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經典的學術會議紀要範文(精選7篇)

學術會議紀要經典範文

經典的學術會議紀要範文(精選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在很多事務中使用會議紀要的情況與日俱增,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會議紀要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的學術會議紀要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的學術會議紀要1

x年7月27日~7月30日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職教分委會、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職教工委會、中國職教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物理教學研究會(以下簡稱“物理三會”)x年學術年會在廣西桂林順利召開。會議由廣西柳州市一職校承辦,“物理三會”相關領導徐建中、鮑涌、黃斌、陳菲、段寶平等以及全國中高職院校的40多位物理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物理三會”主任徐建中教授主持。開幕式上,廣西柳州一職校姚紅副校長代表承辦學校向與會代表致歡迎詞,廣西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劉季風教授代表廣西省物理學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廣西省物理學會的基本情況和桂林經濟發展狀況。

開幕式上,張憲魁教授代表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鮑涌社長代表高教出版社分別向“物理三會”在桂林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徐建中教授代表“物理三會”向與會代表做了本屆委員會的工作報告,他回顧了自20xx年以來“物理三會”開展的主要工作。兩年來,“物理三會”組織了全國中高職物理教師在開展學術交流、加強教材建設、開展課題研究、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

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活動,透過學術年會交流活動,提高了中高職物理教師的學術水平、拓寬了教師的知識面;

二、組織全國中高職物理教師進行課題研究;

三、配合高教社進行了紙質教材、電子教案、網絡課程的建設;

四、組織全國中青年物理教師進行了說課大賽;

五、組織中高職物理教師參加上級學會的有關學術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六、支援《技術物理教學》雜誌建設。

會上徐建中教授分析了職業技術教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介紹了教育部啓動中職新一輪公共課大綱修訂的背景,以及“物理三會”爲修訂中職物理大綱所做的前期調研工作和課題研究形成的主要觀點。他提出物理教學要能切實做到爲專業服務,爲學生的能力培養服務,希望老師們積極投身到物理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進一步推動職教物理的教學改革。

鄭其明老師代表中職物理大綱修訂小組做了“中職物理新教學大綱修訂過程及改革思想介紹”。新一輪中職公共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對公共基礎課程提出的新的要求,教育部對新大綱的修訂十分重視。鄭其明老師主要從大綱修訂過程、大綱修訂的指導思想、新大綱結構形式、新大綱主要特色、新大綱存在的薄弱環節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並希望各位代表爲新大綱進一步修訂提供更多的建議和幫助。

張憲魁教授向各位代表做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學術報告。張教授在報告中闡述了物理教師應該具有的“3351”專業素質結構,即物理教師應該“具備三力、掌握三術、學會五法、始終如一”。在報告中張憲魁教授列舉了大量精彩的實例,激起了各位代表濃厚的興趣,引起了廣泛共鳴。

山東泰安市岱嶽區職業中專學校XXX老師代表20XX年全國中職物理教師說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進行了展示。王海紅老師在教學中將學生動手操作和知識學習緊密結合,重點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對物理教學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鑑作用。

在本次年會上還舉辦了物理教學改革論壇,在論壇上四位老師進行了發言。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劉盛烺老師做了“改革物理教學實踐‘三個服務’”的報告;南京高等技術學校的張榮老師做了“能力本位理念下物理-電工有效教學的建構”的報告;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的鄭其明老師做了“電子資訊類專業應用物理教材建設”的報告;河南省化學工業學校趙劍濤老師做了“中職物理教學改革思路探討”的報告。四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他們所進行的物理教學改革的實踐,交流了教改經驗,爲進一步進行物理教學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大會收到教育教學論文36篇,教科研課題5項。經以何新鳳、薛海燕爲組長的論文課題評審委員會評審,評出一等獎9篇,二等獎15篇,三等獎12篇,5項教科研課題都被立項。何新鳳教授代表論文評審委員會向大會報告了論文和課題評審情況,並進行了點評。

閉幕式上,徐建中主任對本次年會進行了總結,要求各位代表進一步認清職業教育的新形勢和物理教學改革的艱鉅任務,要在理念上、能力上、素質上不斷提高自己,主動改革,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爲物理教學改革做出貢獻。徐建中主任還提出了“三會”今後的工作思路,希望各位代表能多關心“三會”活動,關心和支援《技術物理教學》雜誌的發展。

本次年會在全體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項議程,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年會召開得到了廣西柳州一職校的大力支援,他們爲大會的順利召開提供熱情的服務,對此代表們深表感謝。

經典的學術會議紀要2

會議由學術委員會主任何根海教授主持。參加會議的委員共計18人,因事請假3人,符合法定人數。本次會議五個議題全部順利完成,均達成一致意見,並形成決議,現紀要如下。

一、評審20XX年度院級科研項目立項

會議首先聽取了科研處關於此次院級各類項目申報及資格審查情況的彙報。此次上述各類院級人文項目申報在規定日期內,科研處共收到有效申請書57份,其中黨建項目8項,專門史重點學科項目3項。黨建項目由院組織部負責資格與形式審查,專門史重點學科項目則是按照有關規定申報和評審。此次院級自然項目共收到有效申請書25份。

會議還聽取了專家組關於項目評審推薦情況的彙報。6月13日,院紀委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推薦。人文項目評審專家組由7名專家組成,自然項目評審專家組由5名專家組成。兩個專家組均採取主審專家負責制,然後共同評議並投票。專家組評審推薦至院學術委員會的結果是人文社科項目53項,自然項目22項。

會議充分肯定科研處和專家組所做的紮實有效的工作,並對以上項目進行了充分的審議和熱烈的討論,最後集體投票,票決出人文社科項目49項,其中重點19項;自然項目20項,其中重點11項。具體名單經科研處公示無異議後下文。

二、審議20XX年度院級研究中心項目立項及到期項目結項

會議聽取了科研處關於20XX年度院級研究中心項目申報及到期項目結項情況的彙報。本年度共收到24項項目申報項目書、14項結題申請材料,科研處、審計處聯合成立專家組進行了認真細緻的審閱,專家組對部分申報項目提出了修改意見,並建議許信旺教授主持的項目變更主持人。專家組認爲今年申報的24個項目立意新、有特色,建議全部予以立項;認爲到期結題的14個項目材料充實,均達到了研究目標,建議全部予以結題。

會議充分肯定了專家組所做的工作,完全同意專家組的意見。科研處還針對近年來研究中心項目經費少,難以結題的情況,建議今後改爲中心項目兩年申報一次,經費由原來的每項3000元改爲6000元。會議經過討論,認爲有利於科研管理,同意此項申請。

三、審議王延壽研究員申請著作出版事宜

會議聽取了科研處關於XXX研究員申請著作出版情況的彙報。會議認爲,從出版的角度看,學校應積極支援出版;但鑑於學校的有關規定,題目應做修改,內容結構應做調整,形式與格式上應儘量做到標準化,最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立意。應體現學術化和專業化,文學部分應拿出來,可在報刊上單獨發表,剩下部分應做適當整合。會議同意等作者將書稿完善後按照規定資助出版。

四、商議成立我院社科聯組織事宜

會議聽取了科研處關於成立我院社科聯組織情況的彙報。根據省社科聯的要求,爲便於更好地聯繫工作和提高工作成效,省社科聯要求省內各高校成立高校社科聯組織。自去年底以來,已有部分高校成立了高校社科聯。會議一致同意成立我校社科聯組織。並要求科研處拿出一套具體方案,提交院黨委研究決定。

五、關於學術委員會部分委員調整的說明

鑑於人事變動原因,會議對學術委員會部分委員進行了調整。許信旺教授因調離我校,不再擔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何根海教授因工作調整主動提出辭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請求。會議同意何根海教授辭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務,推薦院長柳友榮教授擔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經典的學術會議紀要3

20XX年11月26日,滄州市神經內科學術會議在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召開,本次學術會的主題是帕金森與睡眠障礙。會議由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二科主辦,來自滄州地區腦病專業額的同仁共2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主辦單位腦病二科主任竇榮花主持。

學術授課部分,邀請了上海瑞金醫院的王剛教授,北京宣武醫院的許二赫教授,天津環湖醫院的陳蕾教授,分別就帕金森的非運動症狀,帕金森病的診治,帕金森與睡眠障礙的關係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授課結束後,滄州市中心醫院,滄州市人民醫院,青縣人民醫院,河間市人民醫院,獻縣人民醫院,黃驊市人民醫院,泊頭市醫院,和平醫院等多家醫院的腦病專家討論熱烈,大家積極踊躍發言,學術氛圍濃厚。

透過此次會議,提高了我市對帕金森病診治的總體認識,爲滄州市廣大的帕金森病患者帶來福音。

經典的學術會議紀要4

20XX年上海市高血壓學術會議於11月17日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4樓百花廳和勁鬆廳召開,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王繼光教授,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社區防治中心主任朱鼎良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血脂與動脈硬化學組副組長樑春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血壓病區主任崔兆強教授,復旦大學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鄒雲增教授,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李覺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高血壓科執行主任初少莉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戴秋豔教授,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血管檢測中心及社區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燕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張俊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副主任許建忠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高秀芳教授等共300餘人出席了會議,從指南/共識、社區防治/人羣研究、特殊人羣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管理、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基礎研究、辨病例證等幾個方面就高血壓及相關疾病展開討論,大力推動學術交流,重在鼓勵學術創新。

會議由王繼光教授致開幕詞,並簡要介紹了會議概況。今年的會議有以下特點:參會人數再創新高,註冊人數超過300人;因爲參會人數多,學術內容豐富,設定了分會場進行不同主題的學術交流;活動形式有所創新,在辨病例證環節增加了投票環節,讓更多臨牀醫生參與“辨病”和“管理”。因爲參加AHA,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高血壓學組組長李勇教授透過視頻表達了對會議的支援和祝賀!

全體會議第一部分“指南共識/研究進展”由朱鼎良教授和樑春教授主持,三位重量級的學術大咖從不同角度介紹了高血壓的管理策略。王繼光教授從背景、戰略、目標、流程及創新等方面全面介紹了“高血壓的智慧化診治”,透過建設iHEC,充分利用互聯網、無線傳輸、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搭建高血壓全程隨訪管理的專業技術平臺和專業人才隊伍,以提高高血壓管理質量,在未來10年內將高血壓的知曉率和治療控制率提高到70%以上,從而將高血壓控制率提高到50%。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血壓病區主任崔兆強教授從流行病學、發病機制等方面介紹肥胖、代謝綜合徵與高血壓的關係,詳細介紹了營養膳食、運動教育、認知行爲干預等非藥物治療措施,以及相關的藥物選擇與手術治療方法,使參會醫生對肥胖、代謝綜合徵和高血壓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李覺教授從四個方面介紹了中心動脈壓與心血管事件的關係,包括中心動脈壓與外周血壓的差異、中心動脈壓的主要測量指標、中心動脈壓與心血管風險的相關性,以及關於中心動脈壓臨牀研究和應用的思考,以便引起心血管臨牀醫生對中心動脈壓臨牀研究和臨牀應用的重視。

全體會議第二部分“辨病例證Ⅰ”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高血壓科執行主任初少莉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心內科主任樑春教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戴秋豔教授共同主持,共包括3個病例分享,首先由三位講者彙報病例,在某個診斷或者治療環節邀請參會醫生進行投票表決,最後由主持嘉賓進行點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應小盈副主任醫師彙報了高血壓心肌病一例,該病例的特點是高血壓3級(很高危)、高血壓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急性發作、NYHA心功能Ⅲ-Ⅳ級,並且基因檢測顯示患者攜帶了多個遺傳性高血壓相關疾病的罕見變異,治療藥物主要基於高血壓合併心力衰竭進行選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姚志峯主治醫師帶來的是冠脈嚴重三支病變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診治病例,其特點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合併冠心病、CKD等多種合併症,治療時主要基於老年、腎功能不全進行降壓藥物選擇。與上述兩位不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操羣安主治醫師帶來的是腎上腺疾病一例,經過層層抽絲剝繭,該患者最終診斷爲17α-羥化酶缺陷症,是一種罕見但經過仔細詢問病史就能聯想到的繼發性高血壓類型。結合報告者的診治思路、參會醫生對可疑診斷或治療選擇的投票結果,嘉賓給予專業嚴謹甚至吹毛求疵的點評和建議,引發了大家對專業基本功、學術進展、醫患溝通等方面的討論和思考。

中午是衛星會環節,包括施維雅和拜耳衛星會,由王繼光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副主任許建忠教授以施維雅開素達爲代表,介紹了目前SPC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價值,並比較了不同組方SPC的降壓療效。與之相對應,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戴秋豔教授則以拜新同爲基礎,從多個角度透過“自由聯合,量體裁衣”管理高血壓,再次強調了聯合治療的重要性。

下午學術會議則設定了兩個會場:其中平行會場一的議題是社區防治/人羣研究和特殊人羣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管理;分會場二則是基礎研究和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

分會場一的“社區防治/人羣研究”由朱鼎良教授和李燕教授主持。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血管檢測中心及社區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燕教授透過分析IDACO/IDHOCO(國際動態/家庭血壓合作人羣研究)不同年齡診室外血壓升高的心血管風險,介紹了中青年高血壓的特點,強調了血壓測量在中青年高血壓管理中的重要意義,並指出中青年高血壓管理應儘早啓動。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高秀芳教授分享了來自UPPDATE研究的最新數據,包括高血壓合併心臟代謝異常的比例很高、高血壓的達標率仍不容樂觀、高血壓患者的血脂管理仍有很大改進空間、不同級別醫院的血壓管理和血脂管理水平有所差異,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及其可能的解決辦法,應該能提高高血壓合併血脂異常患者的雙重管理質量。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王彥研究員介紹了基於資訊化的社區高血壓管理,透過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EHR),整合診室血壓、家庭血壓和動態血壓的測量及上傳系統,在資訊化基礎上,建立適宜社區的標準化高血壓相關技術,可以提高高血壓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爲今後指南的制定提供客觀證據。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郭芊卉博士報告了“中國人羣清晨高血壓的患病情況及診斷方法研究”,分析了動態和家庭清晨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的關係,指出家庭清晨血壓的重複性更好,與血管損傷之間的關聯更爲密切,應宣傳普及家庭清晨自測血壓的重要性並提升其在高血壓管理中的地位。

分會場一的“特殊人羣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管理”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高血壓科執行主任初少莉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朱理敏教授給大家帶來了20XXAHA難治性高血壓評估與管理科學聲明的解讀,對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首先應該確診難治性高血壓的診斷,其次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對於管理則要在堅持生活方式干預的前提下進行藥物治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副主任許建忠教授介紹了“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治”問題,因爲繼發性高血壓在病因、臨牀表現和治療方面的特殊性,建議對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進行規範的診斷性評估,然後根據個體情況進行適當的繼發性高血壓篩查;許教授從病理生理、臨牀線索、診斷流程和治療原則對幾種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進行了介紹。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王點博士介紹了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早期心功能改變的研究結果,研究採用心肌分層應變技術評價患者早期心室功能的改變,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患者心房功能的改變,發現原醛患者早期就可出現左心室和左心房功能障礙,並且與醛固酮水平有關,而和血壓水平無關。

分會場二的“基礎研究”由復旦大學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鄒雲增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分子心臟學研究組組長楊黃恬教授主持,立足高血壓相關疾病的基礎研究,放眼高血壓相關疾病的轉化治療,四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彙報了各自的研究結果。

中科院脂肪酸代謝與營養相關疾病研究組組長尹慧勇教授的研究聚焦於氧化應激與脂質代謝,尤其兩者在心血管系統的致病機制進展,並簡單介紹了未來的研究方向即代謝組學研究概況,使參會者更加深刻認識脂質代謝、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嚴重後果(心肌梗死和腦梗死)之間的關係,並樹立了控制甚至戰勝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信心。海軍軍醫大學生理學教研室和極地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忠教授介紹了中樞β-arrestin1在高血壓心血管功能調控中的作用。王教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交感神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機制,從交感亢進到RAAS系統激活,從高血壓中樞ACE/Ang II/AT1R 軸增強到AT1R透過抑制蛋白β-arrestins而發揮多種生物學效應。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李羣教授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微小RNA-31在血管緊張素2誘導的高血壓病程中透過靶向Ppp6C調控免疫抑制功能。高血壓病程的機制涉及了炎症、代謝、氧化應激、遺傳和表觀調控等,導致免疫細胞與血管細胞異常或互作,其中表觀調控-MicroRNA,透過細胞靶基因,特異性的導致高血壓和靶器官損傷,透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miRNA-31可作爲高血壓的重要治療靶點,而要實現這一研究成果的轉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張澤輩博士報告了肥胖誘導脂肪PDGF-D在高血壓心臟損傷中的作用研究,肥胖誘導脂肪PDGF-D過表達促進動脈瘤發生以及加重高血壓心臟損傷,而抑制PDGF-D/PDGFRβ通路則會改善高血壓心臟損傷情況,這一領域值得進一步關注和研究。

分會場二的“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由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張毅教授主持,四位講者從不同角度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探討。首先張毅教授介紹了動脈血管老化的評估與心血管風險,動脈血管的質量決定了生命的長度和質量,動脈血管的老化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動脈硬化,這兩種情況均可直接導致血壓升高。透過對PWV的研究歷程的詳盡介紹,張教授指出,PWV可不僅用於評估動脈硬化的程度,預測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還可以用於評估藥物治療的效果。上海市高血壓研究盛長生教授爲大家帶來四肢血壓脈搏波與心血管風險的報告。四肢血壓測量不僅能反應血管結構,還能同時檢測雙臂間血壓差值、踝臂血壓指數(ABI)和雙踝間血壓差值,具有重要的臨牀價值:降低高血壓漏診率、可有效預測心血管事件/死亡、有助於診斷下肢動脈閉塞等等。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程艾邦博士的演講題目是基於事件的動態血壓診斷閾值研究。在臨牀實際工作中,往往重視診室血壓而輕視診室外血壓;而研究證明,診室外血壓標準應該低於診室血壓,程艾邦博士團隊開展的動態血壓診斷閾值研究,再次證實基於事件的ABP臨牀研究結果與現行的AHA/ACC高血壓指南中高血壓診斷標準相類似。上海市高血壓研究安德偉博士介紹了他的研究:頸-股脈搏波傳導時間變異性預測老年人羣全因和心血管死亡。安博士從歐洲研究中的主動脈PWV預測死亡的臨牀價值開始,介紹了頸-股脈搏波測量方法以及可能影響頸-股脈搏波的因素,包括心功能改變、血壓變異和血管硬化程度、脈搏波變異、傳導時間的變異。

全體會議第三部分“辨病例證 Ⅱ”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高血壓科執行主任初少莉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張俊峯教授主持,包括4個病例彙報,首先由講者彙報病例,在某個診斷或者治療環節邀請參會醫生進行投票表決,最後由主持嘉賓進行點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洪墨納醫師分享了一例因癲癇發作入院的青少年高血壓患者,經過仔細篩查病因,最終診斷爲腎血管性高血壓(右腎動脈狹窄,肌纖維發育不良),重點強調了對於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進行繼發性高血壓篩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莊劍輝醫師帶來的是發作性頭暈伴胸痛心悸一例,經過仔細的檢查和分析,最終診斷爲嗜鉻細胞瘤,指出嗜鉻細胞瘤往往出現血壓波動,值得臨牀醫生借鑑。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的趙志宏主任分享了頑固性高血壓腎動脈消融治療一例,該病例引發了參會醫生及點評專家對於頑固性高血壓的定義、腎動脈消融的適應症、腎動脈消融治療技術等的廣泛討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心內科李苗苗醫師分享了青年原發性高血壓一例,透過全面規範的繼發性高血壓篩查,向大家展示了原發性高血壓診斷和治療的全過程,再次強調了高血壓的管理應該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