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

一、什麼是家園共育

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並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家園共育在家長和孩子中至關重要。

二、如何有效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1

首先,教師代表向各位代表針對家長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本月我園爲促進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展,教師素質的提高,在園務工作和教研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向家長作了彙報,並且將我園的教育改革新動態對家長進行了宣傳。

隨後,後勤園長,廚師長分別從秋冬季幼兒保健工作、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向家長做了詳細的介紹;此外就家長關注的幼兒園在進驗貨及供貨問題做了詳細的介紹,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認可。在自由討論時間,家長代表各抒己見,提出了很多有利於幼兒園發展的建議,現場氣氛熱烈輕鬆。

最後,李園長對本次會議做了總結,表明了我園將會繼續強化精緻化管理,也再次表明我園將本着對家長,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對孩子有愛心、有耐心,並真心的對待每一位家長,接受家長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此次會議的順利召開,各位家長對我園的各項活動獻計獻策,促使家園形成一股合力,促進了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對創設和諧幼兒園,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相信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幼兒園工作和幼兒身心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2

一、開展日常性的"家園共育"內容:

①每週"家園聯繫表"。

②充分利用班級家園聯繫欄。

③電話、資訊追訪。

④個別交談。利用晨間、離園活動時與家長的交流。

⑤家長會及家長開放日活動。

二、結合班級幼兒及家長情況開展具有本班特色的"家園共育"系列活動。

(一)、召開有針對性的"小型家長交流研討會"

根據本班幼兒的薄弱環節,例:"自助進餐、取餐"、"生活自理能力"及半數幼兒存在"挑食、偏食"等。開展"小型家長交流研討會",由家委會成員及幼兒能力較好的家長介

紹經驗,(最好結爲一對一的對子,)以點帶面的進行。並及時把幼兒的進步告知家長。

(二)定期舉行育兒經驗交流活動

充分利用"班級家委會"的作用,由教師與家委會共同商討,有針對性的家長專題講座。結合不同時期家長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邀請有經驗的家長撰寫經驗材料,向家長介紹家教經驗和育兒方法。例:孩子在家中任性、發脾氣的原因及對策。

(三)開發利用家長資源:

徵詢班級家長志願者,瞭解家長志願者的資源,進行彙總。利用有特長的家長走進教育教學第一線。以節日的親教活動爲基點,拓寬“快樂親教”計劃實施渠道,進一步嘗試把家長資源、社區資源引入“快樂親教”計劃實施中,形成“引導家長快樂親教,夯實共育平臺。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3

就如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長,我的認識有三。

一是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對事物和各種社會現象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標準,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會公德良俗和行爲規則。這樣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爲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

二是不能沒有原則的寬容,自然法則和一個社會的整體規則不會因爲某個人的年齡大小來改變,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因爲孩子年齡小觸犯了這些規則就選擇無限的原諒和寬容,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往往是想盡一切辦法幫他來彌補,不想讓孩子受到該有的懲罰,認爲這纔是對孩子應有的愛。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這樣實際上是在鼓勵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錯誤,可能是我們家長根本無法彌補,到時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懲罰,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是一定要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加強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孩子總要離開我們,走向社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難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如何遵守社會規則、職場規則、政治規則等等,要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判斷是否標準。家長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們一起騎馬,將他們扶上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開繮繩,讓孩子能自由馳騁,實現自我。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4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復興偉業的肩負者,是華夏文明的繼承者和傳承者。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說於己是功德無量,於人是受益終生,於國則是播下和諧發展的希望火種。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和續斷。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學生德育的影響不可忽視。伴隨身體與智慧的成長,學生的思想、品性日趨成熟,道德觀、人生觀也會逐漸完善。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這就需要家長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時刻正確引領,把學生帶入到德智兼備的人生軌道上來。

學校爲了把體美勞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在現有背景下,開展好學校課後服務,讓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去親近自然、接近生活、靠近勞動,不失爲一個求真固本的理想選擇。只有加強認識,主動作爲,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纔能有效落實課後服務要求,才能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創造更爲寬鬆、更爲個性化的成長環境。

很榮幸爲孩子選擇了朔城區五中,在教育教學的基礎上,注重課後服務,加強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5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爲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爲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裏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纔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爲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6

每個人的童年都非常的寶貴和短暫,我作爲家長有時回顧自己的童年,往往那份記憶已經非常的糢糊了,但長大後很多的習慣和認知都是在那段時間學習來的。古話也常說“三歲看到老”。現在以身爲人母,我也是儘可能的努力讓孩子在這個寶貴並短暫的童年中多學習些良好生活的習慣,多感受一些大自然的美麗,和多獲取一些獨立生活的技能。

在此和各位家長交流下我的育兒心得,如有不足也請各位家長見諒。

讀萬卷書是提升思想認識的深度,那行萬里路就是開闊你視野的廣度。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裏,它都會跟着你一生一世。”

在平時的生活時間裏,我們一般都會利用空閒的時間帶孩子到處走走,透過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讓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感受自然,人文,動物等。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不同的植物和樹木,儘可能把他看到未知的植物透過一些軟件和自己的知識告訴孩子。加深了孩子的知識庫的同時,他的自信心也會提升很多。這樣他就會更熱愛和親近大自然,會去保護大自然和懂的珍惜一草一木。

透過遊玩讓孩子在人羣中,社會中嘗試自主開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此舉個小例子,有時候問路可以嘗試鼓勵讓孩子去問,家長作爲輔助在一旁協助。當他感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後,一是要感謝別人,學會感恩。同時孩子也會懂得將來當自己有了能力後也應該張開雙臂幫助別人。

在童年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僅讓孩子吸收了知識,掌握了技能,還感受到了自然得美,社會得愛,讓這個短暫得童年變得更有意義,爲未來的成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7

透過閱讀呂校長的《強化課後服務,落實全面育人》與楊東平教授關於《什麼是理想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關於現代教育的一些內容,現代教育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擁有健康的人格、準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爲習慣、自我學習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實的精神生活等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

爲了有效落實全面發展新理念,更加貼近現代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五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活動,它的主要形式有:補漏提升活動和個性興趣活動。透過開展課後服務活動,充分開發了同學們的潛能,培養了同學們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雖然是教書育人的主力軍,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協調與配合。作爲一名家長,除了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還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方面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關心和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與舉止,若稍有偏差,應立即進行矯正。其次,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鞏固,有計劃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儘可能讓他獨立完成,以培養孩子以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

總之,家校共育不但拉近了學校與家長的距離,而且更重要的是爲孩子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和良好溝通的渠道,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孩子高度負責的精神,感謝學校爲每位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所做的努力。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8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科技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爲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

我們班的劉xx同學吃飯很少吃菜,經常感冒,耽誤課,並且她遇到一點困難就哭鼻子。她爸爸也這樣不吃菜,在與她爸爸溝通後,讓孩子家長做出榜樣,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一件事,對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強求。後來,孩子有了很大改變。

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認爲必須家庭與學校兩方面共同發力。家長和老師也要多多溝通,與老師一起查找針對小孩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瞭解孩子情緒是否穩定,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得到改進。平時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耐心聽取孩子的不同意見,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我們班的苗宇航同學學習拖拉,在家裏不講衛生。在與家長溝通後,讓他給妹妹做榜樣,有一個哥哥的樣子,慢慢的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能自己疊被子了,學習有了進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機了,能跟他談談學習,說說心裏話。

班裏還有一個男孩,家庭離異,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經常表現出一些過激的行動,與班裏的其他孩子不合羣,老打架,不完成作業,老師與家長溝通後,他的媽媽回來看他了,孩子也變得開朗了,與很多同學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9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孩子已成爲三年級的學生了,他是一個活潑好動,愛提問題,很調皮的一個小男生。說起孩子大概每個家長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

有幸學校能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透過家校合育有機會和學校老師以及家長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長教子心得,交流教育培養學生的經驗和做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不可能時刻保持冷靜態度,有時候也會爲孩子的不懂事生氣,或爲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擔憂,每當遇到這些方面的問題都是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沒有更好的引導方法。

自從透過家校共育,學校老師家長共建交流平臺,使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進步,沒有了和以前那樣孩子一不聽話就大呵小叫起來,孩子也是有一個上課老師反應說話,連進校值日的家長也給我反應上課坐不住交頭接耳,這麼一個嚴重的問題真是讓我不知道如何用什麼方法去改掉他那些不好的習慣,真得是讓我感到有了很大的壓力,透過學習優秀家長的教子心得,使我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思路,調整正確的教育方法,對教育孩子有了更深的認識,還有透過班級積分實施以後,孩子也有了很大進步,我也是透過我們三三班老師家長互動互助以及她們的影響鼓勵下,積極參與親子日記才能堅持寫了下來,這得感謝老師感謝三三班家長們,像候昭璇,辛羿諾,楚奕菲媽媽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她們爲班級付出的太多太多,老師的辛勤培育,無怨無悔的付出,讓我們感動,我們有不懂的遇到困難,就說寫親子日記要求寫電子版,由於文化成度有限,她們也是給了我們很大幫助,衷心的感謝她們,家校共育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一切爲了孩子們。

總之,要充分發揮老師家長孩子三個積極性,合力真正把孩子培養成學校家長滿意,祖國有用人才,讓我們家校緊密合育,取得更好成績!而加油努力!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10

真正認識到教育,是在爲人父母之後。從送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到現在成長爲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摸索前行。雖然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學時,我們作爲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每一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一次小測驗,我們比孩子還要焦慮,總想讓孩子的學習在起初打好一個基礎。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才認識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纔是教育的關鍵。從對家長的依賴學習到獨立學習,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引導。

我們既不能把孩子扔給老師,單純地讓老師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師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爲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送到學校萬事大吉,認爲管教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學校裏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很多的處世方式是來自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性格習慣方面把好關。進入高年級,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在家庭裏反映出來的問題,我都會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畢竟孩子還沒有像成年人有那麼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我會請班主任老師和我共同引導一下,疏導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纔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班主任老師,說實話很多方面老師比我們家長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爲動機,所以我選擇完全信任,我相信學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們家長希望的目標前行。

四年的時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學校老師的努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極力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順勢而養,順勢而育,我們需要共同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培養國家棟梁之才!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11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爲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的穿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爲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明,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爲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爲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着認知潛力和行爲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爲習慣,假如任由這一狀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爲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開,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要害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構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爲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養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爲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心得體會12

我與許許多多的家長一樣,很關心自己孩子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並能健康成長。雖然我覺得孩子比較乖巧懂事,但他也有不足之處。

談到家校共育心得,我看了許多其他家長的文章,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瞭解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作爲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及時的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應先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透過自己的行爲來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在生活學習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多多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用的,作爲家長的我們不要心急,要有耐心對孩子少責怪批評。多鼓勵引導,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應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家長應理解和尊重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對不好的習慣要加以改正。從而發現自己的個性。

家鄉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的看待孩子所受的委屈,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地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他。如果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時,不要一味的關注成績。要注重孩子的綜合素養,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培養。

家長應讓孩子經歷挫折,之後再給孩子分析原因,講明道理,讓孩子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時,能勇敢的站起來。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心態和積極的鬥志。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能一蹴而來就,學習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作爲家長,希望學校能夠搭建起家校溝通的平臺。共同努力。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已深深的體會到做家長就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多方面對他能正確的引導,耐心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