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教案的課後小結範文(通用20篇)

教案的課後小結範文

怎麼做好總結

1、首先,我們應該做好工作內容方面的總結,將工作的步驟都應該記錄歸納好。

2、其次,在總結工作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講清楚工作的重點,不能面面俱到。

3、第三,工作總結必須要有條理性,不能比較零散,否則別人看上去不直觀。

4、第四,工作總結應該及時,越是快速總結越是能夠最快得到效果,非常重要。

5、第五,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結合工作切合實際,不能誇大其詞,否則經不起推敲。

教案的課後小結範文(通用20篇)

小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教案的課後小結範文(通用20篇),希望有所幫助!

教案的課後小結1

這篇公開課教案將“讀”這個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重點落在讀、悟上,使同學在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讀出意味與感受。遵循了“同學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讓同學更多的擁有自主學習、自主發明的權利和機會。

1、整體掌握,整體閱讀,整體感知。語文課程規範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同學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掌握的能力。開課伊始,先用課題《俺只看見你的眼睛》引發同學質疑,在同學發生了強烈的求知慾後,佈置同學透過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挑戰讀等多種方式閱讀全文,整體掌握了課文內容。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課程改革積極提倡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學習、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使之逐漸成爲同學學習的一種內在需求,一種良好習慣,一種自覺行爲。

3、充沛利用網絡課件容量大、自主性強的優勢,鼓勵、啓發同學聯繫生活經驗,大膽想象,爲同學的思維發展創設空間,同時使同學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4、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和過渡語,着力鼓動同學學習的熱情,使教師之情,同學之情,作者之情,作品之情發生共鳴,確保教師、同學與文字之間的對話有效進行。本課設計,十分注重教學活動、同學學習活動和過渡語的設計,激勵同學在朗讀時努力進行感情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案的課後小結2

《精美的郵票》是蘇少版美術五年級課程,定位是“欣賞與設計”,兩課時。先賞析,後進行郵票的設計。我的教學設計是按部就班,中規中矩的,可以說只要循序漸進,自然是水道渠成,這應該是一次很順利的美術課堂教學。

可是在第一節例行的“課前小調查”時,我才發覺我先前的感覺和認識都錯了。每個班都有不少集郵愛好者,而他們對郵票知識和集郵常識的瞭解卻幾乎是一片空白!這與我先前的“自以爲”完全是大相徑庭的,很多學生只知道收集郵票,卻連什麼是紀念郵票、什麼是普通郵票都區分不清,更不用說對集郵活動意義的認識了。面對學生這樣的知識層面,我果斷的進行了欣賞內容的調整,減少郵票圖案的欣賞,重點認識郵票知識,瞭解集郵常識。

於是,我在‘欣賞“這一環節中,重點爲學生講解了郵票知識以及有關的集郵常識,讓學生認識到了紀念郵票、特種郵票和普通郵票的區別。期間穿插一些關於郵票的有趣故事,什麼“大龍郵票”、“蘇維埃第一張郵票”、“真假郵票”、“錯版郵票”等等,學生們聽的是津津有味。很多學生馬上拿出自己收集的郵票,進行現場分析對照。我們師生一起交流探討,真可謂其樂融融。

看到同學們興趣盎然,就順手把“你爲什麼要集郵”這個話題拋給了學生,透過與其他一些活動的相互比較,特別是與“課間打鬧”、“上網玩遊戲”等活動進行對比,同學們才發現集郵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還可以透過集郵認識朋友,增進友誼,鍛鍊交際能力;同時,集郵也是一項有趣的財力投資活動,可以在交換和買賣中培養敏銳的理財能力。有了這麼多的優點,很多同學都表示要加入到集郵者的行列,做一件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一節本來規規矩矩的美術課,卻因爲我的“多事”而憑添了許多“冒險”的成分,這樣的課還是美術課嗎?這一節課我雖然減少了對圖案美的欣賞,但我教會了孩子們一種生活的常識與技能,並讓他們對在課外活動中自身行動的美的認識統一了起來,這不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嗎?看着孩子們興奮的面孔、滿足的眼神,我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因爲快樂,也同樣感染着我。常言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我想,在教育教學中,不正是無數教師們的“多一事”而多出許多的感動嗎?

教案的課後小結3

我們以前接受的是傳統的理論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採取這種模式曾經讓我的教學陷入僵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倡導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及探究問題的學習方式,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有重要作用。

一、創設匯入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爲教學過程創設了最佳的開端和背景。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生活中的趣事》這個課題,主要是鍛鍊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發生的奇聞趣事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關鍵是學生先說出來,而後才能表現出來。在上課的一開始,遵照教參的要求和學生交流。例如:你們生活中發生過什麼有的事呀?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呀?學生沒反應,並且交頭接耳,課堂紀律比較亂。我想這樣可不行,就靈機一動,編了一個小故事。你再看,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的,也沒有說話的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自制力差,玩的心態還是挺重的。所以,在玩中教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匯入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音樂匯入,也可以遊戲匯入……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

二、創設愉悅環境,自主合作學習

美術教學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作品,學生們立刻露出了驚奇的讚美的神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作品中表現的是什麼故事和情境?作品的優點和缺點在哪?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得第一?從而自然地把學生帶進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以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意識到他們之間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係。以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全心投入到研究問題的環境中去,活躍課堂氣氛。

教案的課後小結4

久違了,美術教學活動!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能不荒廢技藝和專業。然而,在我20年後又重拾生疏已久的美術教學活動,讓我有一種擔憂和壓力,又有一種期待和挑戰。擔憂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常規養成是否好,壓力卻是,我的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而期待的是,又能和孩子們一道折折、畫畫,體驗、享受、欣賞孩子們的教學成果了,說到挑戰,卻是對我教育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檢驗。我喜歡這樣的挑戰,因爲,人生就是在不斷的挑戰中完善自我的。

其實這節美術教學活動,是應30班朱老師的要求而上的,我是硬着頭皮接受了朱老師的欽點。然而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是那麼的配合,家長是那麼的給力,老師是那麼的認真,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下來,幼兒掌握了折房子的要領,家長了解了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及自己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老師們對美術教學活動的準備、組織、設計、示範、演示、講解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認識。整個教學活動非常流暢,完成了教學目標。

教案的課後小結5

在這個世界上,母親是與我們的生命聯繫得最緊密的人,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的言行舉止,無不對我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們能在文中描述他們所感受到的母愛,但卻說不出母親的性格在哪些方面影響了自己。我百思不得其解。爲此,我找了學生談話,向他們瞭解家裏的情況,結果情況不容樂觀。

墾區地處偏遠,文化資訊傳播渠道不夠通暢,數學生的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有些甚至連小學都沒畢業。他們整天忙於勞作,飽嘗生活的艱辛,因而越發不忍讓孩子受苦,極少讓孩子參加勞動。這不但沒有讓孩子們學到他們那種吃苦耐勞的好品格,也沒有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勤奮好學之人。而有的父母則熱衷於玩樂,整天無所事事,不是去喝酒,就是去賭博,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和家人,他們的這種行爲,能讓孩子們學到什麼呢?長此以往,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豈不喪盡?要想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必須創造一種文化的氛圍,人人都讀書,人人都知書達禮。惟有這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由此,我更加意識到自己肩上所肩負的重擔。我一定儘自己的能力,讓今天的孩子成爲有文化、有道德、有修養的人,造福下一代的子孫。

教案的課後小結6

音樂活動《我的身體》是主題活動“從頭到腳”中的一個內容,它透過讓幼兒演唱自己熟悉的身體,從而認識身體的各個大的部位,同時提高對歌唱活動的興趣。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很容易,因此很容易學唱,而仿編合適的歌詞比較難。所以要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大膽演唱,很有自信地唱出我的身體,以激發幼兒喜歡自己身體的情感。

活動一開始,我運用律動“摸摸你”,以歡快的音樂和動作引出活動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課堂的氣氛很快就調動起來。接下來的環節是節奏練習,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來進行節奏練習。“除了你的小手能拍出這個節奏,你還能用你身上的哪個部位來打節奏呢?”於是孩子們想到了可以用拍肩膀、碰膝蓋、跺腳、點頭、咂嘴吧等各種方法來練習這個節奏,把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非常有趣。

第四個環節是學唱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先出示了圖譜。“剛纔我把你們說的那些身體部位編成了一個兒歌,請你們看看。”在圖譜的指引下我有節奏地念起了歌詞,並且也讓孩子們跟着我念,爲孩子們理解歌詞熟悉歌詞和節奏做鋪墊。當我彈起琴,很多孩子都已經能夠跟着音樂一起唱了,同時我引導孩子們主動地積極地學唱整首歌曲,並注意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唱出來,並且一邊唱着歌曲一邊用小手拍身體的相應部位,孩子們都能大膽自信地演唱,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在仿編環節我用替換圖譜上圖片的方法,讓孩子能更好地進行仿編和演唱。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很投入,學得也很起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是這首歌曲對於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太簡單了,不具挑戰性,以至於我剛範唱時很多孩子都能跟着唱了。第二是仿編時如果有順序地仿編可能效果更好。如我們先把頭上的部位編進歌曲裏,再一點點往下,可能更好。

教案的課後小結7

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對於小鬧鐘已再熟悉不過,我以一首《我會變》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接着就變出了一件小禮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變出來,後來一想,要想吸引幼兒,最重要的就是投入於行動中,因此,我就讓幼兒上來用手觸摸下,由於人都有好奇心,這時的他們,安靜的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叫了2位幼兒上來,最後,我揭開紗布,原來是一隻小鬧鐘,頓時,深深吸引了他們。在這堂課中,幼兒很喜歡這首歌,我估計跟我創編的動作也有極大的關係,幼兒不僅喜歡唱,更喜歡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最後,在他們熟悉歌詞的同時,我變出了一個青蛙鍾與小羊鐘的頭飾,此時,他們表演的慾望更加強烈了,對這首歌掌握的也不錯。

在此同時,我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值得好好改進:

1、在變出小鬧鐘的時候,我把小鬧鐘的聲音開起來了,讓幼兒聽聽原來它還可以“唱歌”,提問:“小鬧鐘用來幹什麼?”就這個問題,提問的幼兒可以再多幾個,給幼兒更大的空間去回答。

2、爲了讓幼兒更方便的記住歌詞,我採取每句加不同的動作,但後來他們一下學會了,我也沒加動作,不過,我看到不少幼兒都對我做的動作感興趣,但我也沒特別提醒,其實,可以讓幼兒更加投入於歌曲與我創編的動作中,效果會更佳。

3、自己這堂課上下來,有一大缺陷,就是自我感覺教案的形式單一了點,可以在唱歌時,加入各種不同的形式,來學習這首歌曲。

4、爲考慮給更多幼兒表現的機會,我反思了下,最後頭飾應該再可以多做幾個,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更大的舞臺。

教案的課後小結8

秋天的雨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詩,以秋天的雨爲線索,將秋天的衆多景物描寫巧妙地串起來,形成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語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個幼兒,他們從文字中的確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爲了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我重複的給孩子看課件,讓他們找一找秋天有些什麼景色,豐富知識經驗。有了知識經驗的豐富,在第一環節中我就進行了提問:你喜歡秋天嗎?爲什麼?“我喜歡秋天,因爲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我也喜歡秋天,因爲秋天有很多的顏色,非常的漂亮。”------小朋友都爭着回答,還有的幼兒會用優美的話來說呢。

孩子們的記憶力很不錯,看了一遍課件之後,有個別孩子就能答出:“把黃顏色給了誰?(銀杏)”,雖然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足,但看了生動形象的課件之後,很快就能回答出來。但是孩子們在秋天的氣味方面,我可以讓他們先聞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蘿的香味……這樣,他們就能充分的體驗到秋天的好多氣味。

綜合本次欣賞活動,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在動靜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教案的課後小結9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海洋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21世紀人類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在21世紀的希望。對於海洋,同學都很好奇,因此,在預習中,讓同學蒐集有關海洋的有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在上第一課時時,同學已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爭相交流手重的資料。我沒有想到同學對大海瞭解得還真多。什麼是“藍色寶庫”,可在還水中提取大量的礦物質,及稀有物質;什麼海洋是生物的起源;海洋分“海”與“洋”兩局部……交流時一改以往看着資料進行讀資料,這次都脫稿“演講”。有些沒論到交流的還不開新呢。看來,在教學中,遇到同學趕興趣的,還要利用各種活動課進行拓展延伸,讓同學在活動與互相交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在課文的教學上,抓住“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理解了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再請同學用朗讀,把海洋與人類的關係表達出來。課後讓同學根據自身蒐集的資料,以及課文的有關知識整理成一篇介紹海洋的週記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後記今天上《9、海洋——21世紀的希望》第二課時,課是在階梯教室上,準備了一個專題學習網站,還蒐集了許多精美的圖片。但是上課的效果很不理想。

第一,昨天睡得太晚了,2點多才睡。課準備得不是很充沛,就大致地備了一下課。早上,我們班的龐曼曼舅舅來找我說要請假直到國慶放假後纔來,我腦中簡直不敢相信,六年級了,家長還把子女的學習當兒戲。跟家長理論幾句,纔去拿鑰匙開階梯教室的門,結果晚了。讓小朋友帶着興趣、帶着問題進入課堂這一步就沒有走好。

第二,雖然在20分鐘時班級中同學和老師達到過和諧氣氛,但是我沒有能夠掌握好。課件的利用也沒有發揮它應該有的作用。在上完了“開採利用礦產”和“索取高蛋白食物”後纔回過頭來欣賞,此時作用以有限。在下班堂課中,無論我如何調動同學的積極性還是如斯瓦涅河上的霧氣一樣霧靄陣陣。第三,沒有充沛考慮“星期一綜合症”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屏棄花大量時間尋找資料而不花一點時間分析資料的壞習慣。

教案的課後小結10

中班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選擇上,選擇了語言豐富、優美的詩歌《美麗的祖國》,透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幼兒所熟悉的動物、景物,來引導幼兒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與產生愛國的自豪感。

在活動開始前,出示了詩歌中的小動物的圖片與生活的地方的圖片,透過感受、提問,讓幼兒先初步理解了事物,爲之後詩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朗誦詩歌時,透過一遍一遍的重複提問動物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讓幼兒更好地、進一步理解詩歌與感受詩歌的美。在仿編與創編詩歌時,教師爲幼兒提供多種動物圖片作爲提示,幫助幼兒有目的地進行仿編,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幼兒因祖國的強大而驕傲自豪。

在活動中,我作爲老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簡練,容易給幼兒造成混淆。活動中對幼兒的評價也是顯得單調,會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的!

教案的課後小結11

整節課學生都非常投入,積極性較高,我覺得值得思考改進的地方有如下三處:

一、字詞積累部分,學生交流後我聽寫,三個學生上黑板寫,結果都有問題,我只好讓學生改,尋找錯因,結果用時十三分鐘,反映了學生預習不夠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是老師在安排預習時過於粗放,不精細造成的。

二、概括事件環節是學生表達的發動環節,學生在教師方法的'指引下,速讀課文後,能夠比較準確、簡潔的概括。讀出深意是課堂上比較出彩的環節。“抓住文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讀出你對母親的理解來。”學生讀的很投入,尤其是對重音的把握。根據重音的不同,學生能夠分析出不同的意思,分析母親的形象也很具體明確,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力量。我自己也感到讀的引導應當再具體一些,角度更多一些,就可以讓學生的表達更加全面,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更好,使他們主人的角色更凸顯。

三、寫出感動應該是這節課的高潮。學生結合課本插圖,加上對母親的理解,自己的生活體驗,趁熱打鐵,在仔細觀察後,都寫出了較爲感人的片段。只是在寫作的角度、表達的準確性上有待改進。學生練筆:

1、原文:我坐在母親身邊,看見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我難過極了,心想,爲着我要穿鞋,害得母親深夜工作不休,我十分歉疚,我非常想告訴母親我在想什麼,但是,我不敢說,只是坐在母親身邊陪着她,爲她扇扇子。

2、修改:夜晚,我偶然醒來,看見母親正坐在煤油燈微弱的牀沿上,一針一針的縫着。有時候母親不小心,針扎破了手指,她只是皺皺眉頭,把手放進嘴裏吮吸一下,便繼續“穿針引線”,生怕浪費了一滴時間。雖然她的身上與臉龐上寫滿了疲憊,但是,手中卻依然毫不鬆懈,滴滴汗珠時不時從母親的額頭跌落下來,看到這些,心中不由得生出絲絲酸楚。

原文的寫作角度是“我”,修改後寫作角度變成了“母親”,這樣中心就更明確了,或者,把原文放在修改文的後面也是可以的。有的同學是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也可以。

學生的表現有時是讓人驚訝的,他們的思維也很敏捷,不足之處是寫作練習的評價、改進時間不多,評價的數量偏少,學生促動就不大。提醒我們要捨得給學生時間,不要吝嗇,學生還給我們的將是莫大的驚喜!

教案的課後小結12

五年級的課堂除了教學難度增加,紀律也是一個很需要把關的問題,第一次上這堂課是在五3班,這個班是三個平行班裏紀律最差的,由於課上到三分之一話筒沒電了,雖然很努力得大聲說話,最終還是完全被學生的吵鬧打敗了,所以這堂課的教學效果是比較失望的,學生作業都是類似色對比色亂上;吸取了第一堂課的教訓,上五2班時,我對自己的教案與教學ppt做了修改,更突出本堂課最重要的兩個知識點:對比色與類似色,課堂活動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學習邊抓紀律邊講知識點,希望透過調整讓學生能夠更加明確得表現出本堂課的知識點,更好得掌握對比色與類似色,我也很高興透過自己的調整這個班級的作業表現的比上一個班好。在課餘時間我也問過袁老師,要如果佈置作業,學生才能畫的更好。

袁老師說:這堂是以美術知識爲主的課,所以造型師次要的,讓學生掌握對比色與類似色纔是重點,這堂課如果是我來上,前面的知識點講好以後,我給他們一朵花,因爲重點是色彩的運用,我就要求他們用對類似色來塗,學生很聰明知道對比色簡單,就要他們用類似色來塗才能跟直觀的反映聽課情況。作業要求定死是束縛孩子,如果要求寬泛學生又容易無從下手,所以可以給他們一個主題,再讓他們自由發揮。實習到現在如何讓學生的作業多樣化又畫的好是我經常反覆思考的問題,辦公室的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些說要示範、有些說示範後有能力的孩子會自由發揮的,不用擔心這麼多。希望自己多實踐多摸索能找到有不侷限學生想象力又能讓學生表的上課學到的知識的方法。之前上的兩堂沒有老師在後面壓陣,是自力更生的,下星期的最後一個平行班會請老師上老聽一下自己磨過的兩節課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教案的課後小結13

在課堂當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我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透過討論--欣賞--討論,培養了學生的一種探求精神。注重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是實驗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優勢。我還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比如瞭解卡通畫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之後,學生就會發現,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處處到能見到卡通作品,也能嘗試應用學到的這些知識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於是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駕於人的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體現出了實驗教材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以這樣的方式上課以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透過我的“啓發”﹑“引導”,學生能夠比較深入的挖掘實際生活當中一些和卡通有關的問題,並能夠找到運作卡通畫的表現語言表達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與情感、生活之間的聯繫。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很好,實現了教學要求,達到了教學目的。

因此,在使用這套實驗教材的時候,作爲執教者的我們,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更進一步地拓展課本內容,把這些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透過“啓發”﹑“引導”,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有待於進一步改進的就是,教師自身的卡通知識和技能積累積少,平時對卡通的發展關注得不夠,所以教學準備比較倉促。這一點充分說明美術教育的發展是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聯的,美術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斷提高。

教案的課後小結14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將這個故事轉化爲數學活動時,我反覆思量,尋找着繪本與幼兒數學活動的結合點;大膽剪裁,調整着作品與幼兒經驗的契入面,仔細閱讀故事,我發現其中隱藏着兩條線索,第一條是“讓誰先吃好呢”,這就象一個謎,始終貫穿於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們;

第二條是動物們按某一特徵進行高矮、大小、長短、輕重的排序,這正是本次活動的價值所在。在活動設計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這兩條主線,制訂了具有適宜性、指向性的活動目標,即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景爲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動幼兒對於排序經驗、比重經驗的不斷建構。整個活動過程生動有趣,兩條主線並駕齊驅、相互交織,若隱若現、相互貫通。在主題鮮明的情景化教學中,自然無痕的滲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稱重遊戲、符號的實際運用。活動目標在過程中自然展現、層層鋪展。深入解讀繪本畫面,有效引領幼兒跨越認知障礙一個優秀的繪本,每一張畫面都似乎在與孩子對話,傳遞着不同的學習資訊。如:繪本中動物比體重的畫面,是以蹺蹺板上放置不同數量的石頭來表示動物的重量。這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是具有挑戰性的,他們必須有相關的蹺蹺板比輕重的經驗,並透過細緻的觀察、比較才能知道誰輕,誰重,再進行排序。

對於這個認知點,如果教師處理不好,幼兒的學習就會在這裏擱置,影響了整個教學的有效進行。如何幫助幼兒積累這些經驗呢?我做了以下嘗試:在個別化學習中,教師投放了天平秤和不同數量的實物,讓幼兒在反覆操作中感知物體的輕重,並做記錄。同時,將繪本中數量轉化重量的圖示稍作調整,讓幼兒在個別化學習時嘗試先觀察解讀畫面,積累物體比較、轉化的經驗。調整了活

動中的提問。如:增加了輔助提問“仔細觀察蹺蹺板,你會發現什麼?”讓幼兒透過互動交流,獲取資訊,嘗試正確排序。孩子能夠對蹺蹺板的圖意有所理解也能將數量轉換成重量,並說清理由,幫助小動物按重量進行排序。前後幾次的實踐讓我充分感悟到,教師一定要對繪本畫面進行深入解讀,更要關注幼兒已有的認知水平、多媒體巧妙運用於繪本教學,幫助幼兒梳理數學經驗在活動設計中,我多次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將需要幼兒重點關注的內容加以呈現,如:動物的不同特徵,正向排序的方法等,便於幼兒進行比較和講述。特別是逆向排序的呈現,就是在正向排序的畫面上直接進行調整,幼兒的思維、視覺衝擊非常大。多媒體的充分運用,幫助幼兒將抽象思維的過程變得可視化,同時也幫助幼兒梳理了學習經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活動中,我能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與幼兒進行互動。始終遵循教師主導,幼兒主體的原則。比如在按動物的高矮、大小、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的排序時,小兔站出來說應該我先吃,教師沒有直接說出結果而是讓幼兒各抒己見,大膽講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兒在與夥伴的思維碰撞中,領悟高矮、大小、長短、輕重正逆排序的實際意義,在師幼、幼幼的拋接中,活動重點迎刃而解。讓幼兒在活動中,興趣高漲,一直在玩中學習,活動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教案的課後小結15

1、課堂設計方面很多老師提出更好的想法,比如表演環節時採取老師和幼兒邊講邊演,不要播放故事錄音,這樣讓幼兒更好地練習對話;環節五可以採取故事創編,提問誰還需要幫助時,有一些幼兒大膽表達並創編,比如有幼兒回答小螞蟻需要幫助,它被關在房子裏面出不來,老師可以鼓勵並引導幼兒擴散思維講下去。

2、活動目標三“有困難”在活動提問中沒有顯示出來,應該把重點放在上面,重點也沒得到提升。

3、教師沒有進行有效提問,一些提問不夠恰當。

4、在課件製作方面受到老師們的肯定和表揚,材料準備充分,我還需努力。

5、很多新教師很優秀,各有才藝,我自愧不如,我真的需要加倍努力,要強迫自己多學習,要大膽主動向老教師討教經驗。

6、一堂見面課讓很多新老師忙碌緊張不安,確實很考驗每個新老師,讓我發現我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同時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促進我們這些新教師的成長,這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同時感謝幫助我的各位老師,謝謝你們。

教案的課後小結16

本課上完之後,流程順利完成,在上課過程中,本人根據學生的水平,在課堂開始進行足夠的鋪墊,透過反問句引出單詞,鼓勵學生開口幫老師問,男女生互相問,營造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氛圍。並且透過設計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對話,當小志願者爲人指路。穿插歌曲進行小結複習並活躍課堂氣氛。在此後,透過視頻呈現教師的學校,讓學生猜測學校有什麼課室,再次訓練學生開口說話,透過聽讀錄音圈出聽到的課室,讓學生捕捉資訊。後面再呈現3個不同課室圖片,再讓學生自己閱讀找出其他幾個課室的位置,訓練學生的閱讀提取資訊能力。然後學生讀課文,並且談論可以在不同課室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進行一個紀律的教育。最後,讓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課室以及可以做什麼,最後設計三個不同難度的作文讓學生完成,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總結是情感教育,教育學生要愛護保護學校。作業佈置是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學校或者寫出自己喜歡的學校。

本課的設計特點是聽說讀寫綜合其中,層次遞進,情景真實,根據學生的反饋,他們都能夠積極開口進行交際,並且可以書寫介紹自己的課室。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課後,本人也意識到改課還可以有值得提高的地方,例如,可以拓展介紹國外的學校,讓學生有一個對比,在情感教育方面,應該在各個環節多一些穿插,使得情景更加自然。

教案的課後小結17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文筆優美,是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和閱讀很好的教材。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透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願意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尤其重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透過教材這個文字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爲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字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雨點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

1、讓學生齊唱已經學過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自然而且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再配以擬人化的圖畫、兒童化的語言,巧妙地引入課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雨點兒到過後大地的美景以圖畫的形式出現,學生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頓時進入了學習情境,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看到滿目秀色忍不住發出“啊!真美呀!”地讚歎聲。此時,我讓學生看看課文裏是怎麼寫的?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轉入到課文中,積極地朗讀課文中描繪圖畫美景的部分。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情境學習中產生了迫切的求知慾望。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雖然課堂上的語言符合兒童的特點,但我的表情仍然很嚴肅,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上,齊讀課文的次數多了一些,不利於瞭解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易讀出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在課文的朗讀時,“雨點兒”的兒化音讀得不準,我沒有及時給予矯正。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如:寫字的教學究竟是隨教隨學,還是安排在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如何教給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等等,都有待於我們在課堂上進一步探索。

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穫;有付出就有回報。只要不停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最終一定會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取得成功。

教案的課後小結18

《圖書館裏的小鏡頭》選自二期課改新教材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

課文以寫實的手法,透過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圖書館裏的一個個小鏡頭。透過對這些小鏡頭聚焦,如實地反映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對知識的渴求,體現了新時期人們如飢似渴地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的精神風貌。文章雖沒有幽默的故事情節,然而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精湛的寫作技巧和獨特的觀察視角。

一、以讀爲本,理解課文內容

自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許多讀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教學伊始,我要求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全文找出圖書館裏的小鏡頭究竟在哪裏,人們的舉動讓你感受到什麼,學生初讀時首先在頭腦中有了對課文的感知。接着,在指導學生逐節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時,我又安排了快速默讀,節奏讀,引讀,透過讀使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思路更加一目瞭然。然後,學生在交流圖書館裏的小鏡頭如何寫得生動形象時,透過對重點詞彙的理解讓學生來細細品讀,採用個人讀,做動作讀,示範讀,男女生輪流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學生在讀中逐步深入文字,漸漸對文字有所感悟和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二、讀寫連結,滲透寫作指導

閱讀課上不但讓學生讀懂課文“寫什麼”、“爲何寫”,而且要重視“怎樣寫”的指導,滲透寫作知識,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寫法進行“讀寫連結”訓練。

課文的“樣本”作用不容忽視,這種示範作用除了可以使學生見識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還可以欣賞漢語表達技巧藝術感染力,感受漢語表達藝術的極致高度,爲學生的閱讀心理和寫作心理建立一個發展平臺。

《圖書館裏的小鏡頭》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模仿遣詞造句技巧的佳篇範文。我充分利用教材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體會、學習作者是從局部或細節去描寫人物,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是透過“點面結合”對人物形象塑造來突出主題的。透過讀寫結合,點化學法,仿中求新,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可以利用“說些雙通道”等形式讀寫對接,引導學生運用課文“點面結合”方法描寫“超市裏的小鏡頭”、“菜場裏的小鏡頭”、“運動會上的小鏡頭”、“課間教室小鏡頭”等素材。

我想,爲了學生的會寫而教,爲了學生的樂寫而領,爲了學生能真正掌握用筆說話,以文字傳情達意的本領,從而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傳承與發揚下去,語文教師的職責莫過於此了吧。

教案的課後小結19

夏天的一個週末,五歲的薩沙和哥哥託利亞,跟家長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裏的景色是那麼美好,空氣是那麼清新。他們來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裏盛開着美麗的鈴蘭花。

“看!這兒還有一朵野薔薇呢!”大家被薩沙的叫聲吸引過來。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着,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帶着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一家人坐在野薔薇旁邊,聊起天來。

突然,雷聲大作,天上飄下幾滴雨點,緊接着,下起了傾盆大雨。媽媽趕緊從揹包裏拿出雨衣遞給身邊的託利亞,託利亞又把雨衣給了薩沙。薩沙疑惑地問:“媽媽,您和託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爲什麼要給俺呢?”媽媽回答說:“俺們應該維護比自身弱小的。”薩沙又問:“這就是說,俺是最弱小的了?”“要是你誰也維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媽媽說着摸了摸薩沙的腦袋。薩沙朝薔薇花叢走去。大雨已經打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無力地垂着頭,顯得更加嬌嫩。薩沙掀起雨衣,輕輕地遮在薔薇花上,問道:“媽媽,現在俺還是最弱小的嗎?”媽媽笑着說:“不,不,你能維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小朋友啦!”俺也能維護比自身弱小的。

教案的課後小結20

《可貴的緘默》一文主要講的是在老師的啓發教育下,小朋友們懂得了怎樣向家長回報自身的愛的事情。透過課堂教學中的這件小事,告訴小朋友們,要學會理解和關愛。

現在的小朋友覺得家長對他好,關心他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從不注意去留心、去感受家長的愛,更無從談起去回報家長的愛了。俺的小朋友和俺教的同學同齡,俺更清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兒。整堂課都是在讀文與悟情中進行。透過對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讀來體會文中的小朋友前後不同反應的根源所在,透過讀,同學主動理解了緘默的可貴之處,這時抓住時機聯繫實際談自身感受到的家長的愛以及如何回報家長的愛的,同學的反應極其強烈,所談的內容極其感人,引起了在場的家長以及全體同學的共鳴。張君桓,這個平日裏活潑、樂觀的男小朋友,談到自身的家長在深夜裏陪伴着他在醫院裏打吊瓶這件事時,動情地哭了……爲人母的俺聽到小朋友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和稚拙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淚水幾次溢滿俺的眼睛,俺被深深地感動了……誰說小朋友小不懂事,誰說小朋友小不懂感情,誰說小朋友小不會善解人意,會的,懂的,無論是性格內向的還是外向的,無論是善於表達的還是不動聲色的,他們全懂,全會。這堂課對俺對小朋友們都是“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