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600字作文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600字(通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掃墓的作文6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600字(通用10篇)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1

清明節,我和爸爸回老家掃墓。

細雨綿綿,正如詩人杜牧所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天地間的一切,都被籠罩在這悽清的漫漫雨霧中。

透過車窗向外望,雖隔着薄紗般的瀟瀟雨霧,但依然能隱隱約約看見淡淡的青綠色,如流雲般在車窗上掠過。下了車,我終於看清了這淡雅的景色,清清亮亮,明明朗朗,夾哀伴悽。

走在泥濘的黃黑色的小道上,我們並未撐傘。小道兩旁青黑色的山石也顯得沉默寂寥。來到墓前,青色的墓碑兀立在眼前,莊嚴肅穆。墓的上方有一棵蒼翠的樹木,身上纏滿了藤蔓,此刻,它沒有隨風輕舞,而是垂着被冷雨打溼的枝葉,彷彿在低頭垂淚。我看着它那硬朗的枝幹,想道:它的根鬚定是深深紮在這方墓穴之中的。

掃墓結束後,回到家中,這情景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根、墓、土似乎有某種不可言說的聯繫,但我一時無法領悟。

偶然間,我忽然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根,是萬物的根基,本,是萬物的源頭。我們的“根”和“本”就是祖先,猶如那扎入泥土內的樹根,提供養分,讓上面的枝幹茁壯成長。

至此,我也終於懂得了清明節的意義:清清明明,根根本本,清明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忘本,緬懷先人,感恩祖先,同時,要珍惜還在身邊的親人。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2

今天早晨,我匆匆忙忙起了牀收拾好東西趕到學校去。同學們正一羣一羣的在一塊兒玩IPAD呢!看到這情景,也許你會問:“今天大家怎麼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全校去春遊。五年級是去參觀雲居山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遊覽長橋公園。

出發的時間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像一羣小麻雀嘰嘰喳喳地穿過翠苑一區蹦上車興奮的談論着自己對雲居山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長橋公園的瞭解。汽車在大家的討論中開到了目的地。同學們歡呼雀躍的跳下車,迎面看到就是用大理石做成一對高大方正的變體獅形門柱和漢白玉貼面花圈祭壇,我們在大理石前合了影,便排着整齊的隊伍爬上一級一級的臺階,到了頂上,一座高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威武的聳立在我們的眼前。漢白玉雕的潔白的碑身,鮮紅的底座。上面刻着八個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們拿着小百花排着隊伍走上前去,靜靜的默哀了三分鐘,接着我們又懷着無比敬仰的心情走上前去將小百花插在綠色的灌木上,這些綠色的小樹上滿是星星點點百花,把這裏裝點的莊嚴、神聖。

接着我們參觀了烈士紀念館。走進紀念館,最先看到的就是2011年杭州最美司機吳斌的事蹟介紹。2012年5月29日,客運公司客車司機吳斌駕駛着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的途中,路上突然飛過來一塊鐵,咂碎了大客車前檔玻璃,並把吳斌的2/3肝臟打碎了。但是吳斌還是忍住劇痛將客車停穩在路邊,並告誡乘客呆在車上。保證了全車乘客的安全。可是他卻因傷勢過重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開追悼會那天杭州殯儀館聚集了許許多多的市民爲最美司機送行。

參觀完了紀念館,來到長橋公園,看到鮮豔的花朵、碧綠的草地明媚的陽關。在草地上鋪開毯子品嚐大家帶來的美食,我們又是很開心。在老師的一再催促下我們才意猶未盡的上車離開了公園。

一路上我在想,我們美好安寧的日子是這些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敬仰他們、學習他們。珍惜現在美好的時光。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3

清明的雨從早上就開始下了起來,雨聲由最開始的嘩啦,漸漸轉變,變成看毛毛細雨,潤物無聲。

待到下午時候,人們便在這毛毛細雨中開始清明掃墓的行程。老家裏那些逝去的長輩們,他們的墓地並不集中,而是分散在老家的各個山頭。所以,每到一年清明節,我隨着家人們掃墓得爬上好幾座山了。

清明節是祭奠先人的節日,掃墓是這個節日裏流傳已久的習俗。掃墓是人們表達的對逝去先人的一種懷念,清明節掃墓也體現着我們對先人的一種尊重。

記得一年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在一處墓地裏,我瞧到一位老奶奶在哭泣。那是一座新墓地,墓地周圍的黃泥無不預示着墓地的主人才入土不久。墓地的前面擺上了各種祭品,插上了蠟燭還有香。顯然,這些都是老奶奶準備上的。只不過我路過的時候,老奶奶正哭的傷心。哭腔裏有一種深深入骨的思念。

清明時節的雨輕輕的落在老奶奶的身上,好像是逝去之人在輕悄悄的撫慰着她。

清明掃墓之時,最能勾起那一段段悲傷的回憶。也難怪,常常一到清明節,天空的雨也就飄落了下來。這些雨絲飄到了山地裏的各處,給每個人的髮絲間都嵌上了淚珠,這一天裏大多數人的心情都因着這一場雨而沉重着。生死離別本是常見,只是內心裏的不捨難斷,記憶中的那一個人始終留在心裏。

今年的清明節,我隨着家人一一拜過祖先的墳地,等到掃完墓後,從山間裏走過,從這個春天帶來的生機與希望給中走過。我看着綻放在山間裏的鮮花,看着舒捲在枝頭的綠葉,生命其實是充滿着希望的,斯人已去,我們更要過好我們未來的每一天。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4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每年只有一次是每年的四月五日,是給去世的親人上墳和給革命烈士獻白花、掃墓的日子。

獻白花的意思是對去世的親人和烈士的哀思和尊敬。

感謝楊子榮和其他的革命烈士給我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聽說有的革命烈士吃樹皮和草根,可真可憐!我們要戴上紅領巾給楊子榮掃墓,還要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

先烈們,你們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姑姑一起到奶奶的墳前掃墓。這天,晴朗的天空萬里無雲;暖暖的春風輕輕地從我的小臉上吹過。

一路上,看到田野裏那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正在爭春怒放;“嗡、嗡、嗡”,辛勤的小蜜蜂的在花叢中忙來忙去。小河邊,一棵棵柳樹的枝上都掛滿了一個個剛長出的翠綠翠綠嫩芽,柳枝在春風裏搖擺起她那婀娜的身姿,在流淌着的小河水“叮叮”“咚咚”的伴奏下,它跳起輕快的“迎春舞”。也有那粉紅色的桃花正如癡如醉般在春風裏搖晃着、微笑着。

路邊的野草,開着一朵朵美麗的小花,一起在沐浴燦爛的陽光,並散發出一陣陣的芳香飄在我身邊。我也特別高興地摘了許多小花,編成個小花環,放在奶奶的墳前,這是我們對奶奶的思念。

回家的時候,我們還發現一片小竹林,竹林裏有一根根參差不齊的小竹筍破土而出,長的非常的可愛。我們看到了今天的小筍,就是明天一根根大毛竹的希望。

“清明時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描寫關於清明的`一首古詩。至今已流傳千年。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5

清明節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爲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又叫鬼節,因爲在清明節這一天,所有的鬼都會在人間走來走去。意思就是說,如果哪家有過世的人,就要在清明節這一天去掃墓。

清明節也是祭拜列祖列宗,我們帶的紅領巾,就是烈士們爲了保護祖國,流的鮮血染紅的。那些烈士們就像《隋唐英雄》中的個個英雄豪傑那樣,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他們就像瓦崗寨的戰士們一樣,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爲我們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那些烈士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因此,我要把這首《真英雄》送個他們。

“醉臥於沙場,聽吶喊的沙啞,笑看人世間,火樹銀花,數風雲叱吒,不過道道傷疤,成王敗寇,一念之差。生死一霎那,豪氣永放光華,江山如此大,何處是家,過重重關卡,看盛世的煙花,成王敗寇,輸了他。”

這就是我國獨特的節日,清明節,它既是讓我們掃墓,又是讓我們學習戰士們不怕死的精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愛國!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6

節序匆匆,轉眼間就到了清明節。清明節是祭祀先人,哀悼先烈的節日。

從我記事起,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要去給爺爺掃墓。聽爸爸說,我爺爺是個軍人,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他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連我爸爸都記不清他的模樣了,我只能在奶奶家的老照片上看到年輕時的爺爺。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又要去給爺爺掃墓了,和往年不一樣,今年的清明節天氣晴朗,春光明媚。一大早爸爸媽媽就開始準備祭品了。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大伯一家就開車朝那座熟悉的小山出發了。

很快,那座小山出現了,遠遠望去,小山就像一把巨大的搖椅,因爲正是油菜花開的季節,滿山金黃色的油菜花,就像鋪在搖椅上的金黃色的大毛毯,我的爺爺就“坐”在上面。

到了小山下,陣陣香甜的花香撲鼻而來,陽光下金色的油菜花照的人睜不開眼。

來到爺爺的墳墓前,大人們都一言不發,表情十分凝重。爸爸媽媽把事先準備好的燒雞、水果等祭品擺好,點上香,插在爺爺的墳頭,開始燒紙錢了,張張紙錢幻化成黑色的精靈在空中飄飛……大伯大媽、爸爸媽媽、哥哥和我,我們先後跪拜爺爺。這時,我相信我的爺爺正在天上透過一個小孔在看着我們,並且他一定是在笑着看我們呢。爺爺,您把“錢”收好了,這些是您的兒孫們孝敬您的。您就放心吧!等我長大了,我也會像我的爸爸媽媽那樣每年都來看您,更會孝敬我的奶奶、我的長輩們!

臨走的時候,我採來一大把油菜花,插在爺爺的墳頭。一陣風吹過,滿地的油菜花都睜着大眼睛微笑着向我招手。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7

今天是四月四日,明天就是清明節了,學校組織我們四年級同學去掃墓。

下午我們到校集合後,老師對掃墓的要求做了簡要說明,然後我們就出發了。一班同學舉着少先隊大隊旗走在最前面,後面是校旗,再後面每一個班有一箇中隊旗。我們走了十幾分鍾便到了艾黎何克陵園。一進門有一塊大理石碑,上門刻着關於老校長艾黎的簡介,再往前走便是艾黎何克的墓,上面擺滿了鮮花,充滿了嚴肅、莊重彷彿大家是一名名軍人,在接受長官的教訓。在這樣的情況下,同學們向兩位校長獻上了花籃。艾黎何克一生都沒有結婚,更沒有孩子,他們把培黎學校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們。

老校長艾黎把山丹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在他過九十歲大壽時,他萬萬沒有想到,山丹的父老鄉親爲他賀壽,也就是他九十歲時,老校長去世了。他生前將那一天定爲培黎學校的放假日,因此,培黎學校的師生總會在每年的那一天,不約而同的去陵園爲老校長掃墓,有的甚至早上去下午纔回,他們認爲多陪陪老校長也能開心一點。老校長生前對大家說“我死後不要大張旗鼓”。正是因爲他的這句話大家更加敬佩他了。

透過這次掃墓,我知道了戰爭時期,那些曾拋頭顱灑熱血的紅軍戰士們,那樣誓死保衛祖國,就是一心想換來現在這樣好的生活,爲的就是讓煙火從此消失,讓學生也坐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上課。同學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不是說學習就是讓我們和他們一樣去打仗,而是他們這種忘我的精神,爲了不讓他們白犧牲,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來報答他們,告訴他們他們的血沒有白流!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8

清明節到了,我們四年級全體師生一起去烈士陵園掃墓!

一路上,我們激動萬分,穿過了幾條馬路,經過了幾所學校後,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如皋烈士陵園。

只見這裏青柏環繞,哀樂低迴,使我們對烈士肅然起敬。邁入園中,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紅十四軍軍長——何坤的雕像。只見他右手叉腰,雙眼嚴肅地凝視着前方,似乎在奮力大喊:“戰士們,衝啊!”看到這裏,我激情澎湃,長途跋涉的疲憊感似乎一掃而空。

隨後,我們來到了三把槍的雕塑前,聽着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烈士們的英雄事蹟。然後我們右手握拳,莊嚴宣誓:“傳承革命精神,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發奮圖強。”

隨後,我們邁進了烈士事蹟陳列館,只見裏面有金光閃閃,一筆一畫刻寫的烈士名字、無數犧牲烈士的頭像,遠看,照片如雨,想到有這麼多戰士因祖國而犧牲,多麼令人悲傷;那繳獲的日本軍隊的頭盔,上面沾滿了斑斑血跡;那缺了口子的軍刀,似乎在控訴着什麼;最恐怖的要數虐待烈士的刑具,真是讓人觸目驚心……看到這些,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幅幅悲壯的畫面:烈士們冒着槍林彈雨的危險,奮不顧生,英勇殺敵,每個戰士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打敗侵略者!還我中華!

最後,踏着夕陽,我們走在回校的征程中,這時的路上,再也看到不到同學們說說笑笑的身影,聽不到我們不停的抱怨聲……這次的掃墓,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讓我們的精神得到了昇華!烈士們,你們就安息吧!有我們在,祖國的未來必將繁榮昌盛!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9

清明節前夕,我們學校組織四五年段學生去科山祭掃烈士墓。

步行了許久,前面的同學突然大聲喊着:“快看!是烈士墓!”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哇!烈士墓頂端那閃耀的紅星映進眼簾。“紅星閃閃放光彩……”在我的腦海中響起。

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一根柱子高聳入雲,上面寫着“惠安革命烈士墓”,這七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碑前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兩排威武蒼翠的松柏上已掛滿了小白花,給烈士墓平添了肅穆。我們整齊肅立碑前,祭掃活動開始了:出旗、唱隊歌、默哀……默哀的那一刻,我把小白花放在胸前,默默地低下了頭,胸前隨風飄揚的紅領巾,我彷彿看見了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裏,一位位烈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一個個英雄在斷頭臺上英勇就義,爲了革命事業,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我的耳邊彷彿響着陣陣槍聲,眼前瀰漫着戰鬥的硝煙。那硝煙變成了熊熊山火,染紅了半邊天,消防官兵們爲了人民,爲了國家財產,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罩,背上水槍,走進火場。經過一天一夜的緊急救援,27名消防官兵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影響,突遇山火爆燃,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老師常說:“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的確,在這和平年代,犧牲奉獻也始終是軍人職業的主旋律。從烈焰肆虐的大興安嶺火場,到阻擊非典的小湯山醫院,從冰雪阻斷的生命通道,到山崩地裂的強震中心,總有無數強壯有力的臂膀撐起民族的希望。

風輕輕地吹着,柏樹輕輕地晃着,爲新時代的楷模奏響生命的讚歌。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我看到這首《清明》,心裏總會有些傷感,因爲清明節是緬懷先烈的日子,革命英雄們爲了國家解放和人民安寧而英勇獻身。我們就應該更加緬懷他們。帶着這樣的想法,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清明掃墓活動。

清晨,學校裏一改往日的喧鬧,變得沉重,嚴肅。我們胸前佩戴着紅領巾,手裏捧着自己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去烈士陵園的路程。出於對先烈們的尊重,我們和老師都是徒步前往,儘管路途遙遠,但沒有一個人喊累,也沒有一個人想要放棄。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緩緩進入陵園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陵園中央的那一座高高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接着我們爲烈士默哀,短短的一分鐘裏,我想起了一個革命英雄的事蹟:趙一曼既是一位女英雄,又是一位慈愛的母親。一九三五年的十月,趙一曼和戰士們被敵人包圍了,他們拼殺了很久,但未衝出重圍,趙一曼要求自己掩護,讓其他戰士衝出去。而她卻受了重傷,不幸被捕。敵人瘋狂地拷打他,但她並沒有屈服,沒有吐出半句話,敵人知道從她嘴裏問不出什麼,就要把她處死。趙一曼臨死前非常想念兒子,就寫了一封遺書,信中告訴兒子自己是爲國家而犧牲的,要他明白,他是爲國家而生的。趙一曼爲了國家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她是多麼的偉大呀!我們默哀完畢之後,就進入了革命英雄紀念館,那裏面存放着許多烈士的遺物、字跡、圖片等。

我們排隊走出紀念館後,我忽然看見幾棵不屈不撓的小草,在石壁的縫隙里長出來,烈士們不也正是擁有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我彷彿看到烈士們爲了保衛自己的祖國,與敵人作戰,勇往直前,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