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知識問答

雪線的影響因素

影響雪線分佈高度的因素

1.氣候上的氣溫與降水都與之有關

①雪線的分佈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溫度高時雪線也高。由於地表氣溫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使雪線分佈高度的總趨勢也由低緯度(赤道)向高緯度(兩極)遞減。

②降水量與雪線高度關係: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線越高。因爲,在降雪量很少的條件下,要達到降雪量與消融量的平衡,必須有較低的年平均溫度(即雪線位置必然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發量減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況下,必須有較高的.年平均溫度(即雪線必然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積雪,以保持降雪量與消融量的平衡。

2.地貌因素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山勢和坡向上

①從山勢上看,陡峻的山地,積雪易下滑,不利於儲存,雪線偏高;坡度較小的山地,有利於積雪沉積,雪線偏低。

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兩側,向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多,氣溫偏高,雪融化較快,雪線位置較高;背陰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少,氣溫偏低,雪線位置也較低。

③對於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線偏高,而北坡和東坡的雪線位置較低。

3.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①喜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但水分條件的影響超過了熱量條件的影響,因此,降水量豐富的喜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線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氣溫(低於0℃)情況下,南坡空氣易達到過飽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線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於西南季風的背風坡,受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印度洋的水汽難以到達,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氣要達到過飽和,必須海拔升高,氣溫繼續降低,纔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陸性冰川,雪線高度大多在6000米左右,個別地區達6200米。

②青藏高原境內雪線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體上有從邊緣向內部、自東南向西北增高的趨勢。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雪線高度爲4500~5000米,至高原內部,中喜馬拉雅山北翼、岡底斯山等雪線高度爲5800~6000米,珠峯北側東絨布冰川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龍崗日雪線高度達6200米,是北半球分佈最高的雪線。

③阿爾卑斯山北坡爲背陰坡,蒸發弱;北坡又是迎風坡,大西洋水汽在此產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爾卑斯山北坡雪線較低,南坡雪線較高。

天山南坡爲向陽坡,氣溫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線比北坡高。

標籤: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