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精選20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精選2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

上個月的星期六,爸爸給我買了一套特別好看的書——《哈利·波特》。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這本書,也一定對這本書的內容念念不忘,我也和大家一樣。翻開這套書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我便馬上被這本書那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給吸引了。我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如飢似渴的看完了這套共爲七本的《哈利·波特》。

在這一套經典著作中,最有意思的就要數最後一本《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了。

這最後一本書使我產生了很多感想,也給了我諸多啓示。哈利·波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憑什麼打敗如此強大的伏地魔?他憑的勇氣、信念、毅力、堅持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通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五要素嗎?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大家都要向哈利·波特看齊,去走向成功。

首先,我們要擁有信念,一個堅定的信念可以幫你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艱辛。我們還要有勇氣,因爲勇氣可以讓你不去害怕困難,並最終戰勝它,而不是當面對困難時選擇逃避。還有堅持,它可以幫你走過艱辛又漫長的道路。而毅力,它可以幫你承受一切的不愉快,並越發堅定的走下去。

有了這些,你就已經取得了不少的進步,也離成功不遠了。

這幾本書,不僅教會了我怎樣迎來成功,還讓我懂得了朋友的重要。

如果沒有赫敏和羅恩的幫助,哈利會取得成功嗎,我想不會。一個沒有朋友的人,他註定終身孤獨。他也一定不會成功。即使成功了,他也不會覺得快樂,因爲他缺少一個能和他一起分享快樂的人。

讀了《哈利·波特》這套書,使我受益匪淺。《哈利·波特》是我人生的寶藏,它也再等你來挖掘!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2

“哈利死了,但他並沒有離去,他是爲我們而死的,他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納威·隆巴頓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系列的最後一部,講述了本該完成學業的哈利爲了完成鄧不利多的遺願,與羅恩、赫敏一邊躲避伏地魔及其追隨者“食死徒”的圍追堵截,一邊摧毀魂器。在最後的決戰中擊敗伏地魔,一舉獲得勝利的故事。在故事閱讀的過程中,讓我彷彿也隨着哈利,走進了那個夢幻般的魔法世界中去。

在書中,主人公哈利曾面臨過一次艱難的選擇:到伏地魔面前英勇赴死,還是從戰場中逃之夭夭,進而苟且偷生。這個選擇,是死與生的選擇,是爲大衆或爲小我的選擇。這選擇不單單關於是他自己的生命,也與所有反抗伏地魔的人的性命關聯。倘若那時哈利就選擇了逃避,那麼,他以後還有勇氣去面對他的宿敵——伏地魔嗎?所以,波特毅然選擇像個英雄一樣犧牲。很多人會疑惑;難道波特就不怕死嗎?不,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只不過是因爲他爲了大家,戰勝了恐懼,想象文中說的那樣:最後一步是成爲死神的主人。

從故事緩過神。我們再看看現實中。在二十世紀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的希特勒就是伏地魔這類人中的代表,自詡知已是最高貴的種族,想要把其他種族趕盡殺絕。然而善惡總是相對的,有惡就會有善。這時,革命主義的烈士們總是先身士卒,如同納威說的那樣,爲大衆而死,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們心裏,時至今日,烈士紀念館也依然能看見到這些英雄們。

恍惚中,我彷彿看見太陽在雷格沃茨上空冉冉升起,禮堂是洋溢着生命與光明,也有人們哀掉和歡慶,悲傷和喜悅的情感,哈利疲憊地坐在他們中間,露出會心一笑……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3

這幾天,我迷上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這本書,是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的第七部。這本書情節驚險且扣人心絃,讓我讀起來感覺津津有味。

故事主要講了:哈利波特正是應該上魔法學校的七年級的時候,卻因已故校長鄧不利多囑託給自己的的任務——找到魂器,消滅伏地魔,而和好友羅恩、赫敏逃亡在外。他們經歷了一系列的歷險旅程:騎火龍離開精靈閣,在荒野中尋寶劍,變模樣到魔法部刺探。終於,在一系列冒險後,他們找到了七件魂器之中的五件魂器且消滅了它們。在這過程中,他們得知了死亡聖器的故事。死亡聖器分別爲復活石、老魔杖、隱形衣這三件,只要全部擁有,便可以控制死神。可伏地魔也一直在尋找死亡聖器。爲了消滅伏地魔,哈利與伏地魔展開了生死殊博,最終哈利純正的靈魂戰勝了伏地魔已經四分五裂的靈魂,贏得了這場生死殊搏的勝利。

合上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那是因爲愛。在生活中,“愛”也無處不在,從各個方面顯現出來:親情、友情、愛情、……把我們包圍着。常常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又一個在別人看來十分明顯的愛,我們,就每天生活在這種偉大、無私、美麗之中:母親的一個囑咐,兄妹的一個祝福,老師的一句教誨,朋友的一個鼓勵,對手的一句讚美,隊友的一個擊掌,陌生人的一個微笑……包含着關心、友好、信任、熱情,這就是愛!最普通卻最強大:書中,它能讓哈利死裏逃生,戰勝伏地魔,現實中,它能讓我們感悟幸福,戰勝任何困難。

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羅恩、赫敏讓我知道了:在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也能像哈利那樣,永不言棄,艱難前行至成功。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4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哈利波特》這一系列的書一直伴隨在我的左右,帶給我無限的期待。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是史詩般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魔幻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是英國女作家街J.K.羅琳,而這本書是整套書的最後一本。它講述了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羅恩·韋斯萊、赫敏·格蘭傑從霍格沃茨退學,踏上了冒險之旅,一起完成已故校長鄧布利多的任務——尋找黑魔王伏地魔的魂器。在這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重重困難,但他們依然堅持不懈,頑強拼搏。最終,他們找到了所有的魂器並將之銷燬,與朋友們依靠着頑強的毅力和勇氣,戰勝了伏地魔和他的食死徒們。哈利波特與他的朋友們戰勝了強大的伏地魔,因爲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如果你心中滿懷正義,就一定可以成功!

書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本書的女主人公赫敏·格蘭傑。我爲什麼敬佩她呢?首先,她很聰明。她精通學術、用功好學,做事也很有計劃。她的知識在冒險旅程中十分有用。她知道很多魔咒,記得許多課本上的內容,並願意與大家分享。進學校不久就獲得了“格蘭芬多萬事通”的稱號。其次,她很勇敢。她在與食死徒大戰時從來都不退縮,還巧妙地擊敗了好幾個食死徒。在第二次巫師大會戰中更是奮力迎戰伏地魔最忠實的食死徒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再者,她很堅強。她在冒險中雖然受過多次重傷,但是從來不放棄不抱怨。她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哈利波特》這一系列的書對我收益匪淺,特別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這本書,使我感觸更深。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快來和我一起閱讀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5

“哈利並沒有真正的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一一題記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之間的鬥爭,鬥爭的結局雖不出人意料,但在取得勝利的過程中卻能讓人領會到許多道理。

這本主要講了哈利爲了完成霍格沃茨已故校長鄧不利多交給哈利的任務,踏上了尋找魂器之路,面對伏地魔及食死徒的圍追堵載,歷盡艱險,終於銷燬多個魂器取得勝利的故事。

其實,伏地魔的失敗,早就已經註定,哈利的朋友們能爲了他而能夠不顧自己的安危,勇敢對抗着伏地魔,而哈利也因爲他們而坦然面對着面對死亡,想用自己的死亡換取去大家的平安。最初,莉利對哈利因爲有愛,才阻止了伏地魔對哈利的攻擊;斯內普對莉莉,因爲有愛,所以纔有勇氣忍辱負重十幾年;哈利對他的朋友們,因爲有愛,纔有能力戰勝伏地魔。

邪惡終究戰勝不了正義,就像在這裏,伏地魔終究戰勝不了那些純正的愛。他的確是強大的,強大的讓人害怕,然而,只他唯一不懂,不存在在他身上的東西就是愛。正是愛給了人希望,正是愛,將他打敗。

“一個團隊的力量不在於幫手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內心的信念”這樣一句話讓我深思,信念帶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讓人有勇氣戰勝那些看似不可戰勝的困難,我想到了伏地魔與他的食死徒們,數量遠遠超過了哈利,可爲何他們還是失敗了呢?你看,在他們看到哈利死而復生時,有多少人見此情景四散而逃,這也說明了食死徒團隊之間的信念不堅固。他們爲什麼要加入食死徒呢?怕是懼於伏地魔的淫威之下吧,所以,沒有信念的團隊是脆弱的。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伏地魔明明那麼強大,可他爲什麼還是失敗了呢,慢慢的,我得出了答案:因爲有愛,所以強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6

“人總是會死的。但哈利並沒有真正的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題記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結局。它主要講述了十七勻的只得本應在霍格沃茨學校完成最後一年的學業,可爲了完成已故校長鄧布利多給的殺死伏地魔的任務,四處尋找伏地魔的魂器,並一一把它們銷燬。但到最後關頭,只得才知道最後一件魂器竟是他自己!也就是說,欲殺死伏地魔,要先殺死自己!在去給伏地魔送送死的路上,他用復活石爲他而死去的人:“死……快嗎?”

“噢,那比睡着還快。”

哈利來到伏地魔跟前。“阿瓦達索命!”一陣綠光閃爍,哈利“死”了,但死去的只是伏地魔的魂器,當海格抱着哈利來到大家面前時,納威說出了題記中的那段極其富有哲理的話。

哈利又活了。他殺死了力量更加微弱的伏地魔。大家狂歡……

輕輕合上書頁,我在思考……

爲什麼哈利要選擇自己去送死來削弱伏地魔的力量,而不是怎麼的活着,逃亡天涯,在伏地魔的統治下與一片唾罵聲中度過餘生呢?爲什麼要選擇“好死”而不選擇“賴活”着呢?我認爲哈利的行爲與那些愛國就義者們如出一轍,而不像汪精衛或袁世凱那樣做叛徒。雖然哈利的行爲談不上愛國,但也是爲了那些無辜的無魔法的麻瓜們着想,愛民如子。這樣大義凜然的行爲爲“好死不如賴活着”做了一個全新的改變,“賴活着不如好死。”

讀了這本書,我對生與死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賴活着,可怕的是無恥地活着。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我認爲,哈利的那“死”,重於泰山;伏地魔的死,輕於鴻毛。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7

“兩個人不能活着,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來永遠離開……”——《哈利·波特》

一段讀來令人振奮的虛幻故事;一種感人使人崇敬的真實精神,一本《哈利·波特》,帶你走進一個虛幻又真實的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講述的是哈利·波特爲了消滅邪惡巫師伏地魔,阻止他毀滅不會法術的人類,而在鳳凰社的幫助下隱形循跡,並在暗中尋找有伏地魔靈魂的魂器,再一一將它們毀滅最後消滅伏地魔的精彩故事。

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觸最深的一個片段是:當哈利知道自己便是那附有伏地魔靈魂的最後一個魂器時,伏地魔就向他下了戰書,地點是——禁林。這時的哈利他有兩個選擇:一就是應戰,讓伏地魔殺了自己,自己與伏地魔同歸於盡;二就是逃避,一但選擇了逃避,那他自己自然是會安然無恙,可伏地魔也會因此繼續實行“屠人計劃”。正當哈利他猶豫不絕之時,復活石的功效使他見到了爲自己而去的人的靈魂,他毅然決然的踏上了那條不歸之路。

這是一個生與死的選擇,這更是一個已與衆的決斷!試問,有誰可以保證自己在生與死的岔口前能夠果斷地作出正確的決定?又有誰可能肯定在已與衆之間能做到公私分明?哈利·波特他帶給我們的僅僅只是一段虛幻的傳奇故事,他給我們的更是一種真真實實的高尚品質!

再回過頭來看看生活中,前幾天我在電視上《平民·英雄》中看到了這樣一件事:一位警察在執行一次危險任務時意外突發,導致油引爆炸,他爲了使身後的隊友們不受到傷害,他以已軀擋住油房門前,此後,他便毀了容,還住院了近一年多的時間。

你看,其實小說中描述的那些英雄都近在我們的身邊,他們捨己爲人、重情重義、公私分明。

《哈利·波特》,既虛幻,又真實。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8

迎來十七歲生日的哈利波特,將要成爲一名真正的魔法師,但歡喜之餘,邪惡的伏地魔帶領食死徒大軍捲土重來,統治了半個魔法世界,戰爭和恐懼的陰霾籠罩大地。年紀輕輕的哈特肩負抗爭的命運。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鬥決中,哈利將生死置之度外,在親友的幫助下成功擊敗伏地魔。

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它是人生命歸宿的一種方式,重要的是你生前的所作所爲。正如哈利·波特的父母,他們爲了保護哈利·波特獻出自己的生命,爲了能讓孩子好好的活着,他們死而無怨。還有瘋眼漢、鳳凰社成員,千千萬萬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生,他們難道不怕死嗎?不,他們是怕死,但爲了保護哈利·波特,保護魔法學校,保護更多的沒有反抗能力的麻年爪們,面向死亡,他們沒有任何恐懼。

波特之“死”有多少支援他的人爲他流淚,爲他號啕大哭,有多少支援他的人爲他付出年輕的生命?人們支援他,同情他,哪怕失敗也要陪伴他到最後的最後。而對伏地魔的表現則迥然不同,當波特“復活”時,大批食死徒離他逃去,被他迫害而戰鬥的魔獸也在最後正義與邪惡的決擇中離他而去。他死後,得不到人們絲毫同情。

每當我看到大街上走滿了送葬的人,心中就心潮騰涌:人本來就是一死,死亡只是人生命中的另一歸宿,是人生存的另一種境界,雖然我們見不到親友熟悉的面孔,但只要他能活在我們心中就永遠的知足了,何必將金錢白白浪費呢?

人固有一死,死亡只是穿越世界,如同朋友遠渡重洋。他們仍活在彼此心中。因爲他們的存在,那份愛與生活無處不在。在這面的神聖的鏡前,他們自由的交流,坦誠而又純真。這就是朋友的安慰,儘管他們都要走向死亡,但他們的'友誼和陪伴將因爲不朽而永存。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9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波特系列七本書的最後一本——黑色的迷霧正席捲着整個世界,黑魔法與善良的巫師們的鬥爭正進入高潮。

伏地魔佈下天羅地網追捕哈利。哈利不得不逃亡在外,在羅恩和赫敏的陪伴下,躲避伏地魔的追擊。他們意外得知如果能擁有傳說中的三件死亡聖器,就可以征服死神,但是,面對這樣的誘惑,哈利還是選擇了清除魂器並消滅伏地魔,換取魔法世界的和平。

在霍格沃茨的決戰中,戰火紛飛,無數正直、勇敢的英雄在戰鬥中倒下,爲正義獻出了自己的熱血。黑暗在狂笑着,世界似乎將被吞沒,但愛的洪流終於得到了迴應,一名少年臨危受命,勇敢地挺身而出,他用心中的愛和喪親的仇恨,帶領着正義一派,將那個最強大的魔鬼制服。

逃亡途中,哈利經歷了友誼的考驗,瞭解了鄧不利多的生平和謊言,遭受了戰友的背叛……哈利學會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儘管哈利的魔法遠不及伏地魔高強,可纔剛剛成年的哈利卻勝利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哈利的身上有一個天下無敵的武器,也正是黑暗所不曾擁有的,那就是愛。而伏地魔不可能有這一點。他只知道讓別人爲他而死。可哈利做到了大愛無疆,於是他成了最後的贏家。

掩卷長思,哈利這個機智、勇敢、善良,並大愛無疆的男孩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一個人如果有人性美好的一面,就必須有愛,而真正的愛,不僅是索取,還有奉獻。這本書同樣也告訴我們朋友的重要性,羅恩和赫敏這兩個在哈利的成功路上最重要的朋友,每當哈利遇危難,他們總會第一時間拔刀相助,爲哈利排憂解難,《哈利·波特》中的一切都是虛構的,但J·K·羅琳透過文字所隱射出的哲理,着實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0

在前幾天,我讀完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這本世界聞名的著作讓我感受頗深。

《哈利波特》系列是J.K羅琳的傾心之作,這套書的主人公是一個戴圓框眼鏡,頭上有閃電形傷疤的七年級學生---哈利波特。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哈利的死敵---伏地魔對他窮追不捨,想殺了他以絕後患,因此威脅着他深愛的一切,哈利爲了打敗並阻止他,必須找到並毀掉剩下的魂器,大戰一觸即發,哈利最終擊敗伏地魔,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在逃亡的路上,哈利有兩個隨行的夥伴,羅恩和赫敏。他們三個人共同爲打敗伏地魔而努力着。即使有時他們會產生矛盾,例如羅恩獨自離開,但在哈利即將被勒死時,羅恩還是挺身而出,救了哈利,這是團結的力量,面對伏地魔強大的食死徒等對手,三個小巫師不是退縮,而是勇敢地直擊敵人,和他們鬥智鬥勇。他們是團結一心的,他們是英勇善戰的,他們是堅持不懈的,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和我年齡相仿,不禁讓我產生敬佩之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大到社會與法,人際交往,小到工作學業,家庭矛盾,無論我們面對多大的困難,都不能放棄,都要用機智的手段面對敵人,不畏艱難險阻。對於我來說,學習是目前的主要工作,而在求學之路上,難免會遇到不會做的題,考試沒考好,老師的批評,同學們的嘲弄........會產生一時的放棄念頭,但我必須負重前行,“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合上書頁,我仍無法自拔,哈利的形象還縈繞在我的心間,讓我回味無窮。當然,這本書只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一部分,還有更多驚險好看的故事,如果你也喜歡,不妨也去看看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1

這本書的故事發生在哈利波特將要17歲的那個夜晚。爲了躲避伏地魔對他鋪天蓋地的追擊,他和鳳凰社的成員們不得不轉移到其他的地方去,而在這次轉移中,他的朋友丟了一隻耳朵,還有一位身經百戰的巫師也不幸身亡。哈利決定尋找鄧布利多的遺囑去摧毀魂器,去消滅伏地魔。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在哈利逃亡的途中,他再次見證到了友誼的強大,感受到了戰友的背叛。還有很多,都成爲了他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磨難。這也是鄧布利多所希望的。雖然鄧布利多在哈利波特16歲的時候就被不幸殺死。但鄧布利多卻是哈利,赫敏和羅恩三個人的指明燈,爲他們指明瞭正確的方向,帶領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在哈利與伏地魔的最後一戰之中,伏地魔曾提出用哈利的性命來換取所有人的安全,可是在霍格沃茲的各位校友們都不願意讓哈利白白獻出生命,而與伏地魔和他的食死徒展開一場大戰,很多人卻被殺害。

在哈利與伏地魔最後的對決之中,雖然哈利的`實力遠遠不足伏地魔這個成年的巫師,但他最後卻勝利了,可能很多人會感到疑惑,有人說是因爲魂器的消失,而讓伏地魔的力量漸漸變弱,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因爲伏地魔製作魂器的原因是因爲他畏懼死亡,並且他一生是最看不起愛這種東西的,因爲他沒有父母,從小就是一個孤兒,於是他覺得愛是這個世界上不應該存在的東西,他只渴望力量。而哈利卻無畏死亡,他爲了多數人着想,爲了曾經愛過他的人卻被殺害的人着想,父母,鄧布利多,斯內普,以及無數爲他獻出生命的人,他這種無私的大愛最後使他贏得了勝利。

雖然整本書是圍繞着魔法世界來寫的,雖然看上去遙不可及,但這其中的精神,卻有我們值得學習的。

在哈利尋找魂器途中,遇到了許多坎坷,但他卻一一克服。一個人經歷的磨難越多,那麼這個人就越不容易被打敗。生活中沒有一帆風順的路,只有在一個人經歷了挫折與困難之後,這個人才會越堅強。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與挫折,勝利,永遠屬於堅韌不拔的人!

而在最後,伏地魔被他瞧不起的愛所打敗,愛,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我們要去珍惜,去愛身邊每一個愛我們的人。愛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東西,他無法被死亡所隔斷,正因如此,人類在千百年的選擇進化中被保留了下來。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去愛!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2

一個不平凡的小孩,一出生便擁有了一道閃電行的傷疤。那是一道不可饒恕咒的餘痕......

這就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它被翻譯成近七十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三億五千萬多冊。《哈利波特》系列共有七本,其中前六本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爲主要舞臺,描寫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六年的學習生活冒險故事。第七本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野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哈利波特》系列風靡全球,被評爲最暢銷的四部兒童小說之一,成爲繼米老鼠、史努比、加菲貓等卡通形象以來最成功的兒童偶像。

讀完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就像福樓拜曾經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戰勝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擡起頭,挺起胸勇敢的去面對,征服它!

總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只能用以個詞來形容——神奇。在這個世界的另一個角落裏有一個神奇的國度,在那裏,有一個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男孩——哈利波特。而我在閱讀時,也隨之掉入了一個魔法的時空。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3

在讀完整套《哈利·波特》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

《哈里·波特》向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在他一歲時,他的父母離奇死亡,而在哈利的額頭上,留下了一塊閃電形傷疤。接着,哈利莫名其妙的到了她姨媽家,長年受表哥欺凌,在哈利十一歲時,他意外發現自己是一名巫師,他來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習魔法。在這兒他有了朋友,有了快樂,有了勇氣,也知道閃電形傷疤的含義,哈里經過了各種磨練,最終他親手殺了殺害自己父母的伏地魔。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受盡欺侮,在姨媽口中聽見自己的父母被車撞死時,他非常傷心,偷偷哭了很多次,哈利當時十分怯懦,當他來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時,他結識了許多朋友,擁有了快樂,漸漸他又變得勇敢,可是他要知道了自己的父母是被伏地魔殺的`,當他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強大的伏地魔,那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時,哈利十分害怕。但是,他將壓力化爲了動力,更加努力的學習魔法。可是命運弄人,他的教父又被伏地魔殘忍地殺害了,哈利傷心欲絕,但是,哈利卻沒有灰心,反而變得更加勇敢。又是一次,當霍格沃茨被魔法部侵佔時,哈利挺身而出,帶領同學阻止魔法部這樣昏庸的表現……

我想對那些因爲生活上的一點困難,一個坎就放棄的人說,你們應該向哈利波特學習,他知道自己就像一個被上帝咬過的蘋果,他知道當上帝特別喜歡哪個人時,會咬得特別深,他也知道一個人不會十全十美的,哈利從小父母雙亡,他沒有一個溫暖的家,但是他並沒有去埋怨命運的不公平,反倒是更加勇敢地去戰勝困難。

也許你就是那個上帝咬過的蘋果,但是,每個人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4

“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題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J·K·羅琳,她讓我走進了奇妙而又驚險的魔法世界,讓我感受到了魔法力量。這書裏的一個個故事都充滿了奇妙的魔法,然而這書講的又不僅僅是魔法,更是友誼的力量支撐他們勇敢地與黑魔法決戰到底,就像書裏赫敏所說“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友誼和勇氣”。

這本書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個孤兒,因爲“伏地魔”殺死了他的父母。他的命運是悲慘的,因爲沒有父母,他只好住進了姨媽家裏,而姨媽一家人都不喜歡他。他的房間是一個窄小的儲物間,就在樓梯下面,而且十一年來他從未有過生日派對,還成了家裏的“僕人”。不過,有一天貓頭鷹信使送來了一封神祕的信件,信裏附着一張來自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書。從此他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哈利在魔法學校認識了兩位好朋友——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他倆幫助哈利完成了抵抗伏地魔偷走魔法石,他們三人同舟共濟,抵抗重重難關,打敗了伏地魔,這裏就有友誼的力量。

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哈利波特”,他並沒有爲自己在嬰兒時就能反抗伏地魔而驕傲自滿,而是友好地對待同學與老師,同時如願以償地被分配到格蘭芬多學院。第一節飛行課上納威。隆巴頓在飛天掃帚上掉下來,記憶球也滾落下來。當老師說誰都不許騎飛天掃帚,並陪納威去了醫務室。可這時,德拉科。馬爾福(斯萊特林學院的一名學生,斯萊特林是伏地魔當時的學院)把納威。隆巴頓的記憶球撿來,並騎上飛天掃帚把記憶球緊緊地握在手中。看到這一幕,哈利不顧老師的告誡,騎上他的飛天掃帚,雖然他從沒騎過飛天掃帚,但他騎得非常好。當馬爾福把記憶球扔下來時,哈利巧妙地接住了,並安然回到地面。這一幕正好被麥格教授看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副校長,擔任格蘭芬多學院的導師),於是把哈利叫到她的辦公室。馬爾福很開心,以爲哈利要受到懲罰。然而哈利因禍得福,成爲了魁地奇球賽的找球手,也是一個世紀以來年齡最小的找球手,還得到他在對角巷看到的最新款飛天掃帚光輪2000。在後來的故事中,哈利爲格蘭芬多隊贏得了比賽。

在這本書中還有許多令人驚奇和羨慕的奇幻魔法故事。在困難面前,哈利總能巧妙應對。這本書告訴我們友誼的珍貴,讓我明白了勇氣背後最大的力量就是友誼。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5

在我的書架上,有我的許多藏書,四大名著、在人間、特種兵學校、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在我讀過的書中,哈利·波特令我久久忘不掉。

《哈利·波特》分爲七本——《魔法石》、《密室》、《阿茲卡班囚徒》、《火焰杯》、《鳳凰社》、《混血王子》、《死亡聖器》,作者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

該小說深受讀者的喜愛,屢創銷量紀錄,其今爲止哈利波特系列銷量爲500000000冊。被翻譯成80種語言,並被改編成八部好萊塢大片J.k.羅琳還爲慈善組織撰寫了部《哈利·波特》系列衍生作品,分別是《神奇的魁地奇球》、《神奇動物在哪裏》以及《詩翁彼得故事集》j·k.羅琳曾獲多種獎項和榮譽,如表彰她爲兒童文學做出巨大貢獻的大英帝國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獎以及安徒生文學獎。

哈利波特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花了七年時間,經過多次搏鬥打敗了伏地魔,哈利不能讓朋友老師受傷,同時也很激動,衝動是哈利最大的弱點,如果沒有羅恩和赫敏的勸告,哈利不知死了幾回了,可見哈利夥伴的重要性,書中馬爾福一家也很重要。

不然會顯得哈利平淡無奇,德拉科·馬爾福其實本質不壞,不然爲何殺不了鄧布利多,最讓人心痛的是斯內普,不被人理解,做碟中諜,最後慘死於伏地魔手下。

哈利波特中的一句話使我難忘——“沉湎與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阿不思·鄧布利多。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6

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一對父母被伏地魔擊中殞命,在母親臨死前的庇護下,小嬰兒只在額頭上留下一道閃電型的傷疤。那是1981年10月31日,那個嬰兒就是——哈利·波特!

倖存的哈利,歷經千難萬險破壞了伏地魔的數次陰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他與伏地魔最終那場史詩級的大戰:那是一場殊死決鬥,一邊是僅僅十七歲的孩子,另一邊是曾殺遍巫師界的伏地魔。哈利明知道自己無法和他抗衡,但是爲了他的好朋友,爲了還在和伏地魔手下戰鬥的同學,爲了整個魔法世界的生存,他勇敢地走進禁林,沒有絲毫猶豫!就在哈利見到伏地魔的瞬間,一條蛇緊緊纏繞住他的身體,隨即,一道綠光閃過(死咒)……

在場所有人都以爲哈利死了,他們心碎地放下武器,看着那道逐漸消失的綠光。我想:他們一定憶起了哈利的善良、寬容、勇敢;他們一定是在深深悔恨自己當初對哈利的嘲笑和排擠,否則,爲何他們的眼角會滑下一滴滴淚珠?而哈利也以爲自己死了,靈魂出竅來到國王十字列車站,但他卻意外得知伏地魔銷燬的,只是當初殘留在自己身體內的靈魂,而他真正的靈魂仍舊完好無損。“重生”的哈利沒有選擇逃跑和裝死,他依然回到禁林,靜靜等待時機。

終於,哈利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他趁伏地魔沉浸在成功的喜悅,偷偷爬起來,披上隱形衣接近伏地魔,與伏地魔對峙。在伏地魔念出:“阿瓦達索命(死咒的咒語)!”時,哈利快速的唸了聲:“除你武器!”頓時,伏地魔被自己的咒語反彈到了。由於沒有魂器,伏地魔死了,再也無法復活了!一陣風吹過,面前的軀殼緩緩倒地,天空掠過父母的身影,哈利會心地笑了。

窗外,陽光正好。我從書中擡頭,思緒萬千:雖然我的生活不似哈利坎坷、精彩,我也成不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可是在友情與親情的懷抱中,在愛與書香的滋養中成長的我,擁抱勇敢,不畏艱難,生命之花必定會愈開愈絢爛!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7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著名小說——《哈利波特》,我讀完它後發現對我有很大的啓發,現在就讓我來和你們一起分享我的啓發吧!

這本書主要講了哈利波特的父母都是強大的魔法師,但是在哈里波特小時候卻都被一個邪惡的魔法師伏地魔給殺害了,於是哈利波特立下決心要親手殺害伏地魔。從小哈利波特就住在姑父那,可姑父姑媽和他們的兒子都常常欺負弱小的哈利波特,但他的意志力卻還是非常堅強。哈利波特雖然生活的很苦,不能讀書,也不能同夥伴們一起玩,只能在姑父家當一個僕人,但最後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願望殺掉了伏地魔。

從整本書來看,作者是以這個小魔法師的神奇經歷爲線索,從而表現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真摯感情,還有的便是學生們面對困難時堅持不退縮,機智鬥惡,用他們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過難關。而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記述了哈利波特,還有他的朋友,在這個神祕的魔法學校中的點點滴滴。

一切是那麼神奇,在這個神祕的國度裏,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成爲他們的信差,信刊可以自己開口朗讀,飛天掃帚是交通工具,多的如天上的鳥一樣。西洋棋會思考,主人叫它怎麼走,便聽從命令,命令一下,自動移入其位。畫像的人是活的,會微笑,會眨眼,有空還會互相串串門。還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神奇。怪不得哈利波特可以成爲風靡全球的小魔法師。我真有點佩服這本書的作者,竟有那麼豐富的想象力!而在這5本書中,我最佩服的還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面對惡勢力的那種勇敢。他們始終都有這麼一個信念:“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國度,危險時刻都存在,但只要相信自己,勇敢的去面對困難,甚至是惡魔,沒有什麼奸怕的,就算會陷於危及生命的困境,只要適當的使用在學校裏所學到的魔法,一定可以勝利。”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啊!每次一看到這種驚險的關頭,都被他們這種堅定所感動,同時也爲這羣有神奇經歷的孩子捏一把汗,畢竟,邪不勝正,那些邪惡的人最終還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總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只能用一個詞來形——“神奇”。在這個世界的另一個角落裏,有一個神奇的國度。在那裏,有一個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男孩——哈利波特。而我在閱讀時,也隨之掉入了一個魔法的時空。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8

“聖器、魂器……”死亡的征服者,死神的主人!但這兩者卻在深層有着極大的區別。“魂器”,透過殺人來分裂靈魂。即使本體死亡,透過魔藥,也能復活。但其實這是在逃避死亡、逃避現實。看似心狠手辣,實爲懦弱膽小。“聖器”,其真正擁有者使用聖器拯救他人。真正擁有者不畏懼死亡,這在某種意義上已然不是死神的奴僕,而是死神的主人。聖器的真正擁有者不會長生不死,但他們會青史留名,百世流芳!這也在某種意義上永生了吧。

聖器的真正擁有者是真正的無私,真正的懂得愛。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愛”是個古老而神奇的魔法。他在哈利一歲時使他成爲大難不死的男孩; 他也在霍格沃茨戰役的結尾保護了哈利以及霍格沃茨全體巫師。關於家養小精靈和童話傳說,關於愛、忠誠、和單純,伏地魔一無所知。一無所知。其實它們都具有一種比他更強大的力量,一種超越任何魔法的力量,但他始終沒有領會這個事實。

說到愛,西弗勒斯-斯內普對莉莉-伊萬斯的愛,無疑是整個系列中最悽婉、最動人的。“鄧布利多注視着它遠去,注視着它的銀光消失,然後轉臉望着斯內普,他的眼裏已盈滿淚水。

“這麼長時間了還是這樣?” “一直是這樣。”斯內普說。 “Always”這個簡單的單詞包含了斯內普多少的痛苦與悽絕!那頭銀色的牝鹿,是斯內普對莉莉-伊萬斯的悼念、與愛。這是莉莉伊萬斯去世後的第15年啊……

“作爲——回報?”斯內普張口結舌的看着鄧布利多,哈利以爲他會拒絕,但良久之後,他說:“什麼都行。”爲了莉莉-伊萬斯——什麼都行……

而“國王十字車站”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最奇妙的一段。在這一章裏,所有的謎底都揭曉了。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那段禁忌的祕密。“不要憐憫死者,哈利。憐憫活人,最重要的是,憐憫那些生活中沒有愛的人。”據巜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對少年伏地魔的複雜往事調查,伏地魔並不是生性惡劣,而是因爲在一個極端沒有愛的環境中長大。如果照鄧布利多的這個做法,那世間或許會少一些“伏地魔”,多一些“哈利”吧!

這本巜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完結本。巜哈利-波特》系列結構龐大,大開大合,而且很有文學特質,從中也能窺見一些英國文學歷史。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19

地魔在食死徒盧修斯·馬爾福的家中召開會議。作爲背叛者身份的西弗勒斯·斯內普也來到了這裏。大家紛紛向伏地魔彙報哈利·波特轉移地方的時間。霍格沃茨的上任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曾經給哈利的姨父姨母家施了個魔法,在他十七歲成年(魔法世界的成年歲)那天,魔法將會失效,伏地魔就能找到他。斯內普向他的主人說了哈利真正轉移的時間,於是,他們確定了一個計劃。

在離這兒很遠的地方,鳳凰社成員來到了他的家中,將他的姨父一家人帶到了安全的地方,他也將轉移。哈利·波特看着這生活了將近十七年的地方,有種特別的、說不出的感覺涌上。然而,在轉移的途中,伏地魔與食死徒來追殺他們,卻沒能成功。但是,哈利心愛的貓頭鷹海德薇與最厲害的傲羅穆迪葬身於他們的手下,羅恩(哈利的好朋友)的哥哥喬治,也被咒語擊中,失去了一隻耳朵。

魔法部部長來到羅恩的家中,將波特和他的好朋友赫敏·格蘭傑與羅恩·韋斯萊叫了出來,並給了他們鄧布利多的遺囑上寫的東西,一本書、熄燈器和一個金色飛賊(一個小球)。但另外一件東西格蘭芬多的寶劍卻不能給他們。在羅恩的另一個哥哥比爾要與芙蓉結婚那天,一羣食死徒衝了進來,他們馬上反應過來,拉着哈利就跑。他們逃到了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的家中,那所房子其他人是看不見的。

他們在那裏生活了一段時間,並且從小精靈克里切那兒知道了魂器(靈魂碎片,這裏指伏地魔的,總共有七片)斯萊特林的掛墜盒的去向,奪了回來。他們跑到了一個森林裏。然而,羅恩卻因爲嫉妒並憎恨哈利而離他們而去。孤獨的他們爲了尋找格蘭芬多的寶劍來到了戈德里克山谷,卻在那兒遭遇了伏地魔與他那條大蛇的襲擊。赫敏拼命將哈利救回,卻在無意中折斷了哈利·波特的魔杖。待哈利醒來之後,覺得一切都沒了,羅恩,他的魔杖……

他們來到了迪安樹林,在那裏,他們看到了一個守護神,是一頭美麗的牝鹿。波特獨自一人跟着它來到一個湖旁邊,在湖底,放着格蘭芬多的寶劍。他沒入水中,試圖拿出寶劍,卻被脖子上的掛墜盒勒得喘不過氣來……忽然,一雙手抓住了他,是羅恩,他救了他。他們拿出了寶劍,銷燬了掛墜盒,終於消滅了一個魂器。羅恩向哈利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羅恩來到了比爾的新婚小屋中,說了他出走的事。聖誕節的清晨,羅恩的熄燈器指引他方向,最終找到了他們。

赫敏在鄧布利多送給她的書上看到了一個標誌,於是,他們來到了同學盧娜的家中請教,卻只看到了她的父親。他們知道了死亡聖器的故事後,遭遇了食死徒,但再一次逃走。後來,他們在森林裏被食死徒抓住,帶到了馬爾福莊園。在那裏,他們看到了其他的好友,包括盧娜。還看到了背叛哈利父母的人小矮星彼得。然而,彼得因爲一絲憐憫而被伏地魔賜給他的銀手活活掐死。這時,哈利的鏡片中閃過一道藍光,那很像鄧布利多的眼睛。可是,他不是已經……這道藍光曾經多次閃過,十分不可思議。在緊急關頭,家養小精靈多比出現並救出了他們,卻犧牲了自己。

他們來到了比爾的貝殼小屋歇息了幾天,就在那段時間中,伏地魔得到了死亡聖器中的老魔杖,是從鄧布利多的墳墓裏奪出來的。哈利·波特他們又決定到古靈閣的金庫中尋找魂器——赫奇帕奇金盃。這並沒有成功,反而被妖精拉環奪走了寶劍。他們坐着一隻火龍離開了。

哈利他們決定到霍格沃茨學校去,卻碰到食死徒。在危急時刻,一個人讓他們藏在了豬頭酒吧裏,掩護了他們。哈里看到了那個人的眼睛,是藍色的,在他在鏡子裏看到的藍光一模一樣……原來,他是鄧布利多的弟弟——阿不福思·鄧布利多。哈利在那裏見到了他的許多好朋友,並潛入了學校,碰到了格蘭芬多學院的院長,麥格教授,向她說明了情況。

麥格教授組織了全校老師與部分學生來抵抗伏地魔與他的追隨者,提供哈利所需要的時間。他知道了拉文克勞的冠冕在哪,並找到銷燬。之後,哈利親眼目睹了背叛者斯內普的死。他是被伏地魔的大蛇咬死的。斯內普看到哈利後,用一個瓶子裝了一種銀色的東西,哈里知道那是什麼——是記憶。哈利看到了他眼中的某種東西正在消逝。哈利將記憶放入了冥想盆裏……

真相大白了。斯內普是個好人,他一直在做間諜,爲鄧布利多提供情報,並且從孩提時代就愛上了哈利的母親,莉莉·伊萬斯。原來,他自己也是伏地魔的一個魂器,只有他死,伏地魔纔有可能倒下。

一切都結束了,只剩下一件事:死。但哈利並沒不畏懼。他面對強大的伏地魔,沒有絲毫反抗。他倒地後,來到了一個夢境。在那裏,他見到了鄧布利多,與他交談,安慰他。隨後,他又醒來,與伏地魔展開戰鬥。他向着天空喊出他最熱切的希望:除你武器。這是一個人人都會的魔咒。而伏地魔出的魔咒:阿瓦達索命,則是無人能抵擋的殺戮咒。但是,伏地魔倒下了,像個凡人一樣死去……

死亡聖器怎麼能戰勝純正的靈魂呢?

九年過去了,傷疤從來都沒再疼過。一切太平。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20

在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死亡聖器》是最後一本,也是我認爲最精彩的一本。書中主要講述了哈利、羅恩、赫敏三人離開“霍格沃茨”,四處逃亡,並尋找、銷燬伏地魔的七個“魂器”,並打敗他的奇遇。這本書裏哈利的勇敢機智,羅恩的忠誠善良,赫敏的聰慧冷靜,和伏地魔——湯姆裏德爾的兇殘可惡,都被作者描寫得淋漓盡致,他們都在我的腦海中有了深刻的印象。

書中哈利的這種始終不向邪惡屈服的勇氣和始終堅信自己判斷的精神令我感動。設想一下,如果哈利沒有這種勇氣和精神,又怎麼能成爲真正的“救世之星”呢?

這本書裏一直貫穿着一個字——愛。因爲有了愛,赫敏纔會消除她的父母所有關於她的記憶,和哈利一起四處逃亡,尋找魂器——這,是朋友之間的愛:友誼;因爲有了愛,金妮纔會進入霍格沃茨的校長室,幫助哈利竊取格蘭芬多的寶劍——這,是戀人之間的愛:愛情。當伏地魔知道了那個預言,並想置哈利於死地時,是親情,是親情救了哈利,是哈利的父親詹姆拼死保護妻兒;當伏地魔靠進哈利,想殺死他時,哈利的母親莉莉的咒語擋在了哈利和伏地魔的鎖命咒之間……

雖然莉莉犧牲了,可是親情的力量戰勝了邪惡,擋住了伏地魔,把他的力量削弱了,也使哈利得救了。這也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自然傳奇》的一個片段: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對羚羊母子不小心進入了一隻獵豹的領地,母羚羊爲了保護小羚羊,不惜自己引開獵豹,讓小羚羊逃生。最後,母羚羊成功地引開了獵豹,可是自己卻喪生在了獵豹的利爪下。

是什麼力量使詹姆、莉莉和母羚羊爲了保護孩子犧牲自己呢?是愛,偉大的親情,父母的愛不管在怎樣的境地裏都會一直縈繞在你身邊,這就是當哈利去禁林與伏地魔見面時,父母、教父的身影會出現在他身邊的原因。正像書中霍格沃茨的校長鄧不利多說的:“被一個人這樣深深的愛過,儘管愛我們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

是啊,愛是我們最好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