到日光下樹影移動規律的啓發,設計了測日影,計天時長短的“日晷儀”。 經過長期的精心觀測,萬年終於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功成之時,他以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人們爲了紀念萬年,就把過春節叫做過“年”。

在電視上看到,幾千萬海外華人共同慶祝華人兒女共同度過盛大的節日,藝術團獻上了別開生面的文藝盛典,點亮了海外的璀璨之夜。《舞彩繽紛——中華情》的大型歌舞晚會,在中國民俗文化基礎上又融合了西方元素,富有傳統的文化內涵,體現出清新現代的藝術氣息。《海外遊子吟》都說那海水又苦又鹹,誰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遍體的傷痕,滿腔的仇冤,遊子的腳印血淚斑斑.流浪流浪,流浪流浪,遊子的腳印,血淚斑斑.歷盡了人間的風暴雨寒,踏遍了世上的溝溝坎坎.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艱難,遊子的心中,盼望春天.流浪流浪,流浪流浪,遊子的心中,盼望春天.這首歌將海外華人苦難的歷史,艱苦的創業,那思念祖國的情懷,讓人聽後爲之震撼。它真實記錄了華人移民走過昨天、走進今天、走向明天的心路歷程,並留下一份具有震撼力的見證。海外華人我們心連心,風雨同舟一起走過歷史的雲煙。

過節人們都在和家人團聚,一起過着溫馨幸福的生活,但是忘不了那些還在辛苦工作的叔叔阿姨。最辛苦的人莫過與邊防戰士了,他們一年365天都守衛在祖國的邊疆,多年來,邊防部隊官兵恪盡職守,紮根邊疆,不辱使命,取得了驕人戰績,爲保衛國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爲人民的幸福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還有列車,飛機上的服務員,還有國家大型工程的建設者……他們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沒有時間休息,也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他們好辛苦,我想向他們說一聲:“你們幸苦了,祝你們春節快樂!”

啊!還有我的姨父,他長期在雲南工作,國家水電三局,修大型水電站。還要供養哥哥上大學,春節也不回家,真想念他啊!我和姨夫都有好幾年沒有見面啦!真希望姨夫早點忙完工作,回來後相聚在一起。姨夫,我在遠方祝福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10,9…。。1”看着春節晚會上觀衆和演員送08迎09的倒計時的響起,無數的煙花在天空綻放,似花還似非花。辛酸早已被這種憧憬掩蓋而去,激動和欣喜油然而生,新的一年是否能考一個好的成績作爲爸媽辛苦的一點回報呢……

“三春暉靄門庭暖,寸草心長雨露深”,“萬家爆竹喜氣濃,一路風塵蹄花碎”我送上兩幅對聯,祝福一路風塵上的所有人。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春節在眨眼間就結束了,還沒來得及回味,已經坐在了辦公室的椅子上。

吃過中午飯,婆家的人就坐上了返鄉的車上,家裏只剩下了我倆,原本覺得擠壓的空間突然感覺空曠了,這是自搬進新家以來,我們第一次過上二人世界,望着空蕩蕩的房子,我反倒有點不知所措了,感覺好像丟了什麼似的,在房間踱來踱去,腦袋有點茫然。LG倒沒什麼變化,一直在書房玩他的遊戲,只有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習慣了一大家子人排排坐看電視,圍桌吃飯的氛圍,習慣了聽他們講家鄉話跟我聊天,而我用普通話回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真的讓人過得炫目了。

在家無所事事,我索性跑出去剪頭髮去了。一路走過來,街邊的理髮店都還在大門緊閉,逛了一圈下來,只找到一家小店是開門的。推門進去,只有一位老大姐在,加上一個小夥子顧客。大姐招呼我隨便找個位子坐,看會電視,一會就好。我就着電視機旁坐了下來,正在播的是韓國的肥皂劇。我興趣不大,百無聊賴的開始打量這個小店,有點後悔走了進來,老大姐弄出來的髮型估計也年輕不到哪去。心裏想着,有點開始打退堂鼓了,但又不太好意思站起來拍拍PP走人,只好硬着頭皮乾等着。

小夥子的頭倒是挺利索的就擺平了,好像還挺滿意的樣。輪到我上了,老大姐問我想弄個什麼髮型,是按原來的修短些還是?我說想換個型,之前的那個不滿意。她問我有沒什麼想法,我說沒,她就跟我說了她的一些建議,由於心裏沒底,我也沒發表什麼意見,就開始動工了。

我一直盯着面前的鏡子看,越看心裏越冷,這髮型不就跟那些大媽的差不多嘛……,額的神啊,救命啊!看來先前的擔憂不是白搭的。

下刀就沒有回頭路了,我麻木的等頭弄好,付錢走了。這個令我哭笑不得的頭,哎,肯定要被LG笑到臉黃了。

估計聽到我開門的聲音,LG在書房嚷開了,LP,過來給LG看看你的新發型。

我慢慢踱進去,他第一句就來了,你的頭怎麼越剪越傻!我崩潰ING……

多看幾眼,他又冒出來一句,你這個頭跟你老媽的很像啊,是不是在XXX地方剪的,我說是的,他大笑,他們家是要將我們小區的全發展成一樣的大媽頭啊。我那個淚奔啊,立馬內牛滿面……發誓以後再也不去剪便宜的頭了。剪一次後悔一次,但還沒學乖,印證那句,在哪跌倒了就在哪裏趴着。

晚上老是心神不定,思緒在飄飛,失眠的夜。身旁的他恰好相反,好像三天三夜沒睡一般,足足睡了12個小時,I真是服了U。

早上我想要起來做早飯,LG怕我沒睡好,說出去買包子吃,我也就沒堅持,冬天實在很難抗拒被窩的魅力。

我還是按原來的鬧鐘起牀,煮了點泡飯犒勞昨晚沒吃晚飯的.胃,就出門去上班了。路上我特意看了那幾家包子鋪,都沒營業,某人早飯估計泡湯了。

我正在上班車,LG來電話,問我上車沒,早餐吃了什麼,我說正在車上,早上吃泡飯,你沒吃到包子吧,那頭的他在笑,傻冒一個,有點恨自己雜就意志不夠堅定一些呢,沒開門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可憐的小豬。

今天回來上班的人估計還不多,路況很好,不到20分鐘,就到公司門口了,離上班時間還有20分鐘。大門口正在打爆竹,還有一些舞獅的邊穿戲服邊趕着下車奔向我們大堂。等我們下車,大堂的舞獅隊已經忙開了,中國區總裁穿着我們傳統的財神爺的衣服,在大堂等着給我們派開工利是。博個好意頭,別抱太大的希望。

僧多粥少,能吃上口稀飯就不錯拉。現在其他的老闆都很低調,紅包估計就這麼一個了。懷念以前的公司啊,開工第一天到處去給經理拜年,紅包可以撈一大把,有些厲害的MM就5塊10塊的紅包也能拿到1、2百。

算了,還是活在當下吧,沒有比記憶更好的風景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竈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除此之外,還有吃竈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那麼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爲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竈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竈,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竈,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爲“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竈王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竈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爲“竈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竈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竈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春節期間,我來到了上海,這個著名的大城市,在這兒,曾經是呼籲風雲的時代,這座大城市,又和我們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麼不同呢?它又是充滿了怎樣的年味呢? 我們來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兒的地方——豫園,也不說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個不小心...

等待小生命的誕生是激動人心的;等待某種結果的揭曉是緊張的;等待某部影視作品的開播是急噪不安的。等待的感覺就好象度日如年,可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有耐心。聽着聲聲爆竹,看着朵朵煙花,人們都在等待着另一個得開始。

小時候,我和夥伴們日日盼望過年。除夕一到,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地忙起來,我家更比別家忙。從我記事起,除夕那天,我家一大景觀就是父親寫春聯的熱鬧場面。父親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全村人幾乎都請父親寫春聯,父親也高興,有求必應。

新年舞社火社火,廣泛流行於甘肅各地,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曆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爲角色。

新年新氣象,新年新生機,新年新機遇,新年新契機,新年新希望,新年新業績。新業績開創新生活,新生活定有新運氣。祝你猴年好運、新年大喜。新年許下心願,朋友傳遞祝願,幸運心甘情願,開心自覺自願,幸福一廂情願,猴年如你所願,事事...

過年了,過年了!早就盼望着過年。新年老人帶着歡樂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臉樂開了花。過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衝到門外,高高興興地點燃了引線。啊,多麼的美啊!天上頓時開出了一朵光彩奪目的鮮花,天空被染的格外耀眼。

春節期間,我和爸媽到爺爺奶奶家過年。吃飯時,奶奶端上了美味可口的年糕。我心一急,連手都沒顧上洗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我最喜歡吃年糕了)。

“嘭!”“啪!”“噼裏啪啦!”吃完年夜飯,鞭炮聲與煙花聲爭先恐後地鑽進了我的耳朵。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陽臺上。啊!那鞭炮與煙花,把夜空照耀地如白晝一般。那月亮、繁星,都黯然失色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我眼中的春節是有着古代風俗而又傳統的節日,每當春節到的時候,櫃檯上的商品琳琅滿目,路上的行人多之又多,人山人海,車水馬龍。

我眼中的春節是個團聚的節日,每到春節來的時候,人們走親訪友,家家都歡聚在一起,家家都把自己存了一年的食物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酒、肉、菜,只見桌子上擺出了風味獨特,各式各樣的飯菜,當然客人們誰也不客氣,狼吞虎嚥的吃起來時,整個屋子都沉浸在了一種溫暖的香味裏,大年初二的時候人們都回到了爺爺奶奶那裏,和親人們歡聚一堂,晚宴上,呈現出孩子可愛笑臉和爺爺奶奶和藹的微我眼中的春節時一個響亮的節日每當春節來的時候,是小孩最喜歡的節日,只見孩子們手裏拿着“二腳踢”,另一隻手拿着打火機,一點一我眼中的春節是一個紙片的節日,每當春節來的時候,他是一個最吉祥的時候,他是一個象徵着福氣、財富、平安的節日,人們往往把門的兩側貼上關於平安來年幸福家庭和睦的對聯,門中間貼一個大大的福家,意味福氣的到來真是一片熱鬧的景象啊!

春節象一盞燈,照亮了人生前進的道路,溫暖了人間的寒冷,他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是一個人們最愛的節日,是一個福氣的節日,說心裏話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這一個歡快的節日給盼來了—春節。新年來了,往事如風一樣飛走了,迎接來了新一年的開始。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走出家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大街上,到處都喜氣洋洋,歡聲笑語。春天的氣息把花兒般的喜悅映在人們的臉上在這幾天裏:早上,人們一般都在看電視、玩電腦,只有少數人在寫作業。下午,很多人都在陳毅廣場玩,我也去了,我是去放風箏的。

首先,我把風箏放在地上,風一吹來我就開始跑。可是,我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陳毅廣場裏還有旋轉木馬、小火車、上下飛機、海盜船和旋轉椅,我和弟弟玩了很多,可好玩了。到了晚上,大家都出來放煙花,我和妹妹也不例外。我們先玩了變色煙花,它的外表是紅和綠交叉而成,點燃後,開始是紅色的,慢慢的就變成綠色的,可有趣了!我們還玩了很多煙花,其中,有一種叫“吉祥七彩雨”的煙花,點燃了“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大家歡聚一堂,熱熱鬧鬧的,一派祥和。

“放鞭炮,吃年夜飯”可謂是過年的“重頭戲”了。瞧,現在才下午五點鐘,奶奶卻已經忙活起來了。再看看客廳裏,大人們正開心地談天說地,小孩們則聚精會神地盯着電腦。隨着一盤盤佳餚陸續上桌了,我們才意識到準備放鞭炮了。看着爸爸從箱子裏拿出了一大卷的鞭炮往門外走去,我趕忙攔住爸爸,說道:“爸爸,這回讓哥哥來點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卻見哥哥正使勁地搖頭擺手。爸爸看着他說:“一個男子漢,這麼怕死幹嘛!”說着,把手中的鞭炮遞給他並把他往門口推。見他那十分無奈的樣子,我不由的覺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動作:還沒點燃就跑的遠遠的。第二次點鞭炮時,幾分鐘過去了,怎麼還沒點燃?原來啊,這緊要關頭打火機卻“掉鏈子”了。第三次終於點燃了,只見哥哥早已跑到一棵大樹後面,探出顆腦袋遠遠地望着那鞭炮。我們看着他的樣子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

鞭炮聲漸漸消失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原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滿桌的菜餚,數了數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驚呆了,入座後只見爺爺拿出了一瓶茅臺酒來,與大家品嚐、分享。只見大人們紛紛拿出了紅包遞給我們並送上祝福,我們也互相的道謝、祝福。然後,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在我們把春節的由來、內涵、習俗、意義都說過說透之後,忽然發現還忘了說——春節是一種特定的情感。

在所有春運的運載車輛上,那些擠成一團、千辛萬苦的人,沒有一個知難而退,全都堅定地渴望着去實現一種情感的目標:回家。急渴渴地撲到家,一推開門,即刻融化到自己生命源頭的溫暖裏。

那裏有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守家在地幹活營生的兄弟姐妹,他們全朝你喜笑顏開;還有那些分外親切的老桌子老櫃子老景象,以及惟有你的老巢纔有的那股子的勾魂攝魄的氣味。

跟着,與你的巢緊緊相連的紛沓而至:至愛親朋、舊交老友、昔時夥伴、左鄰右舍,還有老街老巷、鄉土風物與小吃。可能你離家太久,或在外邊拼打多年,漸行漸遠的往事已經滑到記憶邊緣,但此時此刻偶然碰到一個什麼細節,會把沉睡在你心中深處的故舊一下子拽到跟前。記得一次在街頭碰到一位闊別了至少三十年的中學同學,那一瞬忘了他的名字,卻脫口叫出他的外號“大牙”——他的門牙又長又大,而且往外呲。那時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大牙”。誰料到此刻這個外號彷彿有種神奇之力,把我們熱呼呼地拉回到真率無邪、親密無間的少年時代。我們開始問對方、說自己、談現在、聊過去;所說到的當年的同班同學時,也多是外號,惹起我們陣陣大笑。就這樣站在街頭長談竟有一個小時。

從中,你會感慨人生的急促,時光的無情,生命的無奈,同時又獲得惟有回家過年纔有的滿足。然而一年裏只有這些天,可以實實在在觸摸到昨天與前天。 彷彿進了奇妙無窮的時光隧道,還會情不自禁地往裏鑽。

雖然過年,我們是辭舊迎新,迎着春天往前走,但我們享受到的更多的情感卻是懷舊。

春節裏一種特定的情感是懷舊。春節是個懷舊的節日。

懷舊,是對過往生活的一種留戀,一種對記憶的追溯與享受,一種對人生落花的撿拾。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懷舊的需求,春節的回家過年則是滿足所有人這種情感需要;爲此春運纔有如此磅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緣、鄉情彙集而成的巨大的磁場,佈滿在大地山川每個城市與村莊。這磁場產生效力與魅力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民俗是緣自共同需求而共同認定的方式。需求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而方式是一種文化。當這共同的需求“約定俗成”了,所有人就會遵從這種民俗方式而行動,比如回家過年。民俗不是強迫的,卻是自願的和自律的。它是一種共同需要和共同表達,同時每個人的精神情感都可以充分發揮。這樣,春節才成了我們的必需。

由此而言,我們所有民俗節日都是情感的表達,所表達的情感各有不同。清明是對先人的懷念,端午則是張揚生活的激情,七夕是表達男女對愛的忠貞不渝。其中,不少節日都與團圓——即家庭和血緣的親情相關,比如中秋。但中秋與春節還有所不同,中秋不強調“回家”,不會有出現交通擁堵的“秋運”。惟有春節纔是中國人集體懷舊的日子。因爲在節令中,春節是辭別舊歲。在辭舊中必然引發懷舊。

這樣,我們便透過千百年來人們集體創造並衍傳至今的一系列民俗方式,如團圓飯和拜年等,把心中的親情、鄉情、懷舊之情盡情地表達與渲瀉。由此,家庭得到一次凝聚,故鄉的熱土得到一次升溫。其實這就是文化賦予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每一個身在異鄉回家過年的人,在度過了春節之後,內心不都感受到補償了對親人一種長時間的虧欠,並在情感上得到深切的滿足嗎?所以說春節是中國人懷舊的日子。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過年,我去調查上海的農民,問了半天,我一句話也沒聽懂。後來,我在一個“小翻譯”的幫助下,瞭解了關於上海的民風民俗。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陰曆一年最後一天或這一天的晚上故又稱"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歲除"。按舊俗臘月廿三日爲竈日,應祭竈君。臘月廿四日爲小年,從這天起直到除 夕,家家都要打掃衛生,購置年貨,農村要殺豬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種點心,醃製各種臘味。另外還要貼年畫。城裏人則往往買些水仙花、臘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節日氣氛。當夜幕降臨時,閤家團聚,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席上菜餚一般我國人民最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一片喜氣洋洋。舊曆正月初一,一年中職工們惟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財神,晚上吃財神酒。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餛鈍,晚上吃元宵,又名吃湯圓。元宵節,在舊上海城內外好幾處鬧市搭起高大燈棚,各種花燈聚集一起,蔚爲壯觀。黃浦江上檣帆林立,有些船隻桅杆上掛起了燈。在郊野田間同樣到處掛着燈,稱做"望田燈",也郊縣一項熱鬧的節慶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帶尤盛,表演時伴以十番鑼鼓,有時數十條龍燈相會表演搶龍珠。

婦女們在元宵節還要"走三橋",傳說在月色校潔的晚上走過三座大橋,便可終年除卻百病。舊上海城內外,水渠縱橫,橋樑很多,走過三橋遊蹤多集古禪關;浪堆載得鐘聲去,船過龍華十八灣。""龍華晚

鍾"原棕子、批把、黃魚、大蒜端午節令人最感興趣的俗傳牛郎織女雙星渡河的時候,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會"吃巧果。 ·中元節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寺廟中做道場,放"焰口",並在水池放寫燈,稱"盂蘭盆會"。

地藏王生日

七月三十日,佛教傳說爲地藏王生日,舊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園遍插棒香並點燃蠟燭叫做"地燈"。

中秋節

七八月中秋, "滬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東城觀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寧去觀潮。近年來還有不少人觀看"上海桂花節"的各種表演。

重陽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陽糕,嘉定和川沙高橋等地則制鬆糕,都釋迦牟尼得道日,民間煮食"臘八粥",而寺廟尤爲盛行,用胡桃、紅棗、慄、蠶 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與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後僧人分食並饋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送竈神

十二月下旬,人們忙着送年禮。二十四日做謝竈團,以酒、果、糰子、元寶糖把竈,送竈神朝天。元寶糖膠牙的飴糖,意爲用此膠住竈神的嘴,不讓他上奏人間的罪過。 以上的風俗在上海郊縣有的農村仍有流行。上海市內則由於時代的

變化,科學文化有的已經漸遭淘汰,有的則透過變化而繼承下來。總之,上海市內的歲時風俗,處在不斷的漸變之中。如新歲吃湯糰,清明食青團,端午包棕子、中秋嘗月餅、重陽吃糕團、除夕包餃子制年糕等仍成爲江南地區民俗,"海派"特色的個性。

都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市民紛紛提出歲時禁放鞭炮的建議,因爲燃放鞭炮易造成火災,傷害事故及環境污染,故市公安局規定內環線以內區域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近幾年春節,許多家庭把給孩子春節壓歲錢的習俗,改爲贈送玩具或圖書。春節期間走親戚送禮,許多市民也一改過去送禮盒的習慣,以鮮花禮儀電報代替禮盒已漸成風氣。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着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這不,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家家戶戶又開始忙着置辦年貨,打掃衛生;屋檐底下又掛起醬肉、臘腸了。

春節古時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漢武帝時,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曆》,確定了正月爲歲首,正月初一爲新年。此後,農曆年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也幸虧古人把過年放在冬季,使原本蕭條寒冷的季節多了一分熱鬧和暖意。

小時候總扳着指頭數日子,期盼春節快點到來。因爲過年又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糕點零食,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壓歲錢來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鞭炮了。所以說過年是屬於孩子們最開心的節日,是最貼切不過的了。大年三十,大人們忙着炒瓜子花生,殺雞煮鴨;孩子們則忙着去集市上買鞭炮或在門口堆雪人。還時不時地跑進廚房抓二把炒好的花生或瓜子塞進口袋,出去與小夥伴們分享。這時侯大人是不會象平時那樣罵孩子的,就算打碎盆碗,最多也只說聲:“碎碎(歲歲)平安!”也就罷了。畢竟要過年了什麼事情都要圖個吉利討個好的彩頭。等天漸漸地暗了下來,家家戶戶就開始熱鬧地吃起團圓飯來。不用細說,那餐的飯菜肯定是一年裏最豐盛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該好好地慰勞一下自己了。菜中是少不了一盆紅燒魚的,“年年有魚(餘)”嘛!大人們美滋滋地邊喝着酒邊聊着天,興致所至還一起划拳乾杯。孩子們則吃在嘴裏盯在碗裏,筷子夾不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乾脆跳上凳子伸手去拿。趁大人不注意,還調皮地拿來酒杯偷偷地上一口。好醉哦,直喝得皺眉伸舌一臉怪相,大人們看了更是大笑不已。於是,快樂的氣氛洋溢在熱鬧的屋裏,盪漾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吃好飯,一家人收拾好碗筷,就擺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坐着守歲了。唐人詩云:“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宋·孟老元的《東京夢華錄》中說:“……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可見守歲古而有之。那時不象現在這樣,可以邊吃東西邊悠閒地坐在電視前面看精彩的“春節晚會”,在享受一番美味的年夜飯後再享受一頓好看的精神大餐。當然那時守歲也不會真的坐上一夜等到天亮,孩子們強打精神坐着是爲了十二點一到,拉起大人到門口去放煙火和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當響亮的爆竹和着我們快樂的笑聲,絢麗的煙火映在我們紅紅的小臉上,我們又大一歲了。放好最後一隻表示辭舊的“關門炮”,於是關上家門一家人帶着一年的滿足美美地睡覺了。

第二天被一聲聲寓意迎接新年的“開門炮”吵醒後,於是在媽媽的喊聲裏懶洋洋地起來。穿上早就準備好的新衣服,再把放在枕頭底下的壓歲錢放在衣袋裏,吃好甜甜的芝麻湯圓後,就去外婆、爺爺等長輩那裏一家家的拜年了。那時從親戚長輩那裏加起來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壓歲錢已經是很不錯的事了,足可以在小夥伴面前炫耀一番。小孩的壓歲錢大人們一般是不會用的,除了一小部分給孩子以外,其餘的都收起來平時給孩子買一些書或文具等。

當然,過年除了孩子們最快樂外,還有那些身在他鄉的遊子。遊子是放飛的風箏,走得再遠,那一頭總還連着溫暖的故土。過年了,遠方的遊子帶着一身的疲憊和思念來到生他養他的故鄉。看着大紅燈籠高高地掛在熟悉的家門上,看着日思夜想的父母健康地在門口迎接着遠道而來的自己,那是遊子眼中最美的一道風景,是心裏 裏最大的一種安慰。是呀!還有什麼能比得上回到故鄉看到父母健康生活着還開心快樂的事情呢?雖然我體會不到遊子的心情,但難得在過年的時候能閤家團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這肯定是其樂無窮的。

轉眼又快過年了,過年的確是熱鬧的也是快樂的,但年的背後也寄託着厚重責任。我們不僅又年長大了一歲,同時又收穫了一份希望,對於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迎接新的壓力和競爭,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挑戰。我想,這纔是過年的真正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