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實用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八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八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易善任《春節緣》

易善任《春節緣》

兔去龍來騰瑞氣,卯歸辰至發祥光。

龍年春節來了。

琳琅滿目的商品,隨處擺滿大街小巷的角角落落;手中提着禮品的人們,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成了街頭一道特殊的風景。

記得去年春節,在市區子午公園附近,迎面碰上了單位同事老李。只見他提着兩條“藍王”煙和兩瓶“1573”國窖酒,滿面春色。

招呼中,說是到朋友家去拜年。再往前走,老老小小手裏提着的禮品大多是煙、酒、奶等禮品。走到超市逛一逛,賣得最快的也是煙、酒之類的商品。

不由感嘆:“如今這社會,過年送禮,除了煙、酒,還是菸酒,什麼時候能換換這送禮的主角?”

仔細想起來,國人真是奇怪。明知煙、酒都是對身體健康不利的東西,爲啥還是頗有“臉面”的禮品呢?送者面子足,出得手;納者笑哈哈,禮品有檔次,有品味。根據送禮的品類,證明關係非一般,這真是一種怪現象!

有時跟人談起這些事,也都是發表無奈概嘆:“吸菸有害健康,酒喝多了傷身。”難道只是危言聳聽嗎?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的注重,有些人的觀念開始改變了。去年過年送禮,有少部分人,開始給人送健康了。諸如:能清煙毒、解酒毒的水宜生活性能量杯,健康醫療枕,按摩洗腳盆,綠色保健食品,功能茶等等。

超市的貨架上,健康綠色的食品、禮品擺在了顯著的位置;市民的手中,煙、酒不再是獨有的禮品了;朋友家中的儲藏櫃,塞滿了有益身體健康的茶、飲料等綠色環保禮品。

生活觀念的改變,市場需求的產生,這些有益身體健康的禮品,越來越受到了人們更多的關注,禮品種類日漸豐富起來,人們可供選擇的健康禮品空間也大了。

前不久,閒時去街上逛逛,經過茅巖莓茶的專賣店,一張宣傳畫面讓我停住了腳步:“今年過年,您是要像往年一樣給親朋好友送煙?送酒?還是送——能對抗菸酒的茅巖莓茶?!”

真是具有相當強的震撼力!探尋其背後隱藏的深意,又是那麼地讓人感到無比溫馨,還有什麼比關心自己健康更讓人感動的呢?這是茅巖莓有限公司以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推出的春節系列健康禮品。其包裝精美、質量上乘、環保生態、功能非凡。

茅巖莓含量高達6%的黃酮,能解決94%的由菸酒引起的咽部不適與體內炎症;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總有效率爲91.7%;它提高了肝臟分解轉化酒精的能力,減輕酒精對肝臟功能的損害;它不含茶鹼和咖啡鹼,不解藥性;完全無毒副作用,長期飲用安全;含有人體必需的亮氨酸、蛋氨酸等17種氨基酸。是一種對人體非常有益的健康物質,是春節走親訪友的上佳禮品!

前些日子,到朋友家聚會,人多,滿桌子的雞、鴨、魚、肉、奶、酒,吃得我們是滿嘴流油,酒足飯飽。有一個人吃得實在是太多了,嘴裏忙喊:“搞杯茶來,解解酒,去去膩味兒。”

轉貼於

朋友從酒櫃裏翻出一盒茅巖莓茶,每人泡上一杯,茶剛剛入口,頓覺神清氣爽,酒醒了一半,也不覺得有膩味了。喝完了,泡第二道水,茅巖莓茶的清香瀰漫在整個餐廳。喝一口,那種微甜藤香,繞舌遊走,真是絕妙,只有親口喝過,才深有體會。

據經常喝茅巖茶的人說:“茅巖莓茶,喝的是健康,品的是人生,功效勝人蔘。”

從那以後,茅巖莓茶成了我家中的必備茶品,我也只喝茅巖莓茶。每當家裏有客人來,我也會拿出茅巖莓茶招待,並告訴泡茅巖莓茶和喝茅巖莓茶的的方法。凡是喝過的人,都覺得該茶是茶“非”茶,是藥“非”藥,是保健品而非保健品,是張家界武陵雲霧山中獨有的土家神茶。

今年過年,你送什麼禮品給親朋好友呢?

爲如此好茶、好禮品送一對聯歡娛之:

茅上莓子、茅下妹子,妹子打莓子,莓子落、妹子樂;

茶里人參、茶外人生,人生吃人蔘,人蔘長、人生長。轉貼於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這幾年春節的時候總聽到一些聲音:“現在春節真沒意思”“沒以前熱鬧”……每每此時,我就納悶兒:過去的春節什麼樣,現在有啥變化呢?和媽媽一起聊天的時候,我終於對比了解到今昔春節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一、飲食

媽媽說,過去,孩子平時少有零食,於是對過年得來的糖果、糕點等,視如珍寶。一塊糖,小心翼翼地剝開,捨不得一口吃下,先伸出舌頭舔幾下,早已甜到心裏;過年時孩子們總會收集一些“珍藏品”,捨不得吃,等到大人提醒“快要壞了”纔不舍地放到嘴裏。春節期間,飯桌上的菜是素菜靠邊站,葷菜全吃光,因爲平時少油水,春節期間總算見到葷腥了,孩子們吃得小肚子像氣球,筷子還捨不得放……我媽回憶這些的時候,幸福感十足。

而今的春節呢,孩子們對零食、新衣的慾望已不太強烈,除非是親朋好友從外地帶回新奇的特產小吃。餐桌上,一頓飯吃下來,葷菜動得很少,倒是素菜一掃光,爲啥?日子好了唄,日常飲食中營養已夠了,人們更注重吃得健康了。

對於飲食方面的變化,我的觀點是:它是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的體現,是好事。覺得過年“沒意思”的人可從養生保健的角度研究研究春節飲食文化,這話題肯定火爆!

二、團聚

過去過年,一進入臘月,出門在外的人就紛紛往家趕,不論多遠。除夕夜,全家老少同坐於桌旁,吃着團圓飯,話着家常,其樂融融。正月初一大拜年,天剛矇矇亮,鞭炮聲四起,大人小孩走東家串西家,“恭喜發財”“祝身體健康”等吉祥話不絕於耳。

這個傳統現在仍保留着,因爲“親人團聚”從來就是春節的重頭戲,“家”“根”的意識在中華兒女心底十分強烈,這是西方人無法相比的。現在,傳統之中又添了現代的元素,現在服務行業多了,一些人春節期間也離不開工作崗位,於是電話、手機、電腦等成了遠距離團聚的載體,稍解他們的思親之苦; “月是故鄉圓”,現代科技產生的這些通訊設備也大大方便了海外遊子、港臺同胞與大陸親人之間聯絡感情。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家庭團聚又有新招了:“旅遊團聚”“異地團聚”,一家人既達到了團聚的目的,又遊覽了景色,開闊了眼界,更顯其樂融融!

多種現代方式體現的依然是不變的親情、友情,這樣的春節,我想比以往更熱鬧!

三、春聯

“高居寶地財興旺,福照家門富生輝”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i江”……以前的春聯大多離不開福、壽、財、吉等字詞,年畫多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反映人們最樸素願望的內容。

現在春聯內容不再是“濤聲依舊”了,你看:“減負恤民,浩浩東風常送暖,扶貧濟困,瀟瀟春雨總關情”,這是誇新時代新政策好; “海峽三通樂,黎元一脈親”“世博心中有,春申天下無”,這又體現了人們對國家大事、時事熱點的關注……

看到一副副紅彤彤、喜洋洋充滿時代新意的春聯,說“現在春節真沒意思”的人,你不爲我們的春節傳統文化不但沒流失,反而與時俱進而自豪嗎?

四、民俗

以前春節期間直到元宵節,各地都是鑼鼓秧歌,聲聲不歇,鑼鼓聲中瑞獅翻騰,蛟龍飛舞。白天獅子隊走家串戶,舞獅拜年,寓意消災除害,預告吉祥之意;夜來條條火龍在鞭炮聲中飛舞,此起彼落的歡呼聲中,各個民間舞龍隊大顯身手,熱鬧非凡。令人惋惜的是,如今我們這裏看不見舞龍耍獅了,自然少了些歡騰的節慶氛圍。媽媽講到這個變化時,不停搖頭嘆息。

關於這點,沒有對比,我的失落感也就沒有媽媽強烈,但從電視裏看到別的地方舞龍耍獅、踩高蹺的精彩畫面,我還是非常渴望我們這裏能恢復這一習俗,有了這些,新春氣氛肯定更熱辣!

關於春節,我想說的、祈願的還有很多,但願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既能更多地傳承傳統文化,又能積極創新引入多樣的現代文化,讓我們的春節成爲永遠亮麗的風景!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大家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

大家的除夕習俗其實全國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起團聚吃飯,開開心心地吃。初一初二,晚輩都去給長輩拜年,而大家呢?可說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時,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麼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麼熱鬧,這麼喜慶,這麼歡喜。下面就讓我選取山東有代表性的春節習俗爲大家介紹一下吧。

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裏。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裏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爲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裏搭綵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裏,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麪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裏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裏的東西和壓歲錢。起牀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寧陽縣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爲“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麪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牀後,要攀着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爲“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嶗山

春節期間,嶗山村村鎮鎮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燈節。嶗山沿海的漁村裏,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漁船上送燈,預祝新的一年漁業豐收。

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的時節。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的祭海儀式。祭海的日子裏,純樸豪爽的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冬天,已經悄然離去;春天,正在快步走來。一年又一年,春節作爲一個承上啓下的傳統節日,已經被人們關注了無數次。雖說每一年都有春節,可是每一年的春節,又是大不相同。

過去

打我記事起,春節是這樣的。一推開那上了年紀,吱呀作響的門,就聽到二媽洪亮的喊聲:“喲,子涵回來了!讓我看看,又長高了吧?”我穿着紅衣,戴着紅帽,被母親領着向每一位親戚問好。進了裏屋,只要一見到哥哥和小狗“妞妞”,我一下子就顯出了調皮的本性,和哥哥一起爬被垛,逗狗,有時甚至把妞妞抱上了牀,或是摔得鼻青臉腫,但我的臉上卻綻放着笑容。“包餃子嘞!”當年邁的奶奶有點兒吃力地端着麪糰和餡走過來時,就意味着全家要開始爲年夜飯做準備了。哥哥總是比我包的快,而我則不服氣地加勁包,實在急了,我們便會在炕上滾來滾去地打起來,讓一家子人笑翻了天。每當包到興致勃勃的時候,掛在樹上的鞭炮總會“噼裏啪啦”響上好一陣,偶爾還有二踢腳,炸響了比地震還可怕。於是我和哥哥便一起躲到牆角,捂着耳朵,縮着身子看鞭炮把夜空染成火紅色,異常美麗。而我們的紅褲子,早已被面粉和灰塵染的不堪入目。

過去的春節,是熱鬧,是團圓,是其樂融融。

現在

這個春節則是另一種樣子。妞妞被送走了,奶奶離開了我們,家裏的羊也少了很多,大家的興趣好像全變成了打牌,談笑的聲音和牌摔到桌子上的聲音不絕於耳。我幾乎是個“牌癡”,根本不會玩兒什麼“升級”,於是去找哥哥。“別煩我,我看小說呢!”看到他被手裏比手還大的手機,緊緊粘住了雙眼,我嘆了口氣,去找姐姐們。兩個姐姐在電腦前看電視劇。看着電腦裏那些無聊的男男女女,和姐姐們令人匪夷所思的笑容,我又離開了。客廳裏還是一片吵吵嚷嚷,一張張撲克牌還在桌上舞蹈。此刻,鐘錶上的指針似乎走累了,速度比平時慢了好幾倍。“哎?還沒給壓歲錢呢!”正說着,二媽塞給我幾張錢。很快,我手裏便塞滿了紅紅的紙幣,沒有紅包,也不用磕頭,今年的壓歲錢似乎給的太痛快了,令我難以接受。回到客廳,我看到坐在沙發上的爺爺,獨自一人抱着柺杖,看着忙忙叨叨的兒孫們,臉上的皺紋組成了微笑,還時不時地瞟一眼電視裏花裏胡哨的電視節目。窗外的太陽撒進來的光像一層薄薄的,金黃的紗把他罩住,像是一尊沉默的雕像。我找來花生和糖,與爺爺一起吃,爺爺渾濁的眼裏露出點笑容:“唉,有個伴了,好埃”不知道爲什麼,我突然覺得我們兩個有點像。我們就這樣一直吃啊吃,聊啊聊,直到我都吃飽了肚子,爺爺把家裏那些近親遠親全扯了一遍,外面打牌的聲音還沒停,簡直震得人耳朵疼。最後,下午五點多,母親和我回了北京的家,於是這個春節我沒吃到一個餃子。

今年的春節,是撲克牌,是壓歲錢,是無所事事。

未來

再過幾年,隨着資訊技術飛速發展,也許會有iPhone 10,會有windows 12,但春節呢?哥哥抱着最時尚的智能手機看小說,姐姐捧着最靚的平板電腦看大片,大爺大媽們擠在電腦前愜意地與網友打麻將、下象棋,還不時的上微博、微信發個消息,而我呢,也許只能在遠隔千里的海外,透過視頻聊天與父親母親對話了吧。壓歲錢,全打到銀行帳戶裏了;餃子,全換成了速凍的;對聯,都換成LED屏了……

未來的春節,是冷漠,是高科技,是資訊世界。

春節,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一直在變化着。可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察覺得到?

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在千變萬化的春節裏,選擇最質樸,最傳統的那一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春節,它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天,在春節這一天裏,我們會來迎賀春節。現在距離春節已經過去了有十幾天了,但是每當我每每想起那一天,彷彿春節就在昨天一般。

春節這一天,我和媽媽祭拜玩祖先就回家了。回家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貼對聯了。我和媽媽拿着對聯的橫幅和數幅以及一個大大的福走出了家門,準備去把對聯和福貼上。個子不夠高,貼不到最佳的位置,我便進去拿了把小凳出來,站在小凳上貼對聯就方便多了。先貼數幅,我脫掉了鞋子,站在了小凳上,把對聯給對平,對平後,我就讓媽媽給我剪一點膠帶,媽媽剪好後,便將膠帶遞給了我,我便貼在了對聯上。''第一片膠帶貼好了!現在差不多已經平衡了,只要在下面貼幾片膠帶來固定就行了''我滿意的看着對聯說到,誰知正在我洋洋得意的時候,刮來了一陣風,因爲只有一片膠帶固定着,對聯立馬就被吹掉了,我穿上鞋子,彎腰撿起了對聯,撕掉了上面的不黏了的膠帶準備重帖,這次因爲有了前一次的教訓,我特地的在上面貼了兩片膠帶來保持平衡,這時候又刮來了一陣風,嘿嘿因爲貼了兩片膠帶所以沒被風吹掉,之後我又用了膠帶把對聯的下面的給固定好,固定好後,我又用了同樣的方法來貼第二片數幅。兩片數幅都貼完了,這次要貼橫幅啦!

我把橫幅放在最中間,讓媽媽先用手按住橫幅,我看看有沒有歪。一看,我的天哪!我竟然把橫幅弄倒了!''還好還好,現在還沒貼上膠帶。''我自言自語道。喔走過去,把橫幅放正,之後又到後面看了看,''恩,這次沒有貼倒,而且貼的也很正,這次可以把它用膠帶給澆住了,媽,你來給我貼一下。''我對着一旁的媽媽說到。''好的。''媽媽回答。

對聯貼好後,便是貼''福''字了,嘿,貼''福''字可比貼對聯簡單多了,我把福字放正,拿起膠帶剛剛要貼,卻被媽媽叫住了。事後媽媽對我說:“'福'”字同其他不一樣,'福'字要到這貼,這樣寓意着福來到。”

把紅紅的對聯和福字帖好在了門上後,遠遠望過去,真是氣派!顯示着一種過年該有的氣息。

貼好了對聯,吃好了便要爲晚上的團圓飯做準備了。待一切準備的差不多的時候,也就到了晚上。晚上,一大家子的人圍坐在一起,吃着晚飯,看着中央頻道的春晚。春晚可好看了!這兒詳細的就不說了,大致的給大家講一下。就是一個老太太失憶了,她的丈夫爲了幫助她尋找她丟失的記憶就找了隔壁孤兒圓的園長,讓他來演他們的兒子,幫助老太太恢復記憶,但他們並不是說失憶的是老太太,他們說失憶的是老先生,想要讓老太太用幫助老先生尋找''丟失的記憶''的時候找到自己的記憶,在經歷種種困難後老太太終於恢復了記憶,但是後來老太太又失去了記憶。在這個小品結束的時候,甜品也就上來了,小饞貓的小表妹看見了,連忙跑過去,拿起一個甜品,往嘴裏塞了進去,吃的滿嘴都是。

吃完了晚飯,外面兒響起了陣陣的鞭炮聲,全家人都趕了出去,絢爛的煙花像花朵般綻放在了黑棋般的夜空裏。''一朵''、''兩朵'',''黃的''、''紅的''......別提有多美麗了!在這燦爛的煙花底下,大人們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聊着天兒,小孩子們呢,則是在你追我趕的玩耍,那場面是多麼的溫馨啊!

雖然春節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天,但它去在我的記憶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我一直在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是在中國,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呢?後來,想了很久,我終於想明白了,人們看重的是春節的這種氛圍,團圓的氛圍,熱鬧的氛圍,好玩的氛圍。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個團圓飯,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談談工作,談談學習,談談家庭,小孩子穿上嶄新的衣服,去放鞭炮,點菸花,給長輩們拜年賺壓歲錢。傳說除夕夜有叫“年”的怪獸,許多人還會整夜不睡,這種習俗叫做守歲。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有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

過年固然是好,可是,春節又將至,大街小巷張燈結綵,我卻發現,近年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似乎過年能讓我們高興高興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賺點壓歲錢了。春節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節日,成了給幼年的小孩子們樂一樂,玩一玩的日子。

過年領着5歲的表弟去玩,走在了街上,他東瞅瞅,西看看,好像什麼都是很新鮮的樣子,一會兒就要去買氫氣球,一會兒又要去遊樂場玩,還有廣場許多小吃也令小傢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買這買那。玩一次旋轉木馬能讓他高興很長時間,買一盒炮來放,能把他嚇得躲在我身後不敢露面。看到廣場有漂亮的花燈,拉着我的手就往廣場跑,要去看花燈。叔叔給了他二十元錢零花,他激動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給我錢了,我有錢了。我們去買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這個姐姐就顯然成了個陪玩人士。對我來說,氫氣球已經不再是我可以玩的東西,去遊樂場也只是高興一小會兒而已,廣場的小吃都吃的膩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轉木馬,看到都是一羣小孩子,似乎旋轉木馬也只是童年時代美好的夢了,去看花燈,花燈也只能圖個漂亮,去放炮,放炮不過是噼裏啪啦響幾聲罷了。至於表弟對二十元零花錢的熱情,我就更是沒有了,表弟才5歲,沒人一次性給過比這二十塊更多的零花錢了,可是對我來說,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歡的東西,對我都沒有了吸引力,而對於過年來說,我也沒有了從前的那股熱乎勁兒。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加的豐富了,但是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那些年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兒。以前過年時,總是盼着年關時候能和爸爸媽媽一起貼對子貼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掃屋子,能架起年貨來準備點年貨,總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覺守歲,能放包餃子吃餃子,總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媽媽領壓歲錢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煙花。那些年,身爲小孩子的我們聽到鞭炮聲會亂蹦亂跳,穿着新衣服在鏡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爺爺奶奶給的壓歲錢捨不得花,最後還是都給了老爸老媽,等到別人家放完炮就跑過去,看看有沒有剩餘的小炮再撿回來自己放,午飯時看着桌上許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卻又捨不得吃,因爲一年也難得改善這麼幾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這些好吃的了,過年的'時候爸媽總會領着我們一家到攝影館照許多相片,我總是擺出各種姿勢來顯擺,媽媽總說我愛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質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媽也會給買很多漂亮的衣服,親友也會給足夠的零花錢,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娛節目天天有,好吃的隨處可見,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數碼照相機,想什麼時候拍照就什麼時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就把精神文化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過年的氛圍也少了一層又一層。

過年也是一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一個大火爐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覺……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在年關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兒,那種特殊的精神文化……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爲"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

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爲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爲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

這裏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好景不長唉!我又老了一歲”爺爺摸着自己白似雪的鬍子,望着豔麗的日曆,長聲嘆道。

“哪裏哪裏,父親您還是寶刀未老,我等祝你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爸爸正在安慰着爺爺。

“呵呵”我們一家人抱着肚子笑個樂翻天。

就這樣,春節的大門就被我們的笑聲叩開了。

不亦樂乎——忙

爺爺是個老教師,有學問,揮筆成章,爲我們省得買對聯。他手拿着掃把似的毛筆,蘸了點墨,深一口氣,一氣呵成:春景常開,花開富貴。字寫得一流,如龍飛鳳舞、栩栩如生,不拘一格的字型,顯露出春季的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也代表了這一樣我們家的好兆頭、爺爺的事幹完了,假裝抹臉上的汗。而爸爸就是在鋪地毯,鮮紅的地毯鋪在地上就像錦上添花,又像在地上繡一朵花,可是太重了,爸爸從一樓搬到我家,“犧牲較大”也算一名“功臣”就立刻像大老爺深舒一口氣躺在沙發上一本正經的看報紙,而媽媽不敢落後也想爲家中的春節奉上一點力量,連忙帶着“小將”——我一起去擦牆壁,我說先打了一盆水,用毛布使勁地向牆壁上下左右的擦來擦去,露出黃豆似的汗珠,就像在太陽下燒烤,這是爸爸看見說:“累不累?”媽媽卻逞強地說:“哪裏累,我們還能擦隔壁鄰居家的牆。”接着,我們還繼續擦,恨不得連一點灰塵也不染,碰不得我們家,其實,我和媽媽的手指早就麻酥酥的,非常累,最後我們終於大功告成,成爲“功臣”,而弟弟見到了,也不想落後,馬上回房收拾自己的房間,“嗨,怎麼這麼勤勞呢!”我驚奇地問道。一會兒過後,弟弟跳出來說:“我完成了!”“這麼快,我得檢查檢查。”爺爺叫道。回房一見,爺爺像是富士山爆發一樣說道:“太陽打西邊出來,我的小孫子這麼牛,零亂的玩具擺得整整齊齊,椅子上的相冊,也原歸正主,放到桌子上。”

我們一家在春節真是太忙了,“對了!還有飯沒煮?”媽媽叫道,又去忙自己的,嗨!我們家就是這樣馬不停蹄地“工作”,可我們覺得不亦樂乎。

天倫之樂——放鞭炮

大年三十,人人都放鞭炮,我們也不例外。爺爺是我家最大膽的人,盡放起了大長鞭炮,它的威力可大了。爺爺拿起打火機,爸爸把鞭炮掛好,“呼”輕輕地一點,鞭炮燃起來了,爺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逃離“炮的埋伏”,現在誰也不能說爺爺沒用了,老了,連他自己也不會再說自己是“好景不長唉”。“嘣嘣——”鞭炮的聲音特別大,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聾。可爺爺覺得跟平常一樣,禁不得我們一家豎起大拇指,這時爺爺笑得眯成一線,嘴彎的得像月亮一樣。

現在該我們小孩子上場了!放小炮,首先我拿“紅蜘蛛”炮一點,扔向2米以外,“啪”地一聲巨響,我覺得這個沒勁,於是拿了個沖天炮,又叫“天女散花”的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它的導火線,炮呼哧呼哧地直響。“咚”地一聲,冒出一個紅點子,飛到了天上,迅速散開,猶如清泉一般,撒下人間,又好像是一顆顆小珍珠從天而降,更像一朵朵菊花開滿天空。弟弟見我這麼起勁,立即給我一個“下馬威”,他點了一個像蜜蜂的鞭炮,他一點燃導火線,“嗖”地一聲,飛上天空,閃爍着像爲黑夜打點成一個美麗的大花園。然後弟弟又拿出一個陀螺似的鞭炮一點燃就在地上打滾,亮出了自己美麗之處。“哇”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喊叫着。我們順着他們的目光往前看一個火藥比較輕的禮炮衝上天空,煙花五彩繽紛,爭奇鬥豔,像個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羣羣衝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躥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

我們這晚享受着鞭炮的熱鬧無與倫比,自己的感受都與家人一樣,都說這次的樂趣是天倫之趣。

春節,一個歡樂而又熱鬧的季節是一個好開頭。啊!我特別想每天都是春節,那麼我每天都是多麼爽,整天都不亦樂乎忙,天倫之樂地放鞭炮。

標籤:春節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