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700字錦集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700字錦集五篇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我有一位很樂於助人的朋友,平時大家有什麼事情都願意找他幫忙。

這次端午回威海,一起喝茶,中間他微信一直響。原來是他在京的一位女性朋友因爲遇到了感情困擾找他傾訴。

之前朋友就對她的這段感情不看好,多次勸她當斷則斷。可是她就是戀戀難捨,堅持這段感情還時常懷疑對方在外邊有人。結果這次吵架時她一氣之下出走。她自己一個人在賓館裏越想越難過,半夜的時候甚至想要割腕自殺。還拍照發給朋友看。當時因爲時間太晚,朋友已經休息了,早晨起來一看微信嚇了一大跳。很是勸解了一番。可是她依然放不下這段感情,想要和對方和好。問朋友能不能幫她。

旁觀,覺得全是心理問題,解決了就好了。

其一,她發照片給朋友有依賴要挾的意味。在她周圍的異性裏,朋友是像父親的存在。因爲別人不會這麼站在她的立場出於爲她好而批評她訓她,她像是在跟自己的爸爸說你忍心看着我這麼傷害自己嗎,那你幫我呀;你之前都幫我的現在我都這樣了你更要幫我呀。

其二,衝突疊加。衝突一:她也知道自己喜歡了不該喜歡的人,又不願意放棄;衝突二:別人都不認可我和你在一起,我還和你在一起,我多不容易多喜歡你,你竟然還傷我的心,你真是太壞了,但是我真的是想和你在一起沒辦法給你找個理由吧,就是外邊有人纏着你所以你纔不能像我想象的那樣全心全意的對我。此外,她還難受的是:我還在這麼努力的給你找藉口,你卻輕鬆轉身,我接受不了。我不要讓你稱心如意。無論採取什麼方式我都要重新和你在一起。於是她甚至希望朋友能有什麼辦法能幫助自己還和對方在一起。

朋友讓她等待對方的答覆。我問他有沒有考慮過她現在這種心理狀態,會不會爲了避免出現自己不願看到的結果拼命聯繫對方?朋友不置可否。後來我走的時候,朋友跟我說她一點也不聽話,拼命給對方打電話卻聯繫不上對方。我說我已經說過了吧。

我說你應該建議她去找個心理醫生。不然即使這段感情她按照你的建議結束了,在她心裏會認爲她這段感情沒有成功沒有得到自己期望的結果都是因爲聽從了你的建議,不然她是有可能得到的。這種可能會折磨她,讓以後她碰到類似的人還會這樣還會折騰還會因爲這些問題打擾你。

朋友笑了:你說的都對,但是你讓她去找心理醫生,她肯去嗎?

我無語。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初夏、端午。收起了一週的忙碌,安置於又一個小小的長假。一早起來,就有時光充盈之感,在家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之後,那些原本東倒西彎的書籍、印章,終於歸到了合適的地方,這些看似沒有生命的東西,一旦有了合適的位置,也就精神煥發了。散散的陽光下有一種可以放飛的慾望,趁着淡淡的時光,拿起相機,尋尋覓覓起來。

攬秀園挨緊着南湖,卻沒有南湖的張揚熱烈,它極度嫺靜自然,是一個散心的好去處。攬秀園雖離家不遠,往日裏也少去踏足,它就宛如一個熟人,時刻呆在你身邊,你卻不特別去注目他,有些忘乎所以起來。

季節每時每刻都在輪迴,轉過了冬天,趟過了春天,夏日也就如約而至了。初夏裏攬秀園也換上了一派夏的裝束,石榴呢?紅紅火火地綻放,絢麗着一身的.榮光。荷花呢?正在寬寬的綠葉中蘊釀盛開的方式,是你這邊的花先開呢,還是我這邊的花先開?桅子花呢?盛放在高處,人夠不到那厚厚大大的花瓣,期盼不到它的嫩白,這花只向下灑落一絲絲特有的香味來充實這夏的味道。

遠遠望去一叢叢野花肆無忌膽地佔據了一大片,走近一看,原來是稚菊。喜歡稚菊,喜歡那種不經意的美,它恰如其分地舒展在攬秀園裏,和這攬秀園有着一樣的嫺靜自然,那花白綠相間,素面朝天,無聲無息。喜歡稚菊來自一部同名《稚菊》的電影,也是夏日裏,也是稚菊盛開的地方,那個叫惠英的女孩,因爲稚菊,開始了一段漫長的等待,在等待中時光在錯位,情感在錯位,在一個個擦身而過和一個個有意無意中,時光轉到了那年秋天,雛菊終於如實揭開了它的面容,但它被無情地沾染上血的味道,那時的稚菊裏有淡淡的哀愁,悽美綿長。在電影中,稚菊有情,冥冥之中兩個陌生人有了一份牽掛和等待;稚菊無情,一直安靜的等待,卻沒有等到幸福的結局,哪怕只是短暫的瞬間;稚菊感人,爲一份渾然天成的感情而動容,爲稚菊的凋謝而落淚。

這個初夏裏,稚菊又意外、又安靜地出現了,眼裏滿是它碎碎小小的身影,那樣弱小,那樣平常,那樣安靜,不知不覺那花已經開在心上了。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糉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

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

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母親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母親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母親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糉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看着那東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着走着,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着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糉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着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糉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糉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糉子”。

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糉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爲我喜歡吃糉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