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諺語

關於清明節的氣象諺語

諺語1.74W

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下面是關於清明節的氣象諺語的內容,歡迎閱讀!

關於清明節的氣象諺語

關於清明節的氣象諺語

1.清明有雨春苗壯,小滿有雨麥頭齊。

2.清明雨漸增,天天好颳風。

3.清明刮墳土,莊稼漢真受苦。

4.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5.水漲清明節,洪水漲一年。

6.清明暖,寒露寒。

7.清明有雨麥苗肥,穀雨有雨好種棉。

8.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9.清明前後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

10.清明要晴,穀雨要雨。

11.清明種瓜,立夏開花。

12.清明雨漣漣,一年好種田。

13.雨下清明節,天旱四五月。

14.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15.三月裏來是清明,一場雨來一場風。

16.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17.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18.清明前後怕晚霜,天晴無風要提防。

19.清明要雨,穀雨要淋。

20.清明下雨雨綿綿。

拓展:清明節與“清明”節氣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節日,但現在各地大多不再過此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爲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爲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衆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此外,清明時處早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氣候宜人而到處生機勃勃,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光,所以清明前後自然成爲人們樂於到戶外、郊野嬉遊的的好時光。

雖然我們在本文所談的清明節主要指節日而不是節氣,但是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爲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應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