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關雎——《詩經》

關雎——《詩經》1

【原文】

關雎——《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yao 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 ⑤參差(cen 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⑨悠:憂思的樣子。 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⑿毛:拔取。

【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

棲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麗的姑娘,

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採。

善良美麗的姑娘,

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來做夢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採。

善良美麗的姑娘,

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麗的姑娘,

敲鐘擊鼓取悅她。

【賞析】

《關雎》是一首描寫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間情歌,它聲、情、文、義俱佳,是《詩經》三百篇之冠,《風》之始,說明古人對《關雎》的評價甚高。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爲始,他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確如此,詩歌質樸的語言帶你走進純粹、高尚、至善至美的境界,讀它是美的薰陶,是理想的精神嚮往。

《關雎》是聲與義的完美結合,以聲調傳達詩義,它的藝術特色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詩義而言,《關雎》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爲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真實地再現了社會生活,有着美而深遠的意境。

這首愛情戀歌描寫了一位癡情男子對心上人朝思暮想的執着追求。從詩歌表面意思可以這樣解釋:“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像恩愛的情侶,在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其樂融融,此景誘動了男子對採摘荇菜女子的癡情和迷戀,複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期待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把男子熱戀中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一句“鐘鼓樂之”,又讓我們聯想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千金難買美人笑”的畫面。

一句流傳千古的佳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讀來讓人朗朗上口。何爲“君子”?古代謙謙君子,以“君子務本,本立道生,當思無邪”爲其追求的目標。《易經》雲:“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君子一定是胸襟廣闊,是有才德的人

“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呢?《毛傳》::“窈窕,幽閒也。”“淑”者,善也。”窈窕淑女即是美麗善良,有高尚品德的女子。“淑女”配“君子”正相宜,所以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人是想用美麗的姑娘比喻君子應該具備的美德和修養,君子在追求自身的美德和修養時,就像看到了自己心儀美麗的姑娘一樣,爲了修正和追求自己德行,透過不斷努力,使之完美。當德行和境界不能夠達到一定的境界時,自己不斷反思和朝思暮想,甚至徹夜難眠而輾轉反側。從最後一句“鐘鼓樂之”,就知道君子透過修德,重禮儀,內外兼修來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道德水準。這纔是《詩經.關雎》裏真正要表達的意境

2、從聲調而言,極具音韻美。

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3、興,是《關雎》的主要表現手法。《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運用的寫作表現手法是賦、比、興。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關關。和聲也。”“雎鳩”,水鳥名,俗稱魚鷹,相傳雌雄有固定的配偶。然則這裏的“關關”就是雌雄求偶相和的鳴聲了。這兩句既有“比”的意思,又有“興”的意思,妙語天成。

又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讓人讀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關雎——《詩經》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周南——關雎》一出,天下男女老少皆能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開創了永恆的相思情篇,藝術魅力不容置否。

雎鳩,一種水鳥,又叫王雎。其“生有定偶而不亂之,偶相併遊而不相狎”。雎鳩從一而終的自然生命現象,經人類吟詠就成了對天長地久的愛情的讚歎。無獨有偶,一種叫信天翁的鳥也是如此,一旦失去配偶,另一方將幾日不食而至餓死,或者撞崖而亡。在雎鳩身上看到的是君子淑女的如意搭配,完美和諧的愛戀與婚姻。所以,此詩也是婚戀文化的反映。

詩歌揭示什麼?這首詩又揭示了什麼呢?

詩歌所揭示的真實大致包含了三種層次:首先反映了作詩者的感情,甚至是賦詩者的個性人格。這既是《詩大序》中說的“吟詠情性”的主張,也是《左傳》中所記載的賦詩言志的宗旨;其次,詩是一種文化教養下的產物,反映社會教化與時地風氣的特性;第三,此類意向性活動最後必須指向能夠引發情感的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反映社會的'基本現實。這就是《詩大序》所謂“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荀子--儒效》有“詩言是其志也”之說。儒家詩教要求詩歌內容“無邪”,“溫柔敦厚”,因此,“志”只能是合乎社會倫理綱常的羣體意志,具有教育作用。在中國古代,儒家的思想是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文學活動往往要被納入到維護封建統治,封建禮儀的思想軌道,把文學當作倫理,道德,政治的教化工具。“文以載道”的思想,都體現了教化的色彩。

《詩經》成爲儒家經典後,《詩經——周南——關雎》在儒家的整合中,“言志”與教化雙管齊下,並行不悖,由對美好情愛的追求晉級爲理想婚姻的標準。追求天長地久的情愛,琴瑟之好,本無可厚非;感情從一而終,固若金湯更值得讚美。但這樣一定要發自內心,出於自願。如果將從一而終的自然生命現象納入社會道德規範,並刻意追求,就會在美的基礎上長出醜與惡來。儒家道德中有三綱五常,“從一而終”的思想就是其一,即要求女子一輩子只能嫁給一個人,男人若死了也要守婦道,守活寡,不再改嫁。若能立即自殺那更是“貞烈女子”。這就是儒家中貞節,貞潔的思想,官方有“貞節牌坊”褒獎,人人敬之!王雎的自然生命現象已納入社會倫理綱常,教化之下成爲一種社會羣體意志。

真有那麼多天長地久的情愛嗎?

我想沒有那麼多的癡情女子!

也可以說沒有那麼多百年難得一遇,萬中無一的大情種男人值得女人作出這樣的犧牲!

陪葬,是儒家婚戀文化對“從一而終”的思想推崇力行的極端手段。男人死了,侍妾的生命也隨之被終結。這還是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嗎?這樣從一而終的行爲是美?是醜?還是惡?

試想一個女子年紀輕輕的就守活寡到終老,這一輩子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對於守活寡的問題,我認爲古代婦女社會地位低下,男人三妻四妾,根本談不上情專。女人沒有放棄婚姻的權利,男人隨時可以一紙休書解決掉與女子的夫妻關係。被休掉的女子也會遭受世人的奚諷嘲譏。若女子不幸喪夫,地位低下的婦女如果再嫁其實可以解決兒女,自身生計問題,也符合人性的正常要求。而儒家從王雎身上提煉出一座高聳入雲的貞節牌坊栽在社會羣體的心中,外設其它獎勵。教化與功利薰就社會觀念,一旦形成難以逾越。這種由自然現象晉級爲社會婚姻道德標準,在儒家思想中是一把“滅絕人性的神器”,在中國婦女頭上揮來掃去幾千年!不用想,肯定是鮮血淋漓的,殘忍至極。

在儒家思想作爲統治思想的社會裏,彰表“從一而終”的貞節牌坊,是婦女身上揹負的沉重的石碑;貞節,貞潔,婦道,節婦這些內容鑄成了一套桎枯人性的黃金枷鎖。

今天學習《詩經——周南——關雎》,我想學校教給我們的,應該更全面一點。從王雎等動物自然生命現象衍生出來的儒家婚戀思想,貞節思想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佔着濃重的比重,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文學莫不是包含了很多的思想文化麼?詩背後是有文化內容的,該發掘更深。

所幸這樣壓迫婦女人性的文化在今天已經很淡了。自由戀愛,自由結合,婚姻自由。婚姻不滿意可以離婚,男女平等。“未婚媽媽”這一特殊的社會羣體,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尊重。婦女的身心在戀愛與婚姻中有了質的變化與飛躍。現在回頭去深入《詩經——周南——關雎》,它還是美的嗎?

《關雎》所表現的不只是追求美好愛情與婚姻,也揭示了儒家婚姻戀愛觀念的惡,是滅人慾的道德綱常的美化。該是抨擊它的時候了,儒家將《詩經》奉爲“經”,以致我們在學習它的時候,大力褒揚,殊不知我們在稱讚一種變態的,反人道的,反人性的,滅人慾的儒家封建道德,變態,畸形,極端的婚姻與戀愛觀點。

關雎——《詩經》3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⑴關關:擬聲詞,水鳥叫聲。雎鳩:魚鷹像鶻鳩那樣的水鳥。關關雎鳩:雎鳩鳥不停地鳴叫。

⑵在河之洲:(雌雄雎鳩)在河中陸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陸地。

⑶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⑷淑:善,好。

⑸好逑(hàoqiú):喜歡追求爲對象。逑:配偶,此處用作動詞,意爲追求爲對象,娶爲妻子之意。

⑹參差:長短不齊。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開黃色花, 嫩葉可食。

⑺左右流之:一會向左,一會向右,順水流採摘荇菜。流,順水流採摘。

⑻寤寐:這裏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務),睡醒;寐,睡着。

⑼思:思念。服:語氣助詞,無實意。思服:思念,想念。

⑽悠:憂思的樣子。

⑾輾(zhǎn):半轉。反側:翻來覆去。

⑿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他快樂。友,交好。

⒀芼(mào冒):選擇,採摘。

⒁樂:讀“le(四聲)”,通假字,通"悅" 。使……快樂。 這裏指是淑女快樂。

⒂荇菜:淺水性植物,葉片形睡蓮。

【譯文】

關關鳴春雎鳩鳥,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靜又秀麗,美男求她結情侶。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渴慕思如潮。相憶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採呀採。文靜秀麗好姑娘,琴瑟傳情兩相愛。

長短不齊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撿。文靜秀麗好姑娘,鐘鼓齊鳴換笑顏。

【賞析】

第一章(第1節),描寫小夥子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從而引起的愛慕的感情和求婚的願望。

第二章(第2、3節),描寫小夥子求婚,苦於無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的苦戀情形。

第三章(第4、5節),描寫小夥子結婚成夢,夢想成婚的歡樂場景。

《關雎》以《詩經》首篇的顯要位置,歷來受人關注。但在《詩經》的研究史上,人們對《關雎》詩義的理解卻多有分歧。《毛詩序》認爲,這首詩是讚美“后妃之德”的,以爲女子只有忠貞賢淑、含蓄剋制,才能夠配得上王侯。因此,把這首詩放在《詩經》之首,以明教化。魯詩、韓詩都認爲《關雎》是刺詩,諷刺國君內傾於色。也有學者認爲《關雎》是婚戀詩。

關雎——《詩經》4

“關關,關關......”

和鳴聲在耳畔響起,青燈下,執着毛筆,在記憶中勾勒起勾人魂魄的倩影,立在碧波盪漾的湖水前,望着那遠處的河中小洲,淺淺地笑着,一眼情深,想是入了相思門。

初見,少女眉目如畫,着那素白長衫,披着淺藍外紗,笑靨如花,眸前一亮,緩緩蹲下,想要取那水中荇菜,平添了份煙火氣。

陷入在她的漩渦當中,與她對視一眼,心中的.情緒便翻山倒海,之前所做的準備似乎都是浮雲,被眼前明眸善昧的少女看一眼,就像被一口仙氣吹的輕飄飄的。可,婉言謝絕的少女,在那幾天在我的眼前重複,苦,悶,痛,各種情緒在心中交替。

想是該離去了,在臨別之時,少女在湖中伴着小舟穿梭,纖纖玉手時不時試探着碰一下一片片的荇菜,眼前的畫面單純而美好,叫人不想破壞眼前的歲月靜好。對少女的喜愛難以言表,可是自己終究不是伴其一身的良人。起身,我拍拍灰塵,在一旁取來了伴隨已久的竹笛,吹奏一曲《玉連環》。

“公子,方纔一曲可是《玉連環》?”

我詫異地擡頭,愛慕之人便在眼前,心中的傾慕難以言表,連帶着臉上多出了些許笑容與手足無措。

少女笑著,看著我,“公子可否再奏一曲?”

“那在下便獻醜了。”

“公子請。”

一硯春水,暈染一頂烏蓬,少女與少年並肩而立,一個靜心聽樂,一個滿目欣喜。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伊人在旁,長相思兮長相憶。

一卷雲霞,少年執一息燈火,夜星寥落,相伴相依,坐在船頭,低低地吹着曲子,悵惘那何去何從。卻不知,少女在烏蓬內春心萌動,願我星君如月。

“姑娘,在下要告辭了。臨別前,不如再奏一曲,如何?”

“不如何。不如公子以後只爲我吹笛,可好?”

“好。”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詩經》5

詩經:《關雎》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參考註釋:

①關關雎(jū)鳩(jīu):雎鳩鳥不停地叫。雎鳩,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④荇菜:水草名,一種可食的水草。

⑤逑:配偶。

⑥寤(wù):睡醒,寐:睡眠。寤寐:日日夜夜。

⑦思服:思念。

⑧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

⑨芼(mào):挑選。

⑩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她歡樂。

詩經:《關雎》賞析:

此詩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對所思女子真是設想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麼熱鬧,婚後感情多麼融洽和諧,生活多麼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一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後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反嫌說得太露;而《關雎》的作者卻以豐富而圓滿的想象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真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了。難得的是這乃屬於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爲夫婦(用“好逑”字樣可證),而不僅僅是做爲情侶(這同《鄭風》裏的作品就不同了!),這固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卻也體現了漢民族的傳統特色。

“興”是現實主義的技巧,是不錯的。這首詩即河洲之物而起興,顯見爲民間產物;採荇尤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們對於採荇不免陌生,但採蓮蓬、採藕、採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採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勞動的真精神),這就象徵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飯,正是“鐘鼓樂之”的時候了,意味該多麼深長!同時這種工作是眼前事實,並非虛擬幻想,一面寫實一面又象徵,此所以爲比興之正格,這纔是中國詩的長處。后妃固然主德,但后妃哪裏夢見“採荇”的樂趣,也未必看得見“雎鳩”的比翼雙飛。不過采詩入樂,“太師”的眼光總算夠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學習”罷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轉摘自我的一份劫後殘存的講稿中,當時是把先生的意思做爲自己的話寫下來的,因此可能與原文略有出入,讀者鑑之。)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本詩中每一章的韻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韻的句尾韻:鳩、洲、逑)

注意:後兩句實際是一句判斷句。但後人多斷章取義,使後句獨立成句。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流、求)

流:順流而取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句句押韻的`句尾韻:得、服、側)

服:亦想也。 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的聯綿詞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採、友)

參差——雙聲聯綿詞 友:親愛。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芼、樂)

窈窕——疊韻聯綿詞 樂:使之樂。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爲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爲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爲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關雎——《詩經》6

絲絛拂曳,獨釣河州。

悠哉閒遊,天水獨色偶掠鴻雀,傴僂稀往,握刀柄直耍個風響。竹路悠長,遠聞犬吠,少有孩提嬉鬧,寂清無風。走他半里現茅門,少年心性,腕間着力,刀白鋒澤,枯葉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斬尾蘆渡天遠,間攬長絹緊發,望水江濤引輕愁。挑刀蕩浪水波,幽幽,悠悠。風起微蕭,想來春到。唯見暮浪擊殘,想罷未得心上喜悅,輕嘆岸到村郭。

持劍,擊節疾,拍聲張。轉腕甩花樣,劍光乍泄輕寒,明映燭光月白。叱吒助興,利刃破空突刺,收勢翻身疾轉,點腕左右微動,連綿起勢。斬影連環泄幕光,展騰躍激昂,落地劃作劍弧,凌厲張揚。三疊拍息,驟然收勢。餘威震,銀龍吐息歸鞘,之餘清鳴悠越。

撇頭忽見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蘇飛揚,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風姿,倒是見笑。

只有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靜是偶爾想起她,憶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彙集的`閃亮——憶起初見時的那一撇,每一處細節,每一處情景,憶起她半遮半掩的淺笑和她逆着光的影子。

輾轉難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關雎——《詩經》7

  關雎(《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教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註釋

⑴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陸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裏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裏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註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爲“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⑾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絃樂器。琴五或七絃,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⑿芼(mào):擇取,挑選。

⒀鐘鼓樂之:用鍾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賞析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爲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後人的理解,並不認爲《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裏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爲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爲基礎。《毛詩序》的作者認爲,《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範意義,所以才被列爲“《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鄉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於“邦國”即統治階層。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爲“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裏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爲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爲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爲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爲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爲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爲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裏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爲謹慎、以婚姻和諧爲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爲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爲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爲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選自《中華文學鑑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解析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爲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着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爲其辭義之美哉?直爲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爲《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儘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爲《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爲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爲“求”,不確。因爲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爲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牀。”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簡析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爲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牛運震說:“輾轉反側,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爲實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見。《詩》寫男女之情,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作爲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然而不論作爲樂還是作爲歌,它都不平衍,不單調。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抑且音節短促急弦緊調,何以被諸管絃乎。忽於‘窈窕淑女’前後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鄧翔曰:“得此一折,文勢便不平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疊二字句以爲句,‘輾轉反側’,合四字句以爲句,亦着意結構。文氣到此一住,樂調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雖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後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但如何是興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於“興”的論述統統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麼只好敷衍幾句最平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後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並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爲“比”。至於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聯,即景物所以爲感爲悟者,當日於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後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作有前有後,創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着興義的句子,後作者現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說:“杜少陵絕句雲:‘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餘曰不然。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於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我們何妨以此心來看《詩》之興。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爲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準: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於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或萬物如此,人事不然,於是悲怨,如“雄雉于飛,泄泄其羽”(《邶風·雄雉》),如“習習穀風,以陰以雨”(《邶風·穀風》),如“毖彼泉水,亦流於淇”(《邶風·泉水》)。《詩》中以純粹的自然風物起倡的興,大抵不出此意。總之,興之特殊,即在於它於詩人是如此直接,而於他人則往往其意微渺,但我們若解得詩人原是把天地四時的瞬息變化,自然萬物的死生消長,都看作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那麼興的意義便很明白。它雖然質樸,但其中又何嘗不有體認生命的深刻。 “鐘鼓樂之”,是身分語,而最可含英咀華的則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親愛之意也。”輔廣申之曰:“以友爲親愛之意者,蓋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風·穀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這“友”字一個現成的註解。若將《鄭風·女曰雞鳴》《陳風·東門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並不是泛泛說來,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時代以歌詩爲辭令,我們只認得當日外交之風雅,《關雎》寫出好婚姻之一般,這日常情感生活中實在的諧美和欣欣之生意,卻是那風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時候,《詩》不是裝飾,不是點綴,不是隻爲修補生活中的殘闕,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顧頡剛語),《關雎》便好像是人生與藝術合一的一個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現在文學史的黎明。關雎,是《詩經》的開篇之作,向來有讚譽。爲什麼用關雎作爲這篇充滿愛意的詩的題目呢?在孔子編輯《詩經》時,分爲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爲大雅和小雅。風,爲民間傳唱的詩,《孟子見梁惠王》中有關於民間的歌曲的記載,風,大體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來自民間,部分來自貴族的歌頌詩。頌,便是貴族用來祭司時歌頌上天,先祖的詩。所以,大部分的詩是沒有名字的,而編輯一部書,爲了讓人們便於查閱必將爲每部分添加題目。當然,孔子比較謙虛採取了取詩每句開頭的詞作爲詩的題目。《關雎》取自關關雎鳩,“關關”是指雎鳩的叫聲,擬聲詞。後世多用這種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隱的《無題》,因爲有多首,所以採取了孔子發明的命名方法,如《錦瑟》取自:錦瑟無端五十弦。

關雎——《詩經》8

伴着關關和鳴的雎鳥,我獨自來到河中的小洲。

閒暇之時,偶爾能來到此等愜意之地,又何嘗不爲享受?我這麼想。但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麼。突然間,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見她身着綠羅衣,竹簪束髮,光潔白皙的臉龐,烏黑深邃的眼眸,實在是少見的美麗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細思,這難道不就是可以娶以爲妻的賢淑女子嗎?我入了迷。少時,不覺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與這位女子言談,她便款款離開。遇見,或許只是一眼,便能走進我的心中了吧。

曉看雲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那以後,每每我閉眼就寢,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現在我眼前。無論是白晝,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見她,追求她,與她相伴餘生。但是,再多的愛意也只能化爲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徹夜難眠。

夢迴那日相逢,參差不齊的荇菜之間,隱隱約約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鐘鼓,只爲取悅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夢醒時分,我終究還是得不到我心儀的女子,她也無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待到陌上花開之時,試問你可否緩緩歸矣?

關雎——《詩經》9

關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寫翻譯

注音、註釋及譯文

關雎[1] 關關雎(jū)鳩(jiū)[2],在河之洲。[3] 窈(yǎo)窕(tiǎo)淑女[4],君子好(hǎo)逑(qiú)[5]。 參差荇(xìng)菜[6],左右流之[7]。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8]求之。

相關賞析

寫賞析

解析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

中心思想

這首詩透過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採摘荇菜的姑娘,併爲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嫺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裏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詩經的首篇,更加表明了關雎在古代人...

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

簡析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爲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

這篇有關詩經關雎的詩詞鑑賞就爲大家分享到這裏了,小編提醒大家:語文的學習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希望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雎——《詩經》10

河洲的關雎鳥脆脆地鳴叫

綻放成河上一朵朵純情的浪花

這被風吹拂着歡歡躍躍的葦草的河洲

把我一世的緣分和一個窈窕女子糾結在一起了

儘管,河洲沙土貧瘠葦草稀疏

可我因了我愛的女子也愛上了它

/

那次,河面映着你的粗布麻裙你的烏黑長髮

當你白皙的雙手熟練地柔軟在河水中

我好想自己就是那顆荇菜

被你歡喜地抓握在手掌心

河洲上關雎鳥斷續而清脆的叫聲

聽起來竟盈滿了某種意外的歡樂

/

這一刻,似浪漫傳說般的一見鍾情發生在我身上

使我再不能只是單純地漫步

清晨微涼的陽光趴在我的手上臉上

卻早把我的心烘烤得火熱

從此,夜夜你窈窕的倩影攪擾我夢境的寧靜

榻上的我轉輾反側着睡眠的姿勢

/

多少次野外的蟲鳴聲打破夜的安靜

遠處亂飛的螢火不自知地畫出我凌亂的內心

幻想,把你擁在我寬闊的懷裏

我聞着髮香,用手輕輕把你的千絲萬縷捋順

直至又一個清晨獨有的.清涼附上我眼睛

清晰看見纖塵隨一縷一縷晨光滑進窗櫺……

/

瘦削的河流永無休止地平靜流逝

似乎一直往我目光的深處延伸

水裏油油的荇菜忽左忽右盪漾勃勃的生機

細葉子濃綠得如我對你日夜滿腹的相思

我知道隱在茫茫霧氣下的那片荇菜會在河底翩翩舞蹈

卻不知道心底愛的嫩芽最終會長得怎樣莖濃葉密

/

我想應該讓溫婉的你感受到我內心深處的震顫

於是,我懷着忐忑搬出積滿了灰塵的鐘鼓

輕撫着已經變得不太清晰的紋理

讓你那如花的笑靨在心裏化作暖融融的陽光音符

呵呵,我心中重複過無數次的旋律終於在此刻完美奏響

空氣裏躍動着的我的愛戀傳送到了你的耳邊麼?!

/

今天,我又習慣地漫步在那條河邊

這一回卻只是因爲心中永恆的愛戀

水底碧綠的荇菜和我的幽幽思緒纏繞在一起

河洲的那對關雎鳥又脆脆的開始了和鳴

我想是時候了,我應該握住你正劃過水流的纖纖玉手

把那纖柔的感覺揉進心靈,對我摯愛的女子深情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