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落花生》教學反思

什麼是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透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落花生》教學反思1

每堂課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就像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樣。一節課中有“敗筆”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學會去發現,總結,提高!今天講的《落花生》,對於一心想上出最佳“境界”的我來說是一堂不成功的課。當下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天平的一端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天平的另一端卻有些遺憾。在整節課中老師講得稍多,學生說的偏少,讀的還不夠。《落花生》是篇傳統課文,儘管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去查找去設計,但卻未能推“陳”出“新”,整個教學環節是比較清晰的,但落實到小的環節具體的環節,其教路和學路還有些零亂,自己沒能做到成“竹”在“胸”,提的問題零碎,沒能很好的給問題做些鋪墊,有些學生回答無所適從,有時只好胡亂而猜之,使得師生雙邊活動受到限制,而自己在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做得很不夠,使得課堂氣氛有些沉悶,不活躍!

教學時以謎語匯入是好的,若能充分利用語文資源,如先出示謎面,讓學生讀(給學生讀的機會),然後學生猜,並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因爲謎面是圍繞謎底“花生”而設計的)先讓學生了解花生的一些習性和特點,爲後面的理解做更好的鋪墊,這樣可以避免陷入爲匯入而匯入、爲教學而教學的淺灘中!此外,在教學中與內容無關的儘量少說或者不說,比如在問學生花生有什麼好處時,我卻隨興說“多吃花生可以延年益壽,這是以前歷代想長生不老的君王都不知道的祕密”,這些話與教學中心無關,沒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也沖淡了教學內容。

《落花生》教學反思2

本週我的聽課內容比較少,不過,還是和往常一樣,我批改作業的量比較大,因爲我的實習指導老師,是個什麼事情都做的很細的老師,因此她的作業相比其他同年級的老師就比較多。怎麼說呢,改了這麼多作業,當看着學生錯的太多時,有時候真爲他着急,或許這算是進入當老師的狀態了吧。特別是作文,記得最開始,一次大作文,我幾乎要花整整兩個下午的時間來批改,甚至有時候還會帶回學校批改,一是班上50多個人,數量有些多,二是因爲四年級作文剛進入中段,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還不好,能把一篇作文寫通順就不錯了,改了幾次大作文後,已經能有耐心去批改那些語句不通順的作文了,現在最大的收穫或許就是,現在更能根據他們每個人的作文水平適當的寫出有針對性的評語了。

除了批改作業,必須得談談的就是,自己在本週三上的一節課《落花生》,說實話,自己在上這節課之前還有些擔心,因爲之前大偉老師說他上過一節《落花生》,感覺效果不是很好,因爲這篇課文最難處理的便是理解父親希望我們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文中父親談做人是這樣寫的: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爲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爹爹說:“這是我對於你們的希望。”

說實話,在這裏處理起來總覺得有些困難,在現代社會,說做不偉大的人確實是有些不實際,因而,我儘量把學生往做“有用”的人,而不僅僅是做一個“體面、偉大”的人方面引導,或者是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謙虛、踏實、不張揚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只是外表光鮮亮麗的人。

確定了這一主題之後,想了很久,纔想出應該從哪裏找突破點。那就是抓住“有用”,儘量不讓學生去過多的討論是不是要做一個“偉大、體面”的人,因爲許地山寫這篇文章是有很強的時代背景的,在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下,他們很可能就只憑字面理解,得出“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絕不做一個偉大、體面的人”,去跟他們講時代背景又顯得較深。在這個問題上,自己確實花了很大心思,去想怎樣才能不讓學生走偏。或許是因爲自己想的有些多,因而,這堂課上下來,沒有出現走偏現象。在這一點上,自己感到有些欣慰。爲自己,也爲學生。

但是,上課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落花生》時,我也出了許多問題,因爲當時老師是要求我一節課上完,而我用了一節半的時間來上,上完之後看得失,分析原因,主要就在於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準,當然也有第一次上單元新課的原因,下面我就具體說說自己上這篇課文的得失。

一、閱讀教學,第一課時少不了的便是學習生字詞,在上生字詞時我採取的是先齊讀再重點強調字音然後再開火車讀,在學習生字這一環節,老師建議的是我應該先讓學生自讀、再開火車讀,從學生讀的過程發現問題,再集中強調學生易錯的字音,最後讓學生齊讀。雖然只是把順序變換了一下,但確實效果就會好很多。另外在講生字詞時,老師建議我在學習學生容易寫錯的生字的時候,可以採取“書空”的方式,讓學生跟着自己一筆一劃寫。雖然是四年級,但是在一些寫錯頻率極高的生字上仍需要“書空”。還有去掉拼音讀時,也建議我先讓學生自讀,再開火車讀,再齊讀。

二、生字學完之後,就要初步感知課文,劃分課文層次。在這一環節,感覺自己做的還不錯,老師也說處理的比較好。面對學生分的層次和自己預設的不一樣時,能較爲靈活的處理,就是在表達時稍顯囉嗦,老師建議語言儘可能簡潔。

三、劃分層次之後就涉及到對重點詞語的講解和課文的分析,這裏我分了兩個方面分析:

(一)在講詞語時,老師建議講詞語一定要讓把詞語帶到課文裏面讓學生多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詞語意思,並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用這個詞造句,一定要出示一些範例句子,讓學生齊讀之後嘗試着自己造句,在上這一環節時,我在引導學生朗讀這一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甚至是有些時候,忘了讓他們齊讀感受句子。

(二)在分析課文時,感覺自己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還不夠強,當學生的答案和自己設計的答案偏差有些大時,感覺自己在引導這一方面還有些欠缺。不過還好,這堂課上幾乎在引導方面沒遇上什麼大問題,只是在面對學生的思維有些超前時,自己的應變能力不夠強,怎麼說呢,如果一堂課有學生走偏,教師就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引導的不到位,相反,如果一堂課上,原先以爲學生會走偏,卻到最後未走偏,甚至是進程拉的有些快時,教師就得想想是不是自己講的太淺,深度不夠。恰巧,這次上課我就屬於後者,在上本堂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的時候,學生不但沒有走偏,甚至在我認爲難理解的地方,對他們只需稍作引導,學生就能說出我想要的答案,有時候,會想是不是自己講太淺了?反而是在我認爲不怎麼困難的“借物喻人”上,引導的稍顯困難。

四、評價表揚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化。感覺自己在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出適當反饋這一方面還很欠缺,老師建議自己反饋時應有針對性,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句“嗯,真棒,真不錯”,於是我就在聽課的時候特別注意記錄了老師的一些評價語。比如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可以用樹立榜樣的方式讓其他學生立刻進入狀態,可以說“小明讀課文的時候非常認真,老師喜歡這樣的孩子”,“小剛同學在讀課文的時候,知道用筆在書本上勾畫字詞,真棒!”,在讓學生讀生字時,可以這樣表揚學生,“你把某某生字的字音讀的非常準,真棒!”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回答錯了,可以說“沒關係,你能舉手回答問題,真是個勇敢的孩子!”在學生回答的答案和自己設計的有差別時,可以說“你真是個有想法的孩子!但是······”,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說“眼睛最明亮的的孩子看着老師或看着大屏幕”,總之,表揚和反饋都儘量有針對性,能具體化。

一言以蔽之,這堂課上下來,有得有失,得在自己考慮的比較多,所以在第二課時,也就是在分析課文時特別是在把握重點這一方面,感覺還比較順利,學生也沒有走偏。或許是吸取了上次上的作文課《我喜歡的工藝品——》沒有抓住重點的教訓吧。失在對學生的學情把握度不強,自己在基礎知識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還有講的不夠深入,感覺自己在重點分析上還欠缺深度。

雖然總結了這麼多,但是我知道,一節課上下來始終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在不求自己一定要將這些問題攻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儘量避免過失。

希望在下一週要上的《橋之思》這篇課文上,能有進步!

《落花生》教學反思3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於哲理性的一篇課文,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說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和重點突出等。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學花生”來寫,重點突出了“議花生”這部分的內容。

在設計這堂課時,首先我大膽地對對教材進行取捨,把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思想感情。其次,爲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以求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最後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還學生自由學習的權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透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

二、合作探究,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語文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始終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說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小組合作,以交流彙報的形式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蘊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

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的問題,都由他們自己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四、方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所以教學結束後,我佈置學生課後讀幾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再次領悟這種說明方法。

總之,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纔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着情感的。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對教材把握不到位、緊張等原因,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教師語言詞不達意、引導學生讀書不夠等,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

《落花生》教學反思4

一、以“讀”爲本,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做到以讀爲本,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讀圖與讀文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我抓住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以圖引文,激發情感。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生麼?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透過學生的初讀,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再進行感情朗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瞭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學生在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朗讀、誦讀中,體驗、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

三、設定懸念,大膽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勇於表現自己,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互相質疑提出問題:如: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還有我是女生做像蘋果一樣漂亮的人不好嗎?等等,對這樣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各抒已見,這樣的課堂討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敢於直言,個性得到發展。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體會這句話的內涵時,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我藉助能用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於人類,有着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

總之,教學時我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爲滿意的效果。

因此,我認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這樣就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落花生》教學反思5

《落花生》教育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被稱爲是它最“可貴”之處,學生學了課文,知道不能只講體面,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按說課文到此可以結束了,但我覺得僅此不夠,因爲有不少學生片面地認爲:“長得不體面,纔是有用的人。”

學生們各行己見,有的學生說:蘋果漂亮但不實用!馬上有學生反對:不是這樣的,蘋果不但漂亮,而且很好吃,我喜歡……

那麼花生和蘋果到底誰好呢?我讓學生反覆朗讀父親的話,細細體會,終於使學生明白:花生“藏而不露”有內在美,蘋果鮮紅嫩紅有外表美,它們結果在什麼地方是植物生長的規律,與好壞沒有關係。如果一個人不但外表體面,而且又有才能那是最好的。特別是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有真才實學,外表“體面”也往往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時,我還引導學生明白“外表美”不僅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美,要有乾淨的穿着,整齊的佩帶,這樣纔算體面。我想如果許地山先生還活着的話他也會同意既然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是最理想的人才。

《落花生》教學反思6

教學完《落花生》一課,我的感觸頗多,我覺得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面值得關注。

一、教師應從始至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從匯入的懸念到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寫作方法的說明和對教材內容的補充,應充分考慮到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從頭到尾都沉浸在一種我想探究,我想學習,我渴望解答這一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把理解內容,昇華感情與實踐導行三者有利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教師應當營造平等、愉悅的交流環境,還要適時引導。

語文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但被激發,就會問題多,答案多,話題多,有時甚至會與課文內容毫不相干,這時教師就要營造一個平等的交流氛圍,但要避免學生談的漫無邊際,教師就要全面調控課堂,對於學生說得離譜時要採用適時適度的評價性語言及時把他們引導到課文的相關內容中來,還應注意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他們的求知慾。

三、學生蒐集資訊與理解課文是相輔相成的

透過本課教學,我覺得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和途徑都很差,因此時理解文章內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只能從教師蒐集的資料外獲得資訊,相對來說,資訊比較少。

《落花生》教學反思7

一、複習匯入

1、複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麼事?(種花生,過收穫節)理解詳寫和略寫。聯繫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爲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過收穫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詳略得當。非重點一帶而過。引出本文的重點難點。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爲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爲花生最可貴的是什麼?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讚美了花生的什麼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麼特點?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穫節”作者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麼?

8、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

《落花生》教學反思8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在教學時着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換,感悟,收到較爲滿意的效果。

(一)讀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精美,情緒誠摯,含義深入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作到以讀爲本,學生透過各種情勢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多的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緒的體驗。

(二)接洽生活,情緒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接洽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啓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德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緒的薰陶。

(三)器重積聚,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重視感悟積聚語言和運用語言。

在組織學生學完《落花生》一課後中的精美語言,在此基礎是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我設計了幾個主題,1、描寫一種物品;2、描寫一個人;3、敘述一件闡明道理的事件,從而激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從而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聚語言的樂趣。

《落花生》教學反思9

《落花生》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爲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透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說的有理有據,在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10

根據“教學課程”理論,《落花生》這片課文反映出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闡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義,是人們學習的榜樣,花生雖然外表不美,但心靈很美值得讚美,喜歡,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如下方式:

1、重視培養學生讀書能力,利用插圖和錄音等多種媒體,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瞭解。

2、對重點字、詞、句、段進行富有實效的訓練,使本課的知識點落到實處。

3、圍繞學習提示語,把學習提示作爲課堂教學的指導,與課文理解融合在一起,文章第二段是重點段,着重理解父親說的話。父親拿花生跟石榴、蘋果比,讚美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4、學生進行比較真正體會到做人的美德:

⑴花生、核桃——外表醜陋,果實香、實用。

⑵桃子、石榴、蘋果——外表美,果實又香又甜。

5、小組合作,自主構想,自主探究設計,互相交流引導、評價。

6、在過程性自我評價中提升發展需要和發展目標,具有生活化的學習點明文章主題,父親借花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用“藏而不露”埋在地裏象徵革命前程無限美好,光明燦爛,表現出父親有一顆愛祖國、愛勞動的心,教學中緊緊抓住父親教育子女的話去讀,從讀中品味,從讀中欣賞。

7、不足之處:學生理解的能力有層次的差異,今後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努力使每位學生學有所長,可採用“扶——半扶半放——放”的順序進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落花生》教學反思11

《落花生》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爲此,本課教學的重點既要求學生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又要求學生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文章詳略的合理安排,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課前,我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瞭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知道落花生名字的來歷。由於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所以,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處),特別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貴”的那一點理解到位,然後再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此外,我還注重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說那段話的本意,在深入學習時,重點應放在理解爸爸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體會做人的道理。學習落花生內在秀美,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在討論外表好看和不好看與有用和沒有用的關係時,我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由於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在充分接觸文字後讓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討論: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怎樣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地做着奉獻?

透過聯繫實際,學生能認識到自己身邊的,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做着貢獻的普通勞動者,就像落花生一樣,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許並不令人羨慕,他們的勞動成果也許並不引人注目,但他們切切實實在爲大家服務,例如:清潔工、送報人、修理工等等,他們是有用的,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我們學習落花生,不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實際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願像落花生那樣,做普普通通的人,幹實實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崗位上,爲別人帶去更多的好處。課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幾個月的時間,課文中卻只用了“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收穫”幾個詞一筆帶過,而過花生節,只是一個晚上的事,但在課文中卻佔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邊吃花生、便議論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樣,他們又是怎樣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後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這樣安排材料有什麼好處?我讓學生討論,透過討論,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次,詳略有具體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詳略,是從中心思想的表達需要出發,進行裁減的。

《落花生》教學反思12

《落花生》一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透過談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以下是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開放的教學目標

本課根據學生的特點,設定如下教學目標: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2、學習花生的品格及明白做人的道理。3、瞭解課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

二、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我認爲“語文水平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讓學生課下蒐集資訊,並弄清楚“落”與“花生”的關係,從而探究這一豆科植物的開花結果的與衆不同。

三、運用直觀手段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透過直觀手段瞭解花生與另三種水果的不同,我製作了一組課件進行對比,使學生很直觀地看到桃、蘋果、石榴這三種果實高掛枝頭與花生埋在地下默默無聞。同時結合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愛慕”一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讀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對於文中重點的句子(“父親兩次議花生”“我的感受”)則透過課件展示,反覆朗讀,讀中感悟的方法去理解,學習花生默默奉獻的精神,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從而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使教師、學生、文字三者進行對話,真正達到教育目的。

五、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寫作方法的指導。重點講解了“借物喻人”,“主次分明”的表達方法,以便讓學生在今後的作文中加以運用。

不足之處,感覺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稍差些,自己的教學觀點還不夠開放,應結合現實讓學生做到既外表美又內心美,適當展示自我。

《落花生》教學反思13

《落花生》這篇課文,教學時我抓住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爲學習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善於質疑,設定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教師可設定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同時,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於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

《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慾望的滿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慾望。但它畢竟還是有果實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滿足自己,沒有果實,絲毫不貢獻的主兒,大概許地山連提也不願提到它們。也許,落花生的默默奉獻並沒有要以此貶低別的什麼,甚至由此引起紛爭,鬥爭,它也許只要我們品嚐它,而不要我們去拿它跟別的植物比較。所以我們如果把這種奉獻擴展到人際關係的鬥爭,社會的貢獻,甚至到增加許多道德,倫理的內容進去,那就違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沒有要我們把它的哲學當作工具,而只是講了一種人生的意義,傳達一種極高尚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又是那麼一種極普遍的植物——花生,那麼一塊極普通的閒地,普通的父親母親,普通的故事所產生出來的。一切都是那麼通俗。課文重點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說的幾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於人類,有着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種"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只會炫耀自己,譁衆取寵,而無真才實學,外表好看心靈卻不美,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好處,甚至有害,那絕不是美的,有價值的東西。我認爲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最後我引導孩子們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身邊向花生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事例,進一步理解課文借物喻理的內涵。

《落花生》教學反思14

《落花生》是我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一篇敘事散文名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問題匯入。以作者的筆名爲出發點,讓學生提出疑惑,帶着問題學習課文。

2、整體感知。在課堂教學中,透過分析“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在文中着墨的多少明確“議花生”這一部分寫得詳,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重點品讀議花生的段落。

3、讀中品味。在學習“議花生”時,我主要是讓學生自己體會花生的品質,知道父親拿花生跟桃子、石榴、蘋果比是一種對比的手法。但是沒有過多的引導學生去理解。

4、聯繫實際,情感昇華。課文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和中心句,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設想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什麼是有用的人,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默默奉獻的人,這一環節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學習花生的品質,情感得到昇華。

5、課外延伸。在本堂課的結尾,我佈置學生仿照作者的寫法,來寫寫對自己有啓發的事物,由此深化對借物喻人寫法的理解。

在上完第一次課後,我感覺效果不是很好,特別是重點部分“議花生”用的時間太少了,學生言之無物。我們五年級教研組的王延芳老師、張玉蓮老師、王海玲老師和孫在榮主任在聽了我的課後,及時給予我指導,她們從如何突破重難點的角度幫我分析,給了我四條寶貴意見:

1、我的這堂課在一開始總結主要內容時,分角色朗讀耽誤了較多時間,可以把分角色朗讀放在“議花生”這一環節,這樣就可以把時間放在重點部分的處理上。

2、在處理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比較時,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現,這樣學生能更直觀地進行比較,理解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不同。

3、作者的主次分明的寫作手法可以和借物喻人的手法一起放在最後,作爲文章的一個總結,這樣學生印象更深刻。

4、講課語速過快,學生可能反應不過來。

聽了幾位老師的點評,我茅塞頓開,認真修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在第二次全校語文聽課展示中,我信心倍增,感覺處理重點內容的時間充足了,但是不知道是因爲我引導的不夠好,還是學生太緊張,在談對花生品質的感受時,學生還是說的太少。講完後的語文教研活動中,各個年級的語文老師針對我的這堂課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肯定了我的努力和進步,也指出了我需要進一步修改的地方。董梅老師指出我的一個錯誤:“對比”不能說成“作比較”,“作比較”是說明文中的說法。張玉蓮老師建議,爲了讓學生在“議花生”部分有更多的想法可說,應該適當調整這部分的講課順序:先用表格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不同,進行對比,再讓學生談感受,最後總結花生的品質,這樣的設計才能讓學生在充分理解之後言之有物。劉芳主任說,爲了讓這節課更完整,字詞部分可以適當縮短時間,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了,輕聲字的讀音可以在“三習學案”中有所體現,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輕聲詞語的特點,將節省出來的時間利用到花生的作用上,因爲花生不光有默默無聞的品質,它確實還有很多作用。劉芳主任還說,爲了讓授課更精彩,還需要注意過渡語的運用,怎樣讓課堂更生動,也是我以後要關注的問題。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經過老師們的細心指點,我對怎樣設計教學和如何授課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收穫。要想設計好一堂課,除了要吃透教材,還應該重視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重難點上。在授課時,不光要注意教態和語速,還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具調動課堂氣氛。當然,想上好一堂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們學習,以教研促教學,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落花生》教學反思15

《落花生》是我國著名作家許地山先生的一篇佳作,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理,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全文四百多字,言簡意賅。立意上深理淺說,佈局上,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反思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按目標實施得較好的有三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自學

運用循序漸進進行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最後弄清文章的詳略安排,這樣有利於學生懂得如何處理寫作經典詞句,並會運用到習作中去。

二、瞭解寫作方法

運用深理淺說的方法(如:最後的環節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啓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爲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讓學生明白借物喻理的手法。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能力

透過讓學生分清課文主次、歸納段意及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等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能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四、存在問題: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學生較難理解其喻意,故讓學生選擇一種事物,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的確不容易,喻什麼理?學生不容易思考出來,故需另安排課時進行評講指導。

另一方面,我在思考,這樣做,是否我對這一屆學生的要求拔高了。但是上一屆的學生我也是這樣做的,怎麼效果不一樣,看來備課要備學生是的確很重要的。

《落花生》教學反思16

在課前,我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瞭解了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從而讓學生知道花生名字的來歷。這樣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篇文章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卻很深刻,富有教強的教育意義。在上這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把花生的品格(好處),特別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貴”的那一點理解到位,然後再讓學生與做人道理聯繫起來,以便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花生那優秀的品格。

在課文中,重點應該放在理解爸爸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體會到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深刻懂得生活中的道理,是無處不在的。

課上孩子們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聽講,同時也能積極發言。只有個別孩子仍然思想“開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本週即將期中考試,衷心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優異的成績。

《落花生》教學反思17

一、落花生的精神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時代似乎有過時之嫌,然而它經久不衰,也讓我們感到了默默無聞、不圖名利的可貴之處。課上讓學生自讀自悟,體現個性解讀,明白學生的價值取向,看到學生的個性張揚。

二、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在課上鼓勵學生質疑,創設民主氛圍,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如:爲什麼父親很難得跟我們在一起?父親在批評蘋果、桃子、石榴嗎?在買種,翻地,播種,澆水,中間爲什麼加上逗號,不加頓號呢?還有許多的問題生成。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需要,還讓學生能夠帶着一個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進生活。

三、預設的問題有生成性。在理解文章時,讓學生說:你讀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說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麼?結尾讓學生說有什麼收穫?這樣沒有把學生的思維侷限起來,學生能從自己的理解、體驗、感悟上有感而發。也能看到學生的精彩。

我認爲,一堂好課,不僅有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教師的素質,更重要的是課上學生的表現。而一堂好課學生的表現,是平時每堂課的訓練結晶。在本堂課上,學生髮言還是比較吃力,語言不夠美,還需要訓練。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培養能力的課程,所以不能單純的傳播知識,一定要注意訓練,不斷加強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以後的每一堂課裏,對學生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對文字悟其義、悟其情、悟其法。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喚醒學生的潛能。注意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實現有效的語文。

《落花生》教學反思18

《落花生》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爲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我在課上設計了《實話實說》欄目,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預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無論他想做何種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生活和人格的養成。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爲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19

接到要上公開課的任務,是我剛剛上完《梅花魂》一課的時候,本應順理成章講《桂花雨》一課,但思來想去,最終決定上第四單元的《落花生》,不爲別的,只爲趁熱打鐵,讓學生再次認識——“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借物喻人,託物言志,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手法,文章借物要說明什麼,借物讚美什麼,言什麼志,作者心裏是最清楚的。剛剛學過的《梅花魂》,外祖父分外珍惜的那幅《墨梅圖》,鄭重地遞給我的那塊繡有血色梅花的手絹,以及對我語重心長說的那一大段心裏話,都是在告訴讀者,在外祖父心中,梅花就象徵着有氣節的中國人,梅花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秉性。外祖父的“分外珍愛”和“鄭重”,甚至是臨別前的痛哭流涕,都是因爲外祖父把對祖國的眷戀,寄託在了“梅花”身上,這就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那麼《落花生》這一課,作者同樣透過敘事,來借物喻人,我在授課之初,便用作者許地山的筆名引出課題,在學生心中埋下一個伏筆——爲什麼要用花生做自己的筆名?許地山和落花生之間有什麼故事?帶着這個疑問,學生開始對文章的探究和研讀。透過文章詳略佈局,主次分明的特點,直奔“議花生”這一章節,學生透過父親說花生好處的一段話,找到了課初疑惑的答案,原來,父親想讓我們做像花生一樣的人。借“花生”喻像花生一樣“默默無聞,甘於奉獻,樸實無華”的人。

父親教導孩子做人的文章,我們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也學過一篇略讀課文——《萬年牢》,學生也是透過對題目的質疑,帶着疑惑自讀全文,最終明白的“萬年牢”是對父親糖葫蘆的一個稱呼,意思是,要做像“萬年牢的糖葫蘆”一樣的“講究實在,不弄虛作假的人”,這不也是“借物喻人”嗎?透過一種寫法,聯繫前後學過的三篇課文,加深了同學們的理解,也爲今後學生學習“借物喻人”寫法進行習作,打下了基礎,是我認爲這節課中最大的收穫!

《落花生》教學反思20

一、小組合作學習貫穿整個課堂。

《落花生》導學二重在讓學生透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這個道理。課堂上,我運用本組導學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和課堂展示中學習課文。每個版塊都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

二、重視學生小組合作的指導。

在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環節時,我先對學生進行合作指導,告訴學生合作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如何合作。學生小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學習第二題落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有什麼不同時,我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我告訴孩子們:第一步先自讀,然後小組交流說說哪些方面不同,從哪裏看出來的,再全班交流。這樣孩子們組內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

在提問“落花生”與“蘋果,石榴”有什麼不同時,大多數學生從兩方面談起:一是顏色不同,二是果實生長的地方不同。這是,我班邢一澤這個小男孩舉手了,他說:“老師,我覺得還有一個地方不同,那就是辨別果實成熟的方式不同。蘋果呢,看顏色、形狀就知道有沒有成熟,而花生呢挖出來才知道有沒有成熟。”我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說:“你是個特別有想法的孩子,會讀書,會思考。”他又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就好比落花生。”我讓全班同學爲他鼓掌,他不僅說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還想到了“落花生”的可貴品質,着實難得。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本節課上完,我認爲自己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下次教學時改進。

1.時間安排不合理,本節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

2.小組合作學習過多,沒有抓住重點。下次上課我要有效進行小組合作,簡單的內容可以不進行小組合作,這樣也能節省時間。

3.朗讀較少。因爲時間不夠,所以課堂上我讓學生進行朗讀的時間過少。

總之,在“六步三查”的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在這樣的合作學習課堂中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學會學習,學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