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800字作文

【實用】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合集九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合集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每逢端午佳節的時候,我們一大家子都會去姑姑家的養雞場上燒烤,但是,去年的端午節燒烤卻最令我記憶猶新。

媽媽拿了新鮮的牛肉給我,姑姑則去買了江團和排骨。食物多種多樣,有肉有菜,還有水果。

準備好食物我們就出發了,三伯是騎着他那輛超炫的摩托車去的,一路飛馳。嘿嘿……只要到了半山腰上,那幾戶人家的狗可不是吃素的,那三條狗只要一看到不認識的人和車,就一個勁的追着跑,三伯那速度快極了,狗也不甘示弱,用盡了力氣去追摩托車。我們的車子上不去,只好從另一邊的山路走,繞過了三條惡狗。好不容易大家都上了山,到了養雞場,大家開始分工:大人們生火,我們小孩則和姑爹一起去山上採小草莓,我們一邊採一邊吃,盆裏都沒幾顆。哥哥和妹妹採累了,跑到小溪邊的石頭上坐着休息。

我採到了一種紅色的果子,正要吃的時候,姑爹說那是有毒的,我立馬把它扔了。妹妹之前吃了好幾個,我見顏色不對,就一直沒吃,原來有毒啊!我趕緊找到了妹妹,給她說了紅色的果子是有毒的,聽了之後,她在那兒想吐也吐不出來,哥哥則在旁哈哈大笑,我們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姑爹和哥哥故意騙我們的,那種紅色的果子是紅赤果,根本沒毒。我和妹妹不理哥哥,跑到一邊去採紅赤果和草莓了。

我拿着採到的紅赤果去餵養雞場的雞,那些小雞們看到果子便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的去搶果子吃,我就跟着它們跑啊跳啊的。

大家採累了也玩累了,就下去燒烤。雞場上的那八條狗狗們看到魚和排骨,眼睛都直了,我拿着排骨和雞肉給它們吃個了夠,保證“人人” 有份。天氣十分炎熱,小黑竟然跳進了泡西瓜的小水塘裏,媽媽立馬把西瓜拿了出來,怕被小黑弄壞了。

大家正吃的津津有味的時候,三伯突然像個小孩一樣,接起水向妹妹潑來,兩個人你潑來我潑去,玩得不亦樂乎。我和哥哥單純的以爲我們不會被潑到,結果,三伯一下子給我們潑來了一份“大禮”。我們決定與妹妹統一戰線,共同擊退敵人。雙方爲了搶到“超級武器”——水管,開始了激烈爭奪,三伯搶到了水管,對着我們猛衝,而我們只能使調虎離山之計,讓哥哥吸引三伯的注意力,我和妹妹則拿着各種容器去接水,過程緊張激烈,最後雙方打爲平手。

這個端午節,既爲我們的童年增添了一筆鮮豔色彩,也讓三伯回味了童年的天真和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開啟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透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古往今來,關於“端午”的傳說很多。我翻了一下書,大約有紀念伍子胥的,有紀念屈原的,有紀念孝女曹娥的,有紀念女詩人秋瑾的,但主要還是紀念屈原的。

屈原何許人也?屈平(約前340年_約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爲屈原;羋姓屈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大大增強。後來,屈原因政治鬥爭,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的傳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屍體。他投江時,正是農曆5月5日,其後人們每年都在這一天煮糉子來紀念他,這就有了端午的來歷。關於這一傳說,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詩爲證,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對於屈原的遭遇,歷代文人感慨萬千,寫了不少詩詞歌賦。如唐朝盧肇的《競渡詩》、宋朝梅堯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蘇軾的《浣溪沙》、宋朝歐陽修的《漁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於今,或憑弔,或追思,或喟嘆,都是難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個無名氏做的《滿江紅·端陽前作》。這闋詞的原文是:“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萬戶家中纏米糉,三閭廟外吟君賦。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這闋詞既寫景,也寫人,情景交融,如訴如泣,是一闋膾炙人口的佳作。

其實,無論抱負,無論秉性,無論才華,無論修爲,屈大夫都是我們所追尋的目標。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與幾個朋友遊覽三峽,到了屈原的故里秭歸,探訪了屈原的遺蹟,傾聽了屈原的傳說,加入了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感受了紀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臨其境,才感覺“神矣絕矣,歎爲觀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糉子,想着屈原,寫下這些文字。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中午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我正窩在牀上着一個空礦泉水瓶,想着這是第一個沒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端午節。

空蕩蕩的宿舍裏,我突然就感到了憂傷——一個很俗的詞,卻很真。姐在空間發表了“說說”,只有一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知道摩詰當年大筆揮就這首詩時心中又有何等酸楚。高堂父母悲白髮。親愛的爸爸,親愛的媽媽,我在日光燈下,抖筆如既往,只是心中洶涌的,早已不是昨日對某人的悸動。

惦念,惦念。

是我對你們至深的愛戀。

這個端午節沒有楊柳,沒有糉子。一大早就看見教室門框上插着一束沙棗樹枝,這個會寧特有的植物,它也是在牽掛着遠方的親人麼?電話那頭媽媽聲音已哽咽。老媽,三小時車程的距離而已,你哭什麼?又沒有走遠。學校是個純真的地方,可哪怕是聖潔的淨土,也會有妖怪,離家一年多,我早已不是那個脆弱的不堪一擊的小丫頭,很長時間都不知道眼淚是什麼滋味,不哭不愛笑,很多時候會用沉默代替所有表情。這些媽媽不會知道,我當然知道報喜不報憂是常識。

聽媽媽囑咐說去便利店買點熟的糉子,習俗不能丟。我閉上眼睛,應了聲“嗯”。

和小萬在食堂看見了糉子,上面的線扎的很笨拙,還貼着標籤,我心中暗想今年的糉子怎麼長得這麼醜。露了一個很囧的表情轉身走過。

不在爸爸媽媽身邊,糉子吃撐死也白搭。

我想我還是很聽話的,右手腕上戴着室友昨晚半夜幫我編的手鍊,很恬淡的粉紅搭雪白——據說今天戴着,蛇就不會咬你。看看來來往往的人們,每個人手腕上萬紫千紅,喜慶一片。記得在過去的十多年裏,每年還沒到端午,媽媽就忙着做甜醅,給我編一條又一條的手鍊,左手一個,右手一個,腳脖子也套一個,不夠,左手中指一個,脖頸上一個大大的`荷包我總是嫌累贅,不到一天就不見了它的蹤跡。怪不得每年都會被蛇嚇個半死,原來——習俗不可違啊!

想起了中午媽媽的抽泣。爸媽膝下無子,同父異母的姐姐都已遠嫁,我是惟一可以時不時回趟家陪他們吃頓飯說說話的人了。每次回家,我只背個小挎包抱幾本書,可爸爸媽媽總會來接我,大巴車上老遠就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在離家還有十幾分鍾時,司機劉叔總會提醒我,丫頭快到了快到了,快到了啊。他也爲人父,應該很能體會爸爸媽媽的心情吧,所以我很樂意他這個時候把大巴車當飛機開,他是個很稱職的飛行員呢!

在家裏我總會沒心沒肺地笑,告訴爸爸媽媽,他們的丫頭很好。小萬說以前覺着我很冷,熟悉之後才知道原來我是個“妖精”。

哈哈,我就是個“妖精”,我是老爸老媽的小妖精。

可是,我長大了,懂得了忍讓,學會了抑制,也做到了理智。因爲老爸老媽,真的老了。

教室裏有點喧囂,小萬哼着歌,安靜地爬在課桌上。也許我們都失去了些什麼,又得到了些什麼。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我居住的城市是一個風景優美、秀麗的開平市。每當到了六月初五時,我們這個城市就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每到了這一天,我們這個城市就會顯得格外的熱鬧,那個時候,我別提有多興奮了。

“端午節”這三個字,使我感到非常的疑惑,爲什麼會有“端午節呢”?“端午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於是,我便翻開那本厚厚的歷史書,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讓我找到了“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我國的一位詩人——屈原,因受不住官僚的壓迫,情急之下投河自盡。屈原死後,人們非常想念屈原,爲了悼念他,於是人們屈原死的這一天命爲“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包糉子,以防魚兒吃了屈原,也方便屈原吃糉子。後來,人們又設計了“龍船”,在這一天,每一個地方都會舉行龍舟賽,警告着小魚,“海龍王來了”,以便把這些魚兒都給趕跑。讓它們不敢吃屈原,當地人還有賽龍舟是爲了打撈屈原的屍首的習俗。而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在這一天,我們除了包糉子、吃糉子,還舉行了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雖然說悼念屈原這個說法很迷信,但是仍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承繼着這中國的傳統文化。那一天,我和我的爸爸準備好了所有物品,便千里迢迢的來到潭江橋去看比賽。河面上早有好幾艘龍舟,圍欄旁早已站滿了許許多多的觀衆,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纔擠出了一個好的位置。不久,那場龍舟賽便拉開了帷幕。

首先出場的是一號龍舟,接着,後面好幾艘龍舟也跟着涌了上來,隨着裁判員的一聲令下,隊員們個個都飛快的向前飛去,指導員拼命地打着鼓,爲隊員們吶喊加油。隊員們也拼命地划着雙槳,一刻也停不下來,船後面濺起着一陣陣雪白的浪花,而我們也跟着那一艘艘龍舟追去。場面頗爲壯觀,好不威風,熱鬧極了。而此時正值炎炎夏日,隊員們都很辛苦,豆丁大的汗珠落在了每個人的身上,落在了我們的潭江水上。我靜下心來,默默地爲隊員們吶喊加油。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轉眼間,比賽就進入了高潮——快要結束了。我平靜的心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心想:到底是誰勝利者呢?一號?二號?三號?……小鳥、小狗、蝴蝶啊……霎時間吸引了過來,看來連它們的心也開始在研究誰是勝利者,也來爲我們的選手們打氣來了。而隊員們瘋狂地向前衝去,眼看快要到終點了,圍觀者們終於憋不住了,大聲吶喊:“加油,加油!”我也情不自禁跟着他們喊。比賽接近了尾聲了,大家都死死的盯着終點,要看看這場比賽誰纔是勝利者,在萬分之際,勝利者到了,“呼”!每一個人都鬆了一口氣,比賽終於結束了。勝利者們都圍着自己的隊員瘋狂地跳來跳去的。大家散了,我們隨之也跟着散了,我的心漸漸的平復了下來。

那一天,我看了一場精彩的比賽,那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因爲那不僅僅是一個比賽,還讓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潮汕人俗稱“五月節”。每逢端午節,潮人都舉行了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賽龍舟、食糉、插艾、浴或喝藥湯,就是主要的習俗。

1、賽龍舟習俗。

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饒平、南澳一帶)和龍船仔。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標》:“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佈。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形象生動地反映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詩《端午賽龍舟》談到:“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有些地方(如澄海),人們在賽龍舟後,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2、食糉習俗。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糉,曰角黍。”潮汕人俗稱“糉”爲“糉球”。潮汕話“糉”與“壯”同音,所以端午節男女老少都吃糉求個“壯”的彩頭。潮人世代相沿端午吃糉,是祭弔屈原遺風之一。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糉,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人食糉與全國其他方相比,其特色是糉球(糉子)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及香料爲餡,有的一半爲鹹餡一半爲甜豆沙,稱爲雙糉球;還有山裏人尤其喜愛製作“大糯糉”。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膠爛煅,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後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進竹葉裏,用開水煮熟,象小枕頭的“大糯糉”,剝開竹葉就像一塊晶瑩的羊脂玉。吃時用紗線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來柔潤滑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去溼、清熱等效果,是人們十分喜愛的藥效食品。

3、插艾浴(喝)藥湯習俗

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習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還有,人們都把栽在庭院或門外的使君子花摘下來做菜吃,自己沒有栽種的,就到街上買。澄海、潮安等一帶,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的習俗,據說有除去腹中毒質的功能。小孩子吃君子炒蛋,消疳去積。老人服用谷精子瘦豬肉湯,有明目的作用。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7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糉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糉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糉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你知道糉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時就可以吃了。吃糉子時,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糉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糉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香,兩個糉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糉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糉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一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都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爲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跟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跟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8

儘管記憶的匣子鎖的時候多,但兒時的餅乾糖果的樣子仍溫馨如舊。

媽媽的摸樣從年輕到衰老,從黑髮到白髮,清晰得如大澱子的芨芨草綠綠黃黃。

我記痕滑刻的是深是淺猶如沒了腿腳的家鄉的小河是深是淺。小時侯的事,天說。地說。你說。我說。一縷柔風襲面,彷彿回到了童年。聽慣了屋檐的雨,羊羣的過往的吆喝聲,街巷的馬掌釘鋪的喧譁。還有老張家小鋪的鞭炮蠟燭的誘惑,替大爺大娘提樓的油鹽醬醋的足音,那水溝紙船木艦的漂泊的笑聲,黃昏房山頭草堆迷藏的影蹤,北方雪大的時候冰划子雪爬犁歌詠的世界等等。這筆筆刻進我血液的東西灌滿了年輪的乳漿,無論何時何地就會噴發沸騰出來。一日,異地婚後的女兒端午節從京城打電話問候,一陣嬌柔的親暱聲讓我想起了自我,想起了奔跑在母親懷裏的童趣,想起了家鄉的黑龍江烏浴爾河的汛章。

在媽媽還是黑髮的日子,那年雨下得很驟很急。

端午是個雨後晴日。我與妹妹到車站附近採艾蒿,水汪汪的一片澤園鄙俚,讓大家望而卻步。白亮亮的世界隨處都是雨腳停靠的地方。枕木漂泊橫七豎八的架着浮橋,我們踩住它忽高忽低尋覓可見的高草稞。再往前,車站軌道的南側原本是一窪水泊,水小的季節水蔥和蒲草有一人多高,趕上這火候飄曳的枕木黑糊糊的一層。我們絕不敢涉足,那裏有淹死的鬼魂在找替身。這是大人常常數叨的嗑。只能就近尋覓,露珠和水漬趟溼了褲腳,赤腳涼涼的在泥水裏跋涉爲了一把艾蒿這個平日隨處可見的東西,然而日子不同意義則不同。誰都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想那楚國的汨羅江也是一片汪洋。終於,我們在苗圃下面的小花園落足,一隅籬笆牆處弄到了艾蒿,演繹了渾身的泥水滿手的污漬。

掬一捧露水洗臉洗眼睛,然後舉着太陽和艾蒿回家去,懷揣着興致跟着母親將艾蒿一根根插進茅草屋的房檐,感覺很棒很新鮮很特別。五彩線吊起的紙葫蘆飄曳吉日的氛圍,家家的屋檐都是這樣張揚喜慶。最熱鬧的還是我們這些孩子,手脖是媽媽給系的一圈五彩線,嘴裏吃的是黃米的綜子,還有煮熟的雞蛋。小鎮的街巷一家一戶都這樣過活。

那時窮的沒什麼卻有生活的波彎。但江米奇缺百姓家很難品茗。

現居高樓深處,擷一枝淺淺的綠,掂起腳輕輕別於塵世的窗前,怕是驚了室內一時盛開的曇花。媽媽你黑髮依依的蹤影抽身離去,輕雲絲絲浮身而過,一片繚亂的癡纏在眼前,像是看不透兒女的後世的情思。也許你藏匿在白雲深處,故攬了這一山羣樓的霧,想要迷了我追你去的腳步吧。最後的最後,還是在心底向你道聲往昔的再逢。如今茅草屋沒了。媽媽沒了。剩下的我獨自搬動我人生第55個春天的梯子了,感覺似乎有點兒笨拙。但只記得樓的陽臺的頂檐上在五月節仍要掛着紙葫蘆,也弄把蒿草插插,算是一種什麼情愫我說不明白。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9

去年的端午節,雖一個人在家,可傳統習俗不能丟。

天剛矇矇亮,早市上的節日氣氛就營造好了。有沸騰在鍋裏的的糉子,糉香襲人;有帶露珠的艾蒿、菖蒲,小販早已捆好了,一小把兒一小把兒的擺放在路邊,溼潤清香;有花花綠綠的紙葫蘆,是現代工藝製成,顏色傳統,漂亮,但很嬌貴,只能手提,不可抓碰;香荷包、五彩線更是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我用一元錢買了一把艾蒿與菖蒲,花兩元錢買了兩個糉子,又花了兩元錢買了一對兒紙葫蘆,這個端午節就辦置齊了。

或許是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了,或許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現代佔了上風,人們便越發得懶惰了,你隨便可以找到沒時間的藉口,節日也就變得這樣簡單了,彷彿成了一種形式。

任何事物都帶有兩面性。現在過端午節,雖省去了採艾蒿,包糉子,摺紙葫蘆等環節,讓過節便簡單容易了。卻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節日表面的味道登峯造極,而節日靈魂的味道則清淡如水。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只知道端午節年年過,對於端午節的來歷及傳統習俗的瞭解,則知之甚少,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宗留下的傳統,就在自己的手上淡化了。

回到家,見時間還早,我開啟了電腦,要爲端午節尋根求原,讓自己過一個真真切切的,不流於形式的端午節。

我瞭解到,我國的漢民族,稱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而端午節的來歷有諸多說法,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至於掛菖蒲、艾葉、紙葫蘆,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習俗,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傳說,屈原受朝廷迫害,於五月初五自盡投汩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線、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但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並有唐代詩詞《端午》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另,東漢《風俗通義》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掌握了理論依據後,我起身虔誠的把艾蒿、菖蒲、紙葫蘆掛在門楣,凝視數秒後,帶着對屈原的敬畏之心吃下了糉子。偉大的詩人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詩句,彷彿就在我耳邊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