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精選10篇)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

一、什麼是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爲210°;於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進入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於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於霜降。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氣。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霜降節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

二、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精選10篇)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1

一、飲食:補冬不如補霜降

中醫認爲,霜降應淡補。因此在霜降時節飲食應儘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鹽。鹽食用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同時容易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爲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補物則逃不過秋天最肥碩的鴨和鮮香的羊肉,煲湯時最好還要加上黨參、當歸、熟地和黃芪四味中藥,各有益處。

這個時節常用的進補中藥有沙蔘、天冬、麥冬、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蔘、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黨蔘、白朮、人蔘、茯苓、薏苡仁等。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藥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藥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進補期間配合艾灸、推拿會有較佳的效果。

此時節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若想收斂陽氣可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儘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二、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俗語有“霜降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人們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做好禦寒準備,預防感冒。

秋天人體面板易乾燥、脫屑,貼身衣服應定期換洗。手足保養上,要保持雙腳乾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

霜降時節,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並減少下肢痠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此時節,由於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賴牀貪睡。早晨臥室中積蓄着肌體一夜排出的廢氣,空氣污濁,影響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氣中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會使人更易發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祕等。睡眠時間過長,還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縮力,破壞心臟活動和休息的規律。長期下來,人體體質會變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時節要避免賴牀不起,宜早睡早起,養成規律。

三、運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農曆九月,一片秋高氣爽的景象,此時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易筋經、太極拳、八段錦等,習練易筋經或太極拳效果最好。

氣溫越來越低,最好等太陽出來或比較暖和的時候出門鍛鍊,如果活動量大出汗熱了,應該解開衣釦,讓身體慢慢降溫。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霜降節氣運動後應多吃防秋燥的梨、蘋果、白果、洋蔥、蘿蔔等食物,預防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局部保暖不當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四、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態

霜降過後,小草開始慢慢枯黃,樹葉也開始漸漸飄落,觸景生情,人們會變得憂思起來。秋天是各種情緒病高發時節。如果調理不當,極易誘發抑鬱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要經常參加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娛樂活動,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這些活動中,多與他人交流溝通。

發自內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劑。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笑對機體來說是最好的一種運動,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另外,笑的好處會第一時間體現在你的面板上,使面板更富光澤和彈性,讓你看起來容光煥發。因此,在深秋季節多看喜劇片吧,一感到開心就放聲大笑。

五、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時節,氣溫可能突然下降,晝夜的溫差會拉大10℃以上,而我們的面板和呼吸系統並不能很好地適應這樣的變化。這時,慢性病患者和那些體質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發燒。另外,冷空氣的刺激會使人體血管發生收縮,血壓突然上升,從而誘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

要想預防以上疾病,關鍵是要保暖,而且體質差的人羣,預防工作一定要及時做好。有冷天哮喘發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藥預防;有高血壓病史的人,也要定時檢查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發生意外。

霜降天涼慎防病,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和心情舒暢,早晚減少外出,儘量避免受冷空氣侵襲,做做艾灸,補補“陽氣”,舒緩一下經絡,是積極主動預防疾病的有效途徑。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2

霜降節氣,調養脾胃是關鍵

霜降節氣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由於脾胃功能過於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出,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高發時期。作爲秋季進入冬季的一個過渡節氣,這時候應適當進補,爲迎接寒冷冬季做準備。霜降進補,最主要的還是健胃補脾。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的生化之源,冬季進補能不能達到高效,關鍵在於脾胃是“受補”還是“不受補”,不先把脾胃養好,進補後承受不了,就會發生腹脹等現象。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霜降節氣調理脾胃的方法:

1.捏腿肚

小腿肚內側循行足太陰脾經,捏按此處可治胃之疾患。以上這些方法,每日進行2~3次,同時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涼,堅持一段時間對調理腸胃有很好的效果。

2.穴位按摩

中脘穴,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邊緩緩吐氣一邊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後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佳。(脾胃虛寒的可以每天艾灸中脘、神闕、關元)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平躺,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主治消化不良、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對健胃補脾的效果較好。

足三裏穴,用手指按壓6秒鐘,離開一次,重複10次,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3.玉米麪紅薯粥

紅薯(特別是黃心的紅薯)系糧食中營養較爲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暖胃、益肺等功效。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3

霜降節氣養生食譜

一、粥類: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調養身體的重要性,尤其是調整脾胃的最佳時節。說起調理脾胃,有點年歲的人最喜歡推薦的就是粥,一碗熱氣騰騰的粥下去,彷彿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散發出難以言說的舒適和通透感。

1、銀耳白果粥

材料:香糯米150克、銀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精鹽少許。

做法:將銀耳洗淨,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熱水燙過切成兩半。文火熬煮成粥後,再放入銀耳和白果,煮開即成。

功效:具有養陰潤燥、益肺止咳的功效。適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氣管炎、乾咳少痰的人羣食用。

2、紅棗花生山藥粥

材料:紅棗10枚,花生45克,山藥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藥洗淨去皮切塊,花生、紅棗洗淨。加水適量,先把山藥、花生、紅棗煮開,然後把大米放進去,用勺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煮10來分鐘就好了。

功效:紅棗具有補氣血、健睥胃的作用;花生連紅衣一起食用不僅健脾和胃、滋養調氣,還可以補血;山藥補脾養胃、補中益氣。本粥養脾補血,滋養容顏。

3、黑豆柿餅粥

材料:黑皮青豆25克,大黑棗5個,柿餅1個,糯米30克。

做法:黑皮青豆慢火燒至黑皮裂開,黑棗去核,柿餅切片,糯米洗淨。先將黑豆、黑棗、柿餅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慢火煎30分鐘,然後加入糯米煲粥。粥成後便可食用。

功效:此粥可補脾、益肺。治肺虛久咳。

二、湯類:

1、銀耳銀杏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隻,銀杏20克,大棗4粒,銀耳30克,精鹽、薑片、香菜末各適量。

做法:烏雞斬去頭、腳,從脊背刮開,去內臟,洗淨切塊。烏雞塊放入沸水鍋中焯水,除去血污,撈出後再衝洗乾淨,瀝淨水。銀耳用清水浸透,撕成小朵。大棗、銀杏分別洗淨。湯鍋內加適量清水燒開,放入烏雞、薑片慢火煲2小時,再放入銀杏、銀耳、大棗煲40分鐘,加精鹽調味,撒少許香菜末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潤肺養胃、美容養顏。

2、猴頭菇雞湯

材料:猴頭菇三顆,雞半隻,枸杞,姜,鹽,料酒,火腿幾片。

做法:猴頭菇用溫水泡六個小時,用手抓一下,洗乾淨。雞放到沸騰的鍋裏焯水,加兩片姜,一些酒去腥,焯水完畢撈出來沖洗乾淨。雞切塊,火腿切片,把雞,火腿,猴頭菇和薑片一起放進電燉紫砂鍋裏,一次加足冷水,燉四個小時。最後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加枸杞,喝前加鹽調味。

功效:補脾益氣,助消化。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

3、板栗老鴨湯

材料:鴨半隻、板栗250克、食鹽5克,陳皮10克,水適量。

做法:陳皮洗淨、老薑洗淨切片,老鴨洗淨,斬成大小適中的塊,放入沸水中焯燙去除血沫。板栗用刀在錶殼劃一道口子,放入滾水中浸泡約3分鐘,趁熱撈出剝去外殼。將老鴨、陳皮、薑片一同放入湯煲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煮2個小時。最後放入板栗繼續燉煮1個小時,喝時根據口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板栗有養胃健脾的功效,老鴨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板栗與老鴨同燉可以益氣補脾、補腎強筋、和胃潤肺。

三、炒菜類:

1、百合炒馬蹄

材料:鮮百合6兩(約240克),碎豬肉4兩(約160克),馬蹄10粒,薑蓉2茶匙。糖、鹽各1/2茶匙,生抽1茶匙,水1湯匙,油、生粉各1/2湯匙。上湯2湯匙,蠔油、麻油各1茶匙。

做法:鮮百合切開,洗淨瀝乾;馬蹄去皮剁碎。碎豬肉加入醃料,醃15分鐘。燒熱鍋,下油1湯匙,炒熟碎豬肉,放入鮮百合、馬蹄及薑蓉,炒勻,最後加調味料,炒至汁幹即成。

功效:百合能止咳補肺,馬蹄消痰清積食。鮮百合味淡,可加少許姜及肉碎,增加鮮味,不寒又不燥。

2、西芹炒蝦仁

材料:西芹、蝦仁、腰果、胡蘿蔔、蒜、蔥、薑末、鹽、砂糖。

做法:將蝦仁洗乾淨,西芹切丁,胡蘿蔔切小薄片。鍋內放2大匙油,冷油小火放入腰果炸至酥脆撈起放涼。炸腰果時,一定要冷油、小火,一邊炸一邊要翻動以免燒糊,炸好後要徹底放涼纔會酥脆。將油倒出一半,剩下的油燒熱放入蒜、蔥、薑末爆香,再放胡蘿蔔及西芹丁,大火翻炒約1分鐘。放入蝦仁,鹽,砂糖大火翻炒約1分鐘即可盛出,灑上放涼的腰果即可。

功效:西芹是一種保健蔬菜,有促進食慾、降低血壓、健腦、清腸利便、解毒消腫、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蝦的營養價值極高,食用後對身體大有好處。

3、山藥炒木耳

材料:山藥1段,水發木耳5朵,蒜2瓣,鹽、雞精、油少許。

做法:山藥去皮、洗淨,切片備用;水發木耳洗淨,摘小朵備用;把蒜剁碎成末;燒開一鍋水,然後將山藥片放入焯30秒後撈出備用;熱鍋倒油,放入蒜末爆香後加入焯好的山藥片炒半分鐘後加入木耳一起炒熟,加鹽、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山藥一般在霜降前後收穫,中醫認爲,山藥一味入三經:即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4

藥膳與食療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爲重要,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峯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雪裏蕻)。

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此時與長夏同屬土,所以應以淡補爲原則,並且要補血氣以養胃。飲食進補當依據食物的性味、歸經加以區別。

飲食養生學側重於根據食物的“性味歸經”來調節人體陰陽,滋養五臟六腑和預防疾病。因此,在傳統養生學中,食物也根據其“性味歸經”而分爲了不同的類型。

霜降作爲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飲食調養方面,此時宜平補,要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玉蜀黍、蘿蔔、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等都不錯。

中醫專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鬱、防寒是霜降期間的健康防護重點。秋燥表現爲口乾、脣乾、咽乾、便祕、面板乾燥等。因此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蘋果、香蕉等滋陰潤燥食物。晚秋時節的肅殺景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應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羊肉和豆類等;還要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集體活動。另外,這個季節不是人人適合“秋凍”。對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應及時關注天氣,按時增減衣服,以免溼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5

霜降節氣養生

霜降之後的天氣會逐漸變冷,這個時期也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日子。由於此時氣候乾燥,天氣多變,氣溫往往驟升驟降,體質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這些人一定要注意這“四防”。

1、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秋季養生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蘋果、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

2、防溼邪

秋天的雨水多,須防溼邪帶來的身體不適如水腫或腹瀉。如果脾傷於溼氣,就會爲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埋下病根。所以應該多吃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祛溼的食物。

3、防秋鬱

秋季養生防秋鬱首先要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保持好心情;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和豆類;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

4、防賊風

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爲賊風。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是中老年人。對年輕女性來說,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6

霜降食養:

1、白蘿蔔

霜降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冬季將要到來,養生首先推薦白蘿蔔。中醫認爲,白蘿蔔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開胃健脾、順氣化痰之功效。白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增強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以增加食慾等。

蘿蔔性清涼,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尤其是在冬天,人們常常會出現燥熱痰多,肺部不適等症狀,得法地吃一些蘿蔔,就可得到輔助治療。

2、白果

中醫認爲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入肺、腎經。可益肺氣、治咳喘,是霜降節氣養肺食補佳品。白果也是營養豐富的進階滋補品,經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陰養顏抗衰老,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肌膚紅潤、精神煥發,另外它還具有斂肺定喘、燥溼止帶、益腎固精、鎮咳解毒等功效。

不過白果雖然美味,卻不能多吃,因白果含有少量氰化物,不可長期、大量生食、以免中毒。

3、橄欖

鮮橄欖入口雖苦,但是經過仔細的咀嚼後,越發的甘甜,且滿口生津,是秋冬防燥潤喉的佳品。橄欖在醫學上用爲清肺利咽藥,主治咽喉腫痛。秋季天氣乾燥,嚼食鮮橄欖可以潤喉、清熱、止渴、生津。

鮮食味甘甜,與鮮蘿蔔煎服潤喉效果更佳。橄欖經蒸餾後的液體稱橄欖露,可用於治療咽痛、咳嗽、煩躁等症。

4、栗子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節氣的進補佳品。中醫認爲栗子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爲“腎之果”。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將板栗仁蒸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的兒童,以增加食慾,調理腸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慢性腹瀉患者早日康復,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氣虛乏力的食療驗方。

這個時節氣溫驟降,養生保健除了“潤燥”之外,還要注重“防寒”。慢性關節炎、慢性胃病和容易長溼疹的人羣需要特別當心。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7

注重保暖,防心腦、呼吸、關節病

霜降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自然界陽氣將衰,陰氣更勝,晝夜溫差變大,有些地區有10攝氏度相差。此時平素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的人羣,面板和呼吸系統難以調整,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如過敏性哮喘,支氣管炎發作等。同時氣溫驟降,人體的血管受到冷刺激後會出現相應的收縮,使血壓驟升,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絞痛、腦梗、腦血管意外等)的發病率也開始上升。要預防上述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保暖,有哮喘發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減衣物,外出時可戴口罩;而心腦血管疾病者再加帽子和圍巾,有了這三寶即可避免寒冷對呼吸道和血管的刺激。

霜降期間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極容易患上或復發“老寒腿”的毛病。“老寒腿”也就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此時老年人應適當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寒;其次要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慢跑,做各種體操等。有些老年人經常以半蹲姿勢做膝關節前後左右搖晃動作進行鍛鍊,因半蹲時髕骨壓力最大,搖晃則會加重磨損,致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所以這種鍛鍊方式是不可取的。而一旦發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到醫院診斷治療,切勿自行用藥,以免病情加重。另外,霜降時節一些愛美女性仍然穿短裙,吃冷飲,也應儘量克服,避免膝關節及其他病變。

調攝飲食,護脾胃

霜降節氣期間脾胃功能仍處於旺盛時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峯期;另外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易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易被擾亂,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胃腸疾病加重,且影響已有潰瘍的修復。針對潰瘍病人,要注重自我保養: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消極低落;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供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堅持定時定量進餐,食物冷暖適宜,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時要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有刺激的藥物。

中醫認爲,秋季宜收不宜散,辛味發散泄肺,此時應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姜,蔥,蒜,辣椒等,尤其是辛辣火鍋和燒烤類要少吃,以防“上火”。因此少食多餐更有助於減輕胃腸負擔。

調暢情志,防秋鬱

悲秋宜忘憂,保持良好的情緒心態也是霜降養生的一個重要內容。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中醫認爲,秋季對應七情之悲憂,晚秋時節,草枯葉落甚至悽風冷雨,更易引起人們心中的淒涼之感。宋代養生學家陳直曾說“秋時悽風殘雨,老人多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悅其心神,則忘其憂思”,意思是要因勢利導,積極宣泄,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態。

所以防秋鬱首先要生活規律,心情不好,該做什麼還是得做什麼;其次要學會自我調節,學會傾訴和傾聽,聽喜歡的音樂,走出去參與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欣賞晚秋初冬別樣的美景。

生活起居,膳食養生

霜降節氣,早晚開窗通風15~30分鐘,保證室內通風,空氣新鮮,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生活起居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乾燥、寒冷的天氣我們不能控制,但我們可以透過改變室內環境和合理的膳食達到霜降補秋養生的目的。

因此日常生活中大家還要做好三防:

1、防秋燥

燥邪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即會出現口乾、脣乾、鼻幹、咽乾、舌幹少津、大便乾結、面板乾燥現象。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口渴便祕等一系列秋燥症。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補秋要平補,同時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應選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品,以湯類、粥類最爲適宜。柿子,秋梨,蘋果,橄欖,栗子,甘蔗,香蕉,柑橘,葡萄等,都是此節氣適宜的水果。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柿子,能補筋骨。柿子果味甜,汁多肉細,古人贊其“色勝金衣,甘逾玉液”,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但柿子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吃,更忌與酸性食物同吃,以免形成“胃柿結石”。

2、防溼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須防溼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秋季脾傷於溼,會爲冬天慢性支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溼也很關鍵。秋季養生防溼主要應以祛溼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爲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蘿蔔等。

3、防賊風

秋末冬初,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涼風往往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爲賊風。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痠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秋季養生防賊風的方法有:一要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二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纔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8

1、運動調神

霜降節氣天氣比較寒冷,此時人們的情緒會低落。比較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大家應該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常見的就是慢跑、打球等這種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運動都是能夠幫助人們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2、養陽早睡

霜降的時候,晝短夜長,這個時候人們應該要早一點睡覺,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所以想要護理好自己的身體,做好養生,首先應該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平時也要減少熬夜的情況,這樣身體會更好。

3、進補

人們在平時應該要將古方紫葡茶作爲日常的補給茶飲,這種茶類能夠起到改善內環境,旺盛器官功能的效果,這樣能夠讓身體有個全新的感覺,經常爲身體進補能夠爲身體補充精力,讓人們的體力充沛,還有助於提高思維靈敏,不易疲勞。

4、多水

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5、出汗

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爲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6、防病

此時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9

霜降吃什麼

1、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霜降時節氣候多變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但要注意應適量而止。

2、鴨子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我們北方常說的“貼秋膘”。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在閩臺地區,他們認爲適合秋季進補的食物就是鴨子,所以一到深秋特別是霜降時節,鴨子都會銷售的非常好,甚至出現售空的情況。不少賣鴨子的店也會在廣告上寫上霜降來臨的字樣,提醒大家去購買鴨子。

3、牛肉

除了上面我們說到的鴨子、柿子,另有些地方到了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例如廣西玉林,這裏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裏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山東農諺更有意思: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

4、蘿蔔

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這個時節,被霜凍過的蘿蔔是最好吃的了,並且十月的蘿蔔,還有小人蔘之稱。

民諺又有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話,除了說明白蘿蔔是冬天的應季蔬菜,還道出了它的食療功效。寒冷乾燥,吃蘿蔔不但可以讓人體補充水分,還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對胃脘脹滿、咳嗽多痰、胸悶氣喘和傷風感冒等疾病有改善功效。

蘿蔔和豬、牛、羊肉搭配比較合適。羊肉和蘿蔔搭配,能起到去羶味的作用;吃排骨的時候放點蘿蔔,則能起到解膩的作用,另外在營養上、口感上也能相互補益。當蘿蔔和高蛋白的肉類搭配時,就變成完全蛋白質,不僅有利於人體的吸收,蘿蔔也因爲吸收了肉的味道,口感更好,肉則因爲吸收了蘿蔔的味道,而變得更加清香。另外,像羊肉等溫熱性的東西,人吃多了容易上火,而蘿蔔則是寒涼性的,兩者同食,正好平衡。

5、白柚

霜降時臺灣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經成熟準備收割,也是臺南麻豆鎮白柚的收穫期。有“柚中大王”之稱的大白柚,評價較文旦更高,故有“內行人吃白柚、外行人吃文旦”的說法。上品白柚滋味酸中含甜,若沾點梅粉,味道更好;由於果實甘冽多汁,熱咳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都可食用,還有解酒、降血壓、退燒、恢復體力等功效。

白柚果肉含柚皮甘、新橙皮甘、橙皮糖甘及糖類,並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鉀及有機酸等營養,其性:寒、甘、酸,可健胃消食,生津解渴,消除疲勞,亦有降低血糖之功效,多食果肉除可增加營養又有益健康。

6、山藥

霜降後吃根菜,不能忘記了山藥。山藥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爲,山藥性甘平、無毒,它具有補脾益腎、養肺、止瀉、斂汗之功效,是很好的進補”食物藥“。營養學認爲,山藥含蛋白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澱粉酶、膽鹼、黏液汁酶及薯蕷皁苷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藥對於女性們而言,更是一種天然的纖體美食。它含有足夠的纖維,食用後就會產生飽脹感,從而控制進食慾望。其次,山藥本身就是一種高營養、低熱量的食品,可以放心地多加食用。

7、南瓜

南瓜其內含豐富的糖分,容易消化,還是維生素A的主要供給源,營養價值非常高。還含有我們所需的胡蘿蔔素和豐富的維生素E,可以改善我們的秋燥症狀。

南瓜也可用於兒童蛔蟲、滌蟲、糖尿病的治療,還能減少麻疹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再次,多吃南瓜還有美容的作用,可以使肌膚更加細膩。最主要的,南瓜還有中和致癌物質的作用,營養價值可不容小覷。特別是對女性朋友來說,南瓜有很強的美容效果。

8、秋梨

霜降時節吃秋梨是個不錯的選擇。梨味甘性涼、微酸,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

梨能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還能軟化血管。生食梨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9、板栗

板栗,俗稱栗子,是我國特產,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在國外它還被稱爲“人蔘果”。鮮板栗所含的維生素C更是蘋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礦物質也很全面。

其實栗子不僅是美食,也有一定的滋補功能。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三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壯腰、強筋、活血、止血、消腫等功效。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維生素,有對抗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功效。

霜降節氣的養生小知識10

1、飲食宜滋潤

霜降之時已經進入深秋,中醫認爲此季節屬於五行中的“金”,對應肺臟。因此,此時飲食養生適合的是“平補”。適宜的食物有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等。這些食物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固腎補肺的功效。此時應少吃寒涼的食物,如海魚、蝦、各種冷飲等,以免傷肺引發疾病。

霜降後一般是進補的好時候,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以保暖潤燥健脾養胃爲主,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雪裏蕻。少吃冷硬食物,忌強刺激、暴飲暴食,還要注意胃的保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藥、藕、荸薺,都是這個時節適宜吃的食物。此外,還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棗、芝麻、核桃等食物,也很有保健效果。

2、早睡早起

霜降時節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眠養生的早起,能夠使人提前覺醒,精力充沛,從而避免秋乏的發生。

3、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爲口乾、脣乾、鼻幹、咽乾、舌幹少津、大便乾結、面板幹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祕等一系列秋燥症。

4、調節心情

晚秋時節,悽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情志調養總的原則就是使神氣收斂,思維平靜,以適應秋天的肅殺、陽氣收斂的特性。可以多聽一些較爲歡快的音樂,換一些暖色調的服飾來調節心情。

5、注意保暖

霜降過後,氣溫回升緩慢,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極其敏感,因此在降溫天氣要保護好膝關節。尤其是女生,秋冬季節穿短裙絲襪,膝蓋極易着涼,這樣容易引發關節炎。

其次,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許多經絡的路線都起源於腳,若腳部受涼,則會將寒氣帶至全身,容易引發感冒等呼吸疾病。睡前可用熱水泡腳,使血管擴張,驅散體內部分寒氣。

6、適度運動

在天冷之時,加強體育鍛煉,可透過適當的運動,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廣播操、太極拳、散步、慢跑、登山等都是適宜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前,要做好拉伸動作,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7、艾灸養生

艾灸方面,禦寒保暖,以護腸胃,是重點。

霜降之時,氣溫漸低,人體的植物神經易受到寒冷刺激,致使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受到影響,引發功能紊亂;而在寒涼的氣候狀況下,人體新陳代謝增強,熱量消耗增多,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慾改善,食量增加。因此,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保護腸胃。日常起居要做到早睡早起,夜裏入睡時蓋好被子,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外出時,要根據天氣變化,合理穿衣,以免身體被寒氣所傷,也要避免熱傷風。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操勞過度,順應“春困秋乏”的生理特點。

透過艾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執行,達到禦寒保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