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自然作文 > 夜作文

除夕夜的年味作文

夜作文1.17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除夕夜的年味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除夕夜的年味作文

除夕夜的年味作文1

溫暖的陽光穿過樹葉縫隙細細碎碎地灑落下來,溫柔地撫摸着我的臉頰,波光粼粼的湖面,幾隻鴨子正在撲騰着翅膀暢遊,在這南國春意融融的冬季舒展身心,猛然驚覺,快過年了。

除夕將近,但我再也沒有兒時那種激動的心情,是成長的淡定?還是社會風氣的浸染?我無從得知。

總感覺這些年來除夕年味越來越淡。除夕夜,媽媽一大早便忙着張羅祭拜祖先的供品,天色未暗便陳列起來,點上蠟燭,恭請祖先前來享用。一家人跪在大堂前,看着爸媽雙目緊閉,一臉虔誠地祈求來年平安順利。我和弟弟卻不以爲意,興味索然。拜完自然是年夜飯,媽媽端着一盤盤熱氣騰騰的菜餚上桌,滿臉笑容地吆喝:“吃飯嘍!”我和弟弟挪到餐桌前,習慣性地掏出手機拍照,修飾美化並附上瞬時心情感言上傳,隨後的餐桌上,便是各自拽着手機搜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爸媽殷切地叮囑:“多吃點,這個菜有營養”滿臉的期待卻在我們有心無意的“嗯嗯”迴應中黯了神色。媽媽看着我,在看看弟弟,“現在的孩子啊!”搖搖頭,“真是一刻也離不開手機”

極爲平淡質樸的一句話,卻準確直擊我那虛無空洞的心,瞬間使我羞愧萬分。我才知道,說再多的年味變淡,不過只是我們心中愛的能力、愛的熱情的逐步喪失。且看今年春晚,壓過春晚的頭條新聞,竟是全網狂歡搶紅包。和爸媽坐在電視機前,美其名曰:“陪伴”,大多時間都瀏覽微信微博,手機翻飛地打着遊戲,卻無暇仔仔細細打量父母的面容,認認真真與他們談話。那麼多人跨越千山萬水,衝過春運擁堵,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在這難得的除夕之夜,難得全家團聚之時,卻有多少人像我一樣,任由一方小小鐵匣子禁錮了自己。手機玩到燙手,灼傷的卻是親情。

與家人坐在一起,如果只有“陪伴”的一種形式,沒有發自內心的情感交流,那除夕夜自然也沒了味道。朋友圈再多的點贊,也比不上家人溫馨的笑臉。再怎麼修飾精緻的圖片,也抵不過的一張樸素的全家福……思及此,我放下手機,接下爸媽幾度開口卻無人接起的話題。和媽媽聊聊家裏長短,跟爸爸談工作學習,再一起看看熱熱鬧鬧的春晚……形式雖然簡單,內心卻充實快樂。面對面的交流,仍是人與人之間最有質感也最溫暖的方式,除夕那濃郁的親情味,不正是苦苦追尋的年味麼?

零點時刻,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春晚主持人正喜氣洋洋地宣佈新年的到來,今年對於高三的我來說,是極不尋常的,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就要接受檢驗。揹負着家人的希望,攜帶着濃郁的親情,我將全力以赴那場無數學子命運的高考。我知道,前方求學之路註定步滿荊棘,但每每想到挑燈夜讀時媽媽端來的一杯牛奶,週末回家時爸爸燉滿的各種補品,以及除夕之夜濃濃的愛意,無不令我再次蓄滿力量,全速前進,看着窗外菸花絢爛奪目,彷彿在擁抱整個世界,我也在這繁響的擁抱中,心意堅定,凝視遠方。

除夕之夜,親情凝聚,滋養願景。歲捻年豐,闔家團圓,大日子裏折射着小夢想,小家庭輝映着大希望。

新的一年,讓我們帶着親情,擁抱希望,振翅高飛,趁陽光正好,春光正媚。

除夕夜的年味作文2

除夕夜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除夕夜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傳統的除夕夜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人們會舉行供奉食物、跪拜、祈禱等紀念活動,使除夕夜具有一種肅穆、神祕的氣氛。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瞭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最愉快的時候。大年夜,平時忙於事務各奔東西的人們闔家團聚,平時省吃儉用的人家此夜也奢侈一回,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家人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邊吃邊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其樂融融,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同時,也可以讓那些平時學傻了、玩瘋了的孩子們享受一次親情的溫暖,感受一番親情的美好。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人們圍爐而坐,享用着茶點瓜果,談論着鄉土風俗,年味才顯得濃郁。大詩人蘇軾《守歲》有此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此時,爸爸媽媽不妨把這些名詩念給孩子聽,並作出解釋,讓他們明白其中的意思。

可是這個傳統而美好的時刻,竟然被某些人的個人意志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壞。“文革”時期搞“破四舊,立四新”,把除夕夜變成了“憶苦思甜”之夜,“學《毛選》”的革命之夜。後來每年都舉辦春節聯歡晚會,雖然歷年來花樣翻新,但換湯不換藥,萬變不離其宗——歌舞昇平!把我們中華民族悠久而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衝擊得支離破碎!

我們平時總說,“年味越來越淡了!”我們平時總說,“現在的孩子傻了——連他爺爺奶奶的名字都不知道了!”我們平時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孝道了!”是啊,我們平時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心無旁騖,好不容易盼到了個除夕夜,可以給孩子講講這方面的事兒了,卻被這臺光怪陸離的晚會給攪亂了!

20xx年1月30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聯合下達了《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的檔案,要求深入挖掘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將民族傳統節日作爲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使之成爲展示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成爲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這是很英明的決策。可是,“春晚”的做法明顯是與這個檔案精神背道而馳的——雖然其中也包含某些星星點點的傳統文化。

但是,太平盛世又不能不歌頌。鑑於此,我個人認爲:春節聯歡晚會可以提前一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