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感悟佛學中的人感悟

感悟佛學中的人感悟

感悟佛學中的人感悟

引導語:人生感悟,顧名思義,就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個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經歷和個人修養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感悟佛學中的人感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什麼叫佛?禪宗六祖解釋說:皈依自性三寶。佛者學也,覺悟了就是佛。

很多人認爲,信佛者只是對一種宗教的信仰而已。而在我個人的認識中,佛學是習智慧與知識於一身的學問。他並不是像其它宗教一樣,有着極端性的信仰。上面說了,佛者學也,如果非要加個信仰的話,哪就是信自己,信知識,信智慧了。

“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們首先要知道,佛學是講究的是開悟。與其它學問有着根本性的區別,在理解佛學的過程中,什麼邏輯推理,辯證思維等等是用不上場的。這其實正好體現了佛學的智慧所在。

當然學佛的人還須要有所修行,而修行又不是侷限於文字上的修行。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這裏往往容易被人所誤解。到底是什麼意思啊?佛的三藏十二部都是文字,怎麼會與諸佛的妙理無關呢?其實這些疑問也有他們的道理。但我認爲,佛學的所有經文裏,都是引導你對佛的開悟的一種手段而已。

“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你看,六祖大師不就這樣教導我們嗎,應該按自己的所在條件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啊。

那麼文學呢?作爲一個體繫着磅大概念的詞彙,在此,我很難一一說透。

但毫無疑問的是,文學除了是一門學問和文學藝術之外,也是一種精神的寄託。迄今爲止,無數的文學愛好者透過文學的方式抒寫了無數的偉大詩篇,在人類的精神財富上保留了寶貴的一頁。

譬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和爲國家,爲正義,爲和平的壯烈犧牲透過文學的手段表現得淋漓盡致,鼓舞了後輩的無數的革命戰士爲和平而奮鬥至終。

又如西楚霸王項羽的死,李清照透過文學“生當爲人傑,死亦做鬼雄”的不屈不撓精神歌頌了貢羽的雖死猶榮,永垂不朽。

又如:“橫眉冷對千夫子,府首甘爲孺子牛。”這也是魯迅先生透過文學來體現了自己的心靈寫照。

縱上例所述,文學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手段,更體現了一個真正文學愛好者崇高氣節——死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死得其所,死得光榮。

在此,我突然有一個奇怪的想法,要:要是將一個佛學開悟者放到文天祥的位置上,又應該會是怎樣的呢?

再說在佛學的智慧裏,講的是“六道輪迴”即無限轉生。一個真正開悟了的人是可以捨生的。舉壇經裏面的一個例子:船子和尚夾山對自己是否開悟的疑惑敢於翻身落船,把命也舍了。也許很多人會問,當時夾山都已經開悟了啊,還值得船子捨身嗎?而夾山知道,主要自己捨命了夾山就不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開悟了。我們要明白,在佛學的理念是沒有值得與不值得存在的.。

因此,我相信,倘若在文天祥的位置裏換了一個是對佛學開悟的人同樣是可以做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抉擇。而我們還應該要明白,這兩種的死卻又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文天祥的死是崇高的,是爲萬人所敬仰的,是可歌可泣的的死!而對佛開悟者的死則是智慧的選擇,不帶遺憾,不帶對生命的留戀而痛苦死去。當然,這並不是無視了生命的寶貴。

標籤:感悟 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