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通用30篇)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

一、區域活動的意義和價值

區域活動時教師利用遊戲特徵創設情境,讓幼兒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自主選擇、操作、學習,從而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積累、修正和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在獲得遊戲般體驗的同時,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對幼兒而言,它是一種看開放性的、低結構性的活動,幼兒可以自己的興趣、需要、意志爲導向自主活動,活動的內容、時間、節奏、順序以及活動的夥伴、規則等都可由幼兒自己決定或與同伴商量、協調,在擺弄與操作、探索與發現、交流與詢問等過程中實現和生成活動。對教師而言,它是教師基於對幼兒興趣與需要的瞭解,並能反映一定教育價值而組織的活動。教師將自己的主導作用透過環境創設、材料投放、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建議、夥伴間的影響來加以滲透。與過去那種“罐頭式”的計劃活動不同,它需要教師時刻“追隨幼兒”,透過觀察幼兒活動過程,瞭解活動結果,調整活動方案,使區角活動的內容和材料更好地定位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上,進而更有效地去推動幼兒的自主學習和經驗提升。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通用30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通用3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

《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陳鶴琴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數學活動對於我們青年教師是一個很難掌握的領域。今天的《區分單雙數(一)》,是一節隨堂課。在活動的進展中,就發現了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活動後就及時與領導、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準備應爲幼兒的操作學習服務。

在活動的第一部分:感知單數和雙數的第3、4小點中:請幼兒按卡片上的數字取出相應的雪花片;請你2片2片地數,發現了什麼?讓幼兒嘗試2片2片地數,其實就是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發現今天要學的知識點:2個2個數最後多1的,表示這些數量的數叫單數;2個2個數剛好數完的,相等的,表示這些數量的數叫雙數。這一環節是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構建知識點的關鍵。而作爲老師的我在設計了這一環節,幼兒也對其進行了操作感知,卻沒有對讓幼兒的感知的、發現的進行及時地梳理,以至於落空了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也沒有爲下面的知識點總結做好鋪墊,使得總結成了灌輸知識的一個形式了。

作爲大班的幼兒了,可以運用記錄表,讓幼兒在操作中及時地記錄,以記錄的形式將事物的現象簡單地呈現出來,並能容易地找出規律。幼兒可以透過表格來認識到原有知識是不對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錯誤,使幼兒的知識系統化,也讓幼兒的發現得到驗證。幼兒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於是,教師在總結中出現的表格就是從幼兒那兒提取過來的,教師要小結的知識點也是幼兒們自己發現、總結出來的。

二、知識的學習是幼兒主動探索中的一種積累。

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是是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不管是哪一個領域、每一個知識點都應是教師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在自主探索中,主動構建的一種經驗。在這節數學活動中,知識的學習其實是:發現—梳理—總結的一個過程。讓幼兒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尋找,去發現,教師就幫着引導、梳理,教師的教其實就是對幼兒在今天的課堂中發現的、積累的新知識的一個小結。

三、數學教育中的生活化、遊戲化。

在《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即數學教育生活化。這一點還做的不錯。我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出示成雙的實物:襪子、鞋子。提問:這是什麼?有多少?(有幾隻?有幾雙?)配對的兩個物體是一雙,請你想想哪些東西也是一雙的?充分挖掘數學教育中生活化的價值。巧妙地抓住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融合,以幼兒的生活與經驗爲基礎選擇,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求知慾,自然地營造數學活動的環境。

設計—實踐—反思的過程,讓我對教材、設計意圖的運用都有了更透徹的瞭解。而在數學領域這一塊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會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進老教師的課堂,學習她們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認真實踐與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構圖講述活動讓孩子畫出講述重點

雖然意識到構圖講述活動孩子在講述過程中對圖的利用不是很恰當,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來孩子的表現還是不盡人意。當我發現孩子們還是在利用整幅圖的的某一小部分作爲重點進行講述的時候,我一下想起繪畫活動時我們的要求——必須把重要的部分突出,於是我停止了講述,出示一副背景圖讓孩子們觀察,然後把自己想好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圖上畫出來,當孩子們把自己想法畫出後大家的爭論就開始了,有的說怎麼跑那裏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說這麼大副圖你只是利用了一點點呀,哈哈,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了。於是我接着孩子們的話講出了圖的作用,提醒他們在今後的講述中,必須認真觀察圖片,找出重點的內容,然後以其爲背景進行講述,如果喜歡其中細小的內容可以作爲講述的某一要素進行利用,豐富講述的內容。透過對幾幅圖的觀察,孩子們基本把握瞭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圖的重點部分,如何突出圖的精華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圖在講述中的作用,相信這樣在以後的講述中他們就會更好的利用背景圖,進行精彩的講述了。

透過這個活動是我反思到:我們教育活動的前提是孩子們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掌握,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很多東西如果單純是老師在講,他們很難理解,或許在他們的心裏他們在圖中講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爲最完美的,而作爲教師的我們要透過事實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該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纔會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活動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

積木是孩子的好夥伴,一直以來孩子都很喜歡積木,不會厭煩。我們班的積木區中有硬性插塑玩具,軟性插塑玩具,七巧板。積木作爲孩子最主要的玩具,在教學,遊戲,生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重視積木區對幼兒的影響。

我們班的幼兒比較喜歡硬硬的積木,在玩積木時,老師問,“你們的小手真能幹,看看你們的小手會用積木搭什麼呢?”許多孩子一開始不知道怎麼開始,看着積木發呆。當有一個孩子打我叫到身邊說“老師,快來看啊,我做了一把槍,他可高興啦!”我走過去一看,其實有點不像,但還是鼓勵孩子,你搭的積木真好看,我好喜歡哦,其他的孩子聽見就會問這個怎麼搭的呀,教教我吧,幼兒的興趣就高了許多。幾乎班上的孩子一下子都學會了。但是在收積木時,許多孩子把自己掉在地上的積木就讓放在那裏不管,把積木就搬走了。

在積木區活動時,孩子一直很聽話,也認真參與到活動中來,可是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還有待於提高。並且在活動快結束時幼兒不會聽音樂收拾掉在地上的積木,這是沒有預期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3

仿真廚房櫃、地墊、桌子、各種娃娃、各種仿真玩具。在仿真櫥櫃的地上鋪着地墊,孩子們在廚房裏可以隨意的坐在地墊上進行遊戲;桌子放在地墊旁,可以用於擺放玩具。

各種仿真的餐具和食物擺放在另一個區域裏的玩具櫃上,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拿取。

今天的廚房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有的忙着在廚房是洗碗,燒菜;有的忙着在桌子鋪桌子,擺放着餐具,一時間巧虎廚房的地上到處都是玩具筐。小朋友走過去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踩在玩具上,當我過去讓小朋友把玩具筐放在桌上時,孩子們都沉靜在自己的遊戲過程中,對於我提出的要求幾乎沒人理會。滿地的玩具筐讓其他在廚房裏玩耍的孩子非常的不方便,一會兒踢翻玩具筐,玩具滿地都是。

材料的擺放:仿真餐具和食物因爲擺放的離桌子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遊戲的時候孩子們覺得把玩具拿到地上玩起來才更方便。如果把玩具筐擺放在桌子上,當孩子們“燒好”的飯菜就沒有足夠的空間擺放了。於是就出現把玩具筐隨意擺放的現象。

老師的指導:在整個活動中我一直處於孩子們角色之外,只有當我發現問題的時候才引導孩子應該如何去做。其實這時候我的要求對於孩子們來說根本無暇理會,因爲他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中。

老師的指導:角色遊戲是孩子們自己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老師是一個旁觀者,觀察孩子們在遊戲時的各種表現。但是在遊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時老師需要指導時老師需要及時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從遊戲的旁觀者變成遊戲的參與者。特別是託班的角色遊戲,他們遊戲的方式更多的處於模仿的階段,因此需要老師參與孩子們的遊戲中,進行一些隱形的指導,以身作則的方式給孩子們一些遊戲的規則。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4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爲主的方式開展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爲了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鍛鍊和學習,我省開展了幼兒園區角活動評比。三月份我們鐵東區選取了8所幼兒園參加評選,教工幼兒園和旭虹早教幼兒園被省裏抽檢。這次活動從去年開始就進行了,我們除配合市初檢外,還多次下到幼兒園進行指導。透過這次檢查指導,使我對幼兒園活動區的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升。下面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教師活動前的用心準備使我很受觸動

準備是第一環節,其中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區域材料的準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纔會獲得經驗和知識。教師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間和四周牆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製作作品。比如“巧手區”:使用湯勺勺豆子、繫鞋帶、編辮子等;“益智區”: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塊做成快板等進行打擊樂等。教師的用心準備給孩子提供了創造和學習的空間。

二、教師有目的的組織與指導使幼兒玩得開心

組織與指導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在這個環節裏,活動完全是自由的。幼兒自主地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在活動中教師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使區角活動變得更有興趣性和教育意義。幼兒玩得非常開心!

三、活動後的總結評價恰當好處

總結評價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也是區域活動的結束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地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其參與再次活動的慾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活動的情況,評價對幼兒進一步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在評價中很注重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教師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總結,有全班進行的,由分組討論的,還有讓幼兒自己評價的,也有老師指點迷津等。 幼兒的自主評價和教師的全面評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區域活動的過程感覺很完整。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爲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是我們幼兒教師努力要做的。作爲教研員我們要給教師創造更多的平臺進行展示和交流,不斷地進行研究,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學習和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5

隨着幼兒教育方式的深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廣大幼兒工作者的歡迎,也越來越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的價值。

在衆多現代靈活的教育中,區域活動成爲了一種趨勢,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和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臺。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當然在區域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在這兒,我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中的感受和心得總結一些常見的問題。

1、活動的規則、環境與目的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學更是如此。在爲幼兒營造一個好的區域活動的環境時,作爲教育工作者更要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如此,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

2、活動的指導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一些還不能完全的理解,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很大程度上是達不到幼兒教育的教學成果的。首先,在活動材料的準備上,我們必須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態度,適時的更新和豐富活動材料,以至於不讓幼兒有枯燥感,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其次,老師在活動中要明白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我們只是“綠葉”,活動本來就是幼兒自我發展,自我想象,自我探索的過程,過多的干預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最後,活動中,老師要仔細的觀察,同時進行適度的交流,在點滴中瞭解幼兒的內心。

3、活動的講評

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個人認爲十分的重要。在講評中,我們可以從自我的評價和幼兒的評價兩方面出發,進行自我的總結。當然,還有很多的小問題也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6

現如今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自主活動,而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區域活動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兒的喜愛。經過半個學期的區域活動,我班的孩子雖對區域活動的規則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進行活動時能有模有樣了。但是由於空間的侷限,我班在區域創設方面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在實踐中常常會因爲種種的困惑感到束手無策,以至於區域活動只是成爲一個過程,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

區域規則要更新

本學期針對幼兒的自主性,我班對區域的規則又做了相應的調整,每個區都做了一個插卡片的袋子,有六格,卡片是幼兒的學號和姓名,就像身份證一樣,憑證入區域。還有一個彙總的插卡袋分成與幼兒相符的格子,區域結束後,把自己的卡片放入對應的總袋格子裏。對於整理區域時間到了,以前是教師直接喊開始整理,現在是時間一到,播放音樂,幼兒聽到音樂就開始整理,自主盥洗喝水,把小椅子搬到指定的地方,準備進行第一個教學活動。由於實施的時間還不夠長,有些幼兒還是會忘記,需要提醒。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我們還會拍一段孩子在區域時的錄像,讓他們觀看,找出問題,及時評價。我相信經過一系列的更新,孩子們會在自主中得到成長。

區域安全要保障

我班共設有7個區域:娃娃家、玩玩樂、疊疊樂、美術吧、閱讀吧、小醫院、開心農場。由於地方比較小,原本的一個大教室被兩邊攔開了兩個小房間,使區域創設增加了難度,區域與區域之間缺少了連接性。也給教師的管理帶來了麻煩,不能使教師一眼就能看到,安全方面肯定是打了折扣,因此區域活動時,我和另一位老師一直會走來走去 ,儘量多看看,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區域內容要創新

區域內容要隨主題內容和孩子的興趣及時調整。今年開學初,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們利用午休時間,又製作了一些材料投入到了區域中。如娃娃家的微波爐、竈頭、衣櫥,小醫院的諮詢臺,掛號臺等等。記得在一次剪紙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還剪得很好看。經過討論後,就把剪紙作爲我班的班級特色,並把簡直融入到了區域活動裏的美術吧。在這之前去美術吧的人非常少,自從創設剪紙後,每次都是人滿。所以要想讓孩子們有實質性的提升,一定要隨主題和孩子的需求對區域作相應的調整。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比傳統的以知識爲本位、以教師爲中心的集體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要想使區域活動更富有個性化,更有利於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在今後的組織活動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充分挖掘每個活動的教育功能,努力尋找課程賦予孩子發展的意義。我想只有不斷地積累好的經驗並積極運用,我們的區域活動纔會熠熠生輝,富有生命力。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7

經過上次美工區的活動,我總結了一些使用剪刀的方法,幼兒對於剪刀也熟悉了一些,現在操作時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還是有幾個幼兒在那裏發呆,不知道是不會,還是不感興趣。

這些幼兒有剪直線的經歷,現在開始來剪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些圖形都是我自己畫好的圖形,讓幼兒會沿着黑色的線來剪圖形,讓幼兒會使用剪刀,會照圖形剪。這次,我先準備好剪好的,漂亮的圖形來吸引幼兒注意,效果還好,幼兒很喜歡,興致很高,比以前聽話多了。對於圖形,幼兒以前也學過,幼兒更喜歡了。幼兒剪得效果還好 ,剪得好我答應幼兒可以讓幼兒帶回家,幼兒更高興了了。在剪的過程中,我讓幼兒不好用剪刀時,把圖形轉一轉,幼兒掌握了這方法,剪得更漂亮了,不會很凸了。

總體來說,這次活動還不錯,比以前有進步多了。對於個別不會的幼兒我問了他們原因,不會的我認真的教了他,讓他不灰心慢慢剪。漸漸的他們剪得也好了很多。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8

今天上午,園長和xx主任組織了我們部分老師觀摩學習了大班級部組織的晨間區域活動。總體上的感覺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學習不一定是遊戲,遊戲卻一定是在學習。”在遊戲的世界裏學習,讓孩子們受益匪淺。

首先我們是從大四班開始觀摩學習的,雖然已過去兩天了,但是現在腦海中還是能浮現出一走進大四班的那種感覺,彷彿自己已經置身於一個遊戲世界,自己站在了寬廣的馬路上。老師們爲孩子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材料,各種紙盒,易拉罐,摺紙等,孩子們用老師們提供的這些材料井井有條的憑着自己的主觀經驗和想象與小朋友們進行交流創作一切顯得是那麼自然而且有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牆角處的表演區域顯得不夠生機。

其次,我們又陸續來到了大三班,大三班能夠合理利用空間的佈局,小朋友睡覺的寢室,也被老師利用起來創建了表演區,場地很大,佈局裝飾也很有藝術的氣息,簡單而又大氣。教師當中的空間,老師將桌子做很好的隔斷,各種棋類遊戲孩子麼玩的也很投入。建構區當中,孩子們團結合作共同搭建。

接着是大二班,大二班當天區域,辛老師說因爲孩子來的少的緣故,所以,他們班相當的安靜,孩子們在區域過程中玩的都很投入,在一個創意拼擺區,孩子們用一些長長短短的小木棍自己進行拼擺,有的小朋友拼擺的小柵欄,有的拼擺着自己的名字,孩子們看上去注意力都特別的集中。其次,孩子們用白乳膠當畫筆來作畫,老師把白乳膠裏放上了一些五顏六色的顏料將其與白乳膠融合作畫,很有新意。

最後,我們來到的是大一班,大一班剛進門設立的表演區,很多的小朋友在那裏共同玩着,藉助背景音樂的烘托,有的表演唱歌,有的在那裏敲打着有易拉罐製作的樂器,有模有樣的,很吸引人。但是,教室裏最後面的建構區想對來說就有些狹小,很多的孩子擠在裏面玩着,沒有想象的和動手操作的空間。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9

本次活動我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點設計活動過程,將故事情境融入整個活動過程中,從幫助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分糖,根據觸覺分辨軟和硬;再到被邀請參加舞會,到分清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各自的朋友,讓孩子根據生活經驗區分軟和硬;最後透過辨別罐子裏面的聲音來分辨哪個多哪個少。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十分感興趣。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教具的選擇。在本次活動中,將糖果用餐巾紙蓋好,原本是不想讓孩子看到糖果,但是後來餐巾紙扔在哪裏成了問題。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0

區域活動室有好幾個區域,但是,我先讓我們班的幼兒先從超市開始,因爲超市是最貼近生活的,他們都有相關生活的經驗,剛開始的時候有點緊張,順序有點亂,對這個區域活動不了解,不熟悉,導致在給孩子們講時也講不清楚,後來慢慢的學會了,也就沒那麼亂了。

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顯現出很強的興趣,但是幼兒的隨意性比較強,我們沒有好好的指導。我們也在孩子擺弄的過程中急於指導,讓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悄然流失。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表達表現的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充分展示自己。讓幼兒多利用廢舊物品參與到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中來。對於這個逛超市的區域活動主要創設相應的學習與遊戲環境,更好地與幼兒進行有效迴應與推動,彌補了集體教學活動的缺陷,給更多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對幼兒來說,這一開放自主的活動形式,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也使幼兒與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我們進行了遊戲式的教學,寓教於遊戲中,既讓幼兒得到情感上的愉悅,又讓孩子從中學會了按類擺放物品。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手段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法寶。

對於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還需要在我們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努力創新,以便吸引幼兒,使幼兒能自覺、主動地去獲得感性的知識,促進幼兒的發展,達到教育目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1

觀察現象:今天的小醫院由小a扮演看病醫生,小b扮演打針醫生,小c扮演配藥醫生。小d扮演病人來到醫院,小d一坐下來,在老師的提醒下小a問“哪裏不舒服?”,小d不知道怎麼回答,老師提醒她“是肚子痛還是喉嚨痛”,小d說是“肚子痛”,小a拿起聽診器放到小d的衣服裏,在她的肚子上來回滑動,在紙上畫了一枚針,說“你去打一枚針吧”。小d拿着單子來到小b處,小b讓小d坐在椅子上,拿着點滴管子放在小d的手上,可是小b一放手,點滴管子馬上掉了下來,小b只得一隻手按着。因爲今天配藥的人很少,科坐不住了,開始來回走動,串區來到了娃娃家。

分析:今天我們玩區域活動之前,我先向小朋友介紹了進去牌,向他們介紹每個區的進區牌,如貼有媽 媽的圖片的是娃娃家的媽 媽。讓幼兒戴上進區牌,可以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由於我們事先教過小朋友小醫院的玩法,醫院裏看病醫生、配藥醫生及打針醫生的職責,所以小a對看病醫生的職責還是很明確的,能正確使用聽診器給病人看病,而且還會用圖畫表示打針。但是我發現看病的幼兒的經驗不夠,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小病人”在老師的提醒下,基本能向“醫生”表達自己哪裏的舒服。由於幼兒的對小醫院的經驗不夠,所以在活動結束時,我總結了小朋友玩小醫院的情況。同時豐富幼兒的看病經驗,請幼兒回憶一下自己去醫院看病時,如何向醫生表達自己哪裏不舒服,而醫生又是怎麼給你看病。

我們的小朋友幼兒剛剛接觸區域活動,所以還不大會玩。在今天的活動中,一個老師專門在醫院指導幼兒怎麼玩。我想,教師要經常利用談話活動豐富幼兒的看病經驗及醫生給病人看病經驗。還要及時表揚小a這樣玩的好的小朋友,給小朋友好的榜樣。在不斷地強化中,讓幼兒習得經驗。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2

區域活動是實現大班孩子教育發展目標的良好途徑,針對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給孩子們開設了美食一條街,益智區,閱讀區,手工四個活動區,讓孩子自由遊戲,以促進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我透過細心觀察發現益智區中的“找不同”無人來玩,這種遊戲材料是新投放的,“找不同”遊戲的材料也算豐富,圖片色彩鮮豔,孩子們應該喜歡的,可爲什麼不能吸引孩子們呢?

我透過認真的觀察孩子的行爲,分析他們的心理特徵,思考這個區域的材料環境,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1、材料缺乏趣味性

投放“找不同”這個遊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觀察的能力、有耐心、認真、專心做一件事的好習慣。但是很多孩子來到都是一看看,二翻翻,三就走人了,沒有一個感興趣的。

2、活動中幼兒缺乏成功感

幼兒在其他活動區中活動結束後都有作品給大家展示,從中得到一種滿足,快樂,而益智區中的“找不同”卻沒有作品呈現。

3、材料有難度

兩幅畫或是兩種物體進行比較找出不同之處,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有些難度,因爲這種活動要求孩子必須有耐心、細心、還要專心才能完成。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3

區域活動開始了佳佳小朋友選擇美工區。只見他在那裏正在聚精會神的畫一串大葡萄,我一看,綠色的葉子下面畫有一粒一粒的大葡萄,有紅的、綠的、紫的、咦?我想:“怎麼還有黑色的葡萄?我剛想去責備他,但我看見他一雙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於是,我耐下心來,輕輕地問他:“佳佳,葡萄有紅的、綠的、紫的,怎麼會有黑葡萄呢?”他卻笑着說:“老師,因爲這個黑葡萄被蟲子咬了,所以這個葡萄就會變黑了!”

聽了他的話,我恍然大悟。心想:“孩子真的是天真無邪呀!孩子會把葡萄塗成黑色,原來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成人眼裏葡萄是不可能被塗成黑色的,可是又有誰能否認世界上有因爲被蟲子咬壞了而變黑的葡萄呢? 但慶幸孩子沒有死板的去模仿老師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細的觀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作爲幼兒園裏的老師,每天都有孩子們圍繞在身邊,孩子的天真無邪、孩子的童言童語、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隨着我們,透過“黑葡萄”事件的發生,讓我懂得身爲孩子的啓蒙老師,不僅要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學習,更要學會與孩子溝通,開發孩子的潛力,因爲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無盡的,關鍵是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出來,才能讓孩子的天分發揮出來!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4

週二開展了我園第一次園本教研活動,本次園本教研活動圍繞區域開展,下面就此次區域活動作以下幾點反思:

先來談談我班區域活動的良好之處:

一、五大領域貫穿區域活動

從上個學期開始,園本教研提出,區域活動不能“偏科”,要嚴格按照五大領域要求,本學期我班區域延續上學期,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了新區域——社會區《太陽超市》。社會區是從來沒有開設過的,因爲一直以來覺得社會是一個很難的領域,如果要開設區域,就必須準備許多材料,許多前提經驗和知識。但是爲了更加豐富幼兒知識,我們在大班下學期還是嘗試開設社會區,課前進行交代,並且進行相關知識講解,幫助幼兒搭一道牆梯,有了良好的活動前準備,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就不會覺得吃力。

二、拎清區域主線

本學期我班創設的《太陽超市》,雖是一個獨立社會區,可是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其實我班幾個區域都是服務於社會區。例如:《麪包加工室》、《包裝袋加工室》、《作品加工室》,以前我們的藝術區很少得到展示,所以孩子也就不太願意繼續參與,但我們商量如何可以讓他們的作品得到展示?所以我們將藝術區的幾個小區域全部與社會區聯繫起來,藝術區的作品都可以放到社會區的《太陽超市》銷售,不僅增添了趣味性,更激發了孩子的創作慾望,都要比比誰的作品更暢銷。這使我發現,區域活動中,只要拎清主線,其他的區域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三、區域材料的有效性、操作性

以前我們在開展區域活動的時候,都希望材料越多越好,可是我們常常忽略,區域材料多,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就像王燕老師說的,不要盲目投放材料。所以本學期的區域活動我們選擇了些可以完全服務於目標的材料,不要求花樣多,但要求有層次、有難度、有操作性。在數學區可較明顯體現。

此次區域活動需要改進的方面:

一、活動區之間的擺放

我班屬於圓形教室,所以區域是環繞整個教室的,在開展後,我突然感覺到沒有區域的界限,如果不看區域名稱,會使人覺得全部是一個區,這是困擾我很久的一個問題。這次區域我也去中班看了,我很喜歡月亮四班、月亮三班的區域佈局,給人感覺每個區域很清晰。

二、幼兒之間相互合作

《麪包加工室》、《包裝袋加工室》、《美術作品加工室》這三個區都歸屬藝術區,需要幼兒之間互相合作完成,可是我在巡迴指導時發現,幼兒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很少交流,更別說合作了,我試着引導,可以只是“曇花一現”,轉身即逝,我課後進行反思,我想幼兒之間的合作,還是需要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進行培養。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5

在幼兒園,每個大班他們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切實在開展區域活動,充分發揮區角的作用,併合理佈置有自己班特色的區域活動區,如:表演特色區、建構特色區、體育特色區。在不同的區域發展孩子不同的技能,這與集體活動的單一技能目標相比豐富許多。幼兒正是在這些區域活動中增長了知識,使區域活動與集體活動相互銜接,優勢互補。

在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中教師不僅根據教育意圖提供符合月份目標和幼兒發展需求的材料,而且考慮了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如益智區的飛行棋、跳棋、撲克牌等。表演區的各種頭飾、自制的相關道具。讓幼兒透過豐富的材料媒介來大膽地表現自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又如手工區:爲幼兒又投放了一次性桌布、彩紙、漿糊、剪刀等,啓發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春姑娘的衣服,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與此同時,活動材料不僅分期分批地不斷更新,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一定的新鮮感,獲得新經驗。而且在設定區域時,能注重引導幼兒參與,根據幼兒的認識特點、興趣及月份目標,透過與幼兒共同探討來“生成”活動區域內容,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活動前,老師出示了一個紙做的小機器人,小朋友感到特別的感興趣,老師就與幼兒共同探討與以往畫的機器人有什麼不一樣?這個機器人是怎麼做的?這樣,根據幼兒的求知慾望“生成”的認識活動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恰到好處的師幼互動是最重要的。活動前,老師與幼兒共同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得問題和獲得的經驗,以便使幼兒能在原有得基礎上得到更大得發展。同時老師詳細介紹了新投入的福娃棋盤,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內容;活動中,老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讓幼兒做主,成爲區域的主人,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的意願和能力,操作擺弄各種材料,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或商量式的共同探索學習。區域活動中,既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如:幼兒在記錄自己的脈搏時因爲旁邊區域聲音太吵而未完成活動,把此區域與比較吵鬧的區域都設定在了一起,動靜分區有點不夠合理,以後應當進行一些改進。活動後老師與幼兒一起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悅。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如:在記錄鐘點時,教師能不厭其煩地爲幼兒介紹兩種不同的記錄方法,並提出“爲什麼有兩種記錄方法?”的問題,從而留下了更有利於活動開展的軌跡性材料。

透過這次觀摩學習,使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孩子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老師是區域活動的控制者、觀察者、指導者、完善者,在體現孩子的自主性的同時,也發揮了我們老師的作用。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6

活動中我是逐段講述、分析的,四個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方法,先聽再講,先猜再講,邊看邊講。

結合圖片分段講故事內容,故事的生動描述將四季更替這一較爲抽象的現象以擬人化的方法加以講述,把四季描述爲四個娃娃,我每講到一個娃娃出去玩時,注重引導幼兒說出他和誰一起玩?玩的時候出現了什麼變化?主要是讓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來講述四季變化的特徵。爲了讓幼兒將四季特徵和更替順序這一較抽象的現象進一步的認識,我讓幼兒上臺戴上頭飾分別扮演春、夏、秋、冬角色來進行表演,其餘的幼兒做小朋友。當我說到“春天娃娃出來玩時”,扮春天娃娃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走邊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再喊來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們有的表演出了春天來了,春天吹在身上覺得很舒服的樣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領着火辣辣的太陽公公出來,一邊走一邊說“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小朋友們有的表演熱的擦汗動作。

在分段講述故事時注意精簡環節,對於已經理解掌握的語句不再提問重複講述,使各環節更緊湊,夏天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創編的動作也很豐富;完整聽故事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季節娃娃分組座,仔細聽這個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可以怎樣表演?這個要求使完整欣賞故事孩子們更專心。

我加強了每一段的學習,從中讓幼兒更好地理解了內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夠完成了心願了,也發現了他們在一起發生的變化,小朋友對於這些自然的變化是非常感興趣。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透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動中讓幼兒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透過角色表演結合起來,產生情感共鳴和豐富聯想。讓孩子進一步認識瞭解了四季特徵的基礎上,體會四季不同的美,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聽,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透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7

一、案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選擇了不同的區域開始玩遊戲,就在這時我發現有幾位孩子進入了美工區開始選擇操作材料,有的孩子拿彩筆畫畫,有的孩子拿綿團粘畫,還有的孩子拿剪刀和彩紙開始剪紙,作爲老師,這時我開始觀察每位幼兒爲他們提出的問題和疑問進行耐心的輔導和幫助。

每位幼兒都已經選擇好了自己操作的材料並進行操作,就在區域活動進行時間過半的時候,張夢傑小朋友說:“老師你看我剪的好嗎?”這時我走過去彎下腰仔細的看,我問:“孩子你剪的這是什麼?”夢傑吱吱唔唔的說:“嗯……是窗花”。雖然孩子剪的參差不齊但是從我和夢傑對話來看,孩子對她剪的窗花信心不是很滿意,爲了鼓勵她,我說:“你還真別說,剪的真的很不錯,真好!”說完我看到夢傑自己在偷偷的笑,非常得意。

區域活動時間到了,按往常一樣進行對當天的區域活動進行總結並展示幼兒作品,這時我想再鼓勵一下夢潔吧,於是我將夢潔的窗花向幼兒進行了展示。

到了第二天的區域活動,我發現夢潔還是“一如既往”的進入美工區“一如既往”的剪紙,我也發現了,有幾位平時不愛進美工區的孩子今天掙着搶着進美工區,在我觀察孩子的時候,我發現美工區的地上都是紙屑,而且每位孩子都在爭着搶着問我:“王老師你看我剪的好嗎?”

二、案例分析:

其實區域活動就是讓每位孩子自主的選擇自己喜歡並感興趣的.區域進行活動,但是從夢潔小朋友的這個案例,我發現幼兒的興趣很重要,但是每位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比如夢潔小朋友平時在班裏還是在家裏都是比較喜歡動手操作的手工製作,對於科學探究方面不是很感興趣。在處理這個事情我忽略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相當強的從衆心理和相當強的效仿能力,就是說老師說這個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好,他們就會爭着搶着做同樣的事情,他們認爲這樣老師就會表揚他們。結果就造成了每位孩子都要去剪紙,搞的滿地都是碎紙屑。

三、教育措施:

到了第三天我在早餐準備的時候,我用鼓勵的口氣向孩子們說,這幾天小朋友們在區域活動的時候表現的都很好,活動區的常規堅持的也非常好,但是我希望每位幼兒在不同的區域都能有所成就,比如:美工區不是隻能剪紙也能畫畫也能粘畫很多操作材料,你們應該嘗試不同的操作材料,只有這樣你們才能更加的聰明。

四、達成效果:

也許是我的這些話起了作用,在選擇活動區的時候夢潔小朋友拿着小椅子在進去牌那猶豫,看看這看看那,最後終於選擇了建構區,在建構區與小朋友搭建的過程中,夢潔與同伴配合能力相當的強,這時我轉身一看,美工區也沒有了滿地是碎紙屑的現象了。

五、案例反思:

其實讓幼兒發展應該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這一點沒有錯,但是如果幼兒總是“一如既往”的重複一件事情,這樣勢必會導致幼兒發展不均衡的現象,透過這個案例,讓我明白了,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興趣進行有目的的“干擾”,讓幼兒知道你已經對某一活動上很熟練了,你要去嘗試並接受不同的新事物,只有這樣纔會發展的均衡,以後才能適應社會。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8

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我們班張語晞總是靜靜的坐在圖書區進行看書。每次老師走到她面前進行引導,她還是喜歡看書後來經過教師的引導後慢慢嘗試玩益智區、美工區等。爲了張語晞能夠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教師細心的觀察着她的變化。一天,在選擇區域時,驚喜的發現語晞不在執着的選着圖書區、益智區、美工區,而是慢慢又嘗試新的區域娃娃家。教師看到孩子的細微變化,就在一旁靜靜的等待和觀察着。剛開始只看見語晞一直在旁邊觀看和模仿着別人的動作。沒過多久,在汪雅睿的引導和幫助下張語晞也開始慢慢進入了角色,和悅悅一起洗菜、燒飯,漸漸地也開始和同伴間有了交流。

分析:

1、對投放材料的分析

娃娃家的材料投放是比較形象和而且貼進孩子的生活經驗。娃娃家是角色性區域,需要孩子們扮演各種角色。但在活動中需要教師的引導,同伴之間的引領,我們班張語晞是個很內向的孩子,她不會主動選擇,但在汪雅睿的引領下,張語晞也慢慢融入了娃娃家,也會在活動操作各種材料。

2、對幼兒行爲的分析

張語晞在我們班是一個比較內向、慢熱的孩子。在區域活動或者遊戲活動中她喜歡一個人,而且很少跟老師和同伴之間有交流。但在老師的引導和同伴的引領下慢慢的願意跟好朋友接觸,慢慢的交流。每次張語晞有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會當着全班的孩子很誇張的表揚她,讓她慢慢感受到自豪感。在區域活動中老師都會時不時的跟她交流和合作各種材料,讓她慢慢感受到老師像媽媽一樣的溫暖,慢慢接受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從而慢慢的敢於嘗試各種遊戲。

3、分析與調整

在娃娃家的活動中,雖說對其他孩子去娃娃家遊戲比較普通。但在張語晞的身上,我覺得她已經邁出了很大的一步,開始慢慢嘗試新的活動,嘗試結交新的好朋友。既然孩子已經有所改善,教師應該爲幼兒創設更多的平臺和搭建更多的支架(如:在個人秀中讓孩子單獨或多人表演上臺表演、在遊戲中引導張語晞結交更多的朋友、請能力強的孩子或者外向的孩子多跟張語晞遊戲合作等等。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19

三年的農村工作似乎已經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滅光了。上星期突如其來的培訓還讓我滿懷不滿,但是僅僅才三天的學習,我就已經確定,如果沒有來,我真的會後悔!

昨晚交流討論時,有老師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幼兒園上課的主體本應是幼兒,但是如今呈此刻我們面前的現實是,老師主導一切,老師控制着課堂的一切,爲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工作一年時已經發現了,每當有公共課時,不管是我自己上課,還是在聽別人的課,我都感覺講臺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兒,本應爲課堂主體的幼兒,卻扮演着爲老師充當綠葉的主角,於是有一天。

那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羣衆行動。當我來到教室時,有的三五成羣地在書櫃前看書,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環境創設“花兒朵朵”前,尋找着自己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閱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爲孩子們都在做着有好處的事情,說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單,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爲,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好處。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單些。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羣衆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爲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羣衆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學習網被逐漸磨蝕。爲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潛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羣衆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就應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狀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爲幼兒這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搞笑創造了條件,而且爲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期望我的反思能給同樣對這個困惑的老師帶來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開對孩子們的束縛,讓他們更自由,更快樂的學習!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0

一、班級中區域活動的情況:

因爲教室的侷限性,小班的區域活動多少會受到一些阻礙,比如:區域的擺放不能長時間固定、區域的佔地面積較小、區域材料投放的侷限等等。

但是,老師們還是根據現有的條件爲孩子們創設了較好的區域環境,這學期,我們也可以從各個班級的區域中看到老師們的創設與理念的轉變。

班級中的各個區角是孩子們最喜愛玩的地方,但是因爲他們是小班的孩子,生活經驗欠缺,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不能很好發揮它的正確作用,從而使孩子們亂玩,什麼都學不到,或許還會染上一些不好的行爲習慣。

二、本月區域活動的創設:

在活動中,我們是在觀察孩子的同時,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裏,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活動結束後要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

這次的區域我們根據孩子們在前幾次各區域的活動情況,進行了刪減和擴充。比如把建構區進行了擴充,把原來的娃娃家也納入到了建構,爲孩子們的建構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間。另外把閱讀區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就這樣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我們重新進行的規劃,今天是我們新區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們的活動中我發現了重新佈置之後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區域活動的重點:

(1)區域活動開展的優勢:

活動目標明確

我們區域活動多樣化、目標詳細化。

五月份的常規目標是:

1、引導幼兒利用手中的區域牌自主選擇區域活動;

2、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透過這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五月份的活動目標是:

1、角色扮演:逐步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學習模仿成人對自己的關愛;

2、建構區:在搬運、取放、堆疊平衡積木的過程中,可幫助幼兒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獲得理解空間的關鍵經驗;3、探索區:嘗試用瓶蓋蘸上顏料蓋印,感知數量的一一對應。

(2)區域活動的遊戲規則化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幼兒能夠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透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爲,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3)及時的評價

小班幼兒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爲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能讓幼兒養成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習慣。一個月下來,已經會有孩子評價同伴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

四、區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動內容:

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畫、固體膠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比如剪紙小組內大家一起剪紙,撕紙大家一起撕紙,這樣雖然活動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五、區域中的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我們設定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透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活動。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1

區域活動中,琪琪和雙雙兩個小朋友在畫畫。琪琪受了範例的啓發,她的畫面上出現了許多大樹。有的樹枝上長出了嫩嫩的小樹葉,有的樹葉是大片大片的。她一邊畫一邊告訴身邊的同伴:“我的大樹穿上綠衣服了,大的是媽媽,小的是寶寶。”雙雙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開始在自己的畫面上添上大樹和小樹。活動結束時,兩個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兒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來嘗試畫一畫的。帶着這個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時候,請孩子們一起來根據畫面來編兒歌。“大樹是媽媽,小樹是寶寶。媽媽愛寶寶,寶寶笑哈哈。”在老師和孩子們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聽的兒歌、一幅美麗的作品呈現出來了。

一、分析:

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的學習增加了教師與幼兒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運用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導幼兒正確認識物體形象,形成鮮明表象,創編形象的兒歌匯入學習,爲動手繪畫提供豐富感性知識。根據繪畫內容合理創遍兒歌,能夠幫助幼兒掌握繪畫要領,大膽地作畫,形象的語言能調動幼兒極大的學習興趣。對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實錄:

在“搶椅子”遊戲中,我對遊戲規則稍作改動,要求搶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幫助沒有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來。在第一輪“搶椅子”遊戲戲中,每一個幼兒的個性都充分的反應了出來。靦腆內向的丹妮沒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個子矮小、聰明活潑的範志豪沒有搶到位置,急的從椅子的這一頭跑到另一頭,跑了兩個來回,終於和另一個小朋友分享了一張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爲了搶一個大皮球跟小夥伴吵起來的貝貝竟然招呼沒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兩個經常打架的小傢伙竟然抱在了一起,還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說:“看,我們坐下了吧,我們是好朋友!”

隨着椅子數量的減少,我們大一班表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後,最多竟然有四個小朋友同坐一張椅子。雖然第四個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兩腿微屈,靠在後面的小朋友腿上!他們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認同他們的方式。

三、分析:

我被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動了,也許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合作”、什麼是“分享”,難道這不是合作與分享精神的雛形嗎?我們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兒之腹”,過分地誇大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爲。說實話,剛接這個班的時候,這些孩子們的常規確實使我頭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動中,孩子們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們的純潔、可愛、力量和不平凡!

四、策略:

1、平時注意多跟幼兒溝通,發現每一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2、對幼兒的不良行爲更有耐心,幫助並等待幼兒行爲的轉變。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2

一、遊戲要求:

1、遊戲開始前把遊戲卡插入自己想選擇的遊戲區。

2、每個幼兒都要在自己的遊戲區內,不能隨便亂跑。

3、遊戲各個區域的幼兒能分工合作,結束後能整理好玩具。

二、觀察對象:星光大道,娃娃家。

三、材料投放:衣服, 搖鈴,門票,娃娃。

四、觀察分析。

我觀察的是星光大道,是給幼兒自己表演的,可是觀察了兩三天發現去星光大道的幼兒很少,多數都在閒逛,後來我拉了幾個幼兒當演員,自己在那賣起了門票,問小朋友:今天XXX要演出了,你們快過來看啊,可是幼兒絲毫沒有反應,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過來了。他們用錢買完門票後就做在了位子上等節目開始,可是後來演員遲遲不上場,我催他們快點入場,他們說:XXX生病了,主持人沒了,我就充當了一下主持人,可是當幼兒上場表演的時候,他們卻沒有激情,坐在臺下的小朋友也絲毫沒有興趣。

五、反思。

幼兒對於表演流程不是很清楚,還沒有一定的意識,材料也比較單一,後來第二天自主遊戲之前,我講了一下星光大道的遊戲規則,讓幼兒先去理髮店打理裝扮一下,再上場,在放了一首比較激情的音樂,在遊戲中我特地挑選了兩個比較愛表現的女孩,整個星光大道就頓時變的熱鬧起來了。

六、觀察分析 。

在生活區,老師特地做了一隻紙娃娃,娃娃有着長長的頭髮,是準備給孩子們練習編辯子的,可是隻有在剛剛投放的時候有幾個女孩子去玩過,過了幾天就再也沒有人去了。後來,我讓一個幼兒來給娃娃編辮子了,她給娃娃編了兩條辮子後準備要走,我問他你編好了嗎?她說好了,我說爲什麼一個長一個短呀,她被這個問題難倒了。後來我說你再找個小朋友也來幫娃娃編個頭髮試試看,看看你們兩編的有什麼不一樣,看我一直在那,有幾個在醫院的孩子也跑過來了,他說:這個辮子都散了,我問他們你們知道爲什麼會散嗎?又有個小朋友說太鬆了, 小朋友後來就發現編的鬆的就長,編的緊的就短。

七、反思。

教師新投放的材料,來的幼兒僅擺弄幾下就不願意再碰了,其實我們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東西,發現遊戲材料的價值。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提高玩法的難度,或變換引發新的玩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不僅可以讓幼兒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認識材料的一些特性,使幼兒對有關該材料的知識有更多的體驗認識,從而較充分地發掘、利用了現有材料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3

今天是我們玩區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課,請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我旁的邊,分配起了區域。區域是輪流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別喜歡玩建築區,但是也是因爲他們特別調皮,再玩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爭執。於是在玩之前,我們做了勾勾手指頭的保證的,誰一犯錯,就會被取消資格,黃牌罰下場。他們的再三要求和保證,我心軟了。話音剛落,他們幾個高興地朝着建築區走去,玩了起來。我坐在美工區的一角,觀察着他們這幾個孩子。他們是我們班裏很活躍的孩子,有時活躍的只要一看見人就容易興奮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沒過一會兒,他們就爲了一塊積木爭吵起來了終於,嘟嘟他開口了:“阮老師說過《孔融讓梨》記得嗎?告訴我們要謙讓,並且剛開始在玩之前,我們都答應老師的要好好玩,可是。 說着說着,他們不再爲一塊積木爭吵了又恢復到了平靜。

玩區域其實是給孩子創設一個特定的環境,讓他們身入其中去。進入這個環境中,需要接觸夥伴,這就是合作遊戲 。可是如何讓他們學會玩,快樂地玩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一個小小的建築區中,難免會出現爭搶積木的現象,並且它很普遍。即使在開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嚀萬囑咐不可以爭吵什麼的,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什麼都忘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愛玩。作爲老師的我們總是幫着孩子去解決問題,可是不曾想過這樣的方式對嗎?也許孩子也會有自己處理的辦法,雖然不怎麼周到,但在合作遊戲中,讓同伴折服的就是好辦法。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4

區域遊戲中,幼兒是遊戲的主人,自己決定活動內容、選擇材料與夥伴,認真去做該做的事。如:爲區域遊戲的開展,他們積極參與環境的創設,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在充分的活動實踐中,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到了豐富,激發了探索外界各種事物的興趣慾望,從而積極用於外界環境的同時,認識了自身的力量,培養了自信,增長了才幹,同是創造的潛力也不斷得到激發。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區域遊戲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自由活動、自由遊戲:活動類型是幼兒感興趣的,具有多樣化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在區域遊戲中,幼兒的交往能力、興趣愛好等都會集中反映出來,這些方面也只有透過幼兒自身活動才能得以提高,老師不能代替。因此,在指導幼兒遊戲時,我們應正確處理好關係,讓幼兒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我們不僅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而且還要注重將適度的自由與控制約束有機地統一起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我們呢班的陽陽最喜歡玩益智區的下棋遊戲,平時也經常玩飛行棋,這天陽陽小朋友又想玩下棋的遊戲,而這個區域的幼兒已滿,這時,他便來求助於我們,我們沒有給他安排,只是鼓勵她說:“益智區已經夠人了,你自己能不能想個辦法和益智區的小朋友一起玩?”其餘的話也沒說,只是注意觀察她。過了一會兒,只見他又到益智區,對正在玩下棋的幼兒說:你們下棋我來做裁判好嗎?其他孩子商量了一下欣然答應了。於是陽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很快進入了角色。

在區域遊戲中,只有多爲幼兒提供實踐機會,並正確地引導,才能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5

一、背景: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爲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說:“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擡頭看看我,搖搖頭說:“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擡頭對我說:“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裏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着呀?於是我從櫃子裏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着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擡頭看着我說:“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

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瞭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爲,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透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着於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着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爲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並不能達到,怎麼辦呢?小林他透過自我的調整,徵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正是因爲後來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發展水平、能力和經驗學習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興趣的滿足,使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第一層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應靈活多樣。

在《指南》中說“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指南》,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當小林在開始活動時,我首先運用了觀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樣進行嘗試的,當發現他有困難時,我進行了指導、幫助。一開始,我從預定目標出發,想轉移小林的興趣,但這個困難實在是很大,於是我用了示範的方法進行幫助,但這個效果也不大,最後我支援了小林的要求,先讓他用調羹來舀,從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進行提高,這樣既保護了小林嘗試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靈活控制能力,這樣和樂而不爲呢?

三、介入之前,要學會積極等待。

積極等待是指對消極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是急於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透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小林在我轉移他的興趣時,追隨了我,那麼可能小林的困難就不

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着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並支援了小林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小林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瞭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衝突,從而進行了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分析的能力,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特點,及時調整目標,進行支援、合作、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滿足和成功。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6

透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研學習及互查,使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它能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開學初,我們根據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對部分活動區域材料進行了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層次性、趣味性、易操作性。透過孩子們的活動,也充分證明了我們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特別是我們在美工區投放的用麪粉、鹽、顏料混合在一起的繪畫材料,幼兒的作品體現出立體的效果,增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

製作區,一直是我們活動效果不佳的區域,因爲幼兒的製作水平有限。這學期我們經過反覆研討,爲幼兒提供了新穎的衍紙畫,新的材料,吸引了幼兒,每天選擇這個區的幼兒多了,孩子們製作出來的作品也相當漂亮。但是在具體的區角活動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在科學區中,我班小朋友利用反衝力製作的小汽車,老師們提出有不衛生的現象,這一點,使我們沒有考慮到的。根據老師們的意見,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我們可以嘗試用替代物給氣球進行充氣,不直接用嘴充氣。同時對科學區的材料進行增加它的趣味性,可以根據一些科學原理,製作一些孩子們喜愛的玩具。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發現科學原理。

問題二:圖書區的環境有些不夠安靜,這有客觀原因,也存在着幼兒在看書的過程中有不安靜的因素,這要靠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培養。教師也要及時調整一些圖書資料,吸引幼兒的興趣,能夠專注的看書。

此外,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長反思,在觀察長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爲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枕頭的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出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7

兩次相同的情景,兩句不同的話語,就能引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一次,在老師的提示下極不情願的撿起了地上的玩偶,他心裏是不甘的,想的是這個玩偶並不是我掉的,老師爲什麼要讓我撿?而恰在此時我又是以命令似的口吻要求他撿起來。當子煦用生氣的眼神瞟我,表示對我不滿的時候,我的心裏猛然一揪。那種感覺我至今都記得。我忽然發現我一句不經意的話傷到了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雖然我只是想讓孩子瞭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論是誰掉的,我們都應該把他撿起來。但孩子似乎並沒有理解我的用意。他想的是老師在要求我,他們雖然小,但他們和成人是平等的,也需要成人的尊重。

當發生了第二次相同的事件後,我想到了前一次子煦那極不情願的眼神,於是我試探着換了一種口吻。一個徵求似的的口吻,一個詢問式的眼神,都讓孩子看出了我對他的尊重。這一次子煦高興地把兩隻小兔送回了圖書區。看着他臉上笑得甜甜的小酒窩,聽着他和兩隻小兔的悄悄話。我知道這一次我的教育手段是恰當的。建立在平等、尊重上的,適當的教育是多麼容易讓孩子理解啊!幼兒園有孩子喜歡的活動,有能夠理解他們的心事的老師和朋友,他們就能生活的無拘無束,而且從中受益。我的心裏忽然有一股暖流,悄然流過……

在我們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教師透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爲態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援。另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由於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喜歡兒童話、遊戲話的語言。兒童把生活當成遊戲。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感知、體驗、操作,對他們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8

活動亮點

師幼探討表演動作這個環節,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規定如何做動作,而是讓幼兒們觀察圖片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進行創造。幼兒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了綠毛蟲吃東西、蛻皮、睡覺等各種各樣的動作,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學會了在探索中發現,在感受中體驗,不僅體驗了韻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而且藝術感受力、表現力、創新能力等均得到了和諧發展。

活動改進(分析與對策)

1、琢磨着如何讓整個活動如何更有趣,幼兒更喜歡參與,於是嘗試用綠毛蟲吃東西、蠕動、蛻皮等的動作來引導幼兒表現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特徵,比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幼兒聽着音樂也玩的很開心。

2、由於課前豐富了毛毛蟲變蝴蝶的相關知識經驗,幼兒能在圖片提示及語言表述的幫助下,學習與樂曲特徵相應的動作,培養對樂曲的感受力,對發展動作協調能力、想象力有一定的幫助。

3、整個活動有集體學習也有個別學習,讓幼兒創編動作環節如果個別引導多一點在結合集體複習,幼兒的韻律表演就會更加紮實。

活動感受

本次活動我創設了“綠毛蟲來和我們玩遊戲”這樣一個情境貫穿始終,使幼兒們興趣盎然。依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以及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模仿性強的特點,我出示了自己根據音樂結構特點設計的形象可愛、富有卡通色彩的綠毛蟲模樣的圖片。讓孩子們能邊聽音樂邊看圖片模仿着綠毛蟲可愛的模樣進行韻律活動。

如果在傾聽的環節,教師根據律動四個部分的不同特點能說明的再清楚些,孩子們理解和記憶就更清楚,爲表演做好鋪墊。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29

小二班幼兒入園已經快一週了,雖然幼兒的情緒還不是穩定,可大部分幼兒已經基本上了解了在園生活的流程(先吃飯——玩滑梯——聽故事—玩玩具—吃完飯—睡覺—媽媽就接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幼兒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是良好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機,區域遊戲一直以來又以它獨有的形式成爲孩子們的最愛,在那裏,他們可以自由的選擇,自由的交往,自由的玩耍。因此我便試圖嘗試區域遊戲所提倡的“三自”原則即:自選夥伴、自選遊戲、自選材料。我先向孩子們介紹在這地方可以插積木、在哪個地方可以畫畫、玩橡皮泥、在那個地方可以搭房子……可我並沒有告訴他們每個地方的名稱。介紹完後幼兒便一窩蜂似的去搶自己喜歡的玩具,不一會兒,教室裏一片狼藉,玩具、碎紙屑弄得滿地都是,孩子們在遊戲結束後,不顧材料的凌亂,就匆匆的把玩具放到玩具櫃裏,即便將材料放在原來的位置,也是胡亂的一放,馬虎一塞。

遊戲過後我在對材料整理時真是無從下手。於是我靜下心來反思我的教育行爲是不是偏離了《綱要》的精神,我回去後對照《綱要》仔細的琢磨,我才找到了答案。我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出在了我對剛剛入園幼兒的學習特點不夠了解,他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若干的玩具擺在面前,看到什麼都感到新鮮,一會兒玩會這一會玩會兒那,一些玩具拿到手後又不知道如何的玩,只是停留在擺弄、破壞上,所以造成了上述現象的發生。於是我便嘗試改變了以前的做法,先把每個桌子上都給幼兒同樣一種類型的玩具,教給幼兒一到兩種玩法,然後在讓幼兒自由地玩,一是當幼兒學會玩法會產生自信引發對這種玩具的興趣,二是大家的玩具都是相似的幼兒也不會被其它組吸引隨意的走動,這樣下來我發現幼兒的專注力持續時間長了,孩子們對玩具的興趣也增加了。我想在對待剛剛入園的幼兒來說,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一下子就用高標準去要求他們,教師不應操之過急,應一步一個腳印的引領幼兒紮實的學習,教會他們學會學習,幼兒纔會慢慢成長。

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30

區域遊戲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並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所以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們班有四個區域:新東小市場、美工吧、益智區和紅樂坊。每當孩子們進入遊戲區,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們有的畫畫、有的開心的編辮子、玩沙漏,賣東西……他們常常將畫好的畫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他畫的是海底世界;問我買不買她的菜,要買的話可以便宜點賣給我……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着,我也很開心。因爲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因爲在這裏,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悅、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反思如下;

1: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比如我們紅樂坊。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於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考慮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透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2:我們教師可指導不當急於求成,導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積極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積極的期望。

透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爲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