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800字作文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錦集六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8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錦集六篇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爲民除掉瘟。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爲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恆景回到家鄉,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爲“重九”。又因爲在我國古代,六爲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2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說的是人們喜歡在重陽節這天登高。10月2日是重陽節,我們一家三口也決定一起去紫金山登高。

轉了兩班公交車就到了紫金山腳下的白馬公園,爬山的人很多,年輕人自是不必說,老人孩子也不少,幾乎全部是全家出動,穿着五顏六色的新衣裳,無形中增添了一種節日的氣氛。

將要爬山了,我擡頭向山上望去,哇!好高的大山啊,爬上去肯定累的不輕。爸爸好像看出我的心思,也好像是爲了激勵我爬山的興致,他建議我們來一場爬山比賽,原本興致不高的我頓時來了興趣,爽快地說好啊!好啊!大家可不要以爲我是小孩力氣小,我的優勢可是瘦小敏捷哦,當然爸爸有力氣,可是他太胖,平時爬樓都氣喘吁吁,媽媽呢?她平時也沒體育課,更未必是我的對手!

開始比賽了,我和爸爸互不相讓,交互領先對手,媽媽擔心我跌跤,不時追上我催我“慢點。慢點”,我的速度快,可爸爸也不慢,他的腿長,邁一大步幾乎夠我兩步,幾分鐘的功夫,就把我扔在了後面幾十米的地方,可是我不氣餒,緊緊“咬住”爸爸。儘量縮小和爸爸的距離,等待超越他的機會,這時我還想起了烏龜賽跑,心想爸爸要是像兔子那樣睡一覺就好了,想着想着我也忘記了勞累,腳下也快了起來。離山頂大概還有兩三百米時,我們的體力都消耗了大半,爸爸的步子沒那麼大了,氣喘吁吁,他回頭看我還離他好遠,當他回頭看我的時候,我故意裝作累得邁不開步的樣子來迷惑他,等他背對着我的時候,我加快了速度,還在路邊撿了一根粗樹枝當柺杖,我緊緊抓住木棍一頭,用力向前撐勁,腿部壓力頓時減輕了,速度快了許多,我爲這個創意非常驕傲,我想:儘管爸爸在我前面有近百米,但是我有信心追上並超過他。我這樣想着,腳下不由得快了起來,和爸爸的距離越來越小了,五十米、三十米、十米、兩米、一米,我快速地走着,不,可以說是跑着,我感覺像吃了“力氣丸”一樣,甚至丟掉了“柺杖”跑了起來,立刻就超越了爸爸,等爸爸看到我超過了他,他也加快了腳步。我知道自己儘管超過了爸爸,但不能驕傲,領先的距離不大,很容易被趕上,所以我不停地給自己加油加油,只要再堅持堅持,勝利肯定屬於我的,十米、六米,還差兩米就要贏了,我仍然給自己加油加油,不能讓爸爸追上,不能讓前面的努力白費。當剩下最後兩個臺階的時候,我知道勝利的終點在向我招手。我終於勝利了,一蹦三尺高,我贏了!後來媽媽爲了表揚我,買了一個冷飲給我。爸爸也表揚我的腳力進步了!

經過這次爬山比賽,我想:爬山其實也像學習一樣,只要我們樹立目標,並付出努力,必要時還可借用外力,我們即使不能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但也能最大限度的接近目標。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3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身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爲民除掉瘟。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爲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恆景回到家鄉,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爲“重九”。又因爲在我國古代,六爲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能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能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4

“唉——”老人望了望窗外,搖搖頭,嘆了口氣。窗外,一片樹葉依依不捨地脫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投進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爲一朵小小的浪花。秋,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老人的心也如這秋天,充滿了孤獨。

夕陽西下,天邊的火燒雲分外耀眼。老人有些坐不住了,心裏漾起了一絲漣漪。今天是重陽節呀,他們答應我早點回來的呀!會不會路上出事了?剛一冒出這個念頭,老人就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窗外,一隻烏鴉飛過,在葉間找着蟲子,找到了,卻不急着吃,而是叼着蟲子飛上了樹,它是在孝敬父母呢。老人會心一笑,烏鴉的孝心難能可貴呀!老人緊盯着窗外小烏鴉的一舉一動,心裏卻希望那隻烏鴉就是自己的孩兒。

良久,老人摸了摸桌上的飯菜,“涼了”語氣中透着無奈與掩飾不住的孤單。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啓明星閃爍着微弱的光芒,“重陽節,重陽節……”老人唸叨着,思緒卻飛回了以前:

“來,孩子們,吃飯囉!”以爲人父的他快樂地吆喝着。一個大男孩牽着小女孩的手蹦上飯桌,撒嬌着要母親給他們夾菜,母親笑着答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今,老伴去了。“唉——”老人又一次地嘆息。

“叮鈴鈴”電話歡快地唱起歌。老人顫抖地拿起話筒,那頭傳來兒子洪亮的聲音。

“爸爸,今天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脫不開身,不能回家過重陽了,您老要保重啊!”老人應了一聲,便放下話筒,偷偷試去了眼角的淚花。

還有女兒呢,老人在心裏安慰道。

緊接着,便是死一般地沉寂。( )

“叮鈴鈴”電話鈴打破了這般沉寂,老人哆哆嗦嗦地拿起話筒。

“喂——”

女兒,是女兒的聲音,老人的眼睛在黑暗中閃着興奮的光芒,隨即又消逝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是溫暖的。

“爸爸——”

老人的心快跳出胸膛。

“今天,我帶女兒去吃飯,就不回來吃了,祝您——”

後面的話,老人沒聽清,但他感覺有無數個雪球向他砸來,把他的心打的生疼、凍得冰涼。

黑暗中,老人摸索着拿起飯碗,可口的菜到了他的嘴裏,卻很苦澀,一滴渾濁的老淚滴入飯碗。

老人坐着,如一尊雕像般的坐着,天黑了,老人的心裏也一片黑暗,唯一能給他帶來光明的兒女卻沒有來。

周圍的黑暗裹挾着老人,老人彷彿掉入一個無底洞,唯一能把他拉上來的力量—“愛”卻沒有來。

桌上的團圓飯涼了。窗外傳來烏鴉的叫聲,那聲音是多麼的歡暢快樂,而此時卻像針一般刺扎着老人的心。

這一夜,老人該如何度過?

唉,重陽節呀重陽節,這就是“老人節”?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5

秋雨綿綿,小巷裏那棵梧桐樹開始落葉了,街邊的桂花在秋雨中開出細小的花朵,淡淡的幽香在街頭縈繞。菊花黃、楓葉紅,秋天也是這般色彩斑斕。我喜歡劉禹錫的那首《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確秋天最豐碩壯美,厚重深遂。

梧桐葉落秋漸深,滿城風雨重陽近。在濃濃的秋意中,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來了,重陽節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國家已經把這一天定爲老年節,讓全社都來關愛老年人,尊老敬老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生逢盛世,老年人更要珍惜晚年時光。

重陽節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爲“重九”,民間在這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重陽節這天,老年人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快樂,更加地情趣盎然。

重陽節,如今也是屬於我的節日,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不知不覺,我也成了老人羣體中的一員。每逢重陽憶故人,此時總會記起在老街小巷裏和我一起滾鐵環打陀螺的小五哥。和他一起爬樹摘桑葚,翻牆看電影的時光雖然已經遠去,往事卻像老電影一樣在眼前上映,彷彿又看見了小五哥的音容笑貌。遙知重陽一杯酒,欲訴衷腸憶故人。重陽節是個讓人思念的日子。

從兒童節到青年節,再到老年節,人的一生如同清晨的太陽,隨着時間流逝最終成了黃昏裏的夕陽。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人生的腳步總是這麼匆忙,經歷了人生的拼搏,回首往事,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睛。平淡、快樂、健康,纔是晚年最大的幸福。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期盼重陽節這天,那些曾經和我同甘共苦的老友,那些和我在一起讀書的同窗,那些曾經在一起下放鄉村的知青,那些一起招工到工廠的學徒,那些一起下崗離開工廠的工友,無論你們現在身處何地,還是在北飄或是南漂,你們現在都好嗎?能相聚在重陽節的日子裏,飲酒賦詩賞菊花,徜徉在故鄉的土地上,在一起共敘年華,縱談流金歲月裏的往事,那該多好。我知道最難風雨故人來,不能相逢在一起,只有舉杯默默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陽節的日子最珍貴,重陽節的美酒正飄香,在這個如詩如畫的秋日,多少美景值得我們去賞玩。或登山看霜葉紅如二月花,或遊湖看碧水藍天白鷺飛,或騎車到郊外看綠水繞村流。既鍛鍊了身體,又開闊了眼界。老有所樂,在美好的晚年時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快樂會永遠相伴。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心中縱有千千結,聊寄重陽酒一杯。秋天這個美好的季節,流淌着斑斕的色彩,閃耀着繽紛的光芒。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我縱情歌唱如詩如畫的重陽節,歌頌我們老年人。讓我們在一起,用最美麗的色彩描繪天邊那一抹瑰麗的夕陽,讓黃昏變得更美麗!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6

重陽節又到了,我們全家準備進行“重陽節活動”。

重陽節活動開始了,第一環節:登高。這一環節由我。哥哥和大伯比。裁判是老爸,比賽開始了,一開始我們不分前後,接下來哥哥衝刺了,我和大伯落後了,我眼看馬上就要倒數第一了,於是我馬上奮力跑起來,“哈哈”大伯落後嘍!我高興極了,心想:大伯肯定跑不過我,於是就減慢了速度,我覺得落個第二名也不錯!可我沒想到:大伯開始衝刺了,可我前面用的勁太多,現在沒力氣了,於是得了個光榮的“第一”。

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吃重陽蛋糕,這一環節由大小胃王來比:大胃王我的老爸和大伯!小胃王就是哥哥了,裁判是:老媽!比賽開始了:只見老爸和大伯一口一個重陽糕,哥哥只能一口吃半個……過了一會兒,比賽結束了,我看見老爸。大伯和哥哥嘴裏塞滿了糕點,最終結果老媽已經統計出來了:老爸吃了5個,大伯吃了6個,哥哥吃了3個。因此此環節大伯獲勝!

然後我們進行第三環節:敬老!我們每個人都參加,爺爺奶奶就是“驗貨員”我送爺爺奶奶一人一個暖手袋,爸爸送爺爺奶奶一人一個電話本,媽媽送的是:重陽糕!大伯送爺爺奶奶的是:小電風扇!大媽送爺爺奶奶是:茱萸!哥哥送爺爺奶奶是:望遠鏡!禮物送完該自我介紹了----我說:馬上冬天就到了,有個暖水袋爺爺奶奶不會冷!爸爸說:爸爸媽媽記性不太好,想我們是就打電話,所以有個電話本比較好!媽媽說:今天是重陽節!應該吃重陽糕,。大伯說:時間過得快!到夏天要用到電風扇的!大媽說:送茱萸可以辟邪!哥哥說:登山運動時要看遠方,爺爺奶奶眼睛老化了,需要望遠鏡才能看的更清楚更遠!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個不停!奶奶喊了一句:停!該我們裁判的出場了:奶奶的評價是:孫女的暖手袋最和我們意,最貼心!哦哦哦!我跳起來高呼:我成功了!

最後我們進行本次活動最後一個環節:賞菊!飲菊花酒,菊花真是美呀!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太漂亮了!“下面飲菊花酒”!我宣佈。大家都喝了,可媽媽不讓我喝,說我太小了,又是女孩子,怎麼能喝酒呢?我大聲嚷嚷:我不小了也是大女孩了,怎麼不能喝?於是媽媽在我的軟磨硬泡下終於答應給我一小杯……可我覺得菊花酒好好喝哦!就又喝了一杯,就這樣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等我醒來時,重陽節已經過去了,心裏想:真是一個快樂的重陽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