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必備】清明節的作文700字彙總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清明節的作文700字彙總10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今天是傳統節日清明節,爲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爲,傳統節日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久而久之,傳統節日清明節就成爲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四月,又迎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爲我們聽老師說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裏埋葬着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後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後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小白花交給我跟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裏對英烈們說安息吧!心裏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跟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後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於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蘭州的軍區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裏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的敬仰跟哀思。雖然這裏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爲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以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着細雨,我的眼裏飽含着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最好的詮釋吧!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四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爲我們聽老師說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裏埋葬着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後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後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小白花交給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裏對英烈們說安息吧!

心裏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了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了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後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於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區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裏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的敬仰和哀思。雖然這裏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爲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以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着細雨,我的眼裏飽含着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最好的詮釋吧!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4

四月的春風來了帶來了一縷牽掛了,又到了每年的四月四日,在外漂泊的遊子們都紛紛回到自己的故鄉,來祭拜、懷念自己已經逝去的先人們,我也不例外,也跟着家人們回來了自己先人們的故鄉——邵陽。那天,正下着濛濛細雨,天空上覆蓋着一層灰白色的霧,路上肯定也少不了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我們在擁擠的小商店門口,買到了一切關於祭拜祖先的一些常用物品,也來到了邵陽的公墓,爲什麼要造一個公墓?可能是後人們怕先人們寂寞,所以都把大家夥兒都聚在一起,“聊聊天”什麼之內的吧!

我們帶着一堆堆沉重的祭拜物品來了山底間,我們靈巧的穿梭在山林中間,聞着那桃花開放後的香味,順着那泥土小路,慢慢悠悠的行走在山林裏面,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間,終於到達山頂了,我放下那使我討厭的東西,開始傲慢的去找先人們“居住”的地方,順便和他們說一說“悄悄話”,可找來找去,我也什麼都沒有發現,一轉頭看,長輩們早就已經找到了,早都開始擺放自己帶來的祭拜物品,我傻乎乎的跑過去看着,當時不明白他們爲什麼要拿一些假錢幣來用火燒,我天正的問了一問媽媽:“媽呀!

他們燒假錢幣幹嘛呀!無聊呀!”媽白了我一眼,又開玩笑的說道:“額,因爲先人們在天上沒有錢花啊,所以我們要送給他們一點錢上去!”我還沒有緩過神來,奶奶便叫我來祭拜祖先們,順便說:“爺爺奶奶們呀!你們在天上人間要顯顯靈呀,一定要保佑我們家裏的孫女考上著名大學呀!拜託啦!”我頓時心裏“咯吱”了一下,心裏變想到:這個迷信的祭拜方法來達到某種要求的方式我最好不要相信,考大學應該靠自己,如果這種發現流傳在當今社會上去,那麼在他們眼裏只要這麼一拜,不費任何力氣,每一個人都可以考上清華北大咯!迷信呀!我便尷尬的跟着奶奶的節奏鞠了二個躬,便就下山了。

祭拜完了,天空上也泛起了濛濛光暈,天變得晴朗的,太陽公公也露出了久違的微笑,我們開開心心的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其實,雖然先人們已經過世,但是他們在後人們心中的位置絲毫沒有動搖一份,這就是當今社會上說的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就叫做親情!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5

三月初三,龍擡頭。但今年龍一擡頭,卻撞上了一個憂傷的日子。日曆上三個黑色的小字提醒我:清明節,這個充滿憂傷的節日來臨了。

對咱們學生而言,清明意味着長假:從三號到七號,五天的假期,不算短了。放假前的最後一天,天氣涼爽,天空佈滿烏雲,看起來陰沉沉的。然而,陰沉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同學們喜悅的心情。最後一節課,老師在講臺上絮絮叨叨,千叮嚀萬囑咐地講注意事項。可惜同學們沒一個認真聽,都忙着收拾東西,心裏盤算着下課鈴響時,怎麼以最快速度衝出教室,擁抱小小的幾天自由。

下課鈴聲姍姍來遲。心急火燎的衆人齊聲歡呼,一個個動若脫兔,爭先恐後地向教室門擁去。無論男生女生,都如同打了雞血那麼興奮。走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同學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耳邊也不斷響着“再見!”“到我家來玩哦!”諸如此類。哪裏有一點“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

回到家裏,本來想和朋友們一起在林蔭道上賽車。看着面前一堆作業,我斷然放棄了這個念頭。語文、數學、英語老師都例行公事,我鬱悶地寫了一會兒,更鬱悶的事兒來了下雨了。我黑着臉看着一根根水做的“繡花針”插入大地“老天也因爲作業多鬱悶哭了麼?”

“清明時節雨紛紛”。近段時間一直在下雨,老天爺似乎受了大委屈,一直在不停地哭,哭得人心煩。放假第一天,老天爺由號啕大哭變成了林妹妹式的“微哭”。咱們全家人被騙,以爲雨快停了,於是舉家出遊。誰知道老天爺相當有耐心,一直到咱們參觀完畢回家時,它還在“微哭”。

在我朦朧的印象裏,清明應該是這樣一個畫面:細密連綿的陰雨,一望無垠的綠草地上坐着一個正在發呆的、憂傷的白衣少年,或是身着淡雅紫裙的少女。背景音樂是牧童悠揚的短笛聲。

可真到了清明,我所有的幻想破滅:老天抽瘋,在最該下雨的那天沒下一滴雨,也不出太陽,就那麼陰着;綠草地剛打了農藥除蟲害,“香氣”撲鼻;更沒什麼憂傷的少年少女,只有幾個小小孩一邊怪叫一邊跑來跑去,他們的母親在身後大聲吆喝。

面對這一切,我無言以對,哭笑不得。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又是春暖花開之時。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得兩三日清閒時光,外出踏青賞花放鬆身心,當是愜意的選擇。春日裏的陽光溫暖而舒適,清明時節的細雨清涼而別有韻味,大自然的美需要我們投入身心去感受。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今天我們就要去踏青了!剛一出發,爸爸告訴我:歷山位於沁水縣城西南部56公里處,位於沁水縣、垣曲縣、翼城縣、陽城縣的交界處。那裏,風景獨特,景色迷人,被譽爲“天然大公園”,到那一遊,猶如人在畫中游走。聽爸爸這麼一說,我的心早已飛到了歷山。

我們經過了約兩個小時的行程,我們終於來到了歷山。我急忙下車,擡頭一看奇峯峭壁,挺拔俊秀,林木參天,高聳入雲。

這裏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河底的沙石。河中的石頭千奇百怪,大的有如一間房子那麼大,小的有如玉米粒那麼小,它們三三兩兩立在河中,河水時而從巨石的縫隙流過,時而從巨石頂上流過,形成美麗的小瀑布。

這裏的山真高啊,白雲在山腰飄蕩。我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景區觀光車纔到達山頂——舜王坪。舜王坪上平坦遼闊,到處覆蓋着草甸,像給舜王坪蓋了一牀綠被子。草甸中長着各種奇形怪狀、五顏六色的小花,有紅的、粉的、紫的、藍的……爭相吐豔,竟相開放。周圍峯谷相連,林木挺拔,雲霧繚繞,這裏的山真是大自然的傑作啊,鬼斧神工,懸崖峭壁,孤峯獨立,像一支鉛筆一樣直插藍天。據說,山上還長着麝香、菖蒲、黃岑、黨蔘、人蔘、何首烏、當歸、蒼朮、五味子、連殼、籽黃等200餘種藥材。站在山頂向下望去,真正領悟到“一覽衆山小”的感覺。半山腰以下茂密的原始森林像給歷山穿了一條綠裙子。

這裏不僅風景優美,資源豐富,而且還是“天然的氧吧”, 1982年就被國務院確定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們順着林間小道,不知不覺地就來了山下。我真想再返回領略一番自然風光的美好薰陶啊,可天快黑了,我們大家依依不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清明時節,祭奠祖先懷念逝者;霪雨霏霏,哀愁如絲思念如雨。作爲我們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它深厚而凝重的意義,它提醒我們要對先人心存敬畏和感恩,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 清明時節,心懷思念;清明時節,身在自然。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7

清明,我初次接觸時,是在很小時。那年的清明節的前幾天,我的同桌她沒來上課,班主任在點名時說了一句,清明節到了,她去給媽媽過清明瞭,那一週前後,總有同學請假過清明。當時的我就怎麼也不理解,什麼是“清明”,怎樣過“清明節”。爲什麼沒見家家包餃子,也不見誰添置新衣服與新鞋子,爲什麼我家沒有過“清明”,一連串的問題裝在心裏。偶爾有一天又想起。問的同桌傷心的哭個不停,還捱了老師一頓訓,我是一頭霧水。但是從同桌的淚水裏,隱隱約約感到“清明”的感傷。“清明”就這樣存入我的記憶。

“清明”,我再次接觸時,我已經九歲。我們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後才能融化完,那年清明在泥濘的小路上,總是看到路邊一小堆燒過的紙灰,還有殘留的半片圓紙,有的被風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進低凹處,有一天吹在我放學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來,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後還細細地尋問了祖母,才知道清明與死亡緊緊相連。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發現了老祖母的憂傷。我摟着祖母天真地說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遠也不要過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時,是給祖母過的第一個清明。清明節沒到,父母就開始計劃了。當時物資非常緊缺,有孝心的母親教我們用薄薄的白紙,做成朵朵各種各樣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那個清明,要數祖母的那塊園地最鮮亮,惹眼。在做花時,想起祖母給我講清明時的語氣與流露出的哀傷,一種隱隱的痛,鹹鹹的傷堵在心裏。從那以後,每到清明前後,就有許多人到我家討要紙做的花,也讓我體悟到了清明與思念,清明與孝道,清明與感恩,清明與生命的種種聯繫。

20xx年,母親突然去世,當我再次感悟“清明”時,體會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過親人在世時,那持之以恆的小小關愛。在悲痛之餘,考慮最多得是怎樣讓老父親健康、幸福地生活,讓我們再無遺憾。每每清明,我總以老父親過的很幸福,我們過得開心,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這也是母親辛勞一生的目標,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親的微笑。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8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爲清明節。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即使氣節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潔明淨之時。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說“三月節,……物質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桑”等名句,正式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雖然作爲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爲時序標誌的清明解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也就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心土,折幾隻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就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給我的奶奶上墳,我們買了一些水果、紙錢和鞭炮,我們在去的路上看見有的人手裏拿着許多上墳的東西。三五成羣的來到自己家的墓地,給自己的親人上墳,我們到了那裏先燒香,再燒紙放鞭炮,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的哀思,之後我們還要給死去的親人去掃墓,把掃墓掃的乾乾淨淨的好讓親人看到把她的墓掃的很乾淨。她一定會高興的,我們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看見路上還是人山人海的。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將它傳承下去。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9

今年,我因今年有時間回鄉下,要回去拜山!苦惱的我完全沒回鄉下拜山的興趣,可爸媽要我不得不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叔叔阿姨們踏着艱難的步伐登山拜祖。我左手提着用雪碧瓶裝着稀稀的白粥,右手提着一大袋白饅頭。山中瀰漫着白白的霧水,還不時下起濛濛細雨。由於腳下的路是黃泥路,一下雨就特別的滑,所以要特別小心的行走。大馬虎的我,大人們還沒說完,我一腳才進的泥坑裏頭,白色的回力鞋全都變成了黃色。

這天我可真倒黴,還沒拜完第一座墓就摔了一跤,差一點就扭到腳!走了半個多鍾,終於來到了第一座墓。我鬆了一口氣,但一轉完彎,眼前是一片莽草,有差不多2米高,我開始急了說:“這可怎麼辦,沒法過了!哎~”叔公大聲說:“小的跟在大人後面,中年人拿着鐮刀走在前面,你也要拿着鐮刀來隔斷這些草!”“啊?我也要啊!”我埋怨起來。“當然了,那你都15歲半了,都快成年了,當然要乾點東西啦,不用幹就有東西的嗎?”叔公怒氣地說。我無奈地抽起鐮刀,左一刀右一刀地死命砍。終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出了一條小道,這小道僅容一人透過。來到了墓旁,我那張報紙終於派上了用場,我用來鋪在地上作我的私人座椅。

突然,我覺得全身癢癢的,我撓了撓背又撓了撓大腿,全身被我撓得通紅。我告訴了大人,大人幫我翻開衣服,一開背上一點一點的大紅點。我問:“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會這樣?好癢啊!”“肯定是那些紅螞蟻剛爬上去的,你沒感覺到嗎?”我苦惱的說:“我以爲是流汗沒理它。原來是紅螞蟻爬上了我的背部。哎呀,這可咋辦啊?”等一等下山再找藥塗一塗吧!沒辦法了。誰叫你不注意啊,自己找來煩!”我低下頭,淚水一滴一滴滴在泥土上。

到了下午,我終於下了山。我的媽媽馬上找了風油精來給我擦上。媽媽一邊擦一邊說:“你看,不讀好書以後就是這樣,過着這種難熬的生活,叔公他們天天下田幹活,背都快要裂開的程度,若是你,早就頂不順啦!看你不好好讀書,以後不準再任性了。想幹啥就想幹啥,不顧後果。知道嗎?”我懺悔的說“哦!我以後再也不要那麼任性了,一定要考好中考,將來就不用幹粗活了。”

在這次的拜山過程中,我親身體驗了一番,我深感後悔。農村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夠熬過的,需要有頑強的毅力。如果不想這樣,一定要好好讀書,搞好學習。雖然幸苦這十幾年,但將來幸福卻是一輩子。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依舊和往常一樣,在我的記憶裏沒有哪一年清明節是沒有下雨的,這應該不是詩中的好天氣吧!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具有獨特的魅力。它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忘本、知恩圖報的美德,人們透過這一節日,表達對先人的緬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先人,我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我每年清明節都會趕回老家掃墓,祭拜先人。國家也挺”厚道“的,把清明節定爲法定節假日。以致大家都有時間回老家祭祖。我相信大家都能親身感受到回老家祭祖隊伍的龐大。真如”千軍萬馬“,攜老扶幼,舉家從四方趕來。只爲到先人墳前一訴衷腸,慰陰陽相思之苦。其聲勢已勝過春節。可是,真的只是懷戀先人,敘舊情、訴衷腸嗎?我看不盡其然吧!

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我們一躍而過。中國的發展速度驚顫世界,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奔小康之勢銳不可擋。對!人們的生活寬裕了,大家富起來了。可這得歸功於誰呢?國家嗎?社會嗎?NO!這都得歸功於我們的先人,是他們在天有靈,保佑着我們。纔有我們的順風順水,平步向前。所以,我們得報恩。當然,我們還有一點點私心,我們需要的財富,需要更大的權利,需要更高的地位。因此,我們需要先人們繼續保佑自己。我們不遺餘力,從百忙之中趕回老家到祖墳前拜一拜。

當然,中華民族的孝心是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在先人生前沒能好好盡孝,如今日子好過了,可他們已長眠地下。這是我們的痛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彌補心中的遺憾,那就是讓他們在那邊過上好日子。於是我們給他們燒花不完的紙錢,讓他們在那邊衣食,過上好日子,以盡”孝“道。

清明節延續至今,並被定爲法定節假日,自有它的必然性。人們回老家祭祖也是常人之事無可厚非的,這是。可其居心何在,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希望人們做到真正的不忘本,不要讓清明節失去真正的意義所在。清明本流思親淚,莫讓欲心玷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