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心理諮詢師案例報告範文

心理諮詢師案例報告範文

心理諮詢師案例報告範文

篇一:心理諮詢師案例報告範文

摘要:女醫生張某的父親突然心梗去世,兩月前張某開始擔心自己會得心臟病,睡眠不好。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張某情緒高度焦慮,諮詢師根據張某的情況採用了認知行爲療法,經過4次諮詢,張某改變了錯誤的認知觀念,不再害怕得病,情緒和睡眠問題基本解決,取得了較好的諮詢效果。

關鍵詞:嚴重心理問題,疑病傾向,認知行爲療法

一、一般資料

張某,女性,現年31歲,漢族,大學文化,北京某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未婚,生活狀況尚可。身高160公分左右,體態適中。

張某從小生活在幹部家庭,有兩個哥哥,父親從事文化工作,母親從事醫務工作,由於父母雙方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張某,上學前她一直和老保姆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父親比較溺愛她,母親管教較嚴厲,張某平素很任性,常和母親發生爭執,互不相讓,每次爭吵不論事情原因,最後總是由父親動怒,出面干預,要求張某向母親賠禮道歉而告終,對此,張某深感壓抑,記得張某6歲左右時,一患滴蟲性陰道炎的女性患者到家裏請張某的母親看病,張某當時在場,病人走後,母親嚴厲的警告她:“看見了,洗澡時千萬別亂坐,傳染上滴蟲很難治好,一輩子痛苦!”張某當時感到滴蟲是個很可怕、很難對付的蟲子,從此外出從不亂坐,洗手很注意,很怕生病,內心深處有一種恐懼。上中學時學習優秀,是班裏的文藝委員,做任何事對自己要求很嚴,不允許自己做錯事,老師和同學都很維護她,高考考入醫學院,畢業後從事內科大夫工作,事業順利。

家族中無精神病史,本人無重大疾病史,其父於4個月前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母親身體健康。

求助者做了SAS、SDS心理測試,結果:SAS標準分75、顯示高度焦慮、SDS 47、抑鬱情緒不明顯。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主訴:害怕患病,擔心身體健康問題,睡眠不好2月餘

個人陳述:四個月以前父親突發心梗去世,自己和父親感情很好,所以心情一直不好,兩個多月前的一天,張某早上醒來,覺得胸悶,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去醫院做心電圖卻又一切正常,自此開始經常覺得身體不適,有時懷疑自己的肝有毛病,有時感覺是肺有毛病,聽見別人有什麼病,也總聯想到自己,擔心自己會不會得上這種病。其間做了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各項體檢和化驗結果各項指標均正常,但還是擔心自己的身體會有什麼毛病,這段時間睡不好覺,也吃不下飯。白天忙於工作,感覺還可以,如果半夜醒來就會胡思亂想,無法自控,“非常痛苦”爲此前來求助。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諮詢師觀察到,張某衣着整潔,說話談吐正常,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倦怠,痛苦,煩躁,無奈。

其母反映平素張某社會交往朋友很多,但具有選擇性。和兩位哥嫂的關係尚可。 朋友和同事反映張某人很善良,性格開朗,工作能力強,比較任性,自我評價高,工作一絲不苟。

四、評估與診斷

根據張某的臨牀資料,綜合其相關因素,家庭中無精神病史,本人無重大疾病史,張某本人對症狀自知,有求醫行爲,根據精神活動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判斷,可除外張某有重性精神病。張某目前心理與行爲問題是由其父去世的事情引起的,因此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其衝突具有現實意義,持續時間爲2個多月,不良情緒有一定的泛化,但是對社會功能的影響不是很嚴重,而且經過檢查無器質性的病變,符合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標準。

主要表現爲:

1.擔心身體健康,反覆檢查,害怕得病

2.睡眠不好和進食減少

鑑別診斷:

1、與精神分裂症鑑別:根據判斷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求助者主客觀統一,知情意協調,且自知力完整,有強烈的求助要求,無邏輯思維混亂,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礙。

2、與焦慮症相鑑別:焦慮症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爲主要臨牀相的神經症”,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不利情況而難於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而求助者雖然也以焦慮爲主要症狀,但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心理衝突未變形、沒有泛化,而且持續時間只有2個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慮症。

3、與疑病症相鑑別:疑病症是“以過分注意身體健康,感覺過敏和疑病觀念爲主的神經症”,常伴有反覆檢查就醫,社會功能嚴重受損。而求助者雖然有一定的疑病傾向,但是其問題是有比較大的現實刺激引起的,社會功能未受嚴重影響,心理衝突未變形,所以可以排除疑病症。

原因分析:

(1) 生物因素:不明顯

(2) 社會因素:父親突發心梗去世

(3) 心理行爲方面的認知因素:

① 母親過於嚴厲的教育方式,使張某形成追求完美、任性的性格。 ② 來自童年固有錯誤的認知,認爲“得了滴蟲無法醫治,痛苦一輩子”。內化爲模糊的認知,因此對疾病和身體健康過分焦慮。

五、諮詢目標

根據諮詢目標的七項原則,與張某共同協商達成口頭或書面協議,初步確定:

1、近期目標:(具體目標)

(1)改變其錯誤的認知觀念,身體不適就糟糕至極的觀念

(2)改善焦慮的情緒,消除害怕得病的恐懼心理

(3)改善睡眠和進食

2、長遠目標:(終極目標)

促進張某心理健康發展,完善其人格,學會自我心理調控,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

六、諮詢方案

1、主要諮詢方法和適用原理

諮詢方法:認知行爲療法。

諮詢原理:認知心理學認爲,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件事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情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認知是行爲和情感的基礎,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是導致情緒與行爲問題的根源,而一旦對這種觀念和認知過程加以糾正,就可以改變不適應的情緒與行爲。認知行爲治療就是透過改變求助者關於自身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並教會求助者一些適應環境的技能,以幫助他們改善不良的情緒和行爲,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

篇二:【疑病症】心理諮詢案例分析

在生活上疑病症並不少見,天津正向心理的諮詢師爲我們解釋了疑病症,是指我們擔心自己或者周圍的朋友家人出現嚴重的身體疾病,有時病痛還沒有真正的侵襲我們的身體,頭腦中就會出現觀點搶先出現的狀況,各種檢查結果均爲健康的醫院診斷也不能消除其顧慮併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

齊先生做事十分嚴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在私企工作,離婚後也並沒有打算再婚的想法,性格比較內向,做事情總是希望做到完美。一年前妻子因爲出現婚外情的現象執意要離婚,齊先生也覺得出現瑕疵的婚姻一定是以離婚爲最好結局,但是離婚仍然對自己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離婚後齊先生開始產生胸悶疼痛的感覺,覺得自己心臟出了問題,但是醫院的檢查並未出問題。一年來先後做了心電圖及B超二十多次,看診數次,雖經大夫多次解釋沒有軀體上的疾病,但他否定大夫檢查,並主動要求多次住院,住院後也沒能查出軀體病變。一位多次爲齊先生診斷過的醫生建議齊先生應該去透過心理諮詢改變現在的狀態。

透過醫生的轉介,齊先生來到正向心理。諮詢師與主訴交談後爲其做了焦慮自測量表,量表結果反饋得出,齊先生胸悶疼痛的感覺,實際是焦慮情緒造成的軀體反應,並非是患了嚴重的心理疾病。並且齊先生具有輕度的強迫心理。諮詢師建議齊先生應該儘快接受心理諮詢,以免因爲心理原因造成的軀體反應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心理諮詢師建議,身體出現病痛卻檢查不出病,醫生又做了無病的解釋,就證明自己是健康的。要用積極的方法對抗這種不良體驗,並且,尋找病發前後自己是否有壓抑情緒,如果有,就必須宣泄出來。可以找朋友聊天宣泄,也可以做些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不過最好的宣泄方式還是應該透過與諮詢師詳細交談後爲你做出針對自己狀態的反饋,找出造成疑病心理的真正原因。

針對齊先生的狀態,從工作和婚姻生活兩個方面同時着手定製全方位的諮詢方案,透過幾個療程的諮詢,齊先生胸悶疼痛的感覺已經完全消失,人也開朗了許多,並且希望再爲自己尋找一個人生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