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精選40篇)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爲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的有關文章。寫起徵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精選4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

提到中國古典文化,人們自然而然的會想到儒家、道家、法家等;然而很少人會想到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等等的古典學派,更沒有人提及“諸子百家”中剩餘的那一百多家學派了。爲何儒家、法家、道家會在百家爭鳴的局面下脫穎而出,其餘各家卻在歷史的長流裏銷聲匿跡了呢?來看看儒家的發揚歷史吧!

在孔子時期,儒學剛剛創立,同樣,也很不興盛。孔子本人有着治世之願望,卻也只能在魯國爲吏。隨後他周遊列國,推薦自己的思想,卻並不爲人看中,在周遊途中還幾次險些喪命。可見,儒學並不爲當時時代所認同。

儒家被奉爲正統思想,是在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爲漢武帝所認同後才產生的。漢武帝爲了更好地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需要一種能夠順應集權統治的治國方式與思想指導。而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於天”說法,很好地反映出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因此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假如沒有董仲舒的話,儒學是否會對中國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還是未知的。

然而時代躍遷,現如今,儒學傳統離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了。讓現代人將幾千年前的學術奉爲聖典也頗不現實。如今資訊文化交流速度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提升,也不可能再產生一個像董仲舒一樣提倡“惟‘儒’獨尊”的思想家;就算有,也不會被當今時代認同。

傳統需要繼承才能夠流傳,而繼承則需要當代人對傳統的認可。很顯然,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已經沒有那麼高了,中國傳統文化目前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界。猶如楊修口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讓古老的觀念能夠活在當代,以生機勃勃的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呢?

要想讓傳統文化能夠長久的流傳下去,不得不對他進行一些變化,讓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統文化”。實際上,如今的“傳統文化”與歷史上真正的傳統文化也有很大不同。文化必須活在各個時代中,必須成立在不斷的探索與重建中。這或許會改變甚至否認一部分原有的文化,但若不這麼做,現今的傳統文化就會很有可能淪落爲未來的糟粕文化,民族歷史也就變成了真正的歷史。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

隨着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大量國外的文化產品涌入國門,帶來了大量的文化資訊,許多中國人因此而淡忘了中華傳統文化。作爲國學經典的《弟子規》當然也沒少受冷落。

《弟子規》共由1080個字組成,它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蘊含着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身爲子女就應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弟子規》的“入則孝”中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生育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回到家自然是累了。作爲子女,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容遲緩;父母讓我們做的事,要馬上做好,不容拖延。我們應該多體諒父母,幫忙分擔家務,多爲父母着想。“入則孝”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盡到做子女的責任。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這與《弟子規》的“泛愛衆”中說到的“到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是同一個意思。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軍事基地的事。他的朋友說:“我只要你告訴我,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此事。“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只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好友急切的回答道:“能。“羅斯福微笑着說:“那麼,我也能。“這說明一個道理:自己不想承受的言行,也不要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泛愛衆”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總會看到這樣一類人:每天學習到很晚,可是成績卻不理想。原因就是不懂得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沒有專注在課業上,想着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讀。平時我讀書時便是如此不專心,雖然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心卻不知在何處,所以無論我怎樣努力,成績一直上不去。“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我們應深入內心地反覆朗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爲的指南。《弟子規》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作爲華夏子孫的我們,應該把聖人訓傳承千秋萬代!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

中華傳統美德在華夏史上源遠流長,自古至今,從未間斷。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發揚傳統美德是我們新一代中學生的責任。

今天,我在爸爸的帶領下,去超市買了十袋水餃和一些水果,去看望自己的奶奶。到了家,奶奶不在家,我和爸爸將水果放在桌上,動手幫爸爸煮起餃子來,不一會而,白花花的餃子浮出了水面,我知道這是科學中浮力原理,餃子熟了,體積膨脹,浮力增大,於是浮起來了。爸爸把餃子盛了許多碗,一字排開,兩碗留給爺爺奶奶,其餘的送給鄰居老人家。不多久,奶奶回家了,一進門就聞到了香氣,就知道是我們來了。吃到餃子的鄰居爺爺奶奶,都來到奶奶家,跟我們嘮叨嘮叨家常,都誇我爸爸是個孝子,我是個孝孫女。我們都開心的聊了一個上午。

我認爲發揚美德是一種提升自我人生價值的方式,也是塑造人的基本素養的形式。我向老人盡孝,付出的只有一份心,收穫的卻是老人的全部。於是我明白了:美德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一次幫同學拿衣服,一次幫助媽媽洗腳,一次,一次,都是美德的具體體現。在家裏孝敬父母老人,在學校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在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中,都能折射出我們的身上是否有美德基因。

美德之所以稱之爲美德,是因爲它是一個真理,一種內在的美。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4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元宵節、鬧花燈、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掃墓,對了,春節還要貼對聯呢!在這些民俗節日裏,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聯歡晚會上上演的京劇節目了!

那些京劇節目可好看啦,有《桃園三結義》、有《白蛇傳》,當然還有大家都愛看的《水滸傳》裏的“武松打虎”和《西遊記》裏的“三打白骨精”了!可是,你們知道嗎,我爲什麼喜歡京劇呢?實話告訴大家吧,原因就是京劇的臉譜變化多端。

有一天,我正在興致勃勃地看着《青少年節目之中國少年我最強》,“下一個節目,就是我們的《京劇串燒》,請大家掌聲歡迎!”只見臺上站了一排的名角,生旦淨末醜都來齊了,一個個的臉譜各種各樣,花樣百變。哇,真酷啊!“我興奮地叫道。

其實,京劇臉譜的眼神是有很多講究的:紅色臉譜表示忠勇士義烈,如關羽、妾維、常遇春等;黑色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甚至魯莽,如包拯、張飛、李逵等;黃色的臉譜便是兇狠殘暴,如宇文成都、典韋等;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竇爾敦、馬武等;白色的臉譜一般表示奸臣、壞人,如曹操、趙高等。

就是這些變化多端的京劇臉譜吸引了我,讓我喜歡上了京劇這個節目!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5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班隊活動,活動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課真有意思啦!剪紙藝術就像是一顆燦爛的明珠。

我先介紹自己帶來的剪紙藝術吧!有栩栩如生的房子;有幾個人在吃飯,吃的可香了;還有的是枕着磚頭睡覺,我們枕枕頭睡,他們枕磚頭睡覺,不怕硬,真有意思。最有趣的是拉麪鋪,拉麪鋪的招牌很大,非常引人注目,他們拉的拉麪,一根有一米多長,有一個硬幣那麼厚,足夠一個人吃一頓了。張瑩她們表演寓言兩則,也很不錯。我喜歡那則‘聰明的毛驢’,小毛驢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的同學表演了書法、小品、郵票介紹等,真是豐富多彩。

今天的班會課讓我懂得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很多,我們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我愛我們的祖國!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6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個浩瀚的海洋,在我們吃飯時的筷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們玩耍中的陀螺是中國傳統文化...它們就在生活中,在玩耍中,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今天我爲大家介紹的傳統文化是——湯圓,它可是一種好吃的食品!湯圓的皮是糯米制成的,吃起來軟軟的,十分可口。湯圓的餡兒有很多種類,比如:白糖、芝麻、果仁、豆沙,其中,我最喜歡吃芝麻餡兒的。從湯圓的名字聽起,就一定會知道它是圓的,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們並不把湯圓叫做湯圓,起初它的原名是浮圓子,接着又叫湯糰,直到後來才改名爲湯圓,“湯圓”與“團圓”的字音極爲接近,它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快快樂樂,有一種美好的象徵。至今,大家在農曆的正月十五就可以享受這香甜可口的湯圓了。湯圓的製作方法也很不一般,它可以:煮、煎、蒸、炸,可我最愛吃煮熟的湯圓。

我再爲大家介紹一種很熟悉的食品,它就是——餃子,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餃子是張仲景發明的。餃子的原名是“嬌耳”,現在也叫做水餃。它的味道鮮美,形狀奇特,真是令人百食不厭啊!餃子的名品甚多,有:山東的高湯小餃,上海有名的鍋貼餃,蟹黃蒸餃...其中我最喜歡豬肉大蔥餃子。

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很多,讓我們一同去研究,一同去發現吧!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7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茶被古人當做飲品,每年清明節新茶初上時,古人還要鬥茶,或十幾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鄰居爭相圍觀,就像如今看一場球賽一樣熱鬧。

古人愛喝茶,茶的品種也很多,有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當然,最爲我們所熟知的是西湖龍井茶,是中國傳統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曆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杭州有許多茶樓,大家可以隨處品到各色茶,還可以欣賞到典雅的茶藝表演。

作爲杭州人,我也初學了龍井茶的茶藝。龍井茶的沖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熱水衝燙茶杯,講究的是一塵不染,至清至潔。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龍井茶,倒入少許80度左右的熱水,講究的是潤茶。最後是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手法沖泡茶葉,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經過三次高低沖瀉,使杯中茶葉上下翻滾,茶的濃度均勻;另一方面這個三點頭還如同行鞠躬禮,蘊含着對賓客的敬意。一杯好茶沖泡完成的同時,還學到了謙恭的道理。

除了龍井茶的茶藝,我還欣賞過用長嘴銅壺背身沖泡茶葉的茶藝表演等等,更激發了我學不同茶葉沖泡方法的興趣。中國的茶文化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將它好好地傳承。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8

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紹的節日是“中秋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爲中秋節。遠在他鄉的人們,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年中秋節吃完豐盛的晚餐後,我把月餅切成幾小份,然後放盤子裏,讓爸爸和媽媽任意來摸一塊月餅,月餅是圓圓的,象徵着團圓的意思。我摸到了一個抹茶葉的月餅,那抹茶月餅鬆軟而美味。爸爸、媽媽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現。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慢慢地,越來越大,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似乎給我們大家披上了銀紗,漂亮極了。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的家庭是溫磬幸福的,月亮也在這個夜晚,展現出她的美。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9

在過年的時候,我們要放爆竹、貼窗花、掙壓歲錢、吃餃子、聽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聽年的故事。關於年的故事有很多種,我最喜歡其中的兩種。

一種是說年是一羣非常兇猛的動物,它們聚在一起,一出動,多則上千只,少則幾百只。每到寒冬,年就出來覓食,走到哪裏,哪裏的人和各種動物就要遭殃。據說,一羣年一次可吃上百隻虎豹熊和幾十個人。

一到冬天,人們都得集中起來和年作鬥爭。在和年的鬥爭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年雖兇惡殘暴,但它最怕火,一見火光就拼命逃跑。因此人們一旦發現年羣來犯,就迅速點燃火把,手持武器吶喊助威,直到把年全部趕走。

另外一種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深居海底的怪獸叫年,它的頭上長着一對尖尖的角,非常兇猛。到了除夕這隻叫年的怪獸就會爬上岸傷害人命,因此到了除夕,大家都逃到深山裏。

這一年,從村外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老人告訴大家,年有三怕,第一它怕紅色,第二它怕響聲,第三它怕火光。因此當過年的時候,人們都要放爆竹、貼窗花、開燈過夜。

年的故事很吸引人,過年的習俗豐富多彩,我喜歡過年!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0

戲曲如今漸漸被人遺忘,如今在現代人眼裏已是嘰嘰呱呱聽不懂的句子,其實你並不知道,戲曲裏真正有的韻味。

字正腔圓、別有一番韻味的戲曲藝術,已經是人們不再去理會的藝術。要知道戲曲藝術存在已經八百多年了,八百多年來都是人們欣賞的藝術,爲什麼現在卻變得一文不值了呢?有些人會說,也許是時代不同了,我們應該不再去理會舊文化,要迎接新文化。但是事實是這樣嗎?爲什麼要把我們祖先一代一代傳承的藝術不去理會,去接受西方的文化?這些可是我們祖先一步步傳承下來的中國文化啊!

看過《霸王別姬》的人都知道它裏面講了什麼。我看過這部電影,深有感觸。看完以後我一直在想,以前家家戶戶都常見的戲曲爲何現在戲曲卻變成了無人欣賞的藝術呢?當時的戲曲多受人們歡迎。當年凡是唱的好的都要經歷一些無人體會過的疼痛,最後收穫了結果,有人成了“角兒”,有些卻成了只會唱戲的普通人。也許只是現在因爲人們怕疼怕嚴厲,不敢去學;有些的是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別說學了,更不會聽。

我看來,戲曲應該添加到學校裏的一門科目,這樣既不會使古老的藝術文化消失,又可以使人們瞭解戲曲的悠遠,培養對戲曲的興趣,這樣豈不是很好嗎?“大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奈若何。”《霸王虞姬》我最愛的戲曲之一;梅蘭芳,我最喜愛的戲曲演員,他給我們演繹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讓我們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

戲曲,不止是古老的文化,也是我們現在該重視的文化,如無人重視,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就會消失!讓我們一起重視戲曲吧!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1

中國的傳統文化應該是得到重視的,但在愈來愈近的現代生活中去越多的缺乏了這種對於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視,生活中點點滴滴也沒了最初的傳統。

傳統文化最突出的一點是節日。我們都知道春節,元旦,端午節等等都是我們國家從以前一直傳承至今的節日,並且也一直都是每年按照節日過這個傳統節日。但在人們過節日的同時卻忘記了自己過這個節日的原來的目的,意義何在。

春節,本應是每年的大年初一來過。更注重的是過年的那一份親近那一份真摯的感情,但人們現在處於這麼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反而忘記了這份注重的東西,人們只是更加的注重一種形式。買春聯貼上吃了餃子看了春晚也就是過完了年過完了春節,但最初的那份感情卻丟失了。我們現在要的到底是什麼?

還有現在的文字,現在的簡體字都是從以前的甲骨文源源流傳到現在,轉變到現在的讓人不必在費力辨認的字型。但以前的傳統的字型也是沒有一處不散發着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以前的文字有着形體美,韻美。我們可以從字型的形狀來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它的本意。也是更加的直觀,也更是讓當今的人們更加的震驚以前的人們是多麼的擁有這樣的智慧來創造了這些文字,適當今的人們如此收益。也是使當今的交流更加的方便便捷,讓大家可以在紙上,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提供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便利。

但人們現在的字型雖然都已經變的簡單不再像以前那樣的複雜,但卻一點點的發現,人們在用現在的文字時沒有記得最初這個文字的意思,他的本意。

沒有一處在控訴着我們現在的人們在一點一點的忘記自己的“本”忘記了最初的意義。使整個人們的現代文明出現了一個裂縫並且不斷的加大,這應該是我們重視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教育。

我們在掌握現在的“新”知識的同時不能夠忘掉我們的本質,這將會影響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2

悠悠中國文化有着幾千年的光輝歷史,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秦磚漢瓦;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無論是氣宇軒昂的兵馬俑還是牛郎織女的動人故事……無不留給炎黃子孫無價的歷史寶藏,令人歎爲觀止!

在博意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分爲傳統節日,國學,國畫國樂,書法等。

中國的節日主要在於弘揚一種文化,倡導一種精神,借節日的休閒度假不僅僅顛沒於集中的物質享受,更是注重文化的滋養。春節乃是中國文化的心結,它不只是掛起紅燈籠,煮下鮮餃子,穿上新衣裳,而更是精神的寄託,情感的嚮往,在這一天遊子的歸心更似箭,親人的情感更濃切,家庭的氛圍更濃厚。時代在更新,然而春節裏的情感,春節裏的文化依然不變。

國學熱即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同時也使人們迷茫的一種表現。仁、義、禮、智、信,都是中國人血脈傳承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應該是每一給龍的傳人心裏的烙印。可是人們卻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與其說是對文化的重視,不如說是一種自我安慰,太久的冷落生出一些陌生的味道,這些不得不說是文化的一次尋找。

中國畫的意境很含蓄,它是以線的造型,墨色的變化來描繪物象,主要的繪畫工具是毛筆、水墨和顏料、宣紙,被人們稱作“文房四寶”。

翻開我國的歷史長卷,著名的國畫家多似繁星,傑出作品美如彩虹。我知道的有唐代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近代張大千的“山水”;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

一支小小毛筆,幾滴水墨與顏料,透過輕筆細描、濃墨塗抹,竟然能把世界萬物描繪得像真的一樣,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經典。

因爲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國成了一個節日的國度:節日的歷史,源遠流長;國學的發展,燦爛輝煌;國畫的氣韻,蓬勃大氣!我心中的精靈啊,你如同歲月水流裏的白蓮,愈加古老,就愈發清香!我心中的精靈啊,望你能夠地久天長!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3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它像是金光閃閃的太陽,照耀着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又好像是清涼的雨水,滋潤着我們每一寸肌膚。

星期四下午,我們班開展了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口語交際活動。老師先宣佈好活動規則,再讓我們分小組介紹。你看,小楊那組帶來圖片,小賴這組帶來了實物,小劉還邊介紹邊做動作呢……

接下來是各組中選出講得好的同學到臺上來給全班同學作介紹。第一個上臺的是小周,她給我們介紹的是“潑水節的來歷”: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惡魔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痛恨。惡魔還霸佔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爲民除害。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祕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燒起了熊熊大火,只要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纔會熄滅。於是,7個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勞,輪流舉起惡魔的頭,並相約在每年傣歷新年這一天交換。所以,傣族人民要過潑水節以紀念這7個姑娘爲民除害並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小周話音剛落,臺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第二個上臺的是小劉,小劉介紹的是“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爲東漢青銅器。奔馬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腳蹄輕捷、三足踏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着地,一匹軀幹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示了駿馬凌空飛翔、奔跑疾速的雄姿。

到臺上來作介紹的同學一個接着一個,有的同學介紹“重陽節”的來歷,有的介紹“八達嶺的來歷”……

活動結束了,老師評出了講得最好的同學是小周,小周聽了別提多高興……

透過這個活動我覺得中華民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作爲中華民族的一員我感到無比自豪,我一定要爲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4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爲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

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爲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爲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擊,用科學文化知識豐滿羽翼,武裝自己,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好準備。讓我們弘揚民族精神,響應時代的召喚,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5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奮鬥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

第二,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文化所講的“力行近於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這與實踐品格具有某種一致性。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第三,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

第四,愛國主義精神。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五,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爲“朝聞道,夕死可矣“。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第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6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關輝歷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傳統美德強調以德爲本,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爲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我認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一位的是要熱愛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爲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爲國捐軀的先烈用生命譜寫了愛國主義樂章,新時代的青少年一定要以此爲榜樣,時刻以祖國利益爲重。其次,我們還要立志奮發,要立鴻鵠志。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要從自我做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誠實守信。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誠信的故事!曾子殺豬爲一“信”,商鞅變法首先取信於民;漢代的季布“一諾千金”是誠信,同仁堂三百年金招牌不倒是誠信;信陵君因誠信而得到侯生與朱亥,抗秦救趙,名揚四海;劉皇叔因誠信打動了諸葛孔明,成就霸業,天下三分。

人生呼喚誠信,時代呼喚誠信,國家更呼喚誠信。我國是個有五千年光輝歷史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爲傲的美德,我們應該將其發揚光大,古人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行,行必果。”的“喻世明言”,今人有“以誠實守信爲榮,以見利忘義爲恥”的“警世恆言”,都在提醒我們要言而有信,可見誠信在爲人處世、立身行事之中是多麼的重要。

言必信,行必果。當言必信,行必果時,就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當言而無信之際,就會吃到苦頭。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7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一直讓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重要的一個源頭即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中國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也講過,要學習中國歷史,瞭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歷史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從中汲取思想精華,結合新的實踐不斷髮揚光大。

我們要繼承、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文化的發展,除了繼承,我們更重要的是學習,是弘揚。要像習近同志指出的一樣,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我們中華文化的強大之處,也正在她的海納百川、吸融並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報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向世界學習,不斷將世界上優秀的東西納入中華文化,並打上深刻的中華文化的烙印。現在的中華文化,已逐步走向世界,她是中國人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8

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面臨着許多突出的問題。要讓國家在解決矛盾的同時繼續發展,不僅需要運用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也需要運用歷史文化的積累和儲備。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一座寶庫,如何將這座寶庫裏的資源“古爲今用”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厚滋養,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之需。因此我們要從多方面弘揚傳統文化。

一從上而下進行傳統文化弘揚。中宣部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聯席會議制度,相關部委推出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國家古籍保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傳統戲曲振興、中華老字號保護髮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等項目。

二發揮文藝作品對傳統文化的弘揚作用。文學作品方面,要推出立足學術、面向大衆的中華傳統文化古代典籍普及讀本,從不同角度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剖析、提煉和解讀,以帶領我們窺見文明寶庫的瑰麗。影視作品方面,要以優秀傳統文化爲涵養,創作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掘深厚的人文意蘊和文化品格,從人民羣衆中尋找源頭活水,和社會熱點相契合,與觀衆的情感相融合,講中國故事、揚中國精神,傳中國文化。

三發揮博物館對文化的傳承推廣作用。博物館要以公共文化需求爲導向,將博物館的古籍、文物資源保護功能與人們的文化需求相結合,讓文物活起來。可以系統梳理藏品、持續推進文物建築修繕、科學規劃設計參觀佈局、改善觀衆參觀服務設施、加強科研交流與合作、創新文化產品開發、擴大文化傳播,向世人彰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我國的傳統文化資源極爲豐富,全社會對傳承發展傳統文化形成一種自覺,各地結合本地節日節慶、文化特色和民族風俗,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進校園。各種電視節目,以當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電視媒介有機結合,影響廣大觀衆。相信在全社會的上下聯動,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能夠開花結果,我國的文化經濟發展枝繁葉茂。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19

從《三字經》到《弟子規》,從《論語》到《離騷》,從《紅樓夢》到《三國演義》……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是華夏子孫的文化血脈。然而現如今,傳統文化“任性而爲”卻成爲不爭的事實:抗日神劇,歪曲歷史史實,用手撕日本鬼子的片段滿足國人的瘋狂、扭曲的娛樂之心;熱門手遊,利用歷史角色卻歪曲事實真相,影響青少年最基本的歷史認知……傳統文化的任性而爲,於歷史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於未來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不能任性,纔是應有之義。

底線意識,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定力。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其中就蘊含着有底線、講規則的真諦。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每一代人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與風格,但是也需要有亙古不變的堅守與原則,要能知道什麼可爲什麼不可爲。篡改歷史的事情不可爲,這樣會歪曲事實,會讓傳統文化本身變得含糊不清,更何談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過分娛樂化的事情不可爲,這樣會喧囂塵上,會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喪失殆盡,哄哄吵吵之中消逝了文化本身的深邃;形式至上的事情不可爲,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國學培訓班,從穿戴到外形都刻意模仿,但對於內容本身一知半解、淺嘗輒止,這樣的學習與傳承,毫無生命力可言。我們應當懂得底線,應當在正確的道路上,傳承傳統、弘揚文化。

培養人才,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動力。“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司馬相如的疾呼猶在耳畔,時至今日依然有着醍醐灌頂的奇效。人才對於各行各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於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來說,亦是如此。然而當前,傳統文化後繼無人成爲了一大痛點:文化類尤其是考古、歷史、中文等相關專業學習人員稀少,人才資源不足;從業人員迫於經濟壓力,能夠持續學習、從事傳統文化工作的人寥寥無幾,流失率居高不下。長此以往,傳統文化將面臨消失、湮滅的境地。唯有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自覺喜愛、自發學習,有更多的人員加入傳承和弘揚的行列;唯有切實完善體制機制,提供各類保障,讓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毫無後顧之憂、潛心鑽研,纔是良方。

積極創新,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活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將創新的重要性闡述得淋漓盡致。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來說,創新亦至關重要。清明的祭祀掃墓是一種傳統儀式,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網絡祭祀,既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又能對先人遙寄一份哀思;端午的吃糉子、賽龍舟是一種傳統習俗,利用手機遊戲的方式重新感知,在鍵盤之間糉葉飄香、擂鼓陣陣;新春佳節“爆竹聲中歲歲除”是一句經典寫照,電子禮炮的出現,既能夠呈現節日祥和之氣象,又能對生態環境以禮相待……創新,讓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煥發勃勃生機。

傳統文化,猶如一股清流,爲物慾橫流、喧囂塵上的現代社會,帶來一份精神滋養;傳統文化,猶如一盞明燈,爲快速疾馳、換擋前進中的中國列車,照亮前行的道路。唯有以底線意識爲帆,以人才培養爲槳,以創新發展爲引擎,最終才能讓傳統文化的這艘巨輪行穩致遠、劈波斬浪,讓華夏子孫分得文化的一杯羹,共同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0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燦爛不熄,四大發明、四書五經,學習的力量在歷史中傳承。習書記指出:“我們要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歷經磨難而不衰的中華文明,蘊涵着豐富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他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幹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撐。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古爲今用、推陳出新。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

領導幹部應帶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比如,“自強不息”、“天下爲公”、“君子喻於義”、“言必信,行必果”、“仁者愛人”、“與人爲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於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老百姓的言行方式,孕育着當代社會所需要的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精髓,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領導幹部應把立德作爲立身之本,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主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大力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精神任重而道遠,需要領帶幹部帶頭弘揚,更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將我們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1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過好傳統節日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更是對中華兒女身份的重要認同。

過好中國節,保證傳統是前提。傳統既是文化、習俗既是文化,傳統文化蘊含在生活之中,也體現在每個傳統節日裏。傳統節日之所以和平常的日子不一樣就在於這一天就要做和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春節,我們要闔家團圓,辭舊迎新;清明,我們要踏青郊遊,追思故人;端午,我們要划龍舟,吃糉子;中秋,我們要團團圓圓,賞月吃月餅等等。傳統活動和習俗的繼承是中國節是還是中國節的保證。

過好中國節,生活熱情是關鍵。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現在我們不用等春節纔能有新衣服穿,想吃月餅、糉子超市裏隨時可以買,好像年味變淡了,節日放假也變得沒那麼期待了。其實傳統節日還是那個傳統節日,變得是我們。我們習慣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過的如出一轍,生活變成了複製粘貼,我們變得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的生活。傳統節日其實是平淡日子的一個突破口,我們在這些日子裏可以有更多的儀式感,只需要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多那麼些熱情。

過好中國節,文化自信是根本。文化自信更多的是自我認同,我以我是中華兒女爲豪,我的行爲習慣是符合中華兒女的設定要求的。中華兒女的樣子就是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有着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生活習慣,過着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的人的樣子。只有發自內心的認同,纔會覺得傳統節日是我們理所當然應該過的。

中國的傳統節日市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輔以自身對生活的熱情,過最地道的中國節。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2

最近霸佔熒屏的宮廷大劇從《延禧攻略》到《如懿傳》都讓人爲之瘋狂,但是這大都是對歷史的改編,我們不能忘記《三字經》、《弟子規》、《紅樓夢》、《三國演義》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他們也是華夏子孫的文化血脈,我們要將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播,然而現如今,傳統文化“任性而爲”卻成爲不爭的事實:抗日神劇,歪曲歷史史實,用手撕日本鬼子的片段滿足國人娛樂之心;熱門手遊,利用歷史角色卻歪曲事實真相,影響青少年最基本的歷史認知……傳統文化的任性而爲,對歷史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對未來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不能任性,纔是應有之義。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應有底線意識。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每一代人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與風格,但是也需要有亙古不變的堅守與原則,要能知道什麼可爲什麼不可爲。篡改歷史的事情不可爲,這樣會歪曲事實,會讓傳統文化本身變得含糊不清,更何談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形式至上的事情不可爲,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國學培訓班,從穿戴到外形都刻意模仿,但對於內容本身一知半解、淺嘗輒止,這樣的學習與傳承,毫無生命力可言。我們應當懂得底線,應當在正確的道路上,傳承傳統、弘揚文化。

積極創新,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活力。清明的祭祀掃墓是一種傳統儀式,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網絡祭祀,既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又能對先人遙寄一份哀思;端午的吃糉子、賽龍舟是一種傳統習俗,利用手機遊戲的方式重新感知,在鍵盤之間糉葉飄香、擂鼓陣陣;新春佳節“爆竹聲中歲歲除”是一句經典寫照,電子禮炮的出現,既能夠呈現節日祥和之氣象,又能對生態環境以禮相待……創新,讓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煥發勃勃生機。

傳統文化,猶如一股清流,爲物慾橫流、喧囂塵上的現代社會,帶來一份精神滋養;傳統文化,猶如一盞明燈,爲快速疾馳、換擋前進中的中國列車,照亮前行的道路。唯有以底線意識爲帆,以人才培養爲槳,以創新發展爲引擎,最終才能讓傳統文化的這艘巨輪行穩致遠、劈波斬浪,共同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3

習總書記說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戰線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月18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是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在這一天我們門插艾、吃糉子、賽龍舟,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紀念、發揚我們的傳統端午文化。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怎麼更好地進行文化傳承,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兩件小趣事做起。

一是將傳統文化融入家風教育中。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說是尤爲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而對於傳統文化,更需要長者們言傳身教、社會營造氛圍,儘量讓大家在小時候就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家長、老師等可多帶孩子參加、觀看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如有條件可以在外出旅遊時帶孩子參觀各地的博物館,親臨一場傳統文化展、感受文化帶來的震撼。

二是充分發揮網絡的傳播作用,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傳播文明、引領風尚。在現代社會,網絡資訊技術具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因此,發展、培育一批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公衆號、網絡平臺、電視節目等作爲重要的傳播媒介和載體,能更好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有效融合,也更具趣味性的爲廣大羣衆文化自信的形成與提升提供良好的條件。

當然,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傳統和借鑑外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守”和“變”、“中”和“外”的關係,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樹立更正確的文化自信!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4

端午節,傳統的說法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後人爲防止屈原身體被魚蝦分食,因此在江中撒入糯米,自此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爲了紀念屈原有了吃糉子的習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是屈原《離騷》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習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引經據典,鞭策共產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於我們基層幹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結合現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要求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更是一條漫漫長路,我們不能有“三分鐘熱度”的工作狀態,而是要不遺餘力的去奮鬥,用心用力的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先進作用,纔不負羣衆對我們的期望。

華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很多優秀傳統文化。習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最基本的沉穩力量。作爲新時代的我們,必須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發展和繼承,在社會飛速發展中,不忘本心,用心學習,更好的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當今社會,部分青年崇洋媚外,不會用正確的三觀對待外來文化,一昧的否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卻又毫無保留的全盤吸收“洋快餐”,導致最後成爲社會中的“鍵盤俠”,一輩子憤世嫉俗,全是負能量。所以,基層幹部在做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要不斷引導新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看待外來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塑造一批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青年。讓我們過好每一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認真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信心,共同努力構建一個現代化文化大國!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5

週五,我們看了《百鳥朝鳳》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隨着時間的變化傳統樂器嗩吶消失的過程。

故事的主人公遊天明,一開始自己不願意學習嗩吶但由於父親的逼迫,而去當時最有名的嗩吶匠焦三爺那兒去拜師學藝。焦三爺因看到了他父親摔倒後,遊天明所流的那一滴眼淚,將他收爲徒弟,經多次磨難,他終於可以拿到嗩吶跟師傅一起吹嗩吶了,漸漸的,他學會了鳥叫,並贏得了其他師兄的鼓勵,隨時間的推移,他的師傅也漸漸變老了,爲了不讓嗩吶失傳,便交給了遊天明,天明也對所產生的感情,並建立了遊家班,決心不讓遊家班解散,但隨着時代的腳步,嗩吶匠將不再受到尊敬,至於最後,不管什麼事,都沒有在請嗩吶匠,並被其他樂器所代替,不得已下,遊家班已解散,焦師傅在一次百鳥朝鳳中死去!

看了這部電影,我爲遊天明爲父親所留的那一滴眼淚與他對父親的想念說感動。爲他用竹竿從河裏吸沙繫上來的那第一口水而欣喜,爲他在暴雨中戲水而同情!爲焦師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是囑咐遊天明不要讓嗩吶失傳而感動。

隨着時代的進步,許多傳統的東西已失傳,人們只是一味追求時尚,流行,透過這部電影,我們應該傳承傳統的工藝,因爲那是我們獨有的更是老一輩人的心願,不應該失傳,行動起來!那不是俗,那是文化,讓我們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吧!

作爲青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一起行動起來吧!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6

中國傳統文化——禮貌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禮貌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禮貌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爲,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必須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麼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樣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向說“見認識的`人必須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說“在校必須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但是此刻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向嘴邊掛着阿姨叔叔什麼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爲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着,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正因我做到,看見這樣的狀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7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不久後,就快要到冬至了,冬至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陳老師爲了教我們認識傳統節日——冬至,特意爲我們開展了一場DIY活動——做湯圓。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正伴隨着書香朗朗的讀書聲,被班主任陳老師打住了。不一會兒,就聽到同學們歡呼雀躍的聲音,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哦,原來班裏爲明天的實踐活動而開一次主題班會。

在本節課,陳老師讓我們知道了冬至的來歷,習俗……隨後,陳老師又給我們讓我們看了包湯圓的視頻,雖然有很多道工序,但是我還是信心滿滿的,因爲實踐時有陳老師親自教我們做,我一定可以學得好的。最後,陳老師給我們分了組。下午,我們組跟隨陳老師的命令,製作了海報,幾個大字寫着我們的隊名。今天,所有人都爲星期五下午的做湯圓活動準備着。

同學,老師,家長義工們,都辛勤的勞動着,爲的就是明天的活動。我期待着活動的到來!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8

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麼,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於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羣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後,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

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佈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29

京劇是祖國傳統文化之一。京劇,是流傳全國,影響最大的劇種,它以高超的表演藝術和擁有衆多名角,名劇目而成爲中國戲曲傑出代表,飲譽世界。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崑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爲悅耳動聽,稱爲“京調”。現在我們稱爲京劇。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醜正邪,分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豔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臺上大顯身手。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悅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豔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衆,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醜,勸人爲善受到教育。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願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爲人民服務。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0

中華傳統文化——古詩

中國有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我最喜愛的是古詩,它在中華文字出現之時就有了。我讀過好多古詩,有《山行》、《望天門山》、《靜夜思》……古詩大多是來抒發感情的,我特別喜愛。

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愛上了《草》這首詩,它是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寫的,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寫出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竟然連小草都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必須要變得堅強一些,不能讓“野火”傷到我們。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媽媽離開的時侯,我就會特別悲哀,這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會出此刻我的腦海裏:“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嘍!”人們的叫聲把我的腳勾了過去,啊,芙蓉廣場的菊花白如玉,黃如金,紅如火。白菊花那嬌嫩的樣貌最引人注目;黃菊花又像磁鐵一樣把人們“吸”了過去;紅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脅人們:“誰敢但是來!”菊花美麗動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詩好優美呀!

古詩就是這樣抑揚頓挫,栩栩如生,古詩陪伴着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愛。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1

二年級的語文課上,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節日中的傳統文化,我特別喜歡這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最愛的就是過春節,因爲這是中國最隆重和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過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街上掛滿了紅燈籠,大人小孩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回家過年。這時,我遠在外地的姑姑姐姐們也都回到奶奶家,長輩們給了我好多的大紅包,爸爸還給我買了好多煙花和摔炮。天一黑,我就和姐姐們一起出去放煙火,我們玩得好開心,直到春晚開始,我們才戀戀不捨地回到家,然後與家人一起邊吃東西邊看晚會,精彩的表演讓全家人哈哈大笑,我真希望天天過年,天天這麼快樂。

春節過後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晚上,我打着媽媽給我買的漂亮燈籠走上了街頭。在大潤發超市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猜燈謎,我們猜中了好幾個謎語,贏得了好幾個獎品,好開心啊!回到外婆家,全家人團團圓圓地吃了香甜的元宵後,我又在外婆家樓下和爸爸放起了煙花,我跳啊、叫啊,整個小區都回蕩着我快樂的聲音。

我最愛的就是這兩個傳統節日。當然,中華優秀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專屬於中國人的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些美好的文化,並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2

今天,《品德與社會》課上,老師讓我們講“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許多同學都講了,其中我記得最牢的故事是“壓歲錢的來歷”。故事講的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民間有一種可怕的怪物叫“歲”,“歲”每年的大年三十夜晚都回來和小孩玩,如果“歲”高興的話只會讓小孩生一場病,如果“歲”不高興的話就會讓小孩死亡。有一對夫婦晚年得子,所以非常愛護這個孩子,大年三十這天夜晚,這對夫婦怕“歲”來傷害孩子,就一直守在孩子身邊,到了深夜,夫婦也累了,就拿着幾枚銅錢給孩子玩,夫婦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夫婦醒來一看,孩子安然無恙,以爲“歲”沒來。後來才知道,在當天晚上,夫婦睡着後,“歲”就來了,“歲”看到小孩手中的銅錢後,便見錢眼開,不再逗小孩玩,拿着錢就走了。到了以後,發壓歲錢就成了民間習俗。

聽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壓歲錢的來歷。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傳統文化的故事,可以上網查資料。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3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爲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裏面有着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時分,“年”獸又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裏,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4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不成問題。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於是鴉片戰爭結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仍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中,可謂絕無僅有,也使許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如此困難,有政治環境惡劣的原因。中國的政治家,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其思想文化觀點相對保守,對專制主義的思想文化很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一旦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進、突破,總會有一些從特權政治獲得甜頭的政治家,從幕後跳出來,用政治權力加以打擊。近代不是有一些軍閥,在國內大肆鼓吹尊孔嗎?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對思想文化橫加干預,是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構成複雜,也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曆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複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這使後人感到困惑:想說愛你,又不容易。因爲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來。因爲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許多至可寶貴的東西。

不能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複雜的這個特點,令後人感到十分尷尬。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一個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已進行了一百多年。總的印象,是太慢了。亞洲幾個發展中國家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比我們快得多。這可能同他們直接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便於接收同屬資本主義國家的西方世界先進成果有關。而我們則直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由於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

但是,中華民族這個傳統民族,走向現代民族的腳步,是歷史發展必然要求,是誰也難以阻擋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儘管路途坎坷,卻是最終要完成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國內改革的深入,和國際上對外交往的增多,我們的胸懷將更開闊,我們對文化發展的規律將認識得更深刻,各種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障礙,將逐漸被打破,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必將大大加快。

這裏還想就國家熱談一談自己的精淺想法。

這十多年後,又出現國學熱,涌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這已經走入歧路。時代不同了。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精通西學。就必須瞭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一個現代國學家,就必須同時也是現代西學家。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要研究國學必須研究春秋百家學,大唐文學,魯迅文學;有人把千古罪學當作國學,其實把自己變成了千古罪人。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5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課本上學過的唐詩,有沒學過的宋詞和元曲;我們經常提到的秦(古箏)象棋(圍棋)書法(書法)繪畫(國畫);和民俗節日(如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但我還是最喜歡中國的成語。就像我見過的陳漢東叔叔,他用成語接龍的方法,把2008年的成語圍成五個圓環,象徵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五個圓環。第一環爲:天下第一,同線,承前啓後,承繼人——志未成,忠於國,國利民福,長壽天空。第二環是:天下公平、公平誠實、頭腦清醒、兇猛兇猛——意爲先寫、先入爲主、見事思人、人攻天。第三環是:天下爲一戶,家遇戶,短話長,長命百歲——食不甜,願拜風,風向陽,而天空很美。第四環是:天下大和,一心一意,發財散財強正——代代相傳,代代相傳,主宰加福。五環爲:永遠、有威望、名副其實、實事求是——來去自如,由淺入深,領悟大義,義爲薄。

陳漢東叔叔創造的中國成語龍,從天開始,到天結束,形成五個大圓圈。它不僅有意義,而且令人難忘和有趣。我想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6

曾經有報道說,有記者到曲阜看到滿街都在賣《論語》,就採訪當地的老百姓,他們說,那些東西都是賣給外國人看的。可見,老百姓只是把《論語》看成旅遊的商品、旅遊的紀念品,並沒有對內容感興趣,並沒有當文化典籍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爲驕傲的地方。我們要先自己多學習,多瞭解,並且向外人宣揚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離去世界的舞臺。因爲它使我們中國人凝聚,使我們中國人團結。

前段時間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華成語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繼承傳統文化的方式,透過搭建這樣一個公衆平臺,使人們重燃了對母語的熱愛,還有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弘揚的是中華傳統美食,更多的是透過美食宣傳積澱的中華美食文化。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十八大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相得益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爲中華民族的基因,已經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爲方式。唯有民族文化纔是歷史長河中永遠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動民族復興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開啓更加燦爛文明的中華新紀元。面對新時期實現中國夢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汲取還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還有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還有大有可爲的廣闊空間。我們應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細緻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切實做到古爲今用,使其更爲豐富、更加多樣。

讓我們從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中匯聚新的力量,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不斷前行,堅定奔向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7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纔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爲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着。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8

中國是一個古老而神祕的國度,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着稱,而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民族的希望,我們更有責任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

從古至今,青少年人才輩出,古代就有融四歲,能讓梨。到了現代,更是有獨自照顧癱瘓養母十二年的孟佩傑,在他們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中華文化的縮影。他門的心都是最美的。孟佩傑照顧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養母十二年,十二年,難以想象十二年中她上如何用她稚嫩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可是,她從來不說苦不說累,沒有一絲怨言。她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人嗎?

其實,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傳承者,我們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們只需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是啊,美德就是藏在在點點滴滴的小事裏。在生活中我們應樹立起我們的榜樣,樹立自己的理想,積極學習,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詮釋美德,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我們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

每一個人都是美德的化身。青少年時期是我們一生中的黃金階段,也是我們性格形成的階段,我們更要挖掘自身的潛能,開發自己的優點,讓自己的優點變成一種美德。“傳承優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這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要喚起我們心中的美德。時間匆匆,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心中的美德。我們要努力,要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要讓自己的美德在中華文化中熠熠發光。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39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指的是人們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動力和精神信仰的總和。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正因爲有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營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和發展狀大有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爲了把握文化根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築美好的精神家園,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一個老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

青少年要以祖國的繁榮爲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敗爲最大的恥辱,增強囯家的認同,培養愛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爲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小學階段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搓,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騖求知問學。

同學們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作爲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感到自豪!

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徵文40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風采,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她魅力無窮,價值無限,我們有責任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她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營養,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她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岳母刺在岳飛脊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讓一代又一代的兒女懂得了什麼是對國家忠誠;李密在《陳情表》中深情哀婉的.哭訴,讓世世代代的子孫明白了什麼是對長輩的孝敬;“頭懸樑,錐刺股”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季布的一諾千金,讓後代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性;孔子、孟子、王陽明、張居正等先賢留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智慧。傳統文化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滋養着我們的民族。我們要珍視她並把她傳承下去。

但是,在當今外國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傳承出現了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洋風,他們淡忘了李白、王守仁、張居正、于謙等人;他們淡忘了那清新自然、那沉鬱頓挫、那豪放飄逸的詩風。對他們而言,傳統文化正在漸行漸遠

在埃及和韓國爭奪我們造紙術的發明權時,在我國的馬頭琴成爲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中華民族的子孫該何去何從?我們的文化正被別人以非暴力的方式任意踐踏,當下又該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在情人節的玫瑰中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了!

想起一句名言:忘記就等於背叛。我們應當守住中華民族的瑰寶,讓優良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她在新時代裏煥發生機!

標籤:徵文 精選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