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校園暴力的成因與預防論文3000字

目前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並有愈演愈烈之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校園暴力的成因與預防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校園暴力的成因與預防論文3000字

摘要 近年來校園暴力引起了學校、家長、甚至政府的高度重視,校園暴力更是有增無減。校園暴力主體具有特殊性,因此無論是學生自身缺陷、家庭結構缺陷、校園管理不善或社會經濟影響等原因都對校園暴力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都是校園暴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預防和管控校園暴力迫在眉睫。

關鍵詞 校園暴力 成因 預防

目前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並有愈演愈烈之勢。隨着去年網絡上廣泛傳播的多起“校園暴力”視頻及今年3月20日,廣西約20名女生手持器械聚衆鬥毆和2016年3月21日,浙江省靈溪二中5名女生先後對一名中學女生施以打耳光、打頭部、踢下身等暴力行爲。2016年3月27日,四川師範大學某學生以暴力手段連砍同寢室室友50多刀,至其死亡等一系列案件的頻繁發生,帶來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今“校園暴力”不僅是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十分關心的社會問題之一,且最高檢今年也將重點關注“校園暴力”,並加強對相關行爲的懲處和預防。

一、校園暴力的概述

校園暴力是一個富含深意的代名詞,它本身涉及多個科目,如教育學、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從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多個定義。因此,目前我國尚未對其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丹·奧爾沃思、夏普、史密斯和國內學者陳世平、張新等人首先從“欺負行爲”進行深入考察,從而研究出了關於校園暴力的重要成果——如丹·奧爾沃斯透過親自調研,終於對暴力行爲得出一個定義:一個學生如果反覆或長期的成爲一人或多人的負面行爲的攻擊對象,這個學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爲的受害者。這個定義雖僅限於學生之間,但是它開啓了“校園暴力”研究與探索的里程碑。我國的校園暴力主要是指發生在各個階段的學校及合理輻射區內的, 學生、教師或校外入侵人員對師生的人身和財產進行攻擊以及破壞學校財產或管理秩序的行爲。

校園暴力按其來源劃分,可分爲的內生性校園暴力和外侵性的校園暴力。本文所研究的是內生性校園暴力,特指發生在校園內部的暴力事件(大多指學生之間相互實施暴力的行爲)。主要表現爲兩種方式:第一,學生與學生彼此之間的施暴行爲。如,初高中學生之間的拉幫結派索要保護費的暴力行爲;同學之間因羨慕嫉妒而實施的暴力報復行爲;學生之間恃強凌弱而欺負弱小的暴力行爲以及同學之間因吵架、打架鬥毆而實施的暴力行爲等。第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施暴行爲。包括學生對老師實施的暴力行爲或老師對學生實施的暴力行爲。前者主要表現爲偷盜老師財物、損害老師辦公用品、惡作劇恐嚇、猥褻騷擾老師等直接或間接的傷害行爲以及辱罵、譏諷、嘲笑、起侮辱性外號等語言侮辱行爲;後者主要表現爲老師對學生的性侵行爲,讓學生罰站、倒立、打耳光等體罰行爲,以及對學生實施冷暴力和其精神上的侮辱行爲。

二、校園暴力的成因

校園暴力與其他暴力犯罪行爲一樣,都是現存社會存在的弊端,但其犯罪主體與侵害對象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校園暴力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樣性、多層次性,不是孤立產生的。究其原因可以分爲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內部方面原因

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外部原因雖然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要透過主體自身的行爲發揮真正作用。

首先,是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體現爲學生自身生理、心理素質等各方面是否能經受住外界不良影響的考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心理髮育不成熟,叛逆心強。這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所特有的特徵,這種學生希望用與衆不同的方式來凸顯自己的存在感,用來引起師生及家庭的關注。如果此時父母學校採用了不正當的教育和誘導手段,就會使他們的內心遭受傷害,從而失去常態作出報復老師及社會的暴力行爲。2.抗壓能力弱,極易產生報復心理。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學生教育的課容量逐漸增多,緊隨而來的是知識難度的加大、作業的增加、以及考試的頻繁和升學競爭壓力的猛增。這些學業上的繁重壓力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或宣泄,會使他們產生煩躁、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從而導致學生厭學情緒高漲,甚至對老師和優等生充滿敵意,最後作出濫施暴力的行爲。3.法律意識淡薄,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爭強好勝,崇尚武力,追求刺激,是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青少年的代名詞。但同時他們的道德觀念和法制意識又嚴重缺乏,當他們遇到矛盾衝突時愛走極端,喜歡直接採用暴力手段去解決,而不考慮此行爲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以至釀成大錯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

其次,是學校自身的原因。學校是未成年人從家庭邁向社會的橋樑,形成校園暴力的學校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和規章制度存在缺陷。如今學校分爲公立和私立兩種。其中一些私立學校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來提高本校威望。這就使其教學重心嚴重偏移到智力教育上,從而忽略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繼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二是教師思想行爲存在缺陷。在我國教師任職只需透過考覈即可,缺少對其師德方面的關注。有一些道德敗壞的老師體罰學生、向學生施暴、更甚者出現性侵同學的現象間接導致校園暴力事件升級。三是學校管理不善。在某些高校由於管理方面嚴重缺乏,使得外人可以在學校任意走動,對學生的人身、財產存在潛在威脅;學校對學生疏於管理也使得學生染上社會陋習如吸菸、喝酒、看黃色書刊等,嚴重擾亂教學秩序。

(二)外部方面的原因

校園暴力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產物,內因是根本,外因是重要條件。因此其行爲雖是學生直接實施而發生,但是與其錯綜複雜的外部條件密不可分。

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失敗、家長素質低下和家庭結構的缺陷都是產生校園暴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在農村,家庭教育和家長素質大多都很欠缺,許多父母忙於掙錢,疏於對子女進行教育,甚至對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而將孩子交於那些孤寡老人。而老人的教育方式大多是過分溺愛、簡單的暴打一頓火或放任自流等錯誤方式,另外,若家長有酗酒、賭博等惡習也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弊端,極易使青少年產生暴力行爲。家長是家庭生活的主要支撐者。在某些家庭中,父母政治覺悟低下,道德修養較差,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爆粗口,抱怨老天不公,對左鄰右舍及現實常常充滿憤慨,甚至會出現家庭暴力的事件。這些粗俗和反社會的惡劣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以至於變異的體現在孩子身上外化爲嚴重的暴力和反社會行爲。據調查,我國的離婚案件正在持續攀升,許多家庭已經破碎。在這種失衡的家庭中,家庭關係緊張、感情出現危機、家庭內部存在暴力傾向,在這種家庭中的子女大多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並生活中會產生莫名的自卑感、缺少同情心、反社會心理加重,從而導致子女人格扭曲染上暴力的惡習。

社會方面:經濟的發展,富足的生活使青少年精神上出現空虛,片面追求物質享受,人際關係的日益淡薄,自我意識急速膨脹。這樣的社會現狀使他們養成了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生活習慣,社會道德水平普遍下降,校園暴力、欺負、拒絕上學等不良行爲隨之出現並愈演愈烈。此外,黃色漫畫、遊戲、互聯網、電視、電影等大衆媒介宣揚的暴力文化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自制力較差的青少年喜歡模仿打鬥,槍戰的暴力場面,從而增加青少年施暴力犯罪的潛在可能。

三、校園暴力的預防

(一)學校應加強保安制度建設

校園暴力只發生在學校內部之間的暴力行爲,因此學校應聘用、錄製一些較高素質的保安人員,並對其進行崗前培訓教育,讓其負責學校的秩序和安全。如24 小時不間斷的巡視校園內外環境,即可對暴力事件進行第一時間的阻止和救援防止更爲危害的結果發生,也可以預防學校內部的暴力事件的發生;檢查記錄校園內公共部位的消防設施,確保完好,繪製消防設施分佈圖,協助校方做好室外設施的日常維護;對緊急情況的暴力行爲在一定限度內有處置權,並於人民警察密切交流,以促使校園保安與人民警察協調合作,形成完整的安全預防體系以保證師生安全。

(二)學校與家庭深度結合,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和家庭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和發展的`基石。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老師要和家長連成一線、緊密結合,透過彼此瞭解孩子的生活狀況,並及時糾正孩子在其過程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和行爲。學校還應適當的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與父母建立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文化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爲其營造出一種親善而識禮的生活氛圍。

(三)高度重視法制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

隨着我國法制教育的完善和發展,在青少年時期開展普法教育課程勢在必行。據瞭解,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使得校園暴力行爲手段日趨殘暴,因此應編寫與其成長相適應的生動鮮活的案例與教材,讓其認識到這些事情就在我們身邊。不斷增強在校學生辨別是非善惡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規範和引導學生的行爲,把青少年因實施校園暴力而步入罪犯道路的行爲扼殺在搖籃裏。另外,學校也可合理利用業餘時間邀請社會工作者、教育專家、法制專家到學校傳授科學健康的法律教育知識。

(四)政府應高度審覈大衆媒體的文化宣傳

當今時代的電視、網絡、媒體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多青少年的暴力行爲都是透過網絡虛擬空間中宣傳的暴力文化而直接或間接形成的,雖然我國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但在實際生活中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因此政府應當加強審覈力度,對其嚴重的暴力文化宣傳予以禁播,甚至追究相應部門的法律責任。父母也應盡到一定的監護職責,空閒時期父母應陪同孩子一起觀看電視,必要時對其中的情形進行適當的講解,以便孩子在成長的路途中有正確的指引。

(五)完善相關立法措施

隨着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全面依法治國被提上日程。爲跟上國之腳步,依法治理校園暴力也應緊步追隨。因此制定一系列校園暴力防治的專項法律法規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中對在校學生人身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但是這只是針對校園安全建設方面,對保護和救助被害人的措施方面卻隻字未提,且未制定專門針對校園暴力的國內立法。因此近年來,我們要在具體案件的實踐中,在所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制定一套完整的保護被害人的法律制度,以明確在具體的校園暴力實踐中家長、學校、社會和政府所應負的法律責任。責任明確就不會再在類似案件發生後推卸責任,使其被害的學生得不到及時的保護和救援,從而使其遭受嚴重的損害。也會使其相關責任主體在今後的發展中高度重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爲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提供有效的手段。

標籤:校園 論文 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