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300字作文

同情與悲憫敘事作文300字

導語:窗外,雨依舊紛紛揚揚,漫而多姿。生命中的過客都會在雨中的記憶裏凝一份珍惜。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同情與悲憫敘事作文300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同情與悲憫敘事作文300字

同情與悲憫敘事作文300字1

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擁有一顆紅色的東西_心。心對人類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同情,也是它在主宰。

同情,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都存在;學會同情,會另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來就是善良的,當你看到你身邊的人因遇到挫折而傷心時,你會受影響,你會爲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許多這類事情,而體現出來的,正是人類所擁有的同情_從一件小事當中所體現出來的同情!

很多時候你在街上一定會看到“乞丐”,我會施捨一點。即使他們是騙人的,我也不願意去想象。因爲我知道,世界上,騙人的很少,需要關心的很多,需要同情的更多。

無論是在世界上哪一個小角落的哪一個人,他都擁有同情。他的同情也許不是天生就有的,但我敢說,他的同情是受他身邊的人的影響。

同情說明了一個道理,不會同情,沒有同情心的人,一定不會有爲他兩肋插刀的朋友。只有學會同情,纔可以令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同情與悲憫敘事作文300字2

人生是一條蜿蜒而曲折的小路,這一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景,和各種各樣的岔口,當我們走到一段的時候經常要停下來去面臨新的選擇,也許你和同行的人會選擇下一條路繼續走下去,或者會選擇不同的道路各自分開。如果不得不分開,也請微笑着和他說再見,並感謝他曾經與你同行,不管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最終都只能變成一段記憶。因爲前面的路上你還會遇到更多的同路人。

你有沒有想過,這一生當中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道獨立的風景,或者繁華,或者荒涼。或者美麗,或者殘缺。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景色,你都不能帶走,也無法改變。但你不要擔心,因爲前面還有很多更好看的風景在等着你,可能是似曾相識,也可能完全陌生。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你都欣賞到了,也都領略到了。你的人生因此變的更豐富了,其實這就夠了。

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對周圍的一切都那麼反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如何去想,經歷了那麼多現在才知道什麼是寂寞什麼是孤獨,在這豪華的都市,我一點睡意都沒有。但爲什麼又一點欣賞的心情都沒有!!心裏總是有太多的感慨與無奈——突然覺得自己以前是如此幼稚可笑——爲了那些小問題天天計較!爲了太多小事情傷害自己跟別人……太多的問題太多的話,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爲什麼這兩個月過的這麼沒有目標?沒有了追求的人生算什麼??自己浪費了太多時間!!帶着遺憾來到這裏,煩躁的心情!

今天下午的複查對我來說還算不錯,我不要在這裏帶太長時間,這個社會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我不要自己墮落了,不要自己在如此怨天尤人,弱者是不值得同情的,我不是弱者,我要回到屬於自己的舞臺,回到自己的家園!!我不要讓自己有任何的遺憾——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與憐憫!

同情與悲憫敘事作文300字3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類組合的和諧音響。我曾苦苦地追尋過它的色彩顯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兩種。沒錯,肯定沒錯,請原諒我的自信。難道你沒看到,它給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溫暖,爲同情者帶回的是收穫。

一枚小小的硬幣,落進了乞討者的鐵罐子——叮噹!聲音是那樣的清脆響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麼善良,我的行爲多麼高尚!

一顆金燦燦的種子潛入了本是荒蕪的土壤,它是那樣的悄然無聲,既使當它帶着喜悅鑽出地面,欣賞着已經成爲土地一部分和自己,也仍然顯得如此安詳。

如果在命名同情的聖典上,當之無愧的應該是後者——悄然無聲的種子,而不是叮噹作響的硬幣。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類組合的和諧音響。我曾苦苦地追尋過它的色彩顯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兩種。沒錯,肯定沒錯,請原諒我的自信。難道你沒看到,它給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溫暖,爲同情者帶回的是收穫。

同情,是一種美。它不是居高臨下的恩賜,不是裝模作樣的慈悲,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和諧的連結,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同等的情感流動。請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同情者把自己比作高山,而把被同情者看作低窪,那麼高山流水只能在低窪裏擱淺,而無法反饋。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最寂寞的。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恩賜於凡民,卻永遠不能獲得交流。有的人說:“我也想同情和幫助別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頭就走了。”我真想告訴那人:去對着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吧,那臉上的表情一定象個驕傲的王子。

同情與悲憫敘事作文300字4

悲憫,悲,指慈悲,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憫,指同情,指對苦難中的人們並不輕視,甚至可憐,折射的是一種博大的愛。悲憫就是哲人以大智大慧來憐憫同情苦海中的世人。

唐朝的白居易響亮的提出了“文章合爲時而著,詩歌合爲事而作”的口號。這是古訓,也是歷代文人富於歷史使命感的一種集中概括。它意味着對時代的關注,對現實的關切,對改造社會的責任和使命。古往今來,能夠真正做到的不多,但也不少,詩聖杜甫就是這樣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悲憫屬於時代的產物,魯迅說,杜甫不是古人,他生活在我們堆裏。由於經歷了唐代由盛到衰的過程,與詩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當杜甫目睹社會災難,心有鬱結,他執筆揮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悲憫屬於人類的激素,我們每個人在沒有被生活麻木時,都會萌生對人的悲憫。悲憫是一種愛,就如同求得這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的寒士,胸襟是用愛承載的。一個人可以像杜甫一樣沒有家財萬貫,可以沒有日日的歡欣,但卻不能沒有了悲憫,只要心中久存着悲憫,就有信念,就是一種巨大的財富。悲憫可以修行一種心境,可以修行一顆善心,可以讓自己、讓別人都俱歡顏。杜甫傾聽時代的足音,呼吸時代的空氣,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心合着時代的節奏一起跳動,真正用心去感悟時代、體驗時代,真正爲時代而唱。都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文章能夠打動人,使人潸然淚下,作者不只是注入了讓人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深情,讓讀者產生共鳴,必定還有一顆悲憫的心,默默洞悉着民間的疾苦。

茫茫宇宙,個人的力量都太過渺小,他們手中的筆,化作武器,劍指災難。隨着時間的流逝,隨着歷史的前進,這些星星暗淡了,消失了,被人遺忘了,又有更多新的星星,懷着一顆悲憫的心,出現在我們的夜空裏,在黎明來臨之際,給予人們星光,給予人們希望。

標籤:同情 敘事 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