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精品】冬至的作文700字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的作文7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冬至的作文700字九篇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1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爲土中,這在當時有着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爲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透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爲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爲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河南大學附屬南石醫院癲癇科怎麼樣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爲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爲正月,以冬至爲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爲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煙臺羊羔瘋醫院怎麼樣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爲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纔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2

冬至,一年最冷的季節。

今年冬至,我一人在家。姥姥身體不適,媽媽留在她身邊照顧。爸爸在外地上班,特意叮囑我晚上記得給祖宗燒紙。

很久沒做過祭掃祖先的事情了,只記得兒時太太拿着一支紅色小花鼓,在我面前搖晃着逗我。晃晃悠悠,如今,我已17歲了。

吃過晚飯我便出了門,天早早的黑了,刺骨的風颳在臉上麻麻的,吹散了道路兩旁粘在枝上掙扎不肯離去的樹葉。頭頂的月亮模糊不清,不似平日裏那般鋥亮,泛着黃,爲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又添了一絲深沉。

聽爸爸說,買祭祀品要去人少僻靜的小店。我獨自走在小道上,兩隻放在口袋裏的手緊緊地攥着兜布,滲出了細細的汗。冬至的夜顯得格外的黑,店鋪基本上都早早的關了門。走了很久,一道暖黃色的光映入眼簾,一家破舊的菜市場中門前整齊有序的擺列着各種祭祀品。

我長吁一口氣,終於到了。

賣家是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婦女,很貼心的爲我準備了紅色的袋子,並介紹羅列着的金銀財寶。這裏是金光閃閃,最受歡迎的金元寶,那裏是財源廣進,意義深遠的長銀條。她細心告訴我祭祀的步驟先把名字寫在紅袋子上,再在周圍散一點紙錢,最後就着燃着的火星把紅袋子從底部燒起。這樣紙錢燒了,別人家不會搶。

我在心底記下步驟,謝過她便離開了。一路上,陸陸續續有人開始燒紙,嘴裏唸唸有詞。三五成羣,也有一個人。人們佇立着,安靜的看着火苗,嘴裏唸唸有詞,時不時用小棍將即將暗淡下去的火苗撥地更旺。那明亮的火焰伴隨着嫋嫋青煙既有淡淡的傷感,也是對已故先人一種深深的緬懷。

我按照心裏記下的步驟將祭祀做完,又把灰燼整理在一起。並在心裏祈願家人健康平安。我想太太能夠聽到我的聲音,我也會爲了整個家族的興旺而更加奮發努力。

到家了,身體漸漸暖了起來。我將買好的餃子放進鍋裏,嫩白堅硬的它們撲通撲通的一個個跳進鍋裏,發出清脆的聲音。不一會兒,噴香的餃子就出鍋了。湯水白白的,餃子餡兒的油零星地浮在湯麪上,一大口喝下去,心裏滿滿的。

冬至,是一年最冷的時候。死者已矣,活着,要懂得珍惜。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3

冬至(陽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爲進九之始。古人認爲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並不以冬至爲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遊的,亦有設筵祭祀祖先的。同時也邀請同僚或摯友在一起聚餐、餐飲。燕俗則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無此舉。

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爲,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溼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爲,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體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纔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當天的天氣決定,晴則爲紅;陰則爲藍;雨則爲綠;風則爲黃;落雪填白。此外,還有采用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稱作“雅圖”,是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記載:“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緻的九九消寒圖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劃,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爲九九消寒迎春聯。然而,不管哪種九九消寒圖,在消磨時日、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簡單記錄了氣象變化。據說有經驗的老人,還能根據九九消寒圖,推測出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豐歉情況。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4

還在兒時就知道冬至這天必吃餃子,當時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只記得媽媽的那句話: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那個年月餃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況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來可以有餃子吃了,這是我家的傳統習慣一直沿續到現在。隨着社會文明的發展和進程,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不斷的被國民所認同和傳承。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民間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辭官回家鄉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的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分給來求藥的每個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人們學着“妖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醫聖張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今人們講究進補養生保健,在嚴冬季節裏進補是多數人的選擇。從中醫養生方面講,冬令進補也是在冬至前後;三九天開始。民間早就有“冬補三九”的說法。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因此民間認爲,在冬至前後進補爲最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九九歌》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5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爲土中,這在當時有着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爲“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透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爲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影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爲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爲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爲正月,以冬至爲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爲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爲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纔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6

12月22日是冬至,放學後,媽媽把我接回家,我做完作業,就和媽媽一起包餃子。

媽媽把一碗麪粉倒到面盆裏,再加上適量的水拌勻,然後揉到一起。和了一會,一碗麪粉就變成了一個光溜溜的面球了,我也忍不住下手和了幾下,媽媽看我揉個不停,就說:“好了,別揉了,蓋上蓋讓它醒醒吧,咱們準備菜!”

媽媽拿出一個大白蘿蔔,把它洗個乾乾淨淨,用擦子擦成絲,我看着媽媽擦幾下以後又換個面,換了幾下以後像一枝削好了的鉛筆。我決定試一下,結果怎麼也削不動,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削了一下,削了四五下,就沒有力氣了,我拿開擦子一看,啊!這可不是絲,是末,我花了這麼多功夫都白費了!媽媽說:“沒有關係的,反正還要剁,只因爲你的力氣小纔會這樣!”媽媽把擦好的絲放到鍋裏煮一下,趁這一會媽媽把肉拿出來,我把肉放在盆裏,在媽媽的指揮下,我放了三勺鹽、一勺雞精、倒了一些味達美醬油、放了一些香油,就開始用筷子攪拌,媽媽讓我順着一個方向攪,說這樣拌的餡好吃。我攪勻了,媽媽也剁好了蘿蔔,我把肉和蘿蔔都放在一個盆裏,就開始使勁地往一個方向攪,直到把它們攪勻了爲止。攪完以後,我覺得胳膊很酸,我不得不休息一會。

把餡拌好後,又拿出來和好的面,在面板上揉,我揉呀揉,把面揉成了一條“小蛇”媽媽拿起刀子“嚓嚓嚓“把面切成小塊兒,我也試了幾下,呀,刀子可真沉,我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這條“小蛇”全都切完,我們把切成的小塊兒搓成圓柱形,又把它們按成扁的,我擀皮,可是,手怎麼也跟不上去,兩個手不知道怎麼配合,擀好了,可是是個長圓的,之後我又擀成六邊形、五邊形、小花邊,可是就是沒有圓圓的,媽媽擀的皮又薄又圓,我覺得擀皮太難了!我們把餡放進皮中間,用食指和拇指把皮提到中間捏在一起,再把兩邊的捏到一起,一個餃子就成了,我捏的餃子扁扁的,餡有點少;媽媽包餃子是擠的,餃子肚子鼓鼓的,我們一邊包媽媽一邊對我說:“你知道嗎?冬至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了,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節氣之一,這一天,大家幾乎都會包餃子,現在還流傳一句民謠“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有人管”的說法,是爲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爲大衆治耳之恩。

包好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到鍋裏開始煮,媽媽說開鍋以後要加三次涼水就熟了。很快,香噴噴、熱乎乎的餃子出鍋了!

餃子的味道真好,自己動手做得更好吃!也可能是餓了,我吃了一大盤!真香呀!就是做完以後,覺得胳膊有點酸!挺累的!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7

冬,悄悄的'襲來,好像這個世界都是冰涼的一片,單調而又平凡,平凡而又有單調的美,純潔一片,枯老的樹枝好像要被風吹斷似的,在風中搖搖欲墜,那刺骨的寒風啊!如惡魔一般的偷襲着我們,一次又一次吹亂了人們整齊的頭髮。

記得六年級的那一個冬天,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什麼是友誼。回憶六年有多少個朋友陪我走過,在我傷心時,在我無住時,在我痛苦時,在我快樂時,都離不開她們。幼時的友誼充滿童趣,而我們毫不顧忌地跑着,跳着,小學時還記得我們在冬至那天……窗外,下着淅淅瀝瀝的雨,天沉了許多,陰陰的,彷彿是烏雲罩住了我的心。我走到走廊的盡頭,雨時時飛到我的臉上,不一會雨打溼了我那件薄薄的外衣,她慢慢地走過來,不禁打了一個冷顫,雨下大了。她一下子撐起了一把傘,一下子溫暖了許多,但是我的心一直有一種不安,結果讓人難過的事還是發生了,你她一不小心摔倒了,但是手斷了,從此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她一直是把手裹着來學校的,每節課下了都會有很多同學都圍着她,關心她,終於她手好了又可以與我們一起玩耍了。

當時還有一年,大家都要分開了。可是她不一樣,他是我們班第一個畢業生,因爲她有某種特殊的原因要先離開。

這樣的消息一傳來,全班起了大轟動,很多同學都不敢相信,這麼要好的同學怎麼會走了呢!這太突然了,似乎像風吹來的,吹進了同學們的耳朵裏。

最後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爲她開了送別會,同學們都忍不住留下了眼淚,時間過得太快了,天太冷,我在這裏,她在那裏,我們被隔得很遠很遠……回眸過去,友誼如一縷清風,佛去你我心中的傷痛;友誼如熾熱的太陽,照亮心中的陰暗;友誼如一團火把,驅趕冬日的寒冷。

當墨跡風乾的那一霎那,你的名字已經深深得埋在我的記憶中,直到,直到——永遠,對你的思念入天上的星星託着無數人的夢想,彷彿你出現在我的窗前。

如今,又來了一個冬至,但是這裏卻少了一個她,回想起離別的那一目,心中總泛起一絲波浪,總覺得那是昨天才發生的那樣熟悉,讓人記憶深刻。世間的一切都不會太長,隨着時間的流走,友誼總要流逝,就像一句話很容易就被以往了一樣,唯我們之間的友誼,永遠銘記在你我的心裏,友誼有時如心靈的點綴者,因爲友誼的存在,所以纔會美麗,人與人之間,如星星與星星一樣,一次偶然的相遇就註定了美好的結局。

冬日的寒冷依然沒變,風冷得刺骨。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8

今天是冬至,也是星期天。無霾晴冷,做完作業後,我無趣的不時來回在房間裏跺着雙腳取暖。奶奶說我們今天吃餃子,因爲是星期天不用上學,我可以嘗試下自己包餃子,我聽了可興奮了。

母親買菜回來,邊擇菜邊對我說:“張一,你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句俗語呀?”我急忙湊上前問道:“是什麼俗語呀?”母親笑着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看來冬至這天吃餃子是一個老傳統了。

呵,這不,我要和奶奶一起去和麪了。奶奶教我在面盆裏放上面粉,倒上水把面和成團。可能是我力氣小的原因老是揉不到一起,奶奶看着我急得手忙腳亂的狼狽樣兒,笑着拉過面盆幫我收拾殘局,麪糰在奶奶的手中三下五除二就光溜溜的成團了。奶奶說:“好了,讓它醒一會。”該拌餃子餡了,只見母親先把韭菜、大蔥、生薑等洗淨一起切碎,再拌上絞好的肉餡,最後放上些調料、鹽和麻油。我趕忙跑過去放到鼻子邊嗅了嗅:啊,真香呀!接下來就是擀麪皮了,由奶奶負責麪皮的工作,母親和我負責包餃子。我用小勺挖上餡放到麪皮上,在母親的指導下,沿邊一點一點的把餃子捏在一起,一個餃子就包好了,樣子雖然不好看,但我想,只要多包幾個就會熟能生巧的。我和奶奶母親三個人分工合作,很快餃子就包完了。該下餃子了,奶奶在鍋裏添上了水,等着水燒開。奶奶說;“餃子下鍋的時候,一定要慢哦,要不然一不留神就會被開水燙傷的,下到鍋裏的餃子,要用勺子輕輕的從鍋底托起,以免粘到鍋底,等開鍋後倒上三次涼水,再開鍋後,餃子就可以出鍋了。”我一邊答應着一邊端起包好的餃子,掀開鍋蓋,小心翼翼的把一個個小餃子放進鍋裏,水開了小餃子們像小精靈一樣,一個個調皮的浮出水面,我照着奶奶的方法向鍋裏依次放了三次水後,餃子煮熟終於可以出鍋了。盛在盤子裏的餃子,個個晶瑩剔透、香氣撲鼻。光是看看就非常誘人,吃到嘴裏一定更香吧?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咬了一口,啊,太好吃了。母親端着一個調料小碗走過來說:“小饞貓,別急嘛,還可以加上這個哦,是蒜泥和醋、醬油混合成的作料,蘸着吃味道會更好呢!”。我夾起一個餃子放到調料碗裏蘸了蘸,放到嘴裏嚼了一下,果然是美味呀!

奶奶還說:冬至天裏吃了餃子,這個冬天就不會被凍掉耳朵了。我聽了開心的笑了。這話母親說過是爲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的。其實我心裏更在意的是這次包餃子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許多快樂,也感受到了大人們做飯的辛苦。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9

“吃了這碗湯圓,你又長一歲了。”冬至的時候,奶奶總是摸摸我的頭慈祥地說。而我,總是似懂非懂的端着熱騰騰香噴噴的湯圓含糊地應着:“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湯圓,我就鑽到爺爺的懷裏,纏着他說說關於冬至的來歷。爺爺總是用滿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腦袋,再娓娓道來。“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意味着天會更冷,白天也變長了,當然了,春節也就更近了。今天我們不光要吃湯圓,還有一項重要的事——祭拜爺爺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感謝他們的養育和庇護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們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圍着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個小時,磨成雪白的糯米漿,然後用布袋裝着壓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幹,生米粿團就做好了。米粿團分成兩塊,一塊做各種造型的米粿,另一塊就是用來做湯圓。接下來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歡的環節了——搓湯圓!全家人搬來小凳,圍座在竹簸箕邊,一邊聊天一邊搓湯圓。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種奇形怪狀引來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好不溫馨!

到祭拜的時辰了,爺爺摟着我和弟弟來到大廳,奶奶早已在大廳供桌上擺好了包括湯圓和米粿的好幾樣祭品。我和爺爺一起跪在先祖的遺像前,隱隱約約聽着爺爺絮絮叨叨說着家裏的事:孩子們都很孝順,雯馨今年六歲了,很懂事也很調皮,家裏一切都好……

祭祖儀式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結束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緬懷我們的先祖。爺爺說,他的爸爸媽媽一輩子吃苦耐勞,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時候親朋好友、村裏的人都來送,都在說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們持家要勤勞、做人要誠實、待人要和善,多念別人的好等等”,爺爺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先祖說的這些,我們做的不夠好,接下來就看你們了,可一定要把我們的好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呀!”說到這裏,我彷彿看到爺爺一閃而過傷感又自豪的神情。這一切只能留在記憶裏了,因爲三年前爺爺永遠離開我們了。

俗話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是由無數個我們這樣的小家組成的,我想,如果每個家庭都把好家風家訓發揚光大,那麼我們中華大家庭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

標籤:精品 九篇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