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通用8篇)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什麼是報告

工作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彙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工作報告主要是在彙報例行工作或臨時工作情況時使用,是報告中常見的一種,除工作報告之外,報告還有情況報告和答覆報告兩類。

二、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通用8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1

一、項目建設單位:

建設單位:某某縣某某鎮某某村。

二、項目所在村基本情況

1、項目村行政區劃:項目所在村隸屬陝西省咸陽市某某縣某某鎮。

2、項目區自然條件:建設項目位於咸陽市某某縣境內,地處黃土高原,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是黑山,海拔1505米;最低點爲某某鎮坡龍頭溝谷,海拔572米。某某樑爲屋脊狀分水嶺,使整個地形向南、北、東三面傾斜。主樑西端爲低山區,南北兩側樑溝並列。以某某樑爲軸線,分南北兩大水系。北部爲涇河流域,有四條東北向溝道切割。形成六條南高北低的樑與塬結合區。南部爲渭河流域。兩條水系使整個地形呈溝谷縱橫的黃土破碎塬,塬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

全縣地貌分:中低山區、殘塬樑峁區、分割黃土塬區、底黃土塬區、溝河、涇河高階地及河谷谷地等類型。

建設項目所在地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幹寒,夏季短而溫和。年平均氣溫爲10.8℃。7月最熱,平均23.7℃;1月最冷,平均-2.9℃。年較差平均爲26.6℃,年平均日較差爲

9.3℃。年,年最高氣溫平均爲15.9℃,極端低氣溫爲-18.8℃,全年無霜期平均210天。冬季凍土最早在10月2日,最晚解凍在3月4日,最大凍土深度爲55釐米,凍土深度達10釐米有52天。南部較北部解凍早。應合理做好工程施工安排,以避免氣候對工程的不利影響。

項目所在地某某縣境降水北部多於南部,南北相差83毫米。平均降水量爲578—661毫米。全縣降水量最大月份在7、8、9三個月,總降水0.47。各季風向隨大氣環流影響較大,以東南風爲主。春季風速最大,平均2.3—2.7米/秒。

對工程有影響的自然災害主要是連陰雨和暴雨、積雪和冰凍、霧和浮塵等,均對公路施工和交通運營帶來不利影響。

建設項目境內頁樑隆起,成爲涇、渭兩流域的分水嶺,頁樑以南,除三岔河流入涇河外,好詩河、莫西河、某某溝等均由北向南流入渭河。頁樑以北的拜家河、甘井溝、郭村溝、某某溝、後溝、南漳溝、店子頭溝等,皆由南向東北流入涇河。全縣有大的溝谷8條,長度在500米以上的溝谷893條,總長度1320公里,溝谷密度爲每平方公里1.48條,面積佔全縣99%以上。河流水系形狀大多爲羽毛狀,個別爲扇形或圓形

由於地貌特徵的控制,年徑流量由北向南變化範圍在50-70毫米之間,年均徑流量60毫米,徑流係數爲0.1最大暴雨量50毫米。

徑流和降雨量的年內變化分佈相一致,大部分徑流集中在7、8、9三個月。流域內溝谷縱橫,表面坡度大,徑流下滲小,大部分降雨透過河道、溝坎、泉流形成地表水。土層厚度,土壤浸蝕,塬面支離破碎,加以塌方、滑坡、堆積等,水土流失嚴重,年平均懸移質模數500—1000噸/平方公里。7、8、9三個月和暴雨季節,輸沙量更甚。

地下水的補給,主要透過降雨滲入。除黃土潛水外,局部地區有灰巖水和基岩裂隙水,黃土潛水埋深,最高20米,最低78米。基岩裂隙水埋深在250—300米之間。

全縣境內的地表水主要由涇河、好詩河、三岔河、莫西河流域,徑流總量的90%由降水補給,10%由泉水補給。

工程沿線地下水在不同地形及不同時間分佈不均。基岩裂隙水受構造裂隙及次生裂隙控制,分佈在隱伏基岩內,埋深在100—300米。黃土潛水分佈在黃土中與基岩的基礎面上。最高埋深20米。每年高水期在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低水位在八月上旬。

3、項目村地理位置:某某村位於某某縣城西南約35Km處。

4、其他情況:全村共4個村民小組,256戶、1100人,貧困人口68戶272人,共有耕地面積2828畝。該村以糧食、蘋果、畜牧業爲主導產業,2013年羣衆人均純收入爲4880元。近幾年村已硬化部分街道。本次需硬化道路2條長428米,該路爲土路面,路面坑凹不平,晴通雨阻,羣衆出行很不方便,嚴重製約着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羣衆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編制依據:

1、咸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做好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通知》

2、《陝西省以工代賑實施細則》

3、《陝西省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4、《某某縣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

5、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

6、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可行估算計價依據》

7、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分項指標

8、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基礎資料

四、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十二五”是國家深化改革,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推動新農村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時期,十八大以來,某某縣各級政府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爲“三農”工作的重點,高度重視並納入“十二五”規劃付諸實施。本項目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完全必要的。

1、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中央和國務院從國家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作出了西部大開發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戰略決策,把經濟建設的重心轉向西部,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三農”問題上,加大投資力度,以改善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這對某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機遇,因此,建設該項目是適應西部大開發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2、是建設某某經濟強縣的需要。

某某地處陝西中部偏西,土地、水力、林草、礦產、旅遊等自然資源豐富,但由於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發展條件限制,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尤其農業生產落後,產品銷售困難,村域經濟發展緩慢,羣衆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很大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礎設施落後,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因此,某某縣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爲建設經濟強縣的重點來抓,以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加速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由此可見,該項目的建設對於建設某某經濟強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農村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某某縣是全國貧困縣,因自然、歷史和社會等原因,工農業生產相對比較落後,農民收入和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始終低於全國、全省水平,雖然近年來有了很大提高,但落後的交通條件,仍然成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產增收的制約因素。“要想富,先修路”已成爲某某幹部羣衆尤其是農村羣衆的共識。公路修通後,優化了投資環境,能促進項目區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農產品生產發展迅速及各項生產成本、運輸費用降低產生的效益等。

因此,建設本項目,對改善農村交通條件,促進農村果畜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加快城鎮化建設,改善農村環境品質,提升農村整體形象將產生顯著的作用,也必將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建設小康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4、是強化縣域路網結構,完善路網布局,提高路網整體服務水平的需要。

近年來,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某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農村相互之間以及與外界的經濟交往日益頻繁,農民對人居環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慾望愈來愈高。爲了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之需要,某某縣積極爭取國家加大農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先後建成了一批農村重點公路交通項目,使某某縣公路交通運輸困難和緊張狀況得到初步緩解。但是農村公路路網密度、通達深度不夠,佈局不盡合理,等級、結構、路況差等問題還相當嚴重,影響縣域公路網的整體服務水平和經濟效益,制約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因此,建設該項目對於強化某某公路網的結構,完善路網布局,加快“源頭”建設,提高路網服務水平和整體效益意義重大。

公路修通後,優化了投資環境,能促進項目區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農產品生產發展迅速及各項生產成本、運輸費用降低產生的效益等。

五、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推進城鎮化,既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也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任務是優化城鄉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項目的建設對加快該縣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的建設將大大促進該村的開發建設,拓展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有利於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透過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利於優化資源配臵,提高效率,引導各類發展主體向城鎮聚集,實現集約發展。項目建設後,隨着道路周邊的開發,將加快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爲帶動農村經濟繁榮和推動城鎮化進程的又一重要力量,發揮地域性經濟、文化及各種社會化服務中心的作用,並對周邊地區城鎮化建設起到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它的建設是可行的。

1、在原老路上改建,截彎取直,少拆遷,少農田、工期短,當地羣衆擁護,縣、鄉政府及公路等有關部門大力支援,有利項目圓滿完成。

2、該項目建設符合某某縣農村公路規劃的。

4、該項目建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貧困鄉鎮人民脫貧的需要,該項目的建設成降低當地農副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運輸的成本,提高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有利於引進外地資金和技術,帶動當地礦產資源,旅遊資源、農業、林業、養殖業的開發,將產生極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六、項目建設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水泥混凝土道路硬化0.428km。包括路基處理,灰土基層及水泥混凝土面層。

七、項目建設的標準:

根據《陝西省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某某縣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並結合該村交通狀況及發展的需要,本項目擬按照四級公路標準建設,主要技術標準如下:

1、 計算行車速度:15公里/小時。

2、 路面類型:18cm厚C30水泥混凝土路面

3、 路面寬度:3.5m

4、 路基寬度:4.5m

5、 10%石灰土基層寬度:4m

6、 最大縱坡:9%

7、 曲線半徑:極限最小半徑15m,一般最小半徑30m。

8、 停車視距:20m

主要工程量表及計算依據

八、總投資和資金來源:

1、估算說明:

該項目爲咸陽市某某縣2015年以工代賑項目,道路全長0.428km,可解決該村部分羣衆出行困難及生產銷售困難問題。

1.1編制依據

(1)、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

(2)、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可行估算計價依據》

(3)、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分項指標》

(4)、某某縣建築材料價格表

1.2建設投資估算的原則和標準依據

(1)材料價以咸陽市造價資訊網發佈的某某縣2014年2季度建築材料價格編制。

(2)人工費根據陝交函〔2012〕419號規定公路工程生產工人人工費標準按45.04元/工日計算。

(3)其他材料費、機械使用費按《公路工程估算編制辦法》規定記列。

(4)其他工程費率:根據《公路工程估算指標》附錄一規定記取。

(5)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施工技術裝備費等按照部頒費率標準612號檔案規定記取。

(6)施工技術裝備未記列。

(7)建設單位管理費未計列。

(8)勘察設計費未計列。

2、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

投資估算該工程總造價180576.00元(詳細估算見附表),其中申請國家以工代賑資金150000.00元,羣衆自籌資金305766.00

九、施工組織和工期

1、組織領導:

成立該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領導、組織、監督、協調和指揮項目的實施工作,以確保工程施工順利進行。

2、施工力量:

工程施工擬配備勞力15名,組成路基施工隊和路面施工隊;裝備ZL50裝載機一臺,T75推土機1臺,YZ12-15光輪壓路機一臺,水泥混凝土拌和攤鋪設備一套,翻斗車5輛。

3、質量保證措施:

3.1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全面加強工程質量管理。

3.2嚴格按照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藝施工,嚴格按設計標準與質量標準進行監督、檢查。

3.3嚴格按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進行自檢與驗收。

4、工期保證措施:

4.1配備強有力的施工隊伍和先進的施工設備,採取先進的施工工藝和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提高作業效率。

4.2成立高效、務實、精幹的施工管理機構,強化施工管理和工程調度,經常平衡隊與隊之間和分項工程之間的進度,以減少窩工。凡能平行作業的儘量安排平行作業。

4.3備好施工用的材料。開工前,大宗材料備料在40%以上。

5、安全保證措施

5.1施工單位應設專門機構與專職安全員,具體負責施工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

5.2加強施工期間安全宣傳和教育,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

5.3加強安全監督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5.4設定安全警示標誌和專職交通管制人員,確保交通暢通和交通安全。

6、環境保障措施

環境保護措施與投資在選線時對生態敏感點,儘量採取避讓的措施。設計時應採取相應措施加強邊坡的防護和排水工程,加強植樹綠化,使水質的污染減少到最小程度工程設計時儘量做到填挖平衡,減少棄方和廢土,對沿線土、石方的調運,以及不可避免的廢方堆放應做好設計,減少水土流失,避免廢方淤塞河溝或侵佔農田。

增加擋牆等防護工程,保護路基,維護生態環境。根據地質水文情況,邊坡坡頂應做好截水溝,以及路基排水系統設計。合理安排施工進度。禁止採用大的爆破工藝,以減少山體和植被的破壞。防止亂砍濫伐,保護好原有森林植被。採用工程防護與生物防護相結合的措施,穩定邊坡,美化環境。環保投資由項目村自籌解決。

項目施工基本按原路線走向,依照不拆遷,不佔耕地的原則進行設計施工,項目施工與營運遵守相關環保法律、法規,不會對環 境產生污染,基本不破壞原有環境。

6、建設計劃

本項目計劃工期20天。

十、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

透過本項目建設,項目實施村每年可增收3.3萬元,靜態投資回收期6年。在使用期內能收回投資,經濟上是可行的。

項目實施區農民人均收入較低,透過項目的實施可實現如下社會效益,使農民增收。

1、該項目建設總用工可爲該村帶來勞務收入,解決該村羣衆就業問題。

2、該項目建設所用材料可帶動地區原材料開採、加工及運輸產業。

3、激活農村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增加農民收入,產生的直接效益使項目區收益人口人均增收達30元/年。

4、爲農民脫貧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

5、資源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成爲農民增加收入新的經濟增長點。

6、改善了項目區招商引資環境,利用外資和技術,促進當地經濟和鄉鎮企業的發展,擴大就業機會和增加農民收入。項目區

生活水平比較貧困的原因有諸多的因素,但影響最大的是資訊不靈、交通不暢。項目的實施不僅能改善交通環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使該區域的羣衆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外界致富資訊,使觀念更新,使鄉村道路變成致富路。

十一、建後管理措施

項目建成交工使用,後期維護和保養將有村組進行負責,道路各段的保養維護劃分到個人,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路基保養

整理路肩、邊坡,修剪路肩草,清除雜物,保持路容整潔及路基的幾何尺寸;疏通邊溝,保持排水系統通暢;清除擋土牆、邊坡、護欄滋生的雜草,清理伸縮縫、泄水孔及鬆動石塊以及路緣帶的修理。

2、路基保養

清除路面泥土、雜物,保持路面整潔。排除路面積水、積雪、積冰、積砂,鋪防滑料或壓實維持交通。砂土路刮平,修理車槽。碎礫石路面灑水刮平波浪,修補磨耗層。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縮縫的正常養護。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2

一、建設背景

爲了改善鄭州的交通狀況,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的交通措施,“兩環暢通”方案的提出,把四環線打造成了一個全立交化的外部通道;同時,充分利用環城的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和西南繞城高速,把108公里左右的高速環道功能內化,讓它由一個外部通道,變成一個分流城市內部交通的快速通道。

二、建設的必要性

1、本工程的實施,爲加快推進都市區建設提供交通、生態以及服務保障。

2、本工程的實施,是中原區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鄭州經濟發展的需要。

3、本工程的實施,可以加快城市道路路網建設,完善規劃道路系統,儘量滿足交通增長的基本需求。

4、本工程的實施,可以極大的改善本區域工農業生產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研究內容

1、詳細調查收集項目區域有關資料,分析論證建設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及實施可能性,重點研究本次道路實施段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對遠期建設的影響和銜接;提出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使擬建項目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

2、調查現有路網的技術狀況和適應程度,結合項目影響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狀況和發展規劃,分析論述項目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3

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1

第一節 項目簡介 1

第二節 項目編制依據 1

第三節 項目編制原則 2

第四節 項目編制目的 2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內容 2

第六節 項目建設的背景 3

第七節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5

第八節 項目經濟總表 6

第九節 結論和建議 6

第二章 現狀評價及建設條件 8

第一節 區域概況 8

第二節 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16

第三節 道路交通現狀及評價 19

第四節 沿線建設條件 28

第五節 沿線水文地質等條件,地震烈度區劃 29

第三章 道路規劃及交通量預測 34

第一節 道路路網現狀及道路服務水平評價 34

第二節 區域路網規劃 34

第三節 交通量預測思路 36

第四節 交通量預測內容 37

第四章 採用的規範和標準 45

第一節 設計及施工規範 45

第二節 技術標準 45

第五章 工程建設必要性論證 47

第一節 區域路網交通狀況和發展趨勢 47

第二節 完善城市交通的需要 48

第三節 擬建道路對交通量增長的滿足程度 48

第四節 經濟發展對道路交通的要求 49

第五節 擬建道路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49

第六節 擬建道路對環境的影響及環境改善的要求 50

第七節 滿足城市景觀與城市發展的需要 50

第八節 對文物古蹟、樹木等的保護措施 51

第六章 工程設計方案 52

第一節 方案設計原則 52

第二節 道路工程設計 52

第三節 道路排水工程設計說明 57

第四節 交通工程設計 60

第五節 照明工程設計 61

第六節 綠化景觀工程設計 62

第七節 管線綜合設計 62

第七章 環境評價 64

第一節 城市交通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和危害 64

第二節 項目建設對環境影響的評價 66

第三節 環境保護措施及防治對策 68

第四節 地質災害影響分析 75

第五節 特殊環境影響 75

第六節 建議和結論 75

第八章 項目實施進度與工程管理 78

第一節 項目建設工期 78

第二節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78

第三節 工程施工與管理 79

第九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80

第一節 編制原則 80

第二節 編制依據 80

第三節 投資估算總表 80

第四節 資金籌措 81

第十章 招投標方案 83

第一節 招標工作依據 83

第二節 招標工作原則 83

第三節 組織形式 84

第十一章 道路經濟及社會評價 86

第一節 評價依據 86

第二節 基礎數據 87

第三節 國民經濟效益計算 88

第四節 國民經濟盈利能力分析,不確定分析及評價結論 91

第十二章 結論及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4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4

一、總論

(一)項目背景

1、項目名稱

2、承辦單位概況

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4、項目提出的過程、理由及意義(在全國路網及地區路網中的地位和作用;項目在地區綜合運輸網中的地位和作用;項目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5、線路起訖點、經由xxx。

6、建設規模與目標(公路等級、線路長度、運輸能力)

7、主要建設條件

(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三)問題與建議

二、交通量預測

(一)預測的依據與範圍

(二)項目影響區內經濟發展狀況

1、項目影響區的確定

2、項目影響區內的行政區劃、面積、人口、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結構和佈局、國內生產總值等變化情況

3、項目影響區內經濟狀況與發展前景

(三)項目影響區內交通運輸狀況

1、綜合運輸網狀況及發展規劃。綜合運輸網的構成、運輸能力的歷年變化情況,社會客貨運輸總量的變化趨勢,以及各種運輸方式的市場佔有份額分析

2、公路交通運輸狀況。主要相關公路歷年交通量及其構成,公路客貨運輸量,汽車保有量與交通發展相關趨勢分析及其它與交通量有關指標分析,確定與擬建項目最爲密切的相關公路的技術狀況、交通量、適應程度等

(四)擬建項目交通量預測

1、交通量現狀調查

(1)汽車起訖點調查(0D調查)

(2)汽車運輸指標調查。平均噸位、實載率、車速、油耗、運輸成本、

(3)交通量分析。客貨流量、流向、客貨運線性平均運距、公路網在綜口中合理分配的客貨運量或交通量,以及路段運輸量、交通量與地區經濟增長。

2、交通量預測

(1)正常交通量

(2)轉移交通量

(3)誘發交通量

(4)互通立交交通量

三、線路方案選擇

(一)備選線路條件

1、線路起訖點、走向、經由

2、沿線地理位置條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候等。

3、築路材料來源及運輸條件。築路材料質量、數量、平均運距、運輸。

4、社會條件。沿線村鎮居民點、建構築物、拆遷補償對公路選線的制。

5、線路沿線城市及與附近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交通的銜接情況。

6、線路所經地區的法律支援條件

(二)線路方案比選

1、線路條件比選

2、佔地及土石方工程量比選

3、投資費用比選

四、建設規模與技術標準

(一)線路長度

(二)路線等級(高速、一級、二級等)

(三)線路透過能力與輸送能力

(四)線路寬度及車道數

五、工程方案

(一)路基路面工程

(二)橋涵工程

(三) 隧道工程

(四)附屬配套建築工程

(五)建築安裝工程量及"三材"用量

(六)主要建、構築物工程一覽表

六、環境影晌評價

(一)沿線環境條件

(二)項目施工與運營對環境的影響

(三)環境保護設施與投資

(四)環境影響評價

七、勞動安全設施

(一)影響勞動安全的因素分析

(二)防護和監控措施

八、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一)紐織機構及適應性分析

(二)人力資源配置

九、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一)建設工期

(二)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三)項目實施進度表(橫線圖)

十、投資估算

(一)投資估算依據

(二)建設投資估算

1、建築工程費

2、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

3、安裝工程費

4、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5、基本預備費

6、漲價預備費

7、建設期利息

(三)流動資金估算

(四)投資估算表

1、項目投入總資金估算彙總表

2、單項工程投資估算表

3、分年投資計劃表

4、流動資金估算表

十一、融資方案

(一)資本金籌措

1、新設項目法人項目資本金籌措

2、既有項目法人項目資本金籌措

(二)債務資金籌措

(三)融資方案

十二、財務評價

(一)新設項目法人項目財務評價

1、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1)財務價格

(2)計算期與運營負荷

(3)財務基準收益率設定

(4)其他計算參數

2、運營收人估算(編制運營收人估算表)

3、成本費用估算(編制總成本費用估算表和分項成本費用估算表)

4、財務評價報表

(1)財務現金流量表

(2)損益和利潤分配表

(3)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4)借款償還計劃表

5、財務評價指標

(1)盈利能力分析

1)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

2)資本金收益率

3)投資各方收益率

4)財務淨現值

5)投資回收期

6)投資利潤率

(2)償債能力分析(借款償還期或利息備付率和償債備付率)

(二)既有項目法人項目財務評價

1、財務評價範圍確定

2、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1)"有項目"數據

(2)"無項目數據

(3)增量數據

3、運營收入估算(編制運營收人估算表)

4、成本費用估算(編制總成本費用估算表和分項成本費用估算表)

5、財務評價報表

(1)增量財務現金流量表

(2)有項目損益和利潤分配表

(3)有項目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4)借款償還計劃表

6、財務評價指標

(1)盈利能力分析

1)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

2)資本金收益率

3)投資各方收益率

4)財務淨現值

5)投資回收期

6)投資利潤率

(2)償債能力分析(借款償還期或利息備付率和償債備付率)

(三)不確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編制敏感性分析表和繪製敏感性分析圖)

2、盈虧平衡分析(繪製盈虧平衡分析圖)

(四)財務評價結論

十三、國民經濟評價

(一)影子價格及通用參數選取

(二)效益費用範圍調整

1、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計算

2、轉移支付處理

(三)效益費用數值調整

1、投資調整

2、運營費用調整

3、效益計算

(1)運輸費用節約效益

(2)運輸時間節約效益

(3)減少擁擠效益

(4)提高交通安全效益

(5)提高運輸質量效益

(6)包裝費用節約效益

(四)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1、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2、國內投資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五)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1、經濟內部收益率

2、經濟淨現值

(六)國民經濟評價結論

十四、社會評價

(一)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

(二)項目與所在地互適性分析

1、不同利益羣體對項目的態度及參與程度

2、各級組織對項目的態度及文持程度

3、地區文化狀況對項目的適應程度

(三)社會風險分析

(四)社會評價結論

十五、風險分析

(一)項目主要風險因素識別

(二)風險程度分析

(三)防範和降低風險措施

十六、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推薦方案總體描述

(二)推薦方案優缺點描述

1、優點

2、存在問題

3、主要爭論與分歧意見

(三)主要對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末被採納的理由

(四)結論與建議

附圖、附表、附件:

(一)附圖

1、線路地理位置圖(按項目影響範圍確定,比例尺1:50萬-1:200萬)

2、線路平面、縱斷面縮圖

平面縮圖應標出線路(包括比較方案)起訖點、控制點、地形、主要城鎮、與其他交通線路的關係以及縣以上境界。簡明標出大橋、隧道、主要線路交叉等位置。比例尺1:05萬-1:20萬

縱斷面縮圖繪於平面縮圖之下,簡明標出主要地名、啞口、河流、大橋、隧道及主

妻線路交叉等位置、名稱與高程。水平比例尺與平面縮圖相同。垂直比例尺1:5000-1:10000。

3、線路方案比較圖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及專供汽車行駛的二級公路,應在萬分之一地形圖上標出路線縱面對應的全線推薦方案

4、路基標準橫斷面圖

5、路面結構方案圖

6、大橋方案圖(包括1:2000-1:5000平面圖)

7、大橋佈置圖

8、隧道方案比較圖

9、互通式立交佈置圖

10、築路材料運距示意圖

(二)附表

1、投資估算表

(1)項目投人總資金估算彙總表

(2)主要單項工程投資估算表

(3)分年投資計劃表

(4)流動資金估算表

2、財務評價報表

(1)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表

(2)總成本費用估算表

(3)財務現金流量表

(4)損益和利潤分配表

(5)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6)借款償還計劃表

3、國民經濟評價報表

(1)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2)國內投資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4、工程量表

5、交通量調查表

(1)項目影響區內主要運輸方式運輸量表

(2)當地經濟指標與公路運輸量調查表

(3)公路交通量構成表

(4)沿線交通事故調查表

(5)基年公路交通量OD表

6、交通量預測表

(1)預測年度公路交通量OD表

(2)分類交通量預測表

(3)互通式立交及路段交通量預測表

(4)公路交叉、互通式立交及路段交通量預測分佈圖

(5)公路客貨週轉量、交通量預測表

(三)附件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檔案

2、國家有關部門或地方編制的地區規劃、流域規劃、運輸規劃

3、項目徵地、拆遷、移民批准檔案

4、環保部門對項目環境影響的審批意見

5、項目資本金承諾證明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項目貸款的承諾函

6、項目利用外資的意向書

7、供水、供電等外部配套工程意向書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5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巴迪鄉結義村打尼拉小組道路硬化 項目

2、建設地點:巴迪鄉結義村打尼拉小組

3、建設單位:巴迪鄉人民政府

4、項目性質:新建

5、項目負責:高志雄

6、建設年限:2012年

7、建設規模及內容:硬化道路430米,跨河橋3座。

8、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該項目總投資46萬元,其中向上級申請資金30萬元,農民自籌16萬元。

9、項目效益:該項目建成後,可改善全組居民32戶128人、大小牲畜571頭的行路難、生產難和生活難等問題,推進當地區域經濟快速穩步發展,爲當地農副產品及糧食外銷開啟運輸通道,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可以加快我鄉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二、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

巴迪鄉結義村打尼拉村民小組位於距巴迪鄉政府所在地27公里處,全組總面積5.52平方公里。該村地處雲貴高原西北緣,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3.5℃, 無霜期182天,春季雨少乾旱,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年均降水量567毫米。區域內溝壑縱橫,山大溝深,土壤貧瘠,地下資源比較匱乏,地表資源相對豐富,糧食產量低,產業結構單一,已嚴重製約了該組的農業經濟發展。

(二)社會經濟條件

2011年底,全組居民32戶128人、大小牲畜443頭,耕地面積1303畝,其中基本農田430畝,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爲主。糧食總產66560公斤,人均產糧52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57元。

三、項目背景及建設理由

農村道路建設是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標誌,是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也是連接城鄉大市場,推進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的載體。但多年以來,該組與外部連接的交通路面破爛不堪,道路等級低,遇雨難以通行,造成該村科技、文化力量薄弱,農業和養殖業人才缺乏,人口知識層次低。2009年在縣、鄉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已通了結義至打尼拉小組通組路,但是由於村組之間的道路不暢,大部分羣衆生產的農產品不能及時外運、銷售;有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嚴重製約着全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羣衆的生產、生活困難,脫貧致富步伐緩慢。

四、有利條件

1、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開始,把改善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定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爲項目建設提供了千載難逢機遇。

2、縣、鄉政府對該路段的實施極其重視和支援,制定了項目建設的配套方案,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辦法,爲項目的順利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近年來,人民羣衆思想開放,致富心切,投工投勞的積極性較高,爲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該地區其獨特的自然、位臵條件減少了項目實施中的人工和用料成本。

五、主要建設內容

硬化道路430米,跨河橋3座

六、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該項目總投資46萬元,其中上級申請資金30萬元,農民自籌16萬元。

七、項目效益

該項目建成後,全組居民32戶128人、大小牲畜571頭的行路難問題,大大改善當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爲當地農副產品及糧食外銷開啟運輸通道,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可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

八、項目組織管理

1、該項目由巴迪鄉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成立以高志雄任組長,鄉工程技術人員爲成員的巴迪鄉結義村打尼拉小組硬化道路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程建設會議;掌握項目建設進度,及時解決實施中存在的重大困難和問題,領導小組設在鄉政府,由專人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2、該項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項目法人制、質量監理制,對項目設計、建設內容、質量標準、完成時間、資金管理等各個環節實行目標管理,並聘請鄉工程技術人員爲工程施工技術人員,負責工程實施中的質量問題。

九、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保護是關係人類生存的首要問題,在施工期間,將限定運輸車輛速度,定期向運輸路面灑水,降低粉塵物排量,對施工垃圾及廢渣深埋處理,減小施工造成的粉塵污染。

十、結論

綜上所述,該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各項政策、項目建設。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6

一、基本情況

xx道路工程位於xx13公里處xx鎮xx村,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地貌特徵,地形複雜破碎,致使農業生產條件惡化,農業生產水平相對落後。xx村位於xx鎮川道,共有5個村民小組210戶,753人,耕地總面積1504畝, 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43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爲主,經濟作物以大棚果蔬爲主。

二、交通現狀

該村位於福銀高速沿線,新村路基翻漿、沉陷等病害普遍,行車不暢,,坑窪不平,縱坡不順,排水不暢,嚴重影響着羣衆生產生活。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擬對該路進行硬化。

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設該工程是改善本村交通條件的迫切需要

目前該路面窄彎急,大棚果蔬運輸困難,極大地影響着羣衆的生產生活,建設該路成爲改善村民出行條件、解決行路難的迫切需求。

2、建設該項目是區域路網合理佈局的需要

該路是該村次網道路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路況差,通行能力低,不能適應路網結構發展的需要,實施該項目可使路網更趨合理,路網服務水平有所提高,充分發揮道路作用。

3、建設該項目有利於新農村建設。

該路沿線兩旁有新農村建設點,實施該工程可促使新農村建設,更好地爲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四、規劃設計原則與依據

(一)設計原則

1、堅持遵循客觀實際、經濟合理的原則;

2、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

3、堅持方案比較效益最佳的原則。

(二)設計依據

依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陝西省農村公路技術標準》的規定,結合全縣公路規劃和本地實際情況,確定道路技術標準爲:

1、公路等級四級,設計行車速度20km/h,其餘指標爲:xxx。

2、路拱要求爲:路面2.5%,路肩3.5%。

3、矮填和挖方路段設梯形339式(上寬0.9米,下寬0.3米,深0.3米)水溝,縱坡與路線縱坡一致。

4、路面結構型式爲20cm(壓實厚)天然砂礫路面。

五、主要建設內容與工程數量

土方開挖2250m3,鋪築天然砂礫路基層4500 m2,混凝土面層3600m2。

六、工程預算

工程預算

依據《2004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額》、2009年咸陽市造價資訊3期等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編制,本工程預算造價343800元(詳見預算書)。

xx鎮xx村道路硬化工程預算表

七、質量要求

本工程應組織專業施工隊伍按下列要求作業。

(一)路基工程施工要點爲:

1、路基土方施工以機械爲主,人工配合。

2、路基填方、挖方邊坡採用直線邊坡,填方坡比1:1.5,挖方坡比1:0.5。

3、填方前,要清除腐植質、垃圾等雜物。

4、路基填方應分層水平填築。

5、土質路基壓實標準如下表:

(二)路面工程施工要點爲:

1、路面工程採取機械拌合、攤鋪、碾壓的方式鋪築。

2、砂礫料從xx河道挖運,砂礫料級配要合理且含有15%左右粘性土,最大粒徑不得大於37.5mm,壓碎值不大於35%。

3、路面壓實度應不小於96%。

八、工程管理

本工程由xx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交通局負責技術指導與質量監督工作。施工管理過程中宜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科學性,要求計劃順序符合施工工藝要求,對計劃進行綜合平衡。

2、實行項目承包責任制。

3、保證現場需要,做好後勤保障供應,要按計劃規定的時間和數量供應所需的材料等。

4、施工過程進行全面控制。合理組織施工,確保按規定工期完工。抓好工程質量監控,確保達到合格工程。同時要加強工程成本、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九、社會與經濟效益

建成該工程,將大大改善我縣的區域公路網絡結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優化該地投資環境,同時方便了羣衆生產生活,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促進地域經濟發展。該工程建成後可解決753人行路難問題。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7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民主鄉民主村危舊房改造道路硬化

2、建設地點:民主鄉民主村危舊房改造

3、建設單位:民主鄉人民政府

4、項目性質:新建

5、項目負責:鍾以橋

6、建設年限:2014年

7、建設規模及內容:硬化道路2772平方米米,鋪設排污管道1公里。

8、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該項目總投資63萬元,其中向省級預算內資金50萬元,鄉村自籌13萬元。

9、項目效益:該項目建成後,可改善我鄉民主村集鎮交通,同時拓寬了通往嶺下村道路,特別是完善民主村溪頭片全組農戶203戶688人、行路難、生產難和生活難等問題,推進了民主村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爲幫助我鄉農民脫貧致富、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更好的條件,也爲打造我鄉精品集鎮奠定基礎。

二、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 民主鄉地處武夷山脈的最南端,位於武平縣西南部,地理介於北緯25XXXXX,東經115XXXXX55XXXXX,距縣城32公里。東鄰中山鎮,南接廣東平遠縣,西北與江西省尋鄔縣交界,是閩粵贛三省結合唯一的鄉,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全鄉轄6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108.33平方公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宜種植高優稻穀,盛產名稱高埔茶、雜果、毛竹等。民主鄉鄉村財力較爲貧乏,交通十分落後,很多通自然村的道路還是機耕路,交通不便嚴重製約了我鄉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

(二)社會經濟條件

民主村位於民主鄉集鎮所在地,全村總面積22平方公里,2013年底,民主村有農戶612戶,2500人、耕地面積2341畝,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爲主,主要種植水稻,仙草。農民人均純收入7230元。

三、項目背景及建設理由

農村道路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標誌,是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也是連接城鄉大市場,推進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的載體。但多年以來,民主村特別是溪頭、流芳、仙嶺等小組通往村部的道路是農村機耕路,路面破爛不堪,道路等級低,遇雨難以通行,造成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產業結構單一,嚴重製約着全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羣衆的生產、生活困難,脫貧致富步伐緩慢,農民收入低下,人均純收入低於全縣平均水平。2013年民主鄉被定爲省級貧困鄉鎮,民主村也是貧困村之一。2013年在省直單位扶貧掛鉤單位和市級聯鄉掛鉤幫戶的大力幫扶下,民主鄉各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道路得到了修繕和硬化。今年在省直單位的幫助下,民主鄉民主村危舊房改造配套工程列入了縣2014年扶貧開發省級預算內投資項目,此項目主要是對民主鄉民主村危舊房改造道路道路硬化和鋪設排污管道,從而改善集鎮危舊房居民交通和居住環境,提升集鎮品味,造福於民。

四、有利條件

1、民主鄉是省級貧困鄉,上級把民主鄉改善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定爲脫貧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民主村又被縣列建設美麗鄉村的後備村,爲項目建設提供了千載難逢機遇。

2、縣、鄉政府對該路段的實施極其重視和支援,制定了項目建設的配套方案,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辦法,爲項目的順利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近年來,人民羣衆思想開放,致富心切,投工投勞的積極性較高,爲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8

在我村 2012—2015年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規劃中,把力洪柏油路口(回頭灣)至上覽沙屯道路硬化改造項目放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首位,把那位屯到九米屯道路硬化改造項目放在其次,並分別列入2012年和2013年實施計劃中,這是我村的實際情況決定的,符合全村人民羣衆的需求和期待。

我村背靠青龍山,大部份自然屯、70%村民都住在山上。近年來,在政府支援下,覽沙村交通道路建設取得一定成績,對生產和村民出行提供一定便利。但是通往山上村屯最重要的兩條黃泥巴道路由於路況不好,存在較大交通安全隱患,阻礙了我村的經濟發展。一條是力洪柏油路口(回頭彎)至上覽沙屯道路(約6公里),另一條是那位屯至九米屯道路(約8公里)。它們利弊如下:

一、兩條道路的重要性突出:

1、道路通往的村屯人口衆多。力洪柏油路口(回頭彎)至上覽沙屯道路,路中段是下覽沙屯,路終點是上覽沙屯,兩屯人口122戶共501人佔整村人口的40%。那位屯到九米屯道路終點是九米屯,人口108戶440人佔整村人口的34%。兩條道路對山上人民羣衆的重要性明顯突出。

2、道路兩邊山上的林業經濟相對發達。本村大部份種植的八角、油茶和其他林木都在這兩條路兩旁,道路暢通對生產、運輸尤爲關鍵。據統計,我村現種植八角近3500畝,油茶近2000畝,杉木近2000畝,其種植、生產和運輸都必須依賴此兩條道路。可見,此兩條道路對我村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路況不好,安全隱患突出。

兩條路都是黃泥巴路,坡度大,拐彎多,路基不平,給村民上下山和運輸帶來極大不便。特別是下雨過後(或在雨季)泥漿多,路滑,危險,村民不敢上下山,也給近兩佰名中小學生上學或回家造成困難。山上種植的八角,在7月8月份是收穫季節,但這幾個月正是下雨季節,由於車子上不了山,八角運不走,好多八角都腐爛在樹上,造成經濟極大損失。其中,至上覽沙屯道路的問題相對比較嚴重,道路硬化改造迫在眉睫。

在扶貧工作中有一句慣用的話,就是“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一句永不過時的話題。對於我村人民羣衆來說,當前最迫切最需要的依然是修路。道路硬化改造是當前住在山上覽沙屯3個屯個組、九米屯3個組,共900多位村民最強烈的願望。路不通暢,經濟發展、羣衆致富、村民生活幸福無從談起。制約我村發展最主要問題仍舊是交通問題,因此當前我村扶貧攻堅戰仍以修路作爲重點之一。

對於山上人民羣衆面臨的困境和難題,縣鎮兩級政府領導都非常重視,希望儘快解決。2012年春節前夕,縣委書記黃彩畢到我村上覽沙屯開展慰問活動時,村民們向她提了修路的建議,黃書記對村民的建議一直記在心裏。我們盼望縣扶貧攻堅指揮部採納我村的規劃意見,把道路建設納入我縣規劃建設項目中,優先考慮在2012年整合資金對至上覽沙屯約6公里道路實施硬化改造,切實解決居住山上村民上下山和運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