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徵文

關於讀書的初中徵文

徵文1.82W

談起“讀書”,沒有人會否認它的必要性,因爲讀書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但這也僅僅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而已。以下是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讀書的初中徵文,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關於讀書的初中徵文

關於讀書的初中徵文1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寓指讀書可豐富個人內在修養,增加知識閱歷。

我喜歡在酷熱的夏日午後,端一杯清茶來到樹蔭下讀書。樹冠上的太陽火辣辣地照着,彷彿要把萬物烤糊,天上的白雲早嚇得了沒了影兒,間或而來的風到樹蔭下早已沒有了熱量,杯中的水被吹皺了,碧綠的新芽順着水紋有的打着漂,有的上下沉浮,有的沉到杯底,任葉子恣意舒展開來。輕輕的抿上一口,頓時沁人心脾。捧着一本《讀者》,癡癡迷迷地讀着。讀到精妙處,輕拍大樹,樹上,知知而唱的夏蟬嘎然而止;不遠處,紅蜻蜓盈盈飛旋,剛到近處,攸忽一個轉身,無影無蹤。偷得浮生半日閒,細品人生真滋味。就這樣全身心融入書中,直到夕陽西下。讀書使我的生活顯得充實無比。

我喜歡在心情鬱悶的時候,在陽臺上搬張睡椅躺着讀書。天空不時地飄來幾滴雨點,清新的空氣使人陶醉。翻閱着已讀過數遍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魯迅的《朝花夕拾》、茅盾的《子夜》……樸實無華的文字,真實動人的故事,觸動着我心底最脆弱的角落。品析這些大師的語言,感悟着他們的大氣與卓越的才能,讓人如沐春風,教人處世之道,糾正一下也許跑偏了的人生航向,在心裏默默確立一個理想,併爲之奮鬥。讀書使我明白了做人應該光明磊落。

我喜歡在美好的雙休日,坐在電腦旁讀書。享受着網絡歌曲的優美旋律,手上拿着一杯新衝的濃茶,聞着那散發着濃濃芳香的熱氣,不停的瀏覽《原創文學》、《好心情》、《黃金書屋》等網站的各類新作,雖然作者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但其中不乏有使我共鳴的好文章。它猶如一面明鏡,使我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學會了進取;它猶如一座巍峨高山,使我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同時也學會了謙虛。經它們點化,讓人心曠神怡,教人淡泊名利、笑對人生。讀書使我享受着無窮的樂趣。

我喜歡在學習不順心時,趴在書桌上讀書。翻箱倒櫃,把所有認爲可以找到解決難題的書籍一一讀來,讀着讀着,把一時覺得無用的書散落得滿地都是,還不時地發出聲聲嘆息:書太少了!如果在悲嘆不已時突然發現一些可以解燃眉之急的資料時,我會驚喜地拍案高呼萬歲,然後很有耐心地把散落一地的書一本一本地整理好。心中翻騰着莫名的感動,堅信這些書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會再次地給我驚喜。讀書使我懂得了成功的艱辛。

書,我就喜歡這樣讀你。因爲讀書,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因爲讀書,我得到了快樂;因爲讀書,我的人生更爲精彩。所以,我喜歡讀書,我就喜歡這樣讀書。

關於讀書的初中徵文2

我喜歡讀書。爲什麼?當我把這個問題與一位朋友討論時。他竟會說:我喜歡讀書,是因爲我喜歡寫作,我不禁愕然。

不,我絕不是爲了寫什麼才閱讀,也不是增加估算中的年歲,我愛讀書是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有一個生命,而一個生命對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一個生命不能把我全部的動因都激發出來,閱讀,不爲別的可以給我比一個生命更多的生命,因爲他從生命的深處增加了生命,儘管它並不能在歲限上延長他。你的思想是一個思想,你的感覺是一個感覺,你的想像是一個想像,如果你限制了自己的想像,但是你若藉助一個思想與另一個思想相會,那麼事情就不止於此了,你的思想變成了兩個思想,或者你的感覺變成了兩個感覺,你的想像變成了兩個想像。決不僅僅如此。由於這一相會你的思想變成了數百個有力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思想。

是對生命初始的一種研究,宗教哲學是對生命永恆的一種研究一個思想是一條被分開的小溪,但許多相會在一起的思想則是融匯全部溪流的大海,這二者的區別,正如廣闊的天際和洶譾的波濤同狹小堤岸和有限的輕波之間的區別。昆蟲的天性與宗教哲學有什麼區別呢?宗教哲學與一首抒情詩和諷刺詩有什麼區別呢?一個人的生平與一個民族的歷史有什麼關係呢?從表面上看,許多事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他們都是一種生命的物質,都是從一眼泉中涌出的溪流,還要回歸到那裏去。昆蟲的天性。抒情詩和諷刺詩是一個人的生命在愛情和報復時燃燒的兩塊木炭,民族的復興和革命是千萬人心中生命波濤的洶涌澎湃,偉大的個人生平是一個生命在其它生命的展示。

我喜歡讀書。並不知道自己在尋求這一切,也不知道這一愛好是從這一願望中產生出來的,只知道他們把我從溪間引向浩瀚的大海。並在讀書中發現了一切事物廣泛的聯繫。從中快樂着。喜歡讀書的人是幸福的。

關於讀書的初中徵文3

談起“讀書”,沒有人會否認它的必要性,因爲讀書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但這也僅僅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而已。

這裏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典故——紙上談兵。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自幼飽讀兵書,講起軍事上的'策略,就連他的老父,那個八大名將之一的趙奢,也都不是他的對手,但是趙括的軍事實戰經驗卻極其匱乏。不過趙王很欣賞他對兵法的瞭解,於是在他的父親過世後,將兵權交給了趙括,讓他帶領趙國的大軍同另一位秦國的名將白起一戰,趙括自以爲自己此戰必勝,就立下軍令狀。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與身經百戰的白起相戰,註定會失敗,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而趙括的家族也差點滿門被滅。

是啊,趙括他自幼讀兵書,對於書中的知識他父親也甘拜下風,但是他上了戰場卻不堪一擊。可見,讀書雖然是必要的,但是實踐卻是必需的。

其實,古人一直在提醒我們,實踐要遠比讀書重要。劉彝,宋朝的水利專家,提出了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張。明朝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更是爲了實踐自己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而跋涉過千山萬水,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突破。

而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課程中,教師不光只教授知識,還會透過實驗來驗證我們所學過的知識,比如物理化學課的實驗,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實踐?

對於我們而言,不光要讀課本,更要去實踐,因爲實踐是另一種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並且是對書本知識的轉化。書本上的知識終究是前人的經驗,我們如果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麼也就只有前人的高度;只有透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實現知識的突破,達到一種更高、更遠、更深的境界。

因此,要讀書,更要實踐;要學習,更要深思,纔能有所收穫。

關於讀書的初中徵文4

十四年前的那個中午,我破土而出,準備汲取世間的陽光,完成開花的使命。十四年後,我也和其他千萬朵同齡的花兒一樣,即將含苞怒放。而這十四年來,潤澤我成長,給我陽光最多的,還是書,還是閱讀。

我並不是一個健壯的男孩,因此,綠茵上滾動的黑白和桌面飛旋的流星都沒有引起我的興趣。我更喜歡無視頭上飛過的羽毛球,坐在某片草地上專注翻閱手中的書本。書的英文名字是book,即book,讀作“不可”,缺它“不可”。人的生活可以沒有運動,但不可以沒有閱讀。

記得我的第一本書是一份名爲《幼兒畫報》的雜誌。雜誌的封面很精美,但文字內容不多,真正吸引了我的是那裏面五顏六色的插圖。那時的我以爲,閱讀就是看畫。可我很快發現了這個觀點相當幼稚,畫報上的人物,始終是那幾個,可每一頁畫報,就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初識文字的我,讀着那些文字,讀懂了那些簡單卻深刻的道理,讀不懂的地方,再讀,讀懂了的地方,仍再讀,這在當年是我最大的樂趣。後來,當我知道書上的畫叫插圖時,才明白,“圖”只是“插”進內容的附件。真正精美的,是文字,是語言傳達的內容。愉悅地閱讀後,書籍成了我仰慕的明星。

年齡增長,見識也隨着年齡增長,畫報已經滿足不了我的閱讀飢渴。五六歲時的我得到了幾本標註了拼音的書。上面沒有了插圖,但我看得更加津津有味。這幾本注音圖書,不再是一個個小故事的集合,而是大敘事、大場面的經典。我當時最喜歡《魯賓孫漂流記》,魯賓孫這個傳奇人物22年來的生活竟可以用一本書,一本薄薄的書記錄下來,書的力量真是神奇!那時的我沉迷閱讀中,我想看每一位名人的故事,每一個年代的傳奇。而這些故事的承載體,這些名人的靈魂容器,這些不朽心靈的寄託,正是我手中的書。那時,書是我的親密夥伴。

閱讀伴我繼續成長。九歲多的少兒時期,我逐漸明白,書,這種神奇的東西,並不只是記載故事。在已經沒有了拼音註解的《伊索寓言》中,我發現,每一個故事都蘊含着一個、甚至多個深刻的道理。回想以前的閱讀,確實,每一個小故事都有大道理,教我們如何做人。學會做人,正是讀書伴我成長的最大收穫。在《伊索寓言》、《格林童話》、《成語故事》的閱讀中,我漸漸發現,書不僅是我們的夥伴,更是我們尊敬的老師,不說話的老師。我更加熱愛閱讀了,因爲我知道,閱讀不在浪費時間,那是在汲取成長的養分、收穫成長的喜悅。

隨着年齡和心智的成長,我在閱讀中明白了更多道理的同時,也明白了書不一定都是我們的良師,它有時候也是荼毒我們稚嫩心靈的兇手。有一些書,消磨了我們的時間,低俗了我們的情趣,誤導了我們的人生。而它們常常有華麗的描寫,驚悚的情節,或是精美的插圖,靚麗的人物,誘惑我們欲罷不能。這樣的閱讀無異於揮霍青春、謀財害命,已是花季少年的我常常要抵制內心不時涌動的躁動,時時警戒自己做一個情趣高雅、身心健康的陽光少年。

閱讀始終伴我成長,這麼多年的領悟,我終於明白,書中的道理需要自己用智慧去領悟。我如今最愛看《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一類的文學名著。英雄豪氣或兒女情長中,刻畫了一個個真實的人性;浩瀚跌宕的時代風雲中,翻閱了一個個歷史的畫面。這就是書籍的魅力。我也終於明白,原來電影、電視劇、廣播等都是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們也是在劇情中訴說着一個個人生哲理,書籍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啊,原來人類不能離開書,不能沒有閱讀,閱讀一直在伴我們成長。我也終於真正領悟了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也是我們成長的階梯。踏着人類進步的階梯成長,有書香伴我,我的人生必然開出絢麗的花朵。

標籤:讀書 徵文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