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

溝通的基本模式

語言溝通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非常好的、有效的溝通方式。語言的溝通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圖片或者圖形

口頭語言包括我們面對面的談話、開會等等。書面語言包括我們的信函、廣告和傳真,甚至用得很多的E-mail等。圖片包括一些幻燈片和電影等,這些都統稱爲語言的溝通。

在溝透過程中,語言溝通對於資訊的傳遞、思想的傳遞和情感的傳遞而言更擅長於傳遞的是資訊。

肢體語言的溝通

肢體語言包含得非常豐富,包括我們的動作、表情、眼神。實際上,在我們的聲音裏也包含着非常豐富的肢體語言。我們在說每一句話的時候,用什麼樣的音色去說,用什麼樣的抑揚頓挫去說等,這都是肢體語言的一部分。

我們說溝通的模式有語言和肢體語言這兩種,語言更擅長溝通的是資訊,肢體語言更善於溝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和情感。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

溝通是人們分享資訊、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環境——賦予資訊含義的任何東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長跟班主任溝通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1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有人把塑造學生的工作比喻爲塑造一塊大理石,認爲有六個雕塑家共同雕着這塊大理石,其中主要的兩個就是學校和家庭。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兩者在教育學生成才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來是希望學校把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才。“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而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最直接的組織者、教育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積極地教育和引導學生。正因爲如此,班主任與家長“聯手”教育學生,已經成爲教育學生工作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成功的“聯手”能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與品德的進步,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補關係,保持學校和家庭對學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而目前在校學生的家長,普遍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最棘手的是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爲家長沒有教子經驗的積累,對孩子的成長規律認識滯後,對孩子的教育力不從心,甚至有許多錯誤做法,況且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也與班主任存在着分歧。這些就給班主任與家長的“聯手”設定了重重障礙,是否能克服這些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班主任如何順利實現與家長的良好溝通,主要取決於班主任的溝通藝術。只有雙方真正溝通好了,班主任與家長“聯手”教育學生才能真正發揮出一加一等於二甚至是大於二的成效。那麼,良好的溝通如何實現呢?

一、以第一次聯繫、接觸爲出發點,奠定溝通的良好基礎。

當班主任接到一個新班時,最好在開學二週內給全部家長打一次電話,並主動告訴家長自己的聯繫方式,並說一些“您今後有什麼事情需要老師做,您有特別需要老師幫助的事情,您有什麼想法,我們可以多多談談,都是爲了孩子好。歡迎您經常聯繫,及時溝通…”。讓家長感覺到班主任是出自真心在關心他的孩子,家長對自己會有一個良好的印象,在以後的溝通中,會更容易更愉快也更加信服。

班主任和家長第一次見面時,雙方的心情是一樣的,都想了解對方。班主任是想看一看家長的情況,而家長也十分關心他們的孩子的新班主任是個怎樣的老師,以便確信他們的孩子是否能更好的學習與生活。因此接班後與家長的第一次接觸格外重要。作爲班主任,與家長的第一次接觸,一定要讓家長們相信自己是位好班主任;讓家長們相信自己是可以令他們信任的;要比較清晰地闡述了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學、教育設想及準備進行的一些活動;另外要向家長提出明確要求,以求得家長最初的配合和理解。只有家長對班主任產生初步的信任,他們纔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積極配合班主任。

二、以時刻關心學生爲突破點,贏得家長的充分信任。

在日常的班務管理和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關心他們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並不是要表明班主任有多偉大,而是這種感情的投資,不僅是日後開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礎,而且還是班主任跟學生、跟家長取得互信的基礎。因爲學生們回到家裏通常會跟家長們說,他們的班主任怎樣怎樣,特別是一些平常很少得到老師關心的學生,他們很可能會在家長面前像邀功一樣,說老師怎樣關心他,以此來證明他在學校的表現正在進步着。這樣,我的感情投資就不僅收回了成本,還得到了一筆利潤,那就是引起了家長對班主任的信任,使他們主動想與我聯繫,而不是在學生出現了情況以後,才被迫向家長投訴,然後企圖把家長拉攏過來,跟班主任一起去對付他的孩子。

另外,班主任跟家長溝通時要注意適當表達自己對學生的關心,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那麼事前就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爲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再譬如學生病後的一個問候電話,學生家庭有困難後的一次家訪等等,家長往往會很受感動,感激班主任對他孩子的關心,彼此之間可能出現的隔膜自然也就消除了,家長的信任和支援自然就產生了。

三、以平等公正爲立足點,架設雙方的溝通橋樑。

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的那一天起,家長與班主任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班主任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自己的關注或重視。也就是說,班主任不能人爲地把學生和家長分成“三六九”等。特別是碰到學生問題且涉及到雙方家長,班主任在接待家長時絕不能帶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權度人,以財量人。教師應一碗水端平,親切熱情、禮貌待人,是非分明。平等公正地處理問題,不僅能使問題得以順利、愉悅地解決,也能拉近班主任與家長的距離,有利於教育學生,也能提升自己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從而使班主任、學校具有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

事實證明,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們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有些家長,與班主任交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班主任就應注意營造輕鬆的氣氛,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爲,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樣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這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班主任的尊重,更從感情上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鬆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班主任聯繫和溝通了。

四、以靈活有效的溝通方法爲着眼點,區別對待不同類型的家長。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作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另外,班主任應對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職業背景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瞭解,然後根據這些資訊,及時、客觀、全面地向家長反映其子女的表現情況。在談情況時,要克服對優生家長談優點,對差生家長談缺點的習慣,也要防止報喜不報憂的老好人心理。對於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要說全面,說透徹,指出其危害性,並表示出想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的意願。在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時,還要注意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對學生家長的意見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以便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於真誠,併力求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增強班主任與家長之間凝聚力的一種良好形式,是做好班級工作極爲重要的一環。與學生家長溝通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事實證明,當班主任同家長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時,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合作,才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雙方互通情報、互遞資訊、相互啓發、相互補充,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作爲班主任,應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融合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2

一、發生誤會爭吵的原因。

有時候,個別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成績差、行爲不端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班主任身上,有時也怪罪到孩子身上,但他們一般不會考慮自身因素。其實孩子身上多數的習慣,無論是好的壞的,都是做父母的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我們做班主任的,原本便在這些學生身上投注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聽到家長怪罪的話,當然會不高興,便也埋怨家長沒水平,同時還急於爲自己辯解,家長又認爲老師不夠耐心,這樣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就容易鬧僵,就會出現不愉快的局面。

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學生家長有些埋怨的話也是脫口而出的,並不一定就是責怪教師沒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教師應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的角度與家長共同分析,並把自己所作的努力在適當的時候告知家長。即便家長說了些自己認爲不當的話,教師也應有博大的胸懷。其實,班主任與家長的關係是“同一戰壕裏的戰友”,家長所期望的也是我們班主任所期望的,因爲我們與家長的利益、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更應有共同語言。但許多家長因文化水平、職業、性格、處世態度等原因,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出現力不從心或教育方式、方法不當,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調整心態,多理解,多寬容。

三、瞭解學生家長及家庭情況。

學生的許多品質是在家庭的薰陶中形成的。因此,我們在決定對學生如何進行教育之前,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透過與家長溝通,可瞭解家庭成員、經濟狀況、家庭氛圍、家教狀況、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性格、處世態度等。這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與學生家長溝通奠定了基礎。

四、經常與家長交流。

交談時,要引導家長儘量講一些教師想知道的情況,內容要集中。家長很在意班主任對其子女的評價,在向家長介紹學生的在校情況時,教師心裏要“裝着”學生,認真選擇內容,充分考慮到某些內容反饋給家長後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副作用,而不是光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錯誤。

五、設身處地爲學生和家長考慮。

現在的家長也忙,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候,和他們溝通,平時可以用電話的方式來交流,當學生取得進步或在學校有突出表現時,及時給學生家長打個電話,家長和學生都很喜歡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

六、巧妙地開好家長會。

把家長會變成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討論會和交流會,變成學生的成果展示會。例如:有的班主任老師在開家長會之前,會宣佈學生一項特殊的作業:每一位同學都要給家長寫一封信,說說自己的心裏話,要求學生學會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我長大了,我懂事了,我會努力的···”好多家長看了信後都很感動,看着部分家長溼潤的眼眶,收到了家長會的很好的效果。還可以透過介紹優秀家長的經驗以及反映學生心聲等方式,利用家長會講解當前的素質教育,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

七、以禮待人。

1、禮節周到熱情。家長來訪時要熱情有禮貌,這樣就會爲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2、謙虛誠懇。家長有時對我們不理解,我們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

3、良好的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班主任要認真耐心聽家長傾訴,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要尊重家長,講究語言藝術,不使用“你應該”“你必須”這樣命令性的字眼,多用些“我認爲”“你認爲怎樣”這些婉轉帶協商性質的詞語,這樣家長更樂意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建議。當然也不能過於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應該十分肯定,讓家長相信教師的意見是不容置疑的。

八、以情動人。

1、讓家長知道班主任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缺點、同學交往情況以及班主任爲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教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我們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

2、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不要用成績這一標準來否定學生,而是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語氣熱情,有力度,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孩子的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但不要一次說得太多,語氣要舒緩婉轉,不言過其實,更不要說“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纔會主動地與班主任交流,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總之,不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爲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注意細節,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與家長處理好關係應該不難。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3

一、利用接孩子的時間可以做短暫的口頭交流溝通

一年級的孩子是需要接送的,一般情況下,在放學後班主任基本上會帶着學生在校門口等候家長來接。這時,家長可以與班主任進行短暫的口頭交流溝通。當然,要記住的是,班主任的事情很多,因此,家長要控制好交流的時間,詢問孩子情況一定要具體,並且最好是當天的一些情況。比如:上課表現如何?聽課情況怎麼樣?

不過,現在接送孩子的任務一般老人比較多,因此,年輕的家長要多和老人溝通,讓老人適時地向孩子的班主任瞭解孩子的情況。

二、採用便條留言和作業本留言的方式

這種方式隨時智能手機的出現,用得是越來越少了,但確實也是一種較爲有用的方式。家長可以就孩子回到家裏的表現捕捉在學校的表現資訊,以便條的方式可以談自己的看法。這種方式除了與班主任溝通交流外,也可以與其他科任老師進行溝通。另外,運用這種方式可以對溝通內容斟酌得更詳細到位。

三、電話/手機短信/微信交流

這是現在最爲常用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就某一天孩子的情況進行溝通,也適合於一段時間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溝通。如果採用這種方式,家長要注意的是要避開老師忙碌的時間段,畢竟,老師一天到晚從晨讀、上課、“兩操”、批改作業、午餐跟蹤……真的是很忙的。

四、約定時間當面交流

這種方式一般情況下用在孩子長期出現某些較大問題或者就老師的某種教育教學方式有建議,而感到不得不與老師溝通的時候使用。採用這種方式要注意的是,約見面談需要提前說明,讓老師有心理準備,不要太突兀地提出“老師,我想跟你談談”,容易讓老師不知所措。這種方式如果運用得不好,或者時機不對,很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

五、家長需與老師溝通的內容最好是具體明確

前面說到,老師很忙,時間很緊,因此,當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時候,溝通交流的內容越具體越明確,老師越容易回答,對家長而言,也有利於家長獲得有效資訊。比如:孩子近期的情緒、完成作業的情況、學習的積極性、孩子近期的家庭表現、存在的問題等。至於有關教師的教育理念、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培養目標等。這些內容可以利用家長會或者孩子的作業本,與老師及時溝通,或者找個合適的時間,就具體問題單獨與老師溝通。

標籤:家長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