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記敘文寫作誤區及規避策略

考場上,不少考生都選擇寫記敘文,但絕大多數記敘文成績平平,甚至低於一般水平的議論文。原因何在?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記敘文寫作誤區及規避策略的內容,歡迎閱讀!

記敘文寫作誤區及規避策略

誤區一:將家喻戶曉的典型人物的優秀事蹟作爲寫作內容

這些人物的優秀事蹟有的在有關書籍上記載過,有的在報刊、電視等媒體上宣傳過,如果考生再以他們的事蹟作爲構思文章的基礎,顯然是無法獲得理想的分數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這些材料已缺乏新鮮感,難以吸引閱卷者的眼球;其二,與那些專職文人寫過的同類文章相比較高低立判;其三,此類文章屬於複述故事類文體,它與自主構思寫出來的文章既不是同一回事,也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規避策略:1.儘可能不選這些典型人物的優秀事蹟作爲寫作素材。2.如果非寫不可,可選其不爲人知的一個典型側面來寫。3.可把新聞稿中報道過的先進人物的基本素材作爲框架來構思,因爲新聞稿中報道的僅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它沒有動人的情節及感人的細節描寫,考生可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進行構思再創作。如果從這些方面入手,既保證了材料的典型性,又保證了材料的新鮮度。

誤區二:將超越自己生活閱歷和認知能力的事作爲寫作素材

這些事考生既沒有親身經歷過,也不曾有過詳細的瞭解,僅靠道聽途說得來的模糊印象而構思作成的文章,肯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真實感,不免會給人虛假做作之感。而這無疑是記敘文寫作的大忌。試想一下,一個沒有任何軍營生活體驗的人,他怎麼可能寫出那種蕩氣迴腸、令人熱血沸騰的軍營生活呢?一個連大鍬都沒有摸過、笆斗都沒有搬過、扁擔都不知怎樣放在肩上的人,怎麼可能深刻理解農民吃苦耐勞的精神呢?

規避策略:1.凡沒有切身感受、也從未因其感動過的事堅決不寫。2.可把校園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左鄰右舍間的矛盾、親戚朋友的悲歡離合、公共場所的趣聞逸事等作爲寫作素材。3.要寫不熟悉的人和事也並非完全不可以,但在選擇時,必須選擇那些你從小說、電視劇或戲劇等方面獲得的間接的感性的認識的人或事,且要將感性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誤區三:將充滿稚氣的生活內容作爲寫作素材

參加高考的考生,絕大部分都已站到了成年人的行列中,有一定的生活經歷,並有自己理性思維。在寫高考作文時,如果仍然把自己幼兒園、小學一年級的故事等作爲文章的主要素材,這就有點太幼稚了。同時也會使閱卷者感到你材料之匱乏、思維之枯竭。

規避策略:1.跟幼兒園、小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幹脆不寫。2.跟初中生活密切相關的事儘可能少寫。3.寫與高中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時,也要避免使用小學生、初中生常用的一些天真、稚氣的語言,要顯示出高中生的沉穩與老練。4.寫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時,不能讓人感受到寶寶氣,應該讓人感受到一種自以爲已成人其實卻不太成熟的學生氣,如此寫來頗具生活氣息,也符合考生實際。

誤區四:選用別人早就用濫了的素材作爲寫作內容

有些材料在生活中常見,很多考生也已運用過,如在公交車上讓座,父母送子女去醫院看病,老師犧牲休息時間幫學生補課等。如果考生還是用這些材料來構思文章,豈能不令那些見多識廣的閱卷者大倒胃口?即使閱卷者沒有對這些材料產生本能的反感,這類作文的得分也不容樂觀。

規避策略:1.已知被別人多次選用過的材料儘可能不用。2.估計可能被不少考生選用的材料也最好不用。

誤區五:所寫人物語言過於理想化、個性化

人物身份不同,其語言風格自然也不同。如:寫一個識字很少、老實巴交的農民教導自己的兒子要好好學習時,如果用上了“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取長補短”一類的成語,就會使人感到非常彆扭;寫一位進階知識分子督促自己的孩子學習時,如果用上了“老子一棍子打折你的腿”“我一腳踢死你”之類的話,則會使人產生啼笑皆非的感覺。

規避策略:1.不寫對其職業特點、生活環境不熟悉的人物。2.不寫經常使用專業性語言進行交流的人物,因爲他們的語言專業性太強,描寫他們的語言時,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失誤,讓人明顯感覺人物身份與語言不對稱不和諧。3.對特定人物在特定場合的語言表達要把握分寸,不可波瀾不驚,也不可任意誇張,要忠實於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