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小個子能不能蹺起大個子的教案

小個子能不能蹺起大個子的教案

小個子能不能蹺起大個子的教案

探究:知道槓桿平衡的條件,理解槓桿的作用,並瞭解槓桿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知識:能設計研究方案,利用簡單器材,有步驟地進行關於槓桿作用的研究實驗。

情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槓桿及作用,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點:

知道槓桿平衡的條件,理解槓桿的作用,瞭解槓桿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難點:

知道槓桿平衡的條件,理解槓桿的作用。

教學方法:

觀察研究。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或圖片。

2、學具準備:平衡尺、鉤碼、字典、直尺、固體膠等。

教學建議:

本課分2課時

課時1

教學內容:認識槓桿和了解槓桿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匯入新課

課件展示校園裏學生玩蹺蹺板的場景(農村學校可用圖片展示)有條件的學校,最好讓學生實際玩一玩。

教師提問: 同學們都喜愛玩蹺蹺板,和與自己個子差別較大的人玩過蹺蹺板沒有?爲什麼個子差別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蹺蹺板呢?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猜測原因。

二、推斷與假設

小組討論:爲什麼個子差別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蹺蹺板呢?觀察研究討論後,彙報小組一致同意的意見。(在此教師要對觀察不夠仔細的學生進行引導,對教材40頁上的三幅圖的區別,每幅圖中學生在蹺蹺板上坐的位置進行提示)。

三、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1)教師出示並介紹本次探究活動的實驗器材,並指出像槓桿尺和蹺蹺板這樣的裝置叫槓桿。

(2)各個小組討論成員分工以及實驗步驟,猜測能使槓桿保持平衡的方法。

(3)小組用槓桿尺和鉤碼做平衡實驗,收集“能使槓桿尺平衡有多種方法的“事實,想辦法讓槓桿尺達到平衡,每做完一次平衡,都要記錄實驗結果。

四、總結與交流

1、學生彙報收集到的實驗結果,把大家共同的看法記錄在教材41頁,統計全班同學共發現了多少種使槓桿尺平衡的方法。

2、指導學生整理各種平衡的方法,並把這些平衡的方法進行比較。

3、找出槓桿尺的平衡規律,把大家討論的結果記錄在教材第41頁。

① 兩邊鉤碼掛得一樣多,鉤碼距離中心點一樣長,槓桿才能達到平衡。(對稱)

②兩邊鉤碼的個數不同,多的一邊距中心點的距離短,少的一邊距中心點的距離長,槓桿尺可以平衡。(不對稱)

4、學生將實驗結果與推測進行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運用研究結果,解釋大個子和小子能一起玩蹺蹺板的奧祕。

五、課外學習與實踐

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找兩副扁擔,一副兩邊籃子裏的物品重量一樣,另一副兩邊籃子裏的的物品重量不同,讓學一來挑,用實踐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課時2

教學內容:槓桿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一、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在日常的生產中,類擬小個子和大個子玩蹺蹺板現象很多,說說這些現象中,兩邊物體平衡的道理是什麼?(課件展示教材第42頁場景)

學生彙報後提問題:如果槓桿已經平衡,這時改變一邊的物體離槓桿支點的距離,會出現什麼情況?

二、推斷與假設.

1、小組討論:可能會現現什麼情況?觀察討論後,把小組一致同意的向全班彙報。

2、學生獨立思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槓桿有什麼樣的作用?把自已的推測寫下來。

三、制定研究方案,展開實驗探究.

1、制定研究組織學生利用現有材料進行實驗設計,各組討論實驗步驟。實驗材料包括詞典、直尺、固體膠等。

2、各小組進行槓桿撬動重物的實驗,研究其工作原理,記錄實驗結果。啓發學生想辦法改變槓桿的形式,自行研究。

3、各小組還可在老師指導下自行設計其他可行的實驗,研究材料還可以擴充,如直接在室外用撬重物等。

四、總結與交流.

1、學生總結槓桿的作用,把大家共同的看法記錄在教材第43頁。

2、學生將實驗結果與推測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

(學生可以獲得一些槓桿的基礎知識,認識槓桿的作用:①有傳遞力的作用:②槓桿有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③當支撐物靠近手時費力;④當支撐靠近重物時省力。)

五、拓展與應用.

1、請學生談一談,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槓桿,它們起到了什麼作用。(學生回答並出示課件)

2、判斷日常生活中的幾種槓桿——釘錘、火鉗、秤、剪刀是省力的是還是省力的,爲什麼?

3、利用槓桿設計一個省力工具,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