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二、《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反覆地朗讀、涵詠,品味文章優美風趣、生動形象的文字。

二、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感受有聲世界的美好,並能把自己所聽、所感用有聲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語氣親切的散文,透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告訴人們只要用心聽,並且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就一定能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因此圍繞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大板塊——無聲篇、感聲篇、讀聲篇、聽聲篇、述聲篇、結聲篇來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

一、無聲篇

1、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遊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持續半分鐘後,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麼感受?)

2、師總結:此時,生活中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說話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裏,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鳥叫聲等自然界的聲音。)

3、引出課題。

二、感聲篇

1、聽課文錄音(多媒體),整體感知課文。

2、請學生自由談談聽後感受。

三、讀聲篇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2、指名朗讀喜歡的語句,簡單陳述理由。

3、精彩段落賞析:(多媒體出示課文前三段)

學生齊讀、男女生分組讀後,師生共同來總結文章的語言特點。

四、聽聲篇

1、聽音樂《苗嶺的早晨》

要求:

①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②聽完後,用語言描繪出聽到了音樂中的景象。

2、學生聽後,自由發言。

五、繪聲篇

師出示多媒體畫面,要求學生髮揮想象,用文字把聲音的感受表達出來。(生寫作,師指名朗讀)

六、結聲篇

師:平時,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對周圍奇妙無窮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自己身邊那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我們又是否有着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悟呢?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聽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就會發現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說都充滿着新奇與驚喜。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於感知、勤於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並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準備

1、學生蒐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2、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3、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教學過程

一、新加油稿課匯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於人類來講是多麼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琅琅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於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

a、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後,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學生放開喉嚨自由朗讀課文。

2、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3、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後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3、各小組推進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的觀點。④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遊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四、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1、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誇張造作。

2、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爲精彩的、重要的句子。語段勾劃出來,然後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髮,當起風的時候,頭髮互相輕觸着,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髮,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於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麼?

這裏的幾個聲音遊戲,你要不要試着玩玩看,也試着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鬆鬆嚼幾片脆脆的餅乾、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麼聲音?

3。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爲什麼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爲“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爲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於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爲“沒有感覺”的人。

五、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探究:課文爲什麼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3、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如此地豐富多彩,單是我們所能聽到的聲音,就已經是千種萬種。上課之前,曹老師想先考考大家,讓大家來猜猜那是什麼聲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大屏幕顯示“聽,那是什麼聲音?這讓你想到了什麼”,然後依次播放蛐蛐的鳴叫聲,海浪和海鷗的聲音,以及嬰兒無邪的笑聲。每播放一種聲音,都讓一個或者幾個學生講講他們聽到了什麼,以及他們聽到這些聲音時所聯想到的。)

注:之所以挑選這三種聲音,不僅因爲這三種聲音源自動物、自然現象和人類三種不同的對象,更因爲這三種聲音的任何一種都是美好的,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這從風格上而言,是與課文的優美生動的語言相吻合的。另外特地把嬰兒的笑聲放在最後一個,因爲這個笑聲定然能引發學生會心的微笑,感受到這種聲音所帶來的快樂,自然而然地把學生領入了預設的情景當中(看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很善於運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豐富的想象力。於是大家也不難發現,這個世界正是因爲有了聲音的存在,纔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大屏幕顯示課文的題目《你一定會聽見的》,以及作者的姓名“桂文亞”,並播放背景音樂,班德瑞《寂靜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大屏幕的背景是一片綠油油的蒲公英)

注:在這個課件中的很多音樂都選自班德瑞的《寂靜山林》專輯,因爲這些音樂節奏舒緩親切,更重要的是,音樂中夾雜着不少的大自然中的聲音,如鳥鳴聲、流水聲、蟬鳴聲,風格與內容與課文的風格內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觸發學生的想象力。至於畫面,課件中所有的畫面都以綠色爲主色調,且都是大自然中的景物爲對象,這也主要是從課文的內容出發的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大屏幕顯示教師所問的問題,播放背景音樂:班德瑞的《Onemomentintime(一瞬間)》,然後學生自由朗讀)

注:此處播放背景音樂是爲了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提供一個相應的情景和輕鬆的環境,讓他們能融入其中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善於運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

2、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麼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11自然段。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3、但是也並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妙的聲音的。作者還在文章當中提到了一種人——“木頭人”,那麼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所說的“木頭人”是指一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評時,他跟着搖頭。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三、品味語言

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不是木頭人,因爲我們現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顆敏感的心,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一雙善於聆聽的心,我們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儘管如此,在座的同學中可有誰聽見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和雪花飄落的聲音麼?(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會說沒有),可是這些聲音,我們的作者聽到了,她不僅聽到了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而且用非常優美的語言把各種聲音描寫出來。剛纔同學們已經自由朗讀過課文了,你們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況下,學生又都會一致認爲最喜歡課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爲這三段的語言最生動活潑優美且有詩意)那好,我們現在一起來細細品味一下課文的1~3自然段。

1、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課文的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這三段語言究竟美在哪裏。(朗讀的學生可由教師指定或學生推薦。背景音樂:《秋日私語》,大屏幕除顯示教師問題外,還顯示“答題提示: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效果”,這樣給學生答題提供了一個模式,避免了答題的盲目性)

注:因爲課文的前三段文字優美、親切,且適宜於舒緩的語氣朗讀,故選擇了同樣節奏舒緩、意境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私語》作爲背景音樂,可使朗讀和音樂很好地融合,創造出美好的意境

2、朗讀指導

當學生朗讀完畢後,可請幾位學生對剛纔的朗讀做一些簡單的評價,教師做一定補充並總結。

明確:課文的這三段語言因爲是用第二人稱所寫,故而應該用親切的語調來朗讀。其次朗讀時的節奏應該比較舒緩,而不應該急促高昂。“不好,炸彈開啦”一句應讀得慌張。

3、再次朗讀。

在教師對如何朗讀作出一定指導之後,讓學生再次朗讀。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學一起朗讀。

4、討論1:爲什麼我們聽不到的聲音,作者卻能聽得瑞清晰呢?

——作者不僅是用耳朵聽,而且是在用心聽

教師可引導:作者是用怎樣的心聽到的呢?

——一顆童心,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

5、討論2:語言究竟美在哪裏?(引導學生對詞、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聲音的特徵,運用一定的擬聲詞

(2)巧妙利用各種修辭: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生動形象;

(3)各種感官巧妙應用: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多角度。

(4)發揮想像,創設美好的意境……

在學生自主發言的基礎上,揣摩原文,引匯出基本的描寫聲音的思路

(大屏幕顯示:如何才能把聲音寫得生動?

★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徵——以聲寫聲

★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以形寫聲I

★展開聯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巧用各種修辭——以美寫聲)

[注:此處將如何將聲音寫生動的要點,一一羅列在屏幕上,使學生一目瞭然,爲下面的仿寫部分的環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四、仿寫練習

1、看了這麼優美的文章,曹老師也躍躍欲試,仿照課文的前面三段也寫了兩段文字,請同學們來評定一下,曹老師的這兩段文字寫得怎樣。

(大屏幕逐一顯示以下兩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杜鵑怒放的聲音嗎?整整一個冬季,杜鵑都在聚集精華等待着。當春風不斷加溫,花骨朵開始突突突地翻滾起來,終於有一天,她達到了沸點,掀翻了花蓋子,咕嚕嚕地一個個粉紅色的泡泡全冒了出來。

第二段文字:你聽過蜻蜓點水的聲音嗎?蜻蜓看見一面極亮極亮的大鏡子,照出了藍天白雲,照出了紅花綠葉,於是它朝那面鏡子俯衝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輕輕一點,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轟——”一聲,鏡子碎了,世界搖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注:教師的'這兩段文字,如若按照傳統的方式,只是一讀而過,學生就無法對其中的語言進行細細地品味。現在透過多媒體的大屏幕顯示,學生則能夠更好地對個別的語句以及文字所營造的氛圍進行細細地品味。]

2、請學生朗讀教師的範文,並讓學生對教師的這兩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的要點,逐一進行點評。(學生朗讀時,依然播放《秋日私語》的背景音樂,以營造氛圍)

然後教師可對學生所點評的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引導。

3、曹老師相信,細心的你一定也聽到過許多別人不曾聽到的聲音,

也一定能寫得比曹老師更好。現在就請大家也模仿課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寫一段話,把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描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顯示仿寫的要求)

4、學生充足的時間仿寫課文(大屏幕顯示“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的4個要點,並播放《林中鳥鳴聲效之森林狂想曲》,爲學生寫作提供一個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氛圍)

5、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請其他同學對他所寫的文字根據前面的“4個要點”進行點評,教師作一定的補充和引導。

6、教師總結:看來同學也都和作者一樣,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而且能把這些聲音很生動地描寫出來。

五、歸結全文

1、全班朗讀課文最後一段:“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着你歡笑。”

2、教師寄語:“你開始傾聽,用心傾聽,微笑着傾聽,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將回饋與你最美妙的聲音!”

(背景音樂:班德瑞《寂靜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運用自己的生活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課前準備

1、學生蒐集讓自己最感動的聲音材料。

2、掃清字詞障礙。

3、就自己感受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略)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3、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後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熟誠課文內容。

2、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幾部分?

四、品味語言

1、學生自由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2、品味文章中重點句子或語段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質疑解答

五、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蒐集的最感人的聲音,並簡述聽後的感受。

六、佈置作業

寫出對最讓你感動的聲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①瞭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②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說出喜歡的理由。

③品味賞析本文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言。

④能用自己的語言細緻地描述自己對聲音的感受。

課型設計:誦讀賞析課

1、教法設計:

①誦讀教學法

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較多使用問句;多處使用排比句和排比段。可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本文語言的特點,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和作者娓娓而談中接受作者“要用心傾聽”的建議。

②美點賞析法:

學生能結合文章談自己用心體驗過的聲音。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說出喜歡的理由。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述遊戲中的幾種聲音。

教學程序:

一、激情引趣:

匯入:同學們,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也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朗朗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的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於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聽讀妙聲:分三步驟

1、播放示範朗讀磁帶,讓學生在美妙動聽的樂聲中感受課文的美。

2、聽讀的同時要求學生:

a、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課文中描繪的畫面。

b、聽後用語言描繪出文章中提到的某一種聲音。

3、積累文中詞語:

蒲公英、頃刻、面頰、融化、屋脊、噴嚏、激盪、嘈雜、潛意識、過濾、嘮嘮叨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不折不扣、舒展。

三、朗讀感知:分三步驟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2、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作者透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的情味,啓發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就一定能夠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

3、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結構簡析):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采,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讓我們關注聲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以遊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文章主題。

四、賞析美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的語言美。

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說: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比如

學生可能說到的:

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比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髮,當起風的時候,頭髮互相輕觸着,像磨砂紙那樣沙沙的一陣細響……”

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比如,“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比如,“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

這些句子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多處運用排比,比如,課文的1、2、3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形象地鋪陳出那些富有詩意但又細微得難以察覺的聲音;

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多處運用排比,比如,課文的5、6、7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習以爲常、不被留意的聲音;

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多處運用排比,比如,課文的5、6、7段均由一組排比句構成,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我認爲本文的語言美在多處運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比如,“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你怎麼會聽不見呢?”……

這多種問句,不斷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讓學生齊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會其表達效果。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的結構美:

如:

美在標題,標題用第二人稱,彷彿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其中“一定”一詞表示一種堅定的信心,作者相信我們能聽到大自然中很多奇妙的聲音。

美在開頭,開頭三段作者從“無聲”寫起,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三種我們一般聽不見的細小的聲音,如果這些聲音你能用心去聽,那麼世界上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美在結尾,結尾部分新穎別緻,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幾種“聲音遊戲”,透過遊戲,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主題。

3、你最喜歡文中哪些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學生自由賞析

五、描述聲音:

從結尾五種遊戲中選兩種,把你聽到的聲音和感受寫出來交流。

六、小結本課:

本文引領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祕訴說。讀了本文,你知道了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你能有意識地關注美妙的聲音世界了嗎?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一篇隨感式的小品,木文以生動風趣的語言,介紹了各種聲音,探討了聲音與我們的關係,爲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學習本文應引導學生注意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詞語,掌握“頃刻、面頰、噴嚏、激盪、嘈雜、過濾”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掌握“嘮嘮叨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詞義並學會運用;瞭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資訊;欣賞本文別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初步培養對美文的解讀和鑑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對聲音和生活關係的探討,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蘊。

2、透過仿寫句子和課堂遊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像,用“耳朵”細緻地體味生活。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巧用辭格、善用整句,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感受其語言的精美,爲全方位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美點尋蹤法。學生作爲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並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獨特的美,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鑑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

2、教師準備:教學圖片、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音樂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一)導語:

多媒體顯示冬雪紛飛的圖景。

同學們,你們聽過雪花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你一定聽見過,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神奇美妙的聲音世界。(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受文章的美。

教師強調一些需要積累的詞語。

2、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以學習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積極參與。

5、各小組選代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明確: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作了可貴的探討,強調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聲音伴隨着我們成長,聲音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論聲音對我們的意義:聲音充實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樂趣,並增長知識(11~12段)。13段用一連串發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遊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緻,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彷彿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遊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定懸念,誘人猜想……

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

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

(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

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裏?

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運用;

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

美在人稱的選用;

……

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句。

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餘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

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

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並展開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

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

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爲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爲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餘同學評價。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疑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麼聽不出來呢?那麼我再說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麼吧?”“你怎麼會聽不見呢?”“你善於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麼?”……

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爲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彷彿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

(2)賞析課文的意蘊美。

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緻,請說出其獨特的意蘊。

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但由於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爲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着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

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爲“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爲什麼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

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盪所發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麼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麼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裏,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

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緻,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遊戲”,透過遊戲,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五、拓展延伸

設計聲音遊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師播放事先錄製好的磁帶,可以是一首音樂,也可以是冬日的風聲、夏日的蟬鳴、春日的燕語呢喃,也可以是雄雞的報曉聲、深巷中狗的狂吠聲等等,要求學生用心聽,然後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

學生交流。(教師宜以表揚爲主,對感覺靈敏、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同學予以肯定,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鼓勵他們用心傾聽。)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穫

2、教師結束語:

本文爲我們呈現了一個神奇美妙、其樂無窮的聲音世界,啓發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讓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學會欣賞,學會微笑,成爲一個生機蓬勃、活力四射、內涵豐富的生命體,讓世界因爲我們而更加精彩。

七、佈置作業

1、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提示:由樂聲得到啓發,展開聯想和想像,寫成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敘文。)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寫一組排比段,描摹細微的聲音。

八、板書設計

你一定會聽見的

語言美

用心聽你會發現一

美意蘊美

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結構美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瞭解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

2、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提高篩選、概括主要資訊的能力。

3、品讀課文生動形象、優美活潑的語言,提高學生欣賞美和表達美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透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法進行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喚起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生活,去體驗生活,學會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欣賞和表達。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美

1、請學生用力堵住耳朵,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持續半分鐘後,交流感受。

2、讓學生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鳥叫聲等自然界的聲音。)

3、引出課題。

二、聽讀課文,感受美

1、教師朗讀課文1—8自然段,學生凝神靜聽,看看作者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2、作者對聲音有着怎樣的認識和感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9—20自然段,篩選出相關的資訊。

  小結:從作者對聲音的認識和感受中,我們知道無論是“聲”的世界,還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發現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愛。

三、精讀課文,探尋美

1、自由朗讀,勾畫出文中你認爲美的語句或語段。

2、小組討論,對課文的美點進行探究。

3、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小結:歸結出作者描摹聲音的方法

以聲寫聲——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徵

以形寫聲——調動各種感覺器官

以情寫聲——展開聯想、想象

以美寫聲——巧用各種修辭

四、拓展延伸,表達美

開展“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活動,用語言文字描繪生活中引起我們關注和喜

愛的聲音,並簡單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

五、課堂總結,感悟美

1、讓學生爲這堂課做小結,一人一句,比一比,誰的總結最貼切。

2、結束語:原來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美麗如此之多,把眼睛擦亮,我們看到了人們往往“視而不見”的場景;把耳朵喚醒,我們聽見了人們往往“聽而不聞”的聲音;把心扉敞開,我們領略到了人們往往一笑而過的美麗。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涵。

2、瞭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3、整體感知文章,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資訊。

教學重難點

1、以讀帶析。充分領會本文語言的精美,學會全方位的品評鑑賞,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欣賞到的美點。

2、透過仿寫,學習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象,用“耳朵”細緻地體味生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激趣

黑夜給了我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造物主給我一雙聆聽的耳朵,它卻因喧囂的都市迷惑的太久,長久聽不見天籟之音,走進本文,我們的雙耳會更靈動,大自然的奇妙交響,人生的甜美酣暢會聲聲入耳。

(設定導語主要是爲了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情感體驗,切入文章主題,吸引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

二、朗讀體驗

1、聽老師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點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並瞭解學生透過預習,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自由地快讀全文,理清文章大意。

3、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劃分結構。

4、指名讀課文,想一想你記住了課文中的哪些內容。

5、自由地朗讀能引起自己同感的語句。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

明確:

(1)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和我們生活的關係進行了探討,強調了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使我們關注聲音,用心傾聽。

(2)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探討了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聲音伴隨我們成長,並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

第三部分:以遊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中心。

點評:透過多層次讀課文,爲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本環節設計了讀—析—說,使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三、美點賞析

1、默讀課文,把你覺得描寫優美的句子畫下來,多讀一讀。

2、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與同學共同分享。

3、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和你一起去欣賞。

4、老師適當點撥,並給予恰當的朗讀指導,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音韻之美。

讓學生有個性地進行閱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5、任選一個話題,談談自己的品悟。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9

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是自讀課文,需要討論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主題、語言和寫法均有可探討之處,向課外拓展可供設計的點也較多,在一堂課中想面面俱到,很難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大膽取捨教材,顯得尤爲必要。

一、關於學習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感和態度確立了三個學習目標爲: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讓學生學會聽、知道如何聽、怎樣用心聽;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用聽覺感受世界、欣賞美的聲音的能力。

二、關於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掌握會聽的人怎樣聽,不會聽的人會怎樣以及我們應該怎樣聽。難點則爲學習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幽默,使用排比加強語勢,大量使用問句,反問,設問使文章親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稱寫作的特點。

三、關於教學設計和施教方法

教學時間爲一課時,時間緊、任務重。基於此,圍繞教學過程要緊湊、問題設計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題,設計了四個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四、關於問題設計

本着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爲本的理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爲主線,設計了本課的四個問題。前三個問題圍繞聽展開,注重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第四個問題連接學生情感生活,在課內拓展,旨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瞭解自己的聽覺,尊重和愛護自己的聽覺,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態度。至於拓展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也緊緊圍繞課文內容展開,而且問題的設定重在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關於學生能力的培養

這篇課文探究性問題較多,對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有較大的幫助,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開放的活動中透過嘗試,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用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經歷,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獲取過程。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透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並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關於媒體設計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學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也爲了更好的營造學習氛圍,本節課應用的媒體主要有幻燈片、錄音和動畫設定。分別應用在各環節之間。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10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語氣親切的散文,透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告訴人們只要用心聽,並且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就一定能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因此本文有兩個教學重點:一是透過反覆地朗讀、涵詠,品味文章優美風趣、生動形象的文字。二是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感受有聲世界的美好,並能把自己聽到的與感受到的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圍繞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大板塊,即無聲篇、感聲篇、讀聲篇、聽聲篇、述聲篇、結聲篇,來開展教學活動。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一、無聲篇

師: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遊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

持續一分鐘後,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麼感受?

師:此時,生活中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說話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裏,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笛聲、鈴聲、鳥叫聲等等多種自然界的聲音。)引出課題: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感聲篇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請學生談談聽後感受。(可從課文的語言、主題、結構等多方面來談)

三、讀聲篇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2、指名朗讀喜歡的語句,簡單陳述理由,並請其他同學作評價。

3、精彩段落賞析

(多媒體出示課文前三段)

學生齊讀、男女生分組讀後,再請同學試就這三段文字來總結文章的語言特點。

師:文章語言美,美在優美風趣、活潑形象;美在用排比的句式,增強語氣;美在不斷地向讀者提問,引發讀者思考,使人倍感親切。

四、聽聲篇

1、聽音樂《苗嶺的早晨》

要求:

①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②聽完後,用語言描繪出聽到了音樂中的景象。

2、學生聽後,先同桌交流,然後全班發言。

五、述聲篇

1、師: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被我們忽視的聲音,請四人一組交流同學們在找尋生活中的聲音中的收穫,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來爲我們再現他找尋的聲音,並說說這聲音帶給你的感受。

(課前佈置學生找尋生活中那些帶給自己不同感受的聲音,課內主要是交流、展示活動的成果)

2、學生紛紛上臺來再現聲音,暢談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鼓勵和肯定。

六、結聲篇

師:平時,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對周圍奇妙無窮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自己身邊那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我們又是否有着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悟呢?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聽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就會發現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說都充滿着新奇與驚喜。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文結尾處寫了幾種聲音遊戲,選擇其中的一種,試着把感覺記錄下來。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觀察、傾聽生活中的聲音,寫一組排比段。

3、收集古代詩詞或其他文學作品中描寫聲音的佳句。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①朗讀課文,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③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於感知、勤於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教學重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掃除字詞障礙。

②多媒體、朗誦資料、音樂和圖片資料

教學步驟:

一、匯入

眼睛,給了我們色彩,讓我們能夠領略大千世界的五彩紛呈、絢麗多姿;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能夠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祕訴說。可是,你善於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聆聽她用心感受世界的心得!(板書課題,對課題略作分析,吸引學生帶着疑問開始讀文章)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受課文的美,請幾名學生談初讀文章的感受。

2、學生伴着老師給的背景音樂,自由朗讀課文,用筆勾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

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

3、師生一起交流喜愛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並說明喜愛的理由。

師打出:請以我喜歡……,因爲它……。句式來品味文章的美。

4、師小結

正如同學們所言,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想象豐富、細微,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比如課文第3自然段描寫小雪花飄落的聲音,這朵小雪花,它偏偏選擇了一個寧靜的冬夜,而且是輕輕地,輕輕地飄下,沒有飄落在大樹上,也沒有飄落在小河上,而是選擇了一盞孤燈,還只飄向孤燈的面頰,它爲什麼要選擇孤燈呢,她想要幹什麼?哦,原來她也感到了冬夜的寒冷,想要尋找溫暖。最後,她滿足而溫暖地融化了多麼富有詩意的意境啊,多麼勇敢而又執著的小雪花啊!)

另文章的內容很別緻,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彷彿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也特別,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遊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定懸念,誘人猜想

四、深入探究

重點探究:

1、課文爲什麼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提示:

①什麼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

②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

③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2、如果讓你對課文題目進行補充完成如果(怎麼做?),你一定會聽見的。句式,你認爲橫線上填什麼比較合適?爲什麼?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師歸納:

1、因爲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盪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麼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並且這些聲音只有用心去聽,去想象纔會聽到,強調要用心。

2、重在讓學生領會課文主旨。善於用耳朵,用心去聆聽,才能享受世界的豐富奇妙。(估計學生會答出:你用心聽,你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你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你懂得如何過濾,最後肯定大家說得都強調了一點:心的參與)

五、拓展延伸,寫作實踐

給課文1-3自然段配上畫,引導學生學着用心感受世界,展開聯想想象,仿寫一段話。教師給出提示:

你聽過花兒開放的聲音嗎?

你聽過蜻蜓點水的聲音嗎?

你聽過灰塵落地的聲音嗎?

你聽過竹筍破土而出的聲音嗎?

如果有時間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六、好,讓我們來給這節課做一個小結,一人一句話。接龍?ok?比一比誰的總結最貼切。

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同學們,讓我們把耳朵叫醒,把眼睛叫醒,把心靈叫醒!懷着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會發現生活原來這樣絢麗多姿,充滿樂趣!

七、作業:

1、繼續完成想象作業,整理後寫在隨筆本上。

2、建議玩一玩課文末尾提供的遊戲,學着用心感受。

標籤:聽見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