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400字作文

德育作文400字8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德育作文400字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德育作文400字8篇

德育作文400字 篇1

第一次去德育基地,那才叫開心吶。第一次去德育基地的時候,我們剛下車,就被帶到了一個大講臺下,很多人就在那裏頂着烈日聽着德育基地的負責人講話,時不時會不免傳來幾聲抱怨。教官把我們帶到了一處樓梯上,順着樓梯,我們慢慢走着,有說有笑的。總算上去了,教官對我們微微一笑,說:“現在你們可以自己參觀動物園,不必我帶你們到處看了吧?”同學們圍成一團小聲地嘀咕着什麼,突然,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不,您帶我們參觀好麼?”教官看了看手錶,無可奈何地說:“唉,好吧,我們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參觀動物園哦!”第一站是海狸窩,我們看了看在籠子裏蹦來跳去的小海狸,男同學“咯咯咯”地大聲笑着,女同學溫柔地把手伸進籠子裏,輕輕撫摸着它們柔軟的毛,齊聲說:“啊,好可愛哦~”第二站是珍珠雞的小玻璃房子,無論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指着珍珠雞哈哈大笑,笑來笑去,就差趴在地上打滾了。

第三站是可愛的小兔兔的家,男同學對這些兔子並不在意,若無其事地走開了,只有女同學趴在旁邊溫柔地看着這些可愛的小動物,那溫柔似水的眼神,你看一眼就會瞬間被它融化,可惜隔着一道鐵網,我們想摸都摸不到,除了那些冰涼的鐵,根本就摸不到什麼東西。第四站是鴿子的小房子,鴿子撲撲的飛來飛去,可愛極了。後面的我就不多說了,總之,去德育基地的第一次是很開心的!

德育作文400字 篇2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家人對我們的付出。小時候,我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如今,我已長大,成爲了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更應體會到家人的艱辛。

寒假,學校佈置了德育作業,其實,如果學校沒有佈置這項德育作業,我也正準備趁假期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畢竟他們平時又要爲工作上的事操心,又要精心打理這個家,十分辛苦。作爲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只剝削父母的勞動成果怎麼也說不過去。只當是盡了自己的一片孝心。拿起掃把,認認真真地把每一個角落都打掃一遍;拿起抹布,把櫃子桌子仔細得抹一遍。當母親看到我幫着家裏做清潔衛生時開心的流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看着家人每天都辛辛苦苦做飯給我們吃,我也想親自下廚,爲他們做一頓飯。

可是做飯哪有這麼容易,沒辦法我只好找來一部手機將每個步驟都顯示下來,以便我做好飯。可是,行動起來才知道,原來做飯是這麼累的一件事,既要調好每樣菜的味道,還要知道一些炒菜的技巧,裏面還有很多學問呢。做好一頓飯,就如同在戰場上每個菜進行鬥爭,輸了味道就不好,贏了才能向父母證明我也會做飯了而且味道也好。 自從完成了德育作業,我深感家人對我的付出實在太多太多了,透過這次作業,我用事實證明了我的成長,以後也要多幫家人分擔家務,成爲一個真正的小管家。

德育作文400字 篇3

星期二的早上,我們學校帶領一到二年級去坦州旅遊,我們乘着校車到那裏。我們到了坦州,車停了,可是,楊主任不讓我們下車,我想了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是一間小學的姐姐、哥哥,是他們帶領我們去啓明德育基地。

其中,有位叫莎沙的姐姐,她長得特別漂亮,身材中等,不肥不瘦,她很善良。我們去拉個很大的鈴鐺。

我們班有位叫區梓麟的同學,他搖動鈴鐺的時候,搖的很大聲又很響,楊主任讓我們輪流來搖響鈴鐺,搖不響鈴鐺的小朋友重新來,可是,那些能搖響的同學也來排隊,我就沒得搖,我向後面望了望,二(1)的同學就來了。

楊主任讓我們讓給二(1)的同學玩,我們班的同學還想玩一下,可是,我們一想到同學們要互相之間團結友愛,我們班的'同學只好讓給二(1)班的同學玩搖鈴鐺。

我看了看我們班多數的男同學有點像不想讓給二(1)班的同學玩。我們的校車來了,我就知道我們要走了。

我心裏還是永遠忘不掉啓明德育基地,也永遠忘不掉美麗又善良的沙沙姐姐。

德育作文400字 篇4

“美德”這兩個字對於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但是,我……我有時候也會犯很多的罪,比如,看到地上有垃圾也不想立刻把它撿起來,就讓它在地上繼續做它的美夢妮?不至這些,甚至放過更多的事情!

今天聽了一位老師領導的講座,我覺得人生更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去更好的幫助你身邊需要你伸手幫助的人。人生的意義是需要你去感受其中的妙處。

汪老師的講座讓在場的爲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聽得聚精會神,沒有絲毫的雜念,站着的老師都像木頭一樣呆住了。

汪老師講了許多點,但讓我感受深的還是這八個字,“堅強不屈,堅忍不拔。”這八個字雖是簡簡單單的八個字而已,但是它是古時候所有的頂樑柱。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何來是成功,如果沒有堅忍不拔的精神,何來的不易倒的力量,對於我這人來講,精神就會給你自己所需要的付出、努力,都是需要自己的心,做事要擔心,一不小心,你就會掉了你一生的東西,就得重新開始,就像一顆樹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了又要被砍掉,它又將就是一顆茁壯成長的小樹苗。只要有不放棄的決心,堅持不懈的恆心,就一定會實現你自己對自己的追求。

我的堅持不懈就是要自己快樂,就先讓別人快樂。

德育作文400字 篇5

週六早晨,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暑期德育實踐活動。我們各個班的同學從校門口出發,步行來到湖頭文化大禮堂參觀。大禮堂的裏的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用品。感覺那些生活用品都很環保,實用。

比如鹽罐是由陶瓷燒製而成,分上下兩層,罐內中間有幾個小孔,化掉的鹽水可以漏下去,確保上面的鹽不會很快化掉。漏到下面一層的鹽水,也可以拿來重複利用,製作鹽水豆腐。當時的鹽非常稀缺,這樣就不浪費每一顆鹽!

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小孩子小時候用的站桶,和我們現在的學步車有相同的功能!小孩子可以站在裏面的隔板上,或者拿個小板凳坐在隔板上,特別是冬天,寒冷的時候,隔板下面可以放一個大火盆,那小孩子就可以取暖,大人幹活的時候,小孩子也不會凍着了!

我們利用自由活動時間仔細看了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生活用品,我們現實生活中已經很少看見了。我們覺得很新奇,很感謝學校組織這次活動,讓我們見到平時生活中看不見的東西,增長我們的見識!

德育作文400字 篇6

《中華德育故事》中有這樣:信乃立人之根本,人無信無立,守信是一個人素質的根本體現,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言出於心成於聲,落地鏗鏘,唯有這樣才能取信於人,立足於世。

我三姑買了一套《中華德育故事》光碟,她說這盤碟很有教育意義,先借給我看。

這盤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個平時跟我相處很好的同學,這麼精彩的碟應該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訴了她這件事,她表示很樂意看,於是我就把碟送到了她家裏。

過了幾周還沒還我,因爲這盤碟也是借的,也該還了,我不能不講信用,所以我讓她明天帶來。第二天她說忘帶了,可以理解,可能是偶爾馬虎吧。第二次她又忘帶了,我還是可以容忍。有句話說得好,事不過三,可是接下來我七次找她要碟,她七次忘帶,根本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

後來,在同學們的勸說下,她答應下午把碟還我,就這樣她下午終於把碟還給了我。好難啊!我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把東西借給別人。

是相互的,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將來成爲國家有用之人!

德育作文400字 篇7

是老師,助我們成長。是老師,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去感恩。是老師,帶領我們走向未來之路。

我校實行導師制。當學生有學習、心理上的問題,則可向導師進行交談與溝通。導師也會主動地與學生、學生家長逐步學會規劃人生,爲其終身發展戰奠定基礎。

一次,我班某同學因家庭中出現矛盾,心情極度糟糕。這時,他的導師主動詢問其父母孩子最近精神狀態,不佳的原因。得知原因後,主動與該同學進行溝通、疏導。對父母的矛盾的緣由及後果進行分析。同學受其開導,狀態有所好轉,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更賣力地學習。

導師與學生的坦誠交往,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成長導師制應到我們走向成功之路,讓我們學會了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和價值觀。

去年我校教師節到來之際,我校領導因故並未爲教師們舉行活動,而是選擇了讓身心勞累的老師們回家休息,而同學們卻藉此機會,紛紛抒發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有些憂心的同學製作了一份份獎狀,寫着:“獎給辛苦工作,天天爲同學們着想的XXX老師——最佳勞動規範獎。”

有些同學走訪了老師的家,送上了一份份感恩與祝福。還有一些同學,看望了那些早已退休的教師,給他們送去了溫暖與祝福。

德育作文400字 篇8

中華民族素有着禮儀之邦的美稱,有了許多浩如煙海的教育故事,來教育我們,讓讓我們來傳承這個禮儀之邦。我看了《中華德育故事》後,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有一則《俞淨意公遇竈神》,這則故事講述的是俞先生既悲慘又幸運的人生。首先,講述的是俞先生多才博學,考試成績優異,與同樣十餘人,組成了文昌社,他們定下了許多的規定:惜字放生,行之有年。俞先生原有五子四字病逝,其第三子,在八歲嬉戲過程中失蹤,俞先生疑惑不解,每當大年三十晚,他把信寫好,放在竈臺上,讓竈神轉交玉皇大帝,希望大帝改變他的命運。突然在大年三十晚,來了一位來路不明的老人,這位老人談吐不凡,又瞭解人物的內心,所以俞先生,認定了他是玉皇大帝派來改變他命運的神仙,經過這位神仙的教導後,俞先生才後悔莫及,所以他改變了許多的惡習,俞先生不到三年他就功成名就,也找回了第三子。

這個故事講述了俞先生既悲慘又幸運的人生,而下面講述的是兩個小孩之間的故事。

管寧和華歆是一對整天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一天,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裏鋤菜,華歆看到一片金

子,便藏了起來,而管寧卻不同,他把金子視瓦石扔了出去。回到家後,管寧把與華歆的席子割開,來教育華歆不要貪財。

中華民族這個禮儀之邦,是時候讓我們傳承下去了!

標籤: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