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虞美人》優秀教案

《虞美人》優秀教案

《虞美人》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瞭解詞的四個發展階段和兩大流派,虞美人教案。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瞭解詞的韻律和章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4課時。

(以下只選了李煜詞的教學步驟,其他6首詞的教學方法同此。)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

過後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闢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於完善、臻於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爲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

解說:激發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並指出創新纔是文學發展的出路。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

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爲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將詞分成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認爲58字以內爲小令,59—90字爲中調,91字以上爲長調。(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

爲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展歷程分爲四個時期:

┌─────────┬────────┬──────────┐

│ 時期 │ 主要風格 │ 代表作家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約豔麗 │ 溫庭筠、李煜、晏殊│

├─────────┼────────┼──────────┤

│ │ │ 蘇軾、柳永、秦觀、│

│ 北宋中葉到南渡 │ 婉約、豪放並舉│ │

│ │ │ 李清照 │

├─────────┼────────┼──────────┤

│ 南宋前期 │ 壯懷高唱 │ 辛棄疾、陸游 │

├─────────┼────────┼──────────┤

│ 南宋後期 │ 哀感低吟 │ 姜夔、張炎 │

└─────────┴────────┴──────────┘

三、研習《虞美人》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①齊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

(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

②內容與形式總理。

李煜,即李後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爲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後,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註釋①)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解說:引導學生讀註釋,並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

2.具體研習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爲什麼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後被封爲違命侯,過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虞美人教案》。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討論:“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麼?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麼?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後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涵, 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③“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後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着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着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④討論:爲什麼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繫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麼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徵,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個字可以作爲全詞的“詩眼”?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爲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⑥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覆對比宇宙之永恆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於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恆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常”?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恆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迴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⑧欣賞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並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爲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4.課堂訓練(投影顯示)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①下面對於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