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形勢與政策論文1

論文摘要:自建國以來,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爲我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新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優勢的羣體,新的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鉅的一代。我們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着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大學生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淺談我對當代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引言

大學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着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但隨着社會的轉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目標追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意識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問題上趨於急功近利;他們往往只注重專業學習,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基本常識,也就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而遠大的理想。面對這些挑戰,大學生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文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的塑造。在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爲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爲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爲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爲基礎的價值觀,才能稱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當代自己。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爲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大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未來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和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科學定位人生。

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我們只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切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爲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社會主義意識大廈基石的作用。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改變我們現在經濟還不發達,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後,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的現狀。要把握好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關係,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爲社會大理想做貢獻,用個人理想來促進社會大理想。同時,我們既要嚴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帶動周圍的同學朋友一起堅定這一偉大的理想。

三、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大學生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獲得獨立、贏得尊嚴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富強、文明、和諧的力量源泉。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是要知道如何去愛國,愛國不是要我們在發生中日矛盾時舉着旗幟到處遊行,到處砸人家的豐田汽車;愛國也不是一大幫大學生在新浪網上叫囂着要愛國,卻發現自己的英語四級還沒有過;愛國更不是學校早上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操場上一片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們可以從尊重國旗,尊重國歌做起,來體現我們的愛國之情;我們可以像周恩來總理那樣“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來表達我們的愛我之情。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們這些時代的接班人來發揚光大。同時,大學生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去了解社會動態,國際新聞,瞭解社會的發展方向,積極思考創新,對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四、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只有知榮明恥,明辨善惡美醜,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我們大學生要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範。把社會主義道德實踐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陶冶良情操。並且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勇於指證他人的錯誤、不規範行爲,爲創建良好的社會風氣而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總結

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一定要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融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以積極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不斷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和能力,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的精神,爲了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鬥。

形勢與政策論文2

[論文關鍵詞]形勢政策,公民教育

[論文摘要]公民教育視野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爲我國公民教育的指導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受教育者,讓青年學生在形勢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薰陶。

黨明確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爲主線,貫穿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從精英教育進入大衆化教育階段。全面而系統地探索現代形勢與政策教育模式,促進現代公民教育,對於加深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發展道路具重要意義。

一、公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應當立足現實,注重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追蹤,提倡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然而,當下封閉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與社會熱點的追蹤,教育內容缺少針對性和層次性,因此,當處於年輕氣盛的高校學生在看待一些社會問題如房價過高、貧富差距懸殊、看病難、看病貴等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時,傳統德育教育灌輸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大衆文化的負面影響

所謂的大衆文化是指採用時尚化方式運作、以現代傳媒爲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大衆文化對我國公民教育會產生媚俗的影響。大衆文化時代使得個體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儘管我們批判大衆文化,但卻無法拒斥大衆文化,例如網絡上宣傳暴力的遊戲內容和宣傳頹廢精神的視頻等。

(三)公民意識培養薄弱

公民意識是一種現代意識,體現爲高校學生對於公民權利、公民義務以及公民責任的認同與遵循。目前,高校存在重視公民義務教育,而忽視公民權利教育,注重的是臣屬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師作爲權威,基本以大班講課的方式進行灌輸,學生參與性不強,積極性不高。此外,學生的公民參與大都是被動的,大學生往往處於金字塔的底層,他們作爲公民參與相關活動是被動式的,無法彰顯公民參與的重要性。

二、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的意義

學校公民教育屬於德育的範疇。形勢政策教育的關鍵,在於切實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過程,轉化爲當代大學生的自覺追求。所謂“融入”意味着有機結合和滲透,形勢政策教育體系建設和公民教育工作不應該是“兩張皮”,只有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滲透,才能“潤物細無聲”,使形勢政策教育體系內容有更強的可接受性。

三、把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加強我國公民教育全過程的主要途徑

把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過程,也就是要把形勢政策教育的基本內容透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同公民教育的內容有效結合起來,特別是同思想教育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在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注重意識培養

應當注重增強高校學生的法制觀念,提升道德品質,使他們透過事物的現象來看本質,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觀察力、鑑別力。同時,學校德育工作藉助形勢政策教育,透過對時事熱點的傳播,可以促進學生對多種價值文化產生思辨,以增進大學生公民意識與公民教育。

(二)多開設相關形勢政策教育講壇、論壇

公民意識的培養必須經歷認知、情感、意向和行爲的四個階段。因此結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建議多開設相關的形勢政策教育的講壇、論壇,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聆聽。要透過國內熱點形勢的闡述,引導大學生觀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當下可以結合建黨90週年來回顧黨史,重走長征路,體驗國家發展等,爲大學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論基礎和成功範例。

(三)建立價值座標——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公民教育是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要努力發揮模範的榜樣作用,特別要注重身邊典型的示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可親可信的優勢,引導廣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基本道德規範,使廣大學生明確是非、善惡、美醜界線,推動形成良好校風學風,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和文明的社會風尚。

(四)營造良好的校園輿論氛圍

把形勢政策教育與校園建設相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導向,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爲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爲重點,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爲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自我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要以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主要內容,深入開展唱讀講傳活動,在校園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

總之,形勢政策教育是高校“兩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顧黨史,總結經驗,引領學生更好地透過形勢與政策課程這一媒介,更好地樹立現代公民意識,正是當下我們形勢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參考文獻】趙暉.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中國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的建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標籤:形勢 政策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