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精選12篇)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

《楊氏之子》課文道理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這部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閒談軼事的小說。

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古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義;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和主人公的聰慧。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本課描述了楊氏之子的聰明,把楊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寫得惟妙惟肖,幽默風趣。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精選12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精選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語言藝術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雖然難學,但學生卻興趣十足,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立足於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初步感知文言文,瞭解閱讀古文的一些方法,能讀、敢讀文言文,並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倡導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楊氏之子》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的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能借助註釋和上下文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中國五千年的語言魅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對於初嘗文言之味的小學生而言,更應該多讀少講。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引領孩子們走進這個故事,引導學生去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並透過多次地朗讀激發學生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使孩子們被祖國的語言魅力而折服。

【學習目標】

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能透過註釋及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處。

【學習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機智。

【學習準備

課前蒐集有關機智問答的故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初識語言的藝術

1、讀周恩來機智問答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會說話嗎?

(媒體出示周恩來機智問答故事,請生閱讀後自由說說自己的感受)

師: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人一出現,語言也出現了,但能說話並不意味着會說話。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使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課文也和說話有關。

2、板書課題,讀題。(板書:楊氏之子)

3、解題:課文講得是誰的故事?

4、比較古今稱謂的不同使用

能用上課題的方式來介紹介紹自己嗎?(費氏之女、陶氏之子……)

這和我們平時的說法相同嗎?(老師點撥:“之”就是“的”的意思。)

師:不但題目如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也是古人用古代漢語所寫下的文章,我們平時稱它爲古文,老師現在告訴你它的名字叫做:文言文。

(板書:文言文)

二、讀,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讀書,把課文讀通。

2、帶着問題聽教師讀文。

故事中的楊氏之子是個怎麼樣的人?

故事的另外一個主角是誰?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3、交流、反饋,指導學生正確讀好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後出示: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未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2

一、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透過課題能不能說一說這篇課文說的是誰的故事?(這篇課文說的是姓楊的家的孩子的故事)

你是怎麼知道的?(透過課前預習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

2、現在我們來以這種古代的說話方式來介紹一下自己(某氏之子女)

3、我們已經知道這篇課文是關於楊氏之子的故事,那麼你還想知道什麼?(①文中說的是關於楊氏之子的什麼故事?②楊氏之子是個怎麼的孩子?③楊氏之子與誰之間發生了故事?等等)

好的,大家提出的都是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逐一解決。

4、透過看題目,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一篇古人用古代漢語寫的文章,平時我們叫它古文,也叫文言文。

二、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1、接下來,我們自己把這篇文章出聲讀一讀,看看課文中的字音能否能讀準確,文章能否讀通順。

2、誰來挑戰一下?指名讀(2——3人)

3、一起看大屏幕,藍色字部分爲應注意的字音:爲(weì),因爲他的解釋爲給;應(yìng),他的解釋爲迴應,回答。

紅體字應注意的寫法:樑、惠、乃(筆順)、曰(字形,與日的區別)

三、交流表達,彙報收穫

(一)、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我們要想把文言文研讀透徹,單純掌握這些字音是不夠的,下面請大家結合書中的註釋,以小組爲單位將文章讀通、讀懂,遇到問題可在小組內討論。

2、大家是透過什麼辦法把這篇文章弄明白的?(結合書中的註釋)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常用的辦法,還有其他的嗎?(查詞典,參考全解)

誰能告訴大家,工具書幫你解決了對哪個字或詞的理解,說出來,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學習成果。(①爲設果的設,我瞭解到它是擺設的意思②老師我學到的是文中的“家禽”這個詞與我們現在說的“家禽”意思是有所不同的,我們現在說的家禽是家裏養的一些小動物,而文中的家禽應該分開來理解,家就是指家裏,禽是指鳥,所以應該解釋爲您家的鳥。)

大家明白“夫子”的意思嗎?(指學識、地位和高的人,知識淵博)

3、除了這兩種方法你還有其他方法嗎?請看大屏幕“爲設果,果有楊梅”,你能完成老師的填空題嗎?(楊氏之子)爲(孔君平)設果,果有楊梅。

填完後提問:你是怎麼知道的?(透過上文知道的)

追問:上文說的是什麼內容?(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就是說孔君平拜訪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就叫兒子出來,所以應該是楊氏之子爲孔君平設楊梅。)

提問:這位同學用的是什麼方法?

4、以上這些方法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幫助,大家要把這些小方法牢記在新。結合這三個學習方法,在小組內試着說一說這篇小古文的意思。

5、相信思維的碰撞必定會激起智慧的火花。誰來嘗試着翻譯一下?

(二)、學習韻律之美

1、我們想要學好文言文,除了讀通、讀懂,能把它讀好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將文章讀出韻味會讓人感覺到你對文章的瞭解更加深入與透徹。在古時候,古人學文章都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這些標點符號都是後人根據它的意思加上去的。我們僅僅按照標點符號讀,在有些地方還是不是很合適,應該多一些小停頓。根據老師給出的停頓提示,結合這對短文的理解,自由讀一讀。

2、師示範讀。

3、指名讀。

4、如果老師將提示停頓的小斜線去掉,你們還能讀準確嗎?生齊讀。

(三)、體會語言之妙

1、文章有一個評價楊氏之子的詞語,請找出來(甚聰惠)

2、“甚”是什麼意思?(很、非常)這位女生甚漂亮,這位男生甚帥!

3、提問:他的聰惠體現在哪?(體現在他的回答上)追問:他怎麼回答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4、我想說他的一句回答完全展現一種語言的魅力。提問:那麼這種魅力體現在哪?我們共同來欣賞!聽老師的問題:在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後,楊氏之子的回答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孩子能做出這樣的回答,證明他(聽懂了孔君平的話)。楊氏之子聽出了孔君平跟他開玩笑的言外之意,找出了(楊梅)與(楊氏之子)之間的聯繫,從而用了同樣的聯繫,把(孔雀)與(孔君平)聯繫在了一起。

正式因爲楊氏之子聽懂了對方的話,所以才做出巧妙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楊氏之子聽得(認真、透徹)【板書:透徹】

這真是妙,淋漓盡致的展現了語言的魅力,他當之無愧的被評價爲“甚聰惠”,我們繼續研讀課文。提問:他的聰惠還表現在哪?(夫子是指有學問的人,一個小孩能與夫子對答,說明他很聰明)

5、在回答中楊氏之子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提問:“未聞”是什麼意思?(沒有聽說)

分角色朗讀對話,大屏幕出示對話內容。

師與生進行對話,其餘同學來辯聽。提問:透過對比,可以看出孩子的回答妙在哪裏?(好聽、客氣、委婉、禮貌)這樣的回答不僅反駁了孔君平的話,而且語言很委婉

若來者是其他姓氏的人,按照這個思維,誰來替他回答?

6、一個9歲的孩子能聽出這麼有學問的人的話中的意思,而且還能委婉對答,多麼的聰明啊!你還能找出他的聰惠之處嗎?提示:你們把作答前的提示語讀一讀。(可以在“應聲”這個詞中看出這個孩子的聰惠)

解釋這個詞語,(想都沒想就回答了),從而我們可以體會出這個孩子思維(敏捷)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想說:爾等表現妙哉,妙哉!

四、整體收穫,收穫整體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這篇文言文是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本書主要記載了漢末到晉代士族階層的言談軼事。分爲上中下三卷,共36篇,課下可以選取其中的小故事來品讀。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韻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我們現在所用的語言,叫做“白話”,所寫的的文章就叫做“白話文”。而我國古代言語則比現在的白話文精練、簡潔。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孔子說過的話嗎?來,讓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齊讀: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談話匯入:

1)剛纔我們說到的語言稱爲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氏”在字典裏的解釋是:

3)我們預習過課文,在這裏應該選擇哪一個意思?“楊氏”可以解釋爲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初讀,讀準。

1、請開啟課文,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每個字讀準確。指名讀。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白話文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先聽老師怎麼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請你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2)校對。師再讀一遍。你的停頓記號做對了嗎?校對、修整好了就趕緊也學着老師的樣子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把課文讀出味道來。

3)檢查,指名讀。開火車讀——正音——。評價:注意了停頓,如果能用氣息把詞語連起來會更有古文的味道。

(1)着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爲應(多音字,讀第四聲)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家禽

(平時的家禽指的是?這裏的家禽意思是?這裏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這裏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齊讀句子)

(3)連起來讀——齊讀

2、再讀,讀懂

1)根據剛纔我們的朗讀中的停頓和下面的註釋,你能不能來說一說課文中的5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透過朗讀,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故事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事情發展順序。那麼我們就一句一句說下來好嗎?

2)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那課文爲什麼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師在課前查了《辭海》,《辭海》中“惠”主要有這麼3層意思:①仁慈②柔順③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合起來就是說有禮貌、有教養,說話做事得體,所以,作者特別用了這個“惠”。這個孩子姓什麼?“楊”板書。

爲/設果,果/有楊梅。

誰爲誰設果?水果裏有楊梅,書寫“楊”。只有一種水果“楊梅”嗎?怎麼看出來呢?設—擺,那是很多水果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君”是什麼意思?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你聽出其中的味道了嗎?來,誰來說一說?

話裏有話,弦外之音。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夫子”是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應聲就是指很快的。你聽的出其中的味道嗎?

3、現在老師來說意思,你們讀準這句話好嗎?

4、增加點難度,我們用對歌的形式來讀課文吧!怎麼對呢?老師問,你們來答。楊氏子何許人也?何許人來訪,如何?楊氏子設何果?孔如何曰?兒又如何曰?

配樂搖頭晃腦地讀一讀。

5、意思瞭解了,你覺得這個孩子怎麼樣呢?

從哪裏可以看出他的聰明?

爲設果。甚聰惠啊!

應聲答,反應很快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假思索,甚聰惠!

夫子是尊稱,說話很得體,真的很有教養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抓住對方的姓氏也來回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再讀一讀你還讀出了什麼?比較“未聞”,他如果不禮貌,對孔君平不尊重的話呢,如果這個小孩直接這樣回答:那麼孔雀就是你家的鳥了!這樣回答就不得體)因爲孔君平畢竟是來拜見他父親的,這樣會讓客人尷尬!前面加一個“未聞”,看註釋,“未聞”是什麼意思?他表達的時候拐了個小彎——

是啊,孔先生,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們家的鳥啊。這樣既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是不是很有教養啊?(生點頭)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兒啊!很巧妙地“回擊”了他。加上“未聞”多麼得體呀!多麼尊重長輩呀!

師:讀書就要逐字逐句地體會,就要細細地品賞。就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話中話都讀出來。果然是甚聰惠!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讀懂了這句話,如果來者姓柳呢?你怎麼迴應?姓梅呢?你們也甚聰慧啊!姓蒲呢?

6)這楊氏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再次讀課文,帶着自己的感受讀,配上音樂讀。

7)交流:展示白話文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讀好,背誦

1)課文只有短短5句話,僅僅55個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這麼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來嗎?師說白話文,咱們先一句一句來。

指名背1個——你怎麼背出來的?(多讀、抓住關鍵詞,理解了背)指名背2個——齊背

2)希望課後同學們多讀些古文,蒐集一些精妙的語言,如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廣告詞、對聯、歇後語等,和同學們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着演一演,我們一起來開展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反思

這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篇古文,所以,在備課的時候就把教學目標定得相對簡單了點。沒有想到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古文的這一點。只是想孩子能讀準停頓,理解意思就差不多了。但是,上完了課,再次回到課堂,回到沒有學完的課外古文補充,孩子們說的很好。基本上的學生都能自己大概讀懂,而且也能讀準課文的停頓。那麼,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琢磨。

課文一共有5句,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第一句,由我說,由我讀,完全是由我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然後第二句,讓孩子們試一試。我扶着教。下面幾句,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嘗試着了。從後來卓老師的教學中,我發現儘管孩子們的反應不是很熱烈,但是孩子們都皺着眉頭在思考,而且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學習,並且學得不錯。這樣的話,就比我的課堂充實了多了。孩子們不僅學會了這一篇課文,而且初步學會了學習古文的方法,“受之魚不如受之漁”,這不正是我們要的嗎?

所以,我要在以後得備課中,先準確地定位目標,想一想如何能交給孩子更多!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4

一、課前交流:

1、同學們,你們好!我們又見面了,還認識我嗎?我是五二班的語文老師劉老師,我們再打一遍招呼,四(2)班的孩子們你們好!真是一羣謙和有禮的孩子!

2、早就聽聞四(2)班同學個個博學多聞,今天能和大家同臺學習,老師深感榮幸。

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我們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你們準備好了嗎?上課!

二、解題揭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楊氏之子》,誰來讀讀這個課題?

師:念得真準,一板一眼。

師:誰再來讀?(你也很不錯!)我們一起來讀!

2、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哪位同學知道?請個男孩子說!

師:真好!“之”是“的”的意思,楊氏是一個人的名字嗎?這裏的楊是人的姓,而“氏”有兩個意思。(師出示)

(1)在有特長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後面加“氏”表示尊重。

(2)舊時放在婦女夫姓的後面稱呼已婚婦女。

師:讀一讀,題目中的“氏”,該選擇哪一種意思呢?“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爲楊家。“楊氏之子”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三、一讀:讀正確

1、文言文離我們的生活遙遠,讀起來有困難是正常的。不過不要着急,老師有個小妙招介紹給大家。請大家開啟手中的課文紙,讀課文之前,老師請同學們先觀察課文,課文裏有兩個小老師,他們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讀通、讀懂課文。你找到他們了嗎?一個是括號裏的拼音,一個是課文下邊的註釋。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再借助註釋把句子讀通,開始吧!(生自由朗讀課文)

2、一讀就能明白,課文講述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師:抓住了這兩個人物,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奧難懂的文言文,你們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要提醒大家注意?

(文章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多音字,那我要考考你們,知道爲什麼讀“wèi”嗎?誰知道?你來說。有些語言,我們是因爲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我們一起來看這句話。誰爲誰設果,你是怎麼知道是楊氏之子爲孔君平擺放水果的?同學們,注意到沒有,他在理解這兩句話的時候,沒註釋的就聯繫上下文用自己的話來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課文里根本就沒出現,這是我們聯繫上下文自己補充出來的,其實是把他們給省略了,這就是文言文跟我們現代文表達不一樣的地方,它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

師:“爲”在這裏表示的是“給,替”的意思,所以我們根據它的意思確定它的讀音wei,理解了這句話再讀就不難了,誰來讀?

文中還有一個多音字,你們讀準了嗎?是“應yìng”聲答曰,知道爲什麼讀yìng嗎?怎麼樣回答,就是剛問完問題就能馬上回答,這就叫——應聲答曰。這就是根據它的意思來辨析它的讀音,一起再來讀這句話。)

3、只讀準發音還不行,還要注意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古人讀書,非常重視停頓。文言文之美,也全在停頓。讀的時候要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停頓,還要注意詞語和詞語之間的停頓。這句話你覺得怎樣讀才能讀出文言文的節奏?

(補充:家禽在現代漢語中指我們家中的人工馴養的禽類,如雞鴨鵝等,而在古代,單字成詞,是“鳥”的意思。)

4、誰來讀?再聽我說。句與句之間,詞與詞之間,雖有停頓了,但也不能一刀切開。我們讀的時候要儘量做到字斷音連,音斷意連。這樣讀,(師範讀)會了嗎?你再來讀一遍。(讀得挺好的,老師聽出來,你們都特別努力,如果重音,停頓,再鮮明一些,味道就更足了。

5、再比如說這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生練習讀此句。

6、每句話的意思都明白了,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講講這個故事?

沒錯,楊氏之子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這樣長的故事,作者只用了五句話,55個字就把它記錄下來了,這就是文言文語言簡練的特點,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在寫文章時十分注重錘鍊語言。

7、誰能一口氣把整篇文章讀下來?

評價:沒讀幾遍就能把一篇文言文讀成這樣,真是妙哉!

8、古時候,誦讀文言文是一件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老師也想來讀一讀。想不想聽?來,給點掌聲吧!聽老師讀,怎麼樣,好聽嗎?是真心話嗎?你的真心話說得老師心裏喜洋洋的。

9、學着老師的辦法,看好詞語間的停頓,再小聲練習讀一讀。相信你比老師讀得更好!

10、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後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着節奏晃動,再配上音樂讀,感覺會更美。誰願意配樂讀給大家聽?(琴聲悠悠,書聲琅琅,讀文言文就是這種味道)(聽你讀書真的是一種享受)

四、分析人物形象

1、經過反覆讀課文,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一說。

師:全文就是圍繞着這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就叫全文的中心句,它的作用就是概括全文。這麼短的文章就這麼有章法,同學們要把它記在腦海中。

2、說他聰明,你有什麼理由嗎?

我們且來看這個聰字,什麼偏旁?古人造字,就是要告訴大家,人要想聰明,必須得有一雙會聽的耳朵。那咱們就從耳朵說起,楊氏之子的耳朵怎麼樣?會聽嗎?他聽出了什麼?

師:你真厲害,一下就找到了。這麼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嗎?他爲什麼只指楊梅,不指其他水果?

年近九歲的他,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能一下子聽得出來,的確是---甚聰慧。

過渡:只會聽還不夠,有口有心才爲聰。那他是怎麼反駁的呢?他這樣說,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麼呢?

(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麼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麼楊梅又怎麼會是我家的果呢?)

3、師:如果楊氏子這樣說---孔雀是你家禽。還是這個效果嗎?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語言幽默。)

(孔君平拿楊氏之子的姓氏開玩笑,楊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

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板書:孔雀——孔家禽

評:你看楊氏子不但會聽,還挺會說。

4、他還稱呼孔君平爲夫子,你知道怎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夫子’?

師:如果是一個沒有文化、目不識丁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爲夫子麼?(不行)

師:如果是一位阿姨呢?我們可以稱爲夫子嗎?

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

師:一般有文化、有涵養的成年男子,可以稱爲夫子。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爲──(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所以稱孔君平爲“夫子”顯得有禮貌。

5、這麼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聰明機智)所以課文開頭就這樣稱讚他---甚聰慧。

評:同學們,正如剛纔同學所說,這楊家小兒不簡單啊,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用的效果。

6、贊“聰惠”

孔君平絕非凡人,他官至爲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話語一出,他就知道自己低估了楊氏子。如果你是孔君平,在聽了楊氏子巧妙又不失禮貌的的回答後,他會怎麼誇楊氏之子呢?誰可以學着古人或現在我們說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嗎?

神情、動作又是怎樣呢?

(孔笑曰:孺子可教也,他日必成大器。)

(孔贊曰:妙哉,老夫甘拜下風。)

師評:同學們都走進了孔君平的內心世界,說出了他心中想說的話。

小結:面對如此機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認----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面對如此巧妙的回答,我們也不得不讚嘆-----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這麼聰慧的孩子,你喜歡嗎?捧起書來讀,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喜歡。

評: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喜愛,更聽出了讚賞!

五、拓展延伸:

1、楊氏子年僅九歲,就如此聰慧,他的表現的確讓人稱讚。更讓我們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說話是一門學問。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則關於語言藝術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四歲就知讓梨的孔融。

十歲的小孔融很有能耐。有一次,大人都誇讚孔融說:“這孩子是一位人間奇童!”一位姓陳的大官不以爲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有用。”孔融一聽,馬上做出迴應,他對這位大官說:“這樣說來,大人您小時候肯定是很聰明的!”衆人聽後大笑,這位姓陳的大官不但不生氣,也爲小孔融豎起了大拇指。請說說小孔融這句話的妙處所在。

2、好一個聰明機智、能言善辯的小孔融,讓陳官員對他好一番稱讚。同學們,這就是語言的藝術,你看,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

六、拓展閱讀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專門記錄人物言行事蹟的小說,其中刻畫了許多古代聰慧少年的形象,像這樣的語言小故事,在這本書裏還有很多。請學生們課下閱讀《世說新語》,感悟人物語言表達中透出的智慧。

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楊梅楊家果(會聽)

甚聰惠

孔雀孔家禽(會說)

聰明機智有禮貌反應敏捷

看拼音

看註釋

查找工具書

聯繫上下文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5

課文分析: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學習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參考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教學重點

  參考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準確表達思想、情感;機智巧妙的語言,有時會幫助人們擺脫困境;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生活;生動優美的語言,能愉悅身心……今天我就來認識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

2、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這個課題告訴我們?(重點理解“氏”“之”的意思。)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說明:“之”是助詞,相當於“的”。

3、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

4、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麼差別,有什麼不同。

5、自由的說說你感受到的差別和不同。

學生可能的回答:很難讀通順;有些字沒見過,不好認;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二、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三、指名朗讀課文。

(1)着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曰禽詣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四、熟讀課文,理解意思

1、大聲反覆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註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瞭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比較困難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爲設果,果有楊梅。”省略了主語,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難點是“夫子”的理解。

課文的意思: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種的水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五、質疑問難,試着練習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練習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孔君平可能是神態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爲他還是一個孩子,說話的語氣可能有些傲慢、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說話語氣有挑戰性。)

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着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二、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爲什麼?

板書:楊氏之子楊梅

孔君平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繫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爲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三、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課外蒐集的資料)

四、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蒐集

(1)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蒐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着演一演。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是一篇古文,雖短,但是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它是很新奇的。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讓學生從熟讀中領悟,並且要求他們在讀的過程中配合頭部動作,以初步領會文言文的特點。要讀好古文,首先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於是我首先要讓學生自己合作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的停頓朗讀。學生當然不懂,於是我範讀,學生練讀,整整讀了半節課,學生興趣盎然。我明顯地感到學生朗讀進步了。在讀的過程中,我不忘提醒學生邊讀邊品味文中的對話。然後,我拋出了一個問題:讀了文章,楊氏之子應答如何?沒想到孩子們都想出了一妙所在:楊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聞”之語氣婉轉卻鮮爲人知。我想: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再讀,可惜還沒有答案。於是,我只好拿出“孔雀是夫子家禽”來做比較。光這樣讀還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語境中。我們讀了以後,果然許多孩子明白了“未聞”之妙用。我沒有及時揭穿,而是讓他們從對比中對讀,再讓他們在小組中討論楊氏之子的回答。不一會兒,他們竟已意會,情感朗讀亦水到渠成。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制定依據:

1、對教材的分析:《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2、對學生的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6名,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有着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比較開闊,善於用已積累的、規範的漢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並能發揮想像,不斷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但班中還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於這部分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透過同桌、小組學習等方式,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這些學生,儘量給能力較弱的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做學創的學習中體驗成功。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10課《楊氏之子》,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往所學的課文不同。它是文言文。那何爲文言文呢?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文言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有浩如煙海的文字藝術瑰寶,它們大都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要學習,傳承祖國的歷史文明,我們就應從小學習文言文,爲將來學習語文、學好語文奠定基礎。

同學們讓我們齊讀課題。這個“氏”怎麼理解?這個氏啊在古代是家族的意思,那麼楊氏就是楊家的意思。認識他了嗎?誰來說說他是誰?(楊家的小孩子)

課文中的小孩是楊氏之子。請問你姓什麼?那麼在古代你就是…

讓我們再來齊讀課題。(生齊讀:10.楊氏之子)

今天,同學們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曲老師有一個學好文言文的竅門,用文言文說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白話文說就是: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就是誦讀。

那你們就來聽一聽,老師是怎樣誦讀這篇課文的!

透過談話讓學生了解何爲文言文,激發學生的讀讀書慾望。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氏之子(女),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又使學生活學活用了學過的知識。

二、接觸文字,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範讀課文。

引導學生知道誦讀文言文的特點:

一是速度放慢;二是停頓得當。

2、教師領讀:(出示課文----屏幕)

3、學生練讀兩遍:請學生開啟書

4、學生認讀生字

5、指名學生讀

採取範讀引導學生總結誦讀古文的特點。然後領讀、學生練讀讓學生找到讀古文的感覺,並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讀懂課文,理解故事內容:

過渡:同學們真不簡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誦讀的這麼好,爲了能更好地把文言文的韻味誦讀出來,讓我們來深入學習課文。

(一)出示學習要求:(課件顯示)

1、自讀自悟:結合註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自己弄不懂的詞記下來,留待小組合作時提出與同學研討。

2、小組合作學習:各自彙報對每句話的理解,弄不懂不詞句記下來,留待向全班同學請教。

(二)全班交流:

(1)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適時點撥)

(2)質疑、解難。

(3)指名說一說全文大意。

我以“教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爲本,引導學生藉助語文教材上的註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使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

四、讀熟,讀出理解和韻味。

過渡:同學們已經瞭解了故事內容,那現在再讀,就會與剛纔完全不同了,請你把你的理解與體會誦讀出來吧。

1、自己練習誦讀。

2、指名讀

同學們在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後再朗讀課文,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五、深究文字,深化主題,感悟語言巧妙。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投入,誰來說說: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地方?

出示:

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同桌來讀讀兩個人的對話。

2、怎樣的回答是應聲答?(脫口而出、飛快地、接着聲音、不假思索)你從應答聲中體會到了這個小孩兒怎麼樣?(反應敏捷)

3、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孩子敏捷的反應。(師:“此是君家果。”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感覺你們好象缺了點什麼?想象兒童的神態、動作、心理。

再次分角色練讀

5、現在請大家推薦一位我們班課文讀得最好的同學和老師來演一演。現在老師就是孔君平,你就是楊氏之子。我們現在可都成了古人了。

師生合作表演讀楊氏小兒和孔君平的對話。

6、你們覺得文中小兒的回答巧妙在什麼地方?

7、如果你就是孔君平,聽了小兒的一番回答,有什麼感想?

再讀這充滿着智慧的對答。

8、大家記住這楊氏小兒了嗎!看看能不能把文章背下來?

請一生背

請全體學生背

9、總結全文。

《楊氏之子》這個故事出自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全書共有一千多個故事,記載了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像這樣聰慧的小孩子在《世說新語》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故事後來也演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不少成語呢?如:七步成詩、道邊苦李、詠絮之纔等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讀《世說新語》。

創設情境表演讀,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語言的巧妙之處。

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於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讓學生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六、作業設計:

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並且背誦課文。

2、把你今天學過的這篇課文,講給你的父母或者朋友聽。

3、閱讀《世說新語》中其他小故事,大體瞭解內容,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透過拓展訓練,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讀書的興趣和能力。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7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學本課,要使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重點抓朗讀和背誦。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感受小孩聰明和其語言的藝術。在本課最後,要對開展綜合性學習作些佈置。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孩子應對的`巧妙。

教學重難點:

1、讀出古文的韻味

2、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小孩應答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1、談話:談語言藝術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入第三單元。

2、板書,齊讀課題。簡介《楊氏之子》及文言文的特點。

3、再讀課題,你能說說對課題的理解嗎?

4、誰能用這樣的方法介紹你自己的姓氏,怎麼介紹?(激發學生趣)

二、讀通課文,體會節奏

1、強調熟讀課文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板書:熟讀)

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學生交流:疑問與發現

教師強調:“應、爲、惠、曰、禽”的讀音,“曰”的寫法。

3、抽讀課文,瞭解讀文言文的情況。

(評價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教師範讀,比較不同。

請大家聽聽,老師讀的與大家讀的有什麼不同。(停頓不一樣)

5、師生練讀,劃出節奏。

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古文的韻味。大家試讀,劃出朗讀時的停頓。(學生反覆讀中比較,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劃出。重點弄清“家/禽”)再按節奏讀。

三、深入學習,理解課文大意。

1、自主理解:參考課文後面的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同桌交流:我們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對照原文請學生逐句理解)

(相機指導理解文言文的兩個重要方法:看註釋和聯繫上下文理解)

①“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這句話講的是?理解“甚”的意思。

強調:理解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註釋”。(板書:看註釋,理解)

②:全班朗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a:誰來說說這句的意思。強調“其”“乃”的意思

b:爲設果,果有楊梅。誰爲誰設果?你是怎麼知道的?聯繫上下文理解(板書)

強調:理解文言文的另一個重要的方法“聯繫上下文”。

③:出示:“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最後兩句:理解“君家果”“君、夫子”是什麼意思?誰來完整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4、師:透過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這個故事通暢地講出來,誰來試試?

5、帶着理解朗讀課文。強調停頓和節奏。

四、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

1、剛纔大家讀了課文,理解了課文,你能說說從文章中你體會到什麼?

1)引導板書:聰惠(智慧)讀第一句。

2)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抽答。

2、全班交流。重點點撥:

(1)、孔君平指着楊梅對楊氏之子說:……爲什麼這樣說?

(由楊梅想到小兒家的姓,開玩笑,語言風趣幽默。)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板書:楊梅)

(2)楊家小兒聽出孔君平的話外之意了嗎?(他知道客人在拿他的姓開玩笑)所以他—讀。

(3)這個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裏?

a(他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板書:孔雀)

b(比較理解:不生硬頂嘴,針鋒相對,而是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回答言語巧妙,反映敏捷,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3、設想:孔聽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麼說?引導揭示中心詞“聰惠”

4、小結: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於智慧。剛纔,我們首先熟讀了課文、然後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再進一步去體會到了楊家小兒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五、熟讀成誦

1、請一個同學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讀。

2、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不能背誦的看着書朗讀。

六、拓展

按照49面上綜合性學習的要求開展活動,然後請你們張老師抽時間讓大家來展示你們的活動成果,進一步地去感受這語言藝術的魅力。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孩子們,來咱們先進行一個聽記練習,聽好了,看誰聽得準,記得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論語》。

2、同學們準備好了嗎?咱們開始上課。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楊氏之子(齊讀)

這篇文言文選自哪裏?板書《世說新語》。

師:《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裏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今天學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

(一)朗讀展示

1、昨天大家已經進行了預習,下面來展示自學成果。首先進行第一個環節朗讀展示。請先在三人小組內交流!

師:注意,如果發現夥伴有字音讀不準的,斷句不好的地方,你們可以幫幫他,也可以討論一下誰讀得正確。

2、請看這兩個多音字誰讀讀?

爲設果兒應聲答曰

3、誰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指名讀。

4、出示課文,指名讀。

5、看着大屏幕上的標記,讀好斷句。重點指導:

a剛纔我聽出大家兩個句子沒有讀好。這一句應該這樣讀?誰來試試?

b我剛纔聽你讀時,你故意在“家”後面停頓了一下。有的是把“家禽”連起來讀?

c既然大家讀通順了,我出兩個句子考考大家。按照這些停頓符號讀是不是更有節奏感了。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樣,要聲斷氣連。

(1)孔/指以示兒/曰(點擊出現停頓符號)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請同學們再自由練讀,注意讀好斷句。

師:看來,要讀好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斷句。這幾個難句解決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篇讀好。

師:請大家按照停頓標記,自己先來練讀。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學生自己練習。指名讀,出現錯誤,糾正,再指名讀,齊讀。

(二)疏通大意

師:孩子們,初讀這一關完成不錯,接下來進入第二個環節說說古文意思。誰來彙報?

預設:

1、你們幾個彙報得真精彩!這可是我們本學期學的第一篇文言文,你們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誰來介紹一下?

a多讀

b看註釋

c查工具書

d查資料

師:真是學習古文的好方法!。

1、這麼有趣的故事,想不想把他講下來?請大家在三人小組內試着講講。

2、誰來給大家講講?

3、誰還想給大家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

三、品味語言的精妙。

1、師:故事講得真精彩!你覺得課文中的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甚聰惠,那麼,你從哪兒看出來楊氏之子非常聰明呢?他的回答妙在哪兒?

2、出示:這個對話該怎樣讀好呢?想想當時孔君平是一種什麼語氣?楊氏之子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全體讀。

四、讀出文言文的味道。

師:多麼精妙的語言!

1、師:孩子們,讓我們有滋有味地再來讀讀這篇古文。誰來先試試?

2、你讀的真美,聽了真是一種享受!我們一起讀讀。

3、棒極了,孩子們,把大拇指送給你們!

4、師:俗話說:“熟讀成誦”,我相信大部分同學已經會背了。會背的請站起來勇敢地展示給大家。

五、拓展延伸

1、了不起孩子們!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來,看誰能先讀懂它。

出示大屏幕: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出示:

學習方法:a朗讀b說說大意c體會語言的妙處。

總結:今天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少,不僅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學以致用。《世說新語》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讀一些。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是一篇簡短的小古文,根據單元重點感悟語言的藝術和本課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把教學主要目標放在讀好古文,會講意思,體會語言妙處,和拓展閱讀幾個環節上。執教後獲得一些教學反思。

1、自主學習,交流展示

這篇古文短小易懂,在試講的過程中,發現孩子透過自己預習,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完全可以讀懂短文。於是我就定位在學生自學交流和拓展延伸上,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點撥指導作用。由於是高年級孩子,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只要預習充分,孩子的自學成果展示是非常豐碩的。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由於有了預習,學生的學習起點就不可能是“0”。我們的教學內容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擴展。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原則是:學生已懂的,少講甚至不講;學生似懂非懂的,利用學生的資源及教師的教學幫助他們搞懂。本課在設計上體現了這一原則。如:檢查初讀時預設兩種情況,孩子讀好如何處理?讀不好怎樣指導?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達到以學定教。

a剛纔我聽出大家兩個句子沒有讀好。這一句應該這樣讀?誰來試試?

b既然大家讀通順了,我出兩個句子考考大家。

充分的預設是很重要的,但是面對預設之外的問題,能機智應對,順學而導更重要。

3、教給方法,培養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的教是爲了最終達到不教,學是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學,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那麼我們該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多讀,看註釋,查工具書,查資料。從而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由於本課古文易懂,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學習起來就更容易,如果只學一篇,感覺課堂的容量較小,不能體現高效。於是拓展了《世說新語》的另一篇小短文。目的一是爲了鞏固學習古文的方法,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精妙。

5、鼓勵創新,生成浪花

在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很多孩子只是講出文中每一句的意思,而有兩位同學能夠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想像故事的情境,生動描述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講得有聲有色,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不足:課堂生成較少,老師的點評指導有些還不夠到位。每一個環節如果走的再紮實一些,再放開一些會更好。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9

學習目標:

1、透過課前預習,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朗讀課文,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讀出楊氏之子的聰慧。

3、能說出課文的意思,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產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評價設計:

1、目標1透過課前預習、課上檢查瞭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全班100%的學生完成。

2、目標2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教師點撥、讀悟結合、課堂觀察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使全班100%的學生能夠熟讀,85%以上的同學達到有感情的朗讀。

3、目標3透過教師點撥、師生交流、課堂觀察的方式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至於產生學習古文的興趣,要透過課下的閱讀課等蘭檢測。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過程預設: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是的,怪不得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今天我們這麼多人一起學習,你一定會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的。

剛纔我們的交流中,這兩句話是與我們平時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的。(多媒體出示兩句話、齊讀)像這樣的語言,我們知道是古人的表達方法,所以我們把它叫做古文,也叫文言文。(板書文言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是非常著名的一部文言文著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楊氏之子》(板書課題)齊讀

二、讀課文,初識文言文味道

先來看看這個故事吧(多媒體出示白話文楊氏之子)

古時候,樑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爲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讓楊家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孩子馬上回答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這是我們平時的說話方式,是現代文,我們也叫他白話文。這個故事到了劉義慶的筆下,就變成了(多媒體出示文言文楊氏之子)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覺得相對於白話文而言,文言文有什麼特點?

2、解釋課題

聽了這個故事的兩個版本,我想你應該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了吧,誰來說說?(姓楊人家的兒子)

課文中的小孩姓楊是楊氏之子,你姓什麼?

3、初學課文

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也是讀古文的訣竅,讓我們用心地讀這篇文章,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課文中的字音都讀準了嗎?老師來檢查一下。(課件出示)

字音都讀準了,課文肯定能讀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讀後,正音)

聽大家讀得那麼起勁,我也想讀了。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

聽我讀,想一想古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什麼?(師範讀)提示:停頓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長一點;

大家試着讀一讀吧,當然還可以讀給你的同桌聽。(多媒體出示文章)停頓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長一點;誰來讀給大家聽?重點指導:指名多人練習。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纔讀得更好。

三、熟讀課文,品味語句

大家讀得可真有韻味啊,不過,學習古文光會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重點來讀懂它。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你再認真地讀一讀,體會一下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甚聰慧)

請你再讀讀課文,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楊氏子甚聰惠?請把你的發現在文中做好批註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

比較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爲設果,果有楊梅。”你怎麼知道是楊氏之子爲孔君平設果呢?引導學生明白聯繫上下文理解,並隨機理解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教師做積極地評價,並隨機指出學習古文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碰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做批註)。

四、熟讀成誦

師:這麼聰惠又懂事的孩子,你們喜歡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學到這裏,你能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着書朗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還讀不懂的——做批註。相信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五、總結

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着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脣槍舌戰”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羣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孩子們透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下課,謝謝孩子們!

附:板書:

語言的藝術楊氏之子

聰惠(智慧)

楊家小兒孔君平

看註釋

楊梅孔雀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10

【學情分析】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恰當的停頓。本文雖然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9歲孩子的應答的精妙之處,交流對這個問題的體會。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麼不同,體會這個孩子應答的委婉和機敏。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出自魯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第三組的專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人物語言特色鮮明。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學本課,要使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重點抓朗讀和背誦。讀,要透過範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後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要詞詞落實,句句落實。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能透過註釋及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

4、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處。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

2、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機智。

【教具準備】

課前蒐集有關機智問答的故事、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所以開課時對文言文進行簡單的介紹。“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爲“文言文”。

把課文讀正確是理解的前提,因爲學生對文言文接觸較少,讀起來有困難。雖然文章短小,但透過最初的讀是不能瞭解內容的,在不理解的基礎上讀,也造成了讀的困難。所以,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是一個重點。但是如果讓學生一遍一遍的反覆讀,很容易枯燥,所以在讀的形式有很多種。範讀、引讀、對應譯文讀、用原文句子回答問題也是讀。讀好文言文。讀好文言文是有技巧的,同樣需要抑揚頓挫,不過,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需要在理解的過程中反覆誦讀,一遍一遍讀,讀出情感,讀出韻味,體現讀的層次。這篇課文要讀出故事的有趣,讀出孔君平和小兒對話的幽默,尤其是小兒機智的迴應。

文言文的理解是學生面臨的一個難點,文言文的語言凝練,一些字有古義和今義的區別,不能簡單地憑着字的今義去歪曲文字的原義。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要體現理解文言文的學法指導。文言文的理解方法有:

1、看註釋。一些字的意思在註釋裏,直接把註釋裏的意思還回原文幫助理解。

2、擴展詞語,連詞成句。古文裏的字一般都是一個字獨立表達一個意思,可以將這樣的字進行意思的擴展。例如:聰惠是聰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裏的鳥。把字的意思經過擴展後連成一句話,就譯成了白話文。如:“甚聰惠”的意思是“非常聰明智慧”。

3、聯繫上下文理解。古文因爲惜墨如金,所以一般句子較短,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語、賓語。如:“爲設果”,是誰爲誰設果,沒有寫明,但是可以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爲“楊家小兒擺出水果,招待客人孔君平。”聯繫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

4、質疑解疑。在學習文言文之初,學生會有一個似懂非懂的階段,其實,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時機,提出疑惑的地方,然後對爲題進行梳理,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誦讀。學生剛開始的質疑一般停留在對字句的理解上,可採用講解和看註釋的辦法解決;當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後,學生會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則採用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個辦法可以串講文言文的傳統模式。

【過程設計】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如果我問你,你會說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不以爲然,認爲這是一個不需回答的問題。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你怎麼回答?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示課件)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三組課文,語言的藝術(示課件)。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將走近一些善於表達的人,看看他們是怎麼說話的?從中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個小孩子,楊氏之子(板書課題),齊讀,並理解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請同學起來讀一讀課文。

2、你發現了本篇文章與我們前面學過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認識文言文特點】

3、師講解文言文的特點。

三、再讀課文,藉助註釋理解意思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理解意思。

3、學生讀一句,理解一句,並注意停頓。

4、師示課件,講解停頓,並重點指導以下兩個句子的理解。

(1)爲設果,果有楊梅。

示課件:()爲()設果。體會意思。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重點理解“家禽”。

5、集體讀課文,注意停頓。

四、深入理解文章含義。

1、找中心句。

2、找重點詞。

3、從哪裏能看出楊氏之子甚聰惠?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來,並體會。

4、全班交流。

教師出示課件:

比較: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改成:

如果(),那麼()。

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巧妙。

出示:應聲,感受楊氏之子的思維敏捷。

並進行師生對答,體會“應聲”意思。

五、背誦課文

學生齊背文章。

六、作業

1、蒐集《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讀一讀,體會意思。

2、熟練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9楊氏之子甚聰惠孔君平

楊梅孔雀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理註釋解詞句,瞭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第二單元我們學習了《古詩詞三首》,誰背給大家聽一聽。

2、剛纔我們背的是古詩詞,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人寫的另外一種體裁的文章,叫文言文(板書),題目是《楊氏之子》(板書、齊讀)

3、文言文的學習能增長我們很多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學,將它學好。

二、梳理全文

1、文言文的朗讀、停頓和現代的白話文是不一樣的,文言文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正確的朗讀,聽老師來把這篇課文朗讀一遍。(出示有停頓符號的課文)

2、同學們學着老師的樣子自由地讀一讀。

3、抽兩生讀課文。(及時糾正)

4、生齊讀課文。

5、這篇課文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板書:楊氏之子)

6、理解課題(“氏”指姓氏,“之”是“的”意思,是一個助詞。“楊氏之子”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7、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楊氏之子?請同學們拿起筆,輕聲地讀一讀,劃一劃。(楊氏之子是一個聰惠的人,他不是一般的聰惠,他可是一個甚聰惠的人。板書:甚聰惠)

8、理解“甚聰惠”。(“甚”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採用了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看註釋”【板書】看來你很會學習;“惠”字我們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來理解,誰來解釋一下?)

9、指導寫“惠”。(智慧源於心,“惠”字在寫的時候,下面的心要寫得稍大一些,這樣惠字才能站得勞。)

10、除了楊氏之子外,文章還有一個和重要的人物是誰?(板書:孔君平)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11、引出第二句,理解第二句。(這句話老師讀了很多遍,其中的“詣”字【板書】,我不是很明白,誰能幫助我來理解一下?“詣”字就是拜見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看註釋],看來你真能學以致用,老師也運用你的這種方法來理解後面半句話的意思。)

12、楊氏之子是怎麼招呼客人的?你是從哪一句話中知道的?(抽生讀出來)

【爲設果,果有楊梅。”是誰爲誰設果?你是怎麼知道楊氏之子爲孔君平設果?前一句中講到了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你採用的是“聯繫上下文”(板書)的方法來理解,真不簡單。】

13、這句話中重點強調了那一種水果?(楊梅)所以“果”字後面要作停頓,請同學們帶着停頓來讀一讀。

14、楊氏之子“甚聰惠”體現在文章的那兩句話中?(出示,抽讀)。【“孔”指誰?“指”指着什麼?這兩個字都需要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曰”是說的意思,“曰”字在寫的時候將它寫得寬一些,扁一些,千萬別寫成“日”字,漢字是很注重長短變化的。(師板演)同學們在作業紙上寫兩個。“君”是你的意思,“果”可以理解成水果,也可以理解爲楊梅。誰來將孔君平說的這句話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楊氏之子聽了孔君平的話後回答道(引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生齊讀)。“夫子”是何意?“禽”和我們現在的家禽意思一樣嗎?誰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15、楊氏之子回答得和巧妙,巧妙在何處?(孔君平以楊梅聯想到楊氏之子的姓,楊氏之子馬上以孔君平的姓聯想到了孔雀,兩人這樣一調侃,使得見面的氣氛變得更加輕鬆融洽。)

16、如此巧妙的回答,如此充滿藝術的話語,同學們好好地來品讀一番。

1)同桌分角色讀

2)抽兩生表演讀

3)再抽兩生表演讀

4)男女生分角色讀

17、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誰願意將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18、有了對課文的理解,同學們肯定能夠將文言文所包含的韻味讀出來。(齊讀)

三、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兩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老師從《世說新語》中選了一篇文言文,同學們試着來理解一下。

2、抽生理解。

四、小結作業

1、在學習中,我們只有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方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作業本》1—3題。

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文言文楊氏子甚聰惠惠

看註釋楊氏子孔君平詣

聯繫上下文楊梅孔雀曰

《楊氏之子》公開課的教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課文《楊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0課。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戶人家中的一個九歲男孩的故事。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沒有接觸過文言文,這是第一次,一般會覺得很難讀,很難懂,如果引導不慎,就會讓學生厭惡文言文了。針對學生這種實際情況,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儘量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認識:學習文言文真有趣!爲他們以後的方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能正確讀寫“家離”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體會人物機智。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匯入,解讀課題,遷移運用。

1、出示幾句孔子名言,學生自由學習。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學生的幾句名言與我們平時學習的現代語言不一樣,你們發現了嗎?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第10課,讀一讀,這幾句話是否與課文有相似之處呢?(學生討論)

師歸納:像這樣的語言就聽“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聽“文言文”,也聽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學寶庫中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文言文。(板書:10楊氏之子)

2、解釋課題

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生讀說意思,師歸納)

3、這是古人說話的方式,請同學們也試着用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生用文言介紹自己)

設計意圖:

①複習匯入法既能複習舊知識,更爲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曾經學過文言文,使他們對文言文沒有懼怕的心理,並且能容易使學生進入角色。

②讓學生試着用文言介紹自己是讓生初步感受文言特點,且對古文中的“氏”遷移運用

二、初讀課文(讀懂字詞,讀懂停頓,讀通古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讀通課文。(放聲自由讀課文,爭取把文章讀通順)

2、檢查讀通情況,着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

惠曰禽詣乃應

3、引導學生讀懂停頓。

a、指名朗讀

b、交流討論

c、歸納節奏

d、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朗讀去感受文言的特點,以讀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

三、合作學習,理解意思

1、生默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蒐集的資料理解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標記。

2、小組合作學習。

3、全體交流解決難點。

4、知道每個句子的意思後再連起來試着說說課文的意思。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學生更快地更容易理解課文的意思)

四、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那些疑難。

2、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透過質疑,找出問題,以達到熟悉課文的目的)

板書設計1

10楊氏之子

惠曰禽詣乃應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

2、朗讀課文,就就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以複習的形式,進一步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深層對話,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

1、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師生對話,理解字面之意: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

“此”——這個(楊梅)“果”——水果

“君家果”——你家的水果

(得出“此是君家果”的意思)

(2)品讀對話,體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楊梅同姓,乃一家人

2、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感悟對答之巧。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讀第一句:多麼聰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學生齊讀第一句,隨機解釋“惠”同“慧”,通假用法。

(2)品讀“未聞”之妙。

君家——夫子家楊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提示“未聞”不講解

學生對比着讀:

孔雀是夫子家禽。(語氣說話硬邦邦的。)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語氣比較婉轉,聽起來比較有禮貌。)

a、指導學生帶着不同的語氣,讀出意味。

b、再造情境,遷移運用“未聞”。

師:楊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楊梅)此是君家果。

生: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師:果然聰明!接着又來了個姓梅的。(手指楊梅)此是君家果。

生:未聞梅花是夫子家花。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以白話和文言對比着學習既能讓生易瞭解課文內容,又能進一步認清什麼是文言文,更能品味出文言之精妙。)

三、熟讀成誦。

1,師:這麼聰慧又懂事的孩子,你們喜歡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名學生讀文,配樂)

2,師:學到這裏,你能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着書朗讀。

(設計意圖:此教學過程是對學生學習的檢驗。)

四、拓展

將課文改寫成白話文

五、總結

板書設計

10楊氏之子

拜見其父

孔君平楊氏之子

巧妙回答

甚聰慧

教學反思:

此課是學生第一正規學習文言文,與往常的文言名句的學習大不相同,文言名句只要弄清其意既可,而文言課文就不能只停留在其意瞭解或理解,要一步一步,從易到難,從其文意到其文外之意,要在思想上認識,理解,感悟文言之精妙。所以在教學中從文言名句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進入正題文言學習。

在學習結束時,安排“拓展”——把課文寫成白話文,是對生對課文學習的檢驗。後來批改學生改寫的白話文,發現確實有部分學生的改文不錯,其中有幾篇很有特色,既有白話之現代氣息,又不失文言之韻味,實爲上乘之作,陳薇同學的習作尤爲突出,令我大開眼界,沒想到小學五年級學生竟有如此之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