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500字作文

【實用】李白作文500字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白作文500字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李白作文500字四篇

李白作文500字 篇1

尋那個最灑脫,最不羈,最自由的靈魂。

欲上仙庭尋李白

你本是仙宮中那最不羈的謫仙之人,當你落入凡塵,骨子裏卻仍有着前世的印記,今世的你依舊有那個最飄逸、自由的靈魂。

你生性熱愛自由,屬於遠方,如那展翅高飛的雄鷹、衝破天際,你有着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有着“欲上青天覽明月”的豪情,這樣的他豈會被一個小蜀掩住了光芒?於是毅然選擇了仗去國,辭親遠遊之路。

晨光熹微,輕快的扁舟在平靜的湖面上留下道道漣漪,晨風吹亂了朦朧的薄霧,卻吹不散他依然的抉擇,他身着青袖白衣,手持一把摺扇,揹着一把古木琴,腰掛長劍,立於船頭之上。他沒有對自己決定的一絲後悔,只因他註定是放縱自由的謫仙人。

我輩豈是蓬篙人

他註定不會平凡、更不同於蓬篙人,天子降輦步迎,以御手調羹以飯之。順利進入翰林供奉。

他不畏名利,身份的壓迫,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如此不羈,“雲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可這樣做個翰林供奉,來想取悅帝王的身份,又怎讓他知足?是扔掉官帽還是扔掉點江山的書生意氣?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如此欲縱自由的你怎會因人間塵事無意,而不得開心顏?“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你自賜金散還後,只留一灑脫背影,隱入山林,明月相伴,享盡這人生自由潛樂,度一個飄逸自在的生活。

你骨子的印記仍留在今世,你絕不爲一件事事權而丟失江山書生氣,去掉那開心顏。

李白作文500字 篇2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說起李白,我一口氣能背上他好多好多的詩,但對於真正的李白,我們又瞭解多少呢?因此我們踏上了“尋路李白:探尋‘謫仙人’的宣徽印跡”的研學之旅。

首先,我們來到了敬亭山,它位於安徽省宣城市,跟著名的“三山五嶽”相比,它在很多方面都要輸上一段,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流傳至今,敬亭山也聲名鵲起。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初讀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李白獨遊敬亭山的情趣:獨自爬上敬亭山,吟詩喝酒,欣賞百看不厭的景緻,這是詩人的閒情逸致。但瞭解到歷史背景時,我才感受到了李白內心的孤獨感。當時的李白已年逾花甲,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的漂泊流離,經歷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當時,他的“偶像”謝眺已去世,曾舉薦過他,與他惺惺相惜的玉真公主也已去世,就連釀老春的紀叟也已病逝……他獨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了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孤獨淒涼襲上心頭,他內心的孤獨淒涼和自己的懷才不遇,只有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

我們又來到“捉月跳江,騎鯨昇天”的地方,來到了李白墓,聽老師講了更多他的故事。原來我印象中那個把自己比作大鵬鳥的.浪漫主義詩人,有這麼多我所不知道的故事啊。站在李白的墓前,我深鞠三躬,此時我彷彿離他更近了。

李白作文500字 篇3

提起偶像,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明星和網紅。而我的偶像,是一個半輩子流浪漂泊的狂放詩仙——李白。

他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他經歷過繁華的大唐盛世,遭受過安史之亂的磨難,他總是在失敗與成功之間徘徊。但無論如何,他的詩與情懷,從未被世人忘記。

我把李白當做偶像,是因爲他有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天寶三年,李白遭受讒言詆譭而被排擠出長安,他心中無比的悲憤。但就算落的這般天地,仍表現出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

我把李白當做偶像,是因爲他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天寶十一年,李白與友人岑勳和元丹丘登高宴飲。李白當時正值懷才不遇之際,於是便借酒抒發自己的激憤之情,發泄不滿,以詩酒反抗現實。

我把李白當做偶像,是因爲他有“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的憂國憂民情懷。有人稱李白欣賞崔顥的《黃鶴樓》,想要與其分個勝負,於是作了《登金陵鳳凰臺》。詩中的“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表達了李白想要爲國做出貢獻,卻因奸臣當道,從而報國無門,內心無比沉痛之情。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爲後人留下了無數名篇詩作,卻沒有給自己留下圓滿的人生。

李白“一聲狂笑,半個盛唐”,“詩意流淌,放蕩不羈”。因爲李白有高潔的品質,豪放的詩篇,所以我把李白當做偶像。

李白作文500字 篇4

李白好酒,但不可思議的是他醉中撰文或吟詩,卻從未出過差錯,即便與別人議事,竟也能應對如常。因而人們稱他爲醉聖。

醉聖的酒量有多大?李白在詩中自有解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襄陽歌》)酒與詩有緣,醉聖與詩仙融爲一體,傳有斗酒詩百篇的佳話。

《將進酒》一詩,可視爲醉聖的宣言書: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歡在酒中;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這是願在醉中。那種與生俱來的酒神精神,把李白活生生地酵成了一個狂士。

李白醉臥長安街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他對着夜空長飲,忽發奇想: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短歌行》);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九日龍山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他尋訪名山大川,常常是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合宿》),更有神來之思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臺。(《襄陽歌》)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仍然整日飲酒。最終,他泛舟當塗湖上,醉中撈月而溺死於水中,還引出了許多美麗的神話。

讀李白的詩,總能聞出濃郁的酒香呢!

然而,李白是人醉心不醉。有人如此評論過:李白總在醉時最清醒,而他沒醉時卻最糊塗。這又是醉聖的一個絕妙註釋。

酒,被稱爲忘憂物與掃愁帚,可李白心裏很清楚: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口樓餞別校書叔雲》)但他又實在離不開酒,酒就是他的保護神,讓他總處於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境地。

事物都有兩面性,酒畢竟也是身體的禍害,李白長期處在醉態,就是一種慢性自殺。醉聖的經歷從另一個角度給後人以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