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初三數學教學反思

初三數學教學反思

初三數學教學反思

《圖形的周長》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我採用了以學生實際操作爲主是教學方式,透過理解封閉、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說一說等環節讓學生來體會什麼是圖形的周長。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小學數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迴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在這節課我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說一說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層次的練習,爲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臺,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在校行政、部辦的領導下,在教務處教研組的指導下,我初三數學備課組圓滿完成了本期各項教學工作任務,現將一期來備課組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團結協作,準確定位

全組成員都能忠於職守,敬業愛崗,能認真學習教育教學新理論,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相互之間既有分工更能很好的合作,本期的教學內容就是初三數學畢業複習,從教學計劃的制訂,到教學環節的設計,備課交流,再到教學反饋小結,各個程序都充滿着組員的關切和創新,這種愉快的合作更多的體現在集體備課中,我們五位初三數學老師就像五行之說中的“金、木、水、火、土”,就如同戰局佈陣中的五行連環陣,各司其職守衛一方又相互策應融爲一體,都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在長鴻初三教學中準確定位。

二.加強研討,認真準備

由於每位老師定位準確,皆立意於提高長鴻實驗學校的初中數學教學水平,因而平時的備課教學工作中,教學研討是家常便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有問題就有爭論,就有各自的觀點,每人便能輕易的取捨。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我們都不知不覺的得到提升,在備課中,直接導致任何人都不敢敷衍了事,課前的準備工作得到了保障。

三.優化課堂,追求效益

課堂是教學流程的關鍵點,我們應該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十分有限的時間空間,使課堂效益實現最大化?這個問題一直就是我備課組的教研課題,每位老師在課堂上都十分注意效益,並經常在課後交流,誰有心得,立馬與大家分享。爲達到儘可能的優化課堂,我備課組經常組織聽評課活動,每位老師每週至少要準備一堂公開課,隨時歡迎其他組員聽評,如我組的吳韶斌老師本期聽課達46節,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

四.重視輔導,整體提升

爲了切實提高我校初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力爭拿下株洲市初中畢業會考第一的頭銜,根據校領導、備課組的統一作戰部署,重視培優的同時,必須重視輔導落後生。我們本着“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每一個學生都能合格”的信念,努力營造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氛圍,深入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不忽視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也不放過每一學生的弱點,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課堂教師提問、做練習,都由“差生”打頭陣,讓“差生”的問題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於師生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既讓優等生能力強了,又讓“差生”基本解決了自己的疑難問題。同時,教師課後輔導的主要對象也是“差生”,交流談心最多的也是“差生”,由於全組老師的辛勤耕耘,使所有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五.注重反思,不斷進步

對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靈活處理,是檢驗教學效果和教學機智的較好標準,在課堂教學中,我組成員均能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相互切磋,在每一節課後都能留下反思隨筆,在每次檢測後都能準確總結問題,及時修正教學行爲。

六.正視問題,努力解決

雖然我組成員整體表現良好,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教材挖掘不太深入。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啓發不足。對學生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極少數差生還末抓落實。由於對學生的瞭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複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還有教學反思不夠。

眼下,初四的同學們都已進入了緊張的畢業前的總複習工作。我的意見基本可分爲三大部分,一個是態度,一個是策略,另一個是方法。

保持良好心態

中考對一個人來說可以說是一次重要的挑戰。怎樣迎接挑戰,併成爲競爭中的勝利者,我認爲除考生自身的實力外,還與考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對待中考的態度、複習計劃是否合理及臨場發揮等許多因素有關。這諸多因素中良好的心態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說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做到遇事不慌,臨險不懼,沉着自若,穩坐釣魚臺,順利透過中考。我說的心理素質是包括毅力、自信心、做事的條理性三部分。

堅強不屈的毅力、切實可行的.自信心和循序漸進的處事方法是取得中考成功的必要條件。堅強的毅力必須從複習階段的小事做起,聽好每一節複習課,做好每一道練習題,答好每一份測試題,總結好每一個知識點;從抓好每一個複習階段情緒變化做起,前進了戒驕,失敗了戒躁,從始至終一個勁頭下來,那複習中的困難對你來說就微不足道了。自信心就是要求你在複習中不管遇到什麼“驚濤駭浪”都能做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最後的勝利非我莫屬,也許在複習階段的每次測試中即便是屢戰屢敗,也不能給自己無情地下判決書、不相信自己還能成功,仍要挺起腰桿屢敗屢戰,從實踐中找到自信。在複習階段條理性十分重要,訂好計劃,按計劃複習更是良好的心理因素的反映,這就要求同學在複習時,不要輕易地原諒自己,不要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計劃要做到的事必須按規定的去做完,時間上不能拖拉,質量上還要做得比計劃的更完美,否則複習生活就會雜亂無章,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複習工作失敗。

重視複習策略

複習的策略就是自己對複習的安排和目標的制定,它關係到考生能否用有限的時間做出更多的成績。要防止前鬆後緊的現象存在。我建議同學們一是在複習策略上做到有計劃性:這個計劃性既要有結合自己實際的整體計劃;又要有具體的天天計劃,建議你每天晚上臨睡前想好第二天的複習內容,越具體越好,例如要解決數學中的哪一個知識點,如何解決,這樣就可避免一天忙下來一無所獲,過一天要讓它有一天的進步。訂目標時要適當高一些,這樣有利於提高複習效率而又不至於“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使心情受到影響。

複習計劃要有階段性,一般情況下,在臨考的前二週應把全部知識過完,利用剩下的這二週將重點放在查缺補漏上。二是複習策略上做到有針對性:一個針對性是以課本爲主,狠抓“雙基”。基本知識是學習的基礎,複習階段就不能只滿足會背誦會證明,而應當透過分析、研究後,挖掘出知識間的內在本質的聯繫,將分散的知識點系統串聯,整理歸納出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複習四邊形這一問題時,由於概念、性質、判定和圖形多,各圖形間性質判定方法又易混淆,若我們能用圖表展示知識結構,就將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繫充分暴露,起到固本拓新的作用。

基本技能是應用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複習基本知識的同時,要仔細研究書中的例題和精心演算習題(當然也包括教師提供的典型例題),它們是具體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所現,又是充分體現對知識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利於我們與中考“接軌”。做題切記不能泛泛地重演一遍,而是要透過做題探究轉化的過程,總結出轉化用到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然後歸納出一般解題規律。複習時也要多做一些歷年的中考試題,才能悟出中考強調的解題思路。有利於我們的準備與中考方向不拖鉤。

另一個針對性是抓“實效性”,即抓住自己在複習中認識到的問題不放,直至解決出成果,儘量做到在考前少留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複習時透過平日的練題、測試,找出自己的“病根”,找出產生“病根”的原因,再認真加以反覆練習(有針對性地練習)。抓“實效性”還要在複習中狠抓重點知識、重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因爲這些內容往往起到“龍頭”的作用,抓住了前後左右的知識可牽動一片。例如複習解Rt△這一章,三角函數的定義無疑是這一章的核心,這一問題解決好,聯繫直角三角形其他性質,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就會順暢。

掌握複習方法

好的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視方法等於提高複習質量。在複習階段,由於時間少,任務重,所以學會科學合理巧妙地利用有限的時間是十分重要的,我覺得同學們既要重視課上和大塊的休息時間的利用,更不能輕視早上、中午、回家至晚飯前的零碎時間,哪怕利用這零碎的時間解決一道題、一個知識點,集少可以成多嗎?複習階段採用“滾雪球”的複習方法有利於知識的消化吸收,當我們在複習某一個知識點時,當然應以這一知識點爲主,與此同時不妨也可將涉及這個知識點的其他知識引入。將它一併複習,等到複習到後邊的知識點時,又可將前邊複習過的這個知識點再次引入鞏固一下,這樣知識記得牢,又能將知識綜合運用,反反覆覆印象深刻。複習階段要狠抓“雙基”做到天天練不間斷,它的好處是使基礎的東西能熟練掌握更可以促進綜合題的解決,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複習階段要注意對知識學會串聯的方法,例如可透過列表格,記成口訣串聯知識;也可將同類型的知識,透過類比,融爲一體。這樣既能提示出它們的共性,又能突出各自特點,從而提高應用它們解題的能力;也可透過某個公式或定理的應用,串連集中同一類型習題,或以某個解題方法爲專題,串聯有關定理或公式。如以“證明角相等”爲專題,可總結出:共有多少種證法?應用了哪些知識?透過了什麼途徑?這樣歸納、整理,使我們集中解決了這一類型題的證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