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哲理作文 > 選擇作文

選擇善良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選擇善良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選擇善良作文5篇

選擇善良作文1

或許,聰明是一份禮物,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這個觀點,來源於我曾經看過的一篇英語短文。那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文章。我的老師將它翻譯的很是生動,用詞也很是精準。大概內容是,一位孩子看書上說,抽一次煙就相當於減少了多久的壽命,於是他告知他的外祖母,一天之內她抽了多少次煙,減少了多少次壽命。他計算的很精準,連他自己都不禁得意起來,認爲自己真是聰明。然而他沒有想到的事情是,他的外祖母聽他說完後,竟然哭了。孩子不知所措了。他的外祖父告訴他,聰明是一份禮物,而善良,卻是一種選擇。

關於這個故事,我有着個人的見解,無所謂對錯,只是發表下自己的看法。我認爲,文中的外祖母抽菸是有着原因的,也許是爲了緩解壓力或是疲勞之類的。孩子也很聰明,懂得爲外祖母着想,但是他卻沒有選擇用一種合理的方式。我認爲,外祖父的話的意思是說,肯定了孩子的聰明,那是上天給予的一份禮物,但是,那個孩子卻沒有學會做一個善良的人,他沒有做到用合理的方式去勸告外祖母,但這也是他個人的選擇,所以可以說是,善良是一種選擇。至於文章中所想表達的善良,是怎樣的一種品質,我倒也沒有思考出個所以然來。可是,我倒是認爲,外祖父如此深刻的話,當做是一堂課來教育一個孩子,未免有些過於苛刻了。但卻不失爲一個讓孩子有着深刻記憶的方法。

後來,我想了許久,也許真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比起聰明,我們更應該具有的品質,應該是善良。但我們,每天唸叨着,堅信着自己會是一個善良的人,又可曾做過什麼所謂善良的事情?看完那個故事,我感觸頗深,我不明白,既然外祖父告訴了小男孩這個道理,那麼,爲什麼不趁熱打鐵,告訴他如何成爲一個善良的人呢?或許外祖父是想着,有些事情必須要自己去經歷過了,纔會真正的有所體會吧。

我呢,想成爲一個真正善良的人,比起聰慧,這份上天給予我們的禮物,我更想做的選擇,卻是做一個善良的人。我不知道我曾經有沒有傷害過一些人,儘管可能是無意之中的傷害,但傷害終究是我造成的,我有責任。今後,我更是要反思自己,成爲一個善良的人。

選擇善良作文2

善良宛若一樹繁花,香薰了自己,也芳香了他人;善良好像一塊路標,屹立了自我,也引導了他人;善良彷彿一縷陽光,溫暖了自己,也鼓舞了他人;善良更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自己的心路,同時點燃了別人的希望。

守護善良的明燈,需要我們堅守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只有不迷失本來思想的人,才能永遠受到善良的廕庇。格林兄弟抽出心間的絲線,編織了一個個伴隨孩童成長的美麗的夢,建起了一座童話的伊甸園。圍繞他們的是個滿懷童心的世界,真善美是通往格林王國的小徑。正是由於格林兄弟內心溫存,守衛了善良的本性,才領悟到童話的真諦,創作出如詩的故事。而對他們歌謠的傳唱,也讓他們人性的芬芳得以滋潤無數的孩子。淨化了我們的靈魂。只有堅守本性,我們才能與善良風雨同行。

守護善良的明燈,需要我們綻放愛心之花。擁有愛心,把關愛別人當成自己的快樂,我們便會發現自己的心田如露珠班剔透,而那上面折射出的,便是善良的光輝。20xx年,一位青島神祕女士開始用“微塵”這一名字多次捐款:非典時期2萬元,爲白血病患兒捐款1萬元,湖南災區5萬元……從那以後,當人們努力尋找”微塵”時,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青島紅十字會不斷收到署名“微塵”的捐款。小小的“微塵”,凝聚起來的是大大的愛心。“微塵”隨處可見,他們默默伸出援手,於是,一股暖流開始激盪在我們周圍。愛心,善良的另一種詮釋,它是善良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滴水,也能使善良之樹茁壯成長。

守護善良的明燈,需要我們扞衛生命的尊嚴。一個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怎會心存善良。畢竟,生命是我們的一切,而善良是其上最美的點綴。當危險裹挾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最美媽媽吳菊萍不假思索地伸出雙手,托住了生命,托起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這是尊重生命的一次託舉,更是善良的本能。正是因爲吳菊萍出於對生命的珍視與摯愛,才讓她拋各人安危,挺身而出,用柔弱的肩膀,承擔了生命的分量,同時也給了善良一個大大的擁抱。

沒有善良的地方將會變成人間的荒漠,在那兒,再鮮嫩水靈的生命也會被吸乾。我們無法忘懷小悅悅在兩輛卡車下掙扎的痛苦喘息,無法釋懷18個路人對生命的冷漠無情。這是對人性的褻瀆,是對善良的抨擊,於是我們陷入深思:摯起一盞善良的明燈,讓人性長明。

選擇善良作文3

今天,我翻開了曹文軒的短篇小說集《野風車》。往後翻,看到一篇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說——————《第十一根紅布條》。

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眼角有流過淚的痕跡。沒錯,我是被感動了。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村子裏的麻子爺爺不與人交往,之和她的獨角牛一起生活。只有在小孩子落水的需要搶救時,人們纔會想起他,準確地說他是獨角牛。文中,生病的麻子爺爺爲了救一個落水的孩子,耗盡了全身的力氣終於把孩子救了上來,

可是麻子爺爺卻永遠閉上了眼睛。人們從麻子爺爺的懷裏發現了一個布包,裏面有十根代表救過人的紅布條,也就是說,麻子爺爺一生一共救了十一條小生命,麻子爺爺捨生取義,爲了救那改天可能根本不認識的小孩子,永遠的閉上眼睛。

大家還記得“吳菊萍”嗎?沒錯她就是被稱爲“最美媽媽”的吳菊萍。

7月2日,杭州很多人都在非常激動地講着同一件事:一個孩子從十樓墜落,被一個女人用雙手接住了。

張女士說:“我看着小孩先把右腿跨出窗外,然後雙手拉着窗戶,左腿也很快跨了出來。小孩爬得很快,大約只有一分鐘整個人就掛在陽臺上了。”

在陽臺上堅持1分多鐘後,孩子終於堅持不住了,掉了下來。就在這一髮千鈞的時候,一位在樓下經過的女士伸手接住了往下掉的孩子,她叫吳菊萍,一個7個月大的孩子的媽媽。

“我當時也沒多想,心裏很急,踢掉高跟鞋往樓下快速靠近幾步。下意識的雙手手臂一張,真是“搜”的一下,很快很快,左手臂一陣劇痛,我整個人就倒了下去。我知道,我接住了!”事件過後,吳菊萍講述起驚險的一幕時,只微笑着看淡淡地說:“這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

這樣的事,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數不勝數。

麻子爺爺爲了救一個溺水的孩子,永遠的閉上了眼睛;“最美媽媽”爲了救救一個墜樓女童,導致手臂嚴重骨折。是什麼讓“最美媽媽”不顧自己危險救下素不相識的墜樓女童。是對生命的愛惜;也是“見義勇爲”。“樂於助人”的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反應。

這些事件想表達的,我想所有人都應該感受得到吧!是善良。

選擇善良作文4

人生中有不計其數的選擇,它們時而艱難不易,時而輕鬆愉悅。它們可以帶來發自內心的快樂,可以帶來飽含哲理的感嘆,可以帶來輝煌絢麗的成功,也可以帶來無地自容的悔恨。而在那對我來說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刻,我是否應該選擇美德?

作爲一名六年級的資深吃貨,每天上學最令我翹首以待的時刻,便是在乾乾淨淨的餐桌上大飽口福了。香脆金黃炸雞翅,粒大飽滿紫米飯,嫩綠多汁西藍花……我端着飯盒夾在你推我搡的人羣之中慢悠悠地挪動着腳步,緊緊地盯着美味佳餚直流口水。“啊!”一聲衝破天際的刺耳尖叫將我從怡然自得的境界中扯了回來。我定眼一看,前排的一位女同學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手中的飯盒騰空而起,做了個一百八十度懸飛轉體後倒扣了下去,裏面珍貴的佳餚“呼啦啦”撒了一地。“那可都是些‘山珍海味’啊!”我在心裏替她默默惋惜。

圍觀的人羣不禁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一個又一個黑腦袋組成黑壓壓的一片向我們逐漸靠攏而來,一雙又一雙亮晶晶的`眼睛炯炯有神地向倒地的同學望去。人羣越聚越多,不一會兒就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憐惜又好奇的眼神不斷地向我們閃現,可卻仍沒有一個人從人羣中堅定的站出來,前來幫助一下這位可憐的同學。“飯撒了是挺可惜的,可是大家也不能對那位同學漠視不管啊!他的腳和腿部都受傷了,這些人怎麼能這樣呢?”我緊緊地皺着眉頭,憂慮而焦急地望向那位同學,他試圖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卻總以失敗告終,“可是如果我去幫這個不認識的同學,那大家會不會說我多管閒事呢?算了,不管了!”那一刻,我感覺心中默默做出的抉擇分外堅定。

“你怎麼樣了?”我穿過人羣,如箭一般地衝向倒地的同學。我焦急地詢問着她,眉毛緊緊地皺成了一團,伸出手來攙扶住她,“可以自己走嗎?”她滿懷感激地望了望我,咬緊嘴脣緩緩地站了起來:“嗯。可以,真是太感謝你了!”“不用謝,舉手之勞而已。”我以微笑回報她一番真誠的好意,目送着她在烈日之下緩慢地挪動着腳步,毫不理會旁人的指指點點。

我望了望地上狼藉不堪的飯菜,默默地走向牆角,拿來掃把與簸箕,在凜冽的寒風中靜靜地掃了起來。“沙沙,沙沙!”寒風在我的耳邊狂暴地咆哮着,炎炎烈陽使我不禁眯起了雙眼。“沙沙,沙沙!”我的雙手被凍得青紫青紫的,臉頰也染上了一層紅撲撲的顏色。“沙沙,沙沙!”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目光專注地望着腳下的佳餚……我髮絲凌亂地結束了工作,挺起了挺痠痛的腰身,猛然一擡頭,卻發現圍觀的羣衆竟久久未散,眼中淚光閃爍。

在這人生至關重要的一刻,我卻仍然選擇了美德。美德,是人生漫漫長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映着一個個堅定的腳印;美德,是蔚藍天空中高高懸掛的炎炎烈日,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亮起一片片耀眼的光明……選擇美德,心向善良,我們的成長之路會更加絢爛奪目,我們的人生會綻放出更加鮮豔美麗的心靈之花!

選擇善良作文5

像是誰用刷子一層層塗着黃昏的彩霞,太陽在西沉。

朋友正打算爲某慈善工程捐款,我叫住他,頗有興致:“要是某天解決溫飽都成了你的問題,你還會幫助他們嗎?”朋友一怔,低下眼瞼,愣在原地沉思

善良是個常被人提起的詞。我的朋友熱心於慈善公益,她的“善良”是不假思索。可這是否是不摻雜任何感情的機械運作?那我們爲何還要選擇善良?

提到善良就會想到“犧牲”,但人們卻都認爲捨己救人一詞有誇大成分。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叫何友毅,年近九旬的老人走路都很吃力,在看到一歲孩童落水時,卻能縱身跳入河中,救出孩子。這“不假思索”不是不珍惜生命,只是選擇善良和勇氣是他們的本能。

落日斂起跳動的光,餘暉打在朋友臉上。她搖了搖頭:“你這個假設不成立,現在是和平年代,做善事沒必要說的那麼大,也不是非要轟轟烈烈的犧牲才叫善良。”

的確,我相信,真心做慈善的人,也許沒有辦法做到捨棄一切去幫助別人,但他們心中的善意都能一直延續下去,像晨曦一般溫暖人心。真正的行善,是爲別人做好事,是懂得犧牲,而不是必須犧牲。

黑夜總還能被微弱星光照亮,是因爲有人選擇的是善良。一個家住的比較偏僻的孩子,某天騎自行車行夜路,卻發現後面有一輛小汽車爲他開燈照明整整20分鐘。善良可以是救他人於水火之中的感人壯舉,也可以是平凡生活裏的一件簡單小事。汽車主人不一定順路,也不一定有時間,他可能只是心存善念,選擇幫助那個孩子。

善良是一種本性,更是一種選擇。

耐心爲人指路是一種善;雨天開車經過行人時放緩速度是一種善;爲匆忙奔向電梯的人按住開門鍵也是一種善人們總對這些舉手投足的小事漠不關心,認爲在金錢利益的糾紛前,才能展現出人性。殊不知,正是因爲那些平凡的人選擇了善良,世界才顯得不那麼冷漠。

餘暉撲向大地。朋友思考好了,又轉向我,眼睛裏映出白雲舒捲的模樣,說:“我想,我會!”

是的,我會。不爲什麼,只因我們都願意相信善良,選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