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論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身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局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保守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小朋友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欲滴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身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維護宏揚我們中國自身的保守文化,儘自身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大傢伙都在家裏忙着過端午節。我們姊妹幾個也聚在母親家過節吃飯。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小妹嘴快,先說起來了,還是小時候過端午節熱鬧,一個禮拜前就有過節的氣氛了。那時候農村交通不太發達,好多小商小販就來村裏賣紅棗和糯米,天天上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家裏買了紅棗和糯米沒有。買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學去給別的同學炫耀,糉葉皮是不用買的,我們那有個蘆韋塘,勤快的人還可以打上賣給販子,過端午節的錢就有了。

那時我們那很少包糉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節前一天下午,家家戶戶就開始煮糉葉皮,泡糯米,洗紅棗。到了天快黑,大人就開始包年糕了。我們就在旁邊湊熱鬧,吃紅棗。蒸年糕也是個技術活,包好了年糕在水裏煮一晚上,也不會散開,端午節早上開啟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會散開,端午節就沒的吃的了。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擔心,母親包的年糕是村裏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實。

年糕包好了,要開始煮年糕了,說包年糕是技術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從晚上差不多十點開始,要煮到半個夜四五點,那時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戶戶爲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樹根,曬乾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燒一個小時。到了端午節的早晨,等我們起來,母親已經炸好了油餅,從田埂上?回了艾葉。院子也掃的乾乾淨淨。

看到我們起來了,母親就用油餅包上一大塊年糕給我們吃,黃燦爛的油艾葉插在大門口,這陣各家各戶人差不多都出來了,小孩子都拿着父母前面買好五彩絲線開始編五彩繩,老人說是“長命縷”,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腳?,誰的漂亮就說誰可以長命百歲。

家裏有出嫁一兩年的女兒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孃家來,沒小孩的孃家還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會做好香囊給弟妹,傳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絲絃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的香囊。女兒有小孩的,孃家媽媽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聽,做的卻很非常精緻,鞋面是黑金絲絨的,紅布包邊,鞋前面繡着一隻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絲線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驅瘟之意。

現在過端午節了已經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節日了,條件好的就出去旅遊去了,沒時間的就大傢伙聚在一起吃飯,就算過端午節了。小時候的熱鬧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氣把花說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買什麼都可以買到,小時候過節的那種期盼,那份發自內心的悅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初一糕,初二糉,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此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着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然而我的家鄉,也然而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爲“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然而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着到山上來,此時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此時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然而拿着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然而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糉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然而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糉子呢?

包糉子也然而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糉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然而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此時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糉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明白,包糉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此時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衆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咬着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糉子,扔到水裏。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然而,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後有了更爲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裏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此時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着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此時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 你也可以投稿,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開啟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透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這一天有許多風俗和習慣都是古人留下給我們的財富,值得我們去打撈……

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插一把菖蒲艾草,家家門前就香這一股特殊的香味。我搞不懂這是爲什麼,就去問媽媽:“媽媽,爲什麼要在門前掛菖蒲和艾草呢?”媽媽摸了摸我的頭,微笑着說:“我國民間把五月初五叫做‘毒日’。因此在端午節要把艾草和菖蒲掛於門庭;菖蒲乃天中五端之首,葉片呈劍狀形,方士們稱它爲‘水劍’,可以嶄千邪;而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以使身體健康。”我聽了,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另外,五月是夏季的開始,蚊子越來越多了,菖蒲和草都有一定的香味,可以驅趕蚊蟲,讓人們避免蚊蟲的侵擾。

後來,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傳說:傳說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甚多。老百姓對黃巢有很多誤解,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難。

有一天,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批批老弱婦孺涌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揹着包袱,一手拉着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着一個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問原因。那婦人就說:“懷裏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裏牽的纔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爲大伯家留下這根獨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隊伍就不會傷害你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裏,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端陽節,黃巢的隊伍果然攻下了鄧州城,只見城裏家家戶戶門上都掛着菖蒲、艾草。爲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地領兵離去,因而全城得以倖免於難。

爲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而且從河南流傳到各地。

聽了媽媽的故事,望着門前插着的菖蒲、艾草,我覺得他們分外妖嬈,這一隻只菖蒲、艾草,不僅可以給人們屈毒、辟邪,更代表着人們對和平的追求,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