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集合六篇

說課稿2.29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說課稿集合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題在本書中的地位

初二思想品德課的主題是“我與他人”,而本框“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就是“我與他人的關係”的相關部分,即第三部分“權利與義務”中的“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瞭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這框是第三課的落腳點,主要說明了應積極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權,擔負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義務,本框在全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

本框的要求是正確、積極地行使生命健康權,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根據這一教學要求,確定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表現,引導學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損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的義務,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懂得關愛他人、樂於助人,同時注意自我保護。

2、能力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懂得積極正確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學會用法律武器與侵害生命健康權的行爲作鬥爭,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學法用法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教學和活動,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愛生命健康權,體會這不僅是一項權利,也是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和人生觀;引導學生自覺地尊重他人生命與健康的權利,關愛他人,助人爲樂,增強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具有最高的價值,生命安全是公民從事一切活動的物質前提和基本條件,因此正確、積極地行使生命健康權是本框的重點。針對當前由於暴力文化氾濫,部分學生暴力傾向嚴重,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權等行爲,加強關愛他人生命健康的教育很有必要,但也有一定難度,因此,就把“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確定爲教學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在現實生活中,初中生由於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識,只認識到關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個人的權利,卻沒有意識到這也是一種責任,部分同學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視自己的健康,提高這一責任的意識非常有必要。

2、初中生做事容易衝動這一特點,常使法制觀念淡薄的學生在與他人發生矛盾後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加強關愛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教育有助於避免或者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爲的發生。

3、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受侵犯的行爲屢有發生,但學生對生命健康權瞭解不足,不能維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不強,掌握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本領十分必要。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依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時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發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身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時的畫卷,沉溺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同學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同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假如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透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爲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佈置教學環節的: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豐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同學並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同學激起朗讀興趣後,透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同學體會出來了;D、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幹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幹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爲,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身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着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透過前四步,同學已經掌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同學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小朋友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爲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

(1)這小節分幾層寫?

(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4)反覆誦讀。

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同學回顧一下剛纔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爲“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同學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置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同學與作者的感性融爲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同學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和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同學聽後談自身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同學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同學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身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爲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同學自身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同學入境,讓同學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發生共鳴,抒發自身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達了自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他人。

說課稿 篇3

一、 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或毆打能夠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

《小小ji》是一首外國歌曲創編而來的一首幼兒歌曲,小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遊戲情景中學習。因此,我所選擇的音樂將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節奏鮮明,形象性強的音樂引起幼兒活動的願望,另外,活動設計小小ji到草地上玩和允許自己喜歡的小小ji,在唱唱玩玩中,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ji,做小ji,一直到唱小ji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ji、愛ji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二、 教學目標的制定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ji和ji媽媽的喜愛之情。

音樂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多種感知通道參與,特別是大肌肉運動的參與,能有效地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興趣和感知音樂的效果。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嘔吐能夠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遊戲《小小ji》。

皮亞傑指出:在前運算時期(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遊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脫班幼兒很喜歡一邊哼唱一邊做模仿動作,小動物是幼兒最親密的朋友,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及

託班音樂遊戲《小小雞》說課稿

感興趣,並好模仿動物的動作,因此對這首歌有強烈的興趣成了遊戲的基礎,目標2是目標1的基礎上進行,又是目標1的突破口,而遵守遊戲的規則幽將是成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爲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對音樂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加強節奏感等,我適當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動的教具,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

1、情景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遊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ji媽媽頭飾一隻,音帶,錄音機。

四、活動流程

一、引出課題:聽小ji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開啟課件引出小ji及音樂。

二、看小ji、聽節奏、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小ji,模仿學做各種小ji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並學做小小ji。

託班幼兒正處在聽覺感官發展時期,聽覺的發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對音樂能表示出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一環節是幼兒的聽覺感受及動作感受,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印象。

五、聽歌曲,講解遊戲規則。

3、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ji,讓幼兒模仿。

4、引出ji媽媽。教師表演ji媽媽找小ji。(初步感知遊戲規則)

5、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遊戲,遊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ji在草

託班音樂遊戲《小小雞》說課稿

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ji媽媽來找小ji,按音樂旋律進行遊戲)

六、幼兒遊戲

6、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ji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7、在遊戲中結束本次活動。精品源自(哦)

說課稿 篇4

【案例背景】

泉州市教育局爲總結推廣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的教學經驗成果,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推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決定開展泉州市小學教育教學優秀成果評選活動。經縣教研室層層篩選,我有幸入選,參加市一級評選活動。《一分能幹什麼》的教學是我參加評選活動前的一次“研討課”。

【案例主題】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根據新《課標》的這一理念精神,作爲教學的組織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式進行積極、有效且充分的體驗,因爲,只有學生真心感悟、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能最終沉澱到他們的內心深處,成爲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精心設定各種數學活動,充分體現“活動數學”的教學原則,提供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從而學到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案例描述】

《一分能幹什麼》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的學習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透過感知、體驗、估測等一系列具體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1分鐘、1秒鐘有多長。準確把握分與秒的單位換算,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時間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幫助學生建立一分鐘和一秒鐘的概念,體會分與秒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體驗、估測的能力,我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積極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多種豐富生動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感悟時間的意義,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本文就這節研討課的教學,談談我的一點感悟與思考。

教學片斷一:發現“分”與“秒”的關係

師:請大家看屏幕,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分鐘。

(出示課件鐘表——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的全過程)

師:剛纔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秒針走了一圈。

師:秒針走的時候你有沒有聽到什麼?

生:我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

師:是啊,秒針滴答一聲走過一小格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

師:我們可以用拍一次手記住一秒。

(師拍三次手,就是3秒)

師:你還能用什麼方法記住一秒?

生:可以用數數的方法來記住一秒。

生:原地跳一下是一秒。

生:跺一下腳也是一秒。

……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真多,現在請大家再看一次鐘面,輕聲地數一數秒針一圈走過幾小格?

(再次出示課件鐘表——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的全過程)

師:你發現了什麼?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

師: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多遠呢?

生:分針走一小格,所以一分等於60秒。

師:是啊!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

(板書: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1分=60秒)

教學片斷二:體驗1分有多長。

比一比: ①先閉上眼睛等待一分鐘;②再看一分鐘動畫片斷《貓和老鼠》

師:同樣是一分鐘,你感覺長短一樣嗎?

生:等待 1分鐘很長。

生: 1分鐘的動畫片很快就過去了, 1分鐘太短了。

師:都是1分鐘,爲什麼有時覺得短,有時覺得長?

生:如果做我們自己喜歡的事時,就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如果呆呆地坐着,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師:一分鐘的長短給人的感覺 是不一樣的,感受時間的長短具有相對性。

教學片斷三:體驗1分鐘能幹什麼

①用一分鐘時間 ,選擇你最喜歡做的一件事。

師:老師爲大家準備了幾件事情(摺紙、畫畫、背口決、計算),請同學們選一件喜歡做的事,看看自己在1分鐘能完成多少?

②彙報在這一分鐘內做了什麼?做了多少?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在這一分鐘內做了什麼?做了多少?

生:我一分鐘做12道口算題。

生:我一分鐘做11道口算題。

生:我一分鐘做10道口算題。

師:還有做別的嗎?

生:我一分鐘能折一隻千紙鶴。

生:我一分鐘能折一隻青蛙。

生:我一分鐘能折一隻船。

……

師:同學們在學習上一分鐘我們能做這麼多事情,那麼在生活中一分中能做什麼呢?

生:一分鐘我能穿好衣服。

師:好樣的,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生:一分鐘我能洗8個碗。

師:你真是個勤快的孩子。

……

【感悟與思考】

一、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

觀察是思維的“眼睛”,是學生認識事物的“視窗”。觀察是一切智力活動的開始,它是獲取感性知識,啓發各種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1分鐘、1秒鐘這概念雖然與生活聯繫非常緊密,但比較抽象,對於“1分等於60秒”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知識更是難以理解。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件鐘表——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的全過程,讓學生結合鐘面直觀的演示,化抽象爲具體,轉無形爲有形,並透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1秒”和“1分”的時間長短。學生在動眼觀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等感知活動中,獲得了大量感知認識,初步建立了1分鐘和1秒鐘的概念,體會到“分”與“秒”的關係。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思維去領悟、獲得了新的知識。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 由此可見,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因此,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精心設定各種數學活動,提供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積極體驗知識形成過程、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過程及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內容,在再創造過程中獲取對知識和意義的理解和建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在設計“1分有多長”的教學環節時,我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等待一分鐘;再讓學生觀看一分鐘動畫片斷《貓和老鼠》。“呆呆地坐一分鐘”和“看一分鐘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的對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同樣是一分鐘的時間,其長短給人的感覺卻是不一樣,真確感受了時間的長短具有相對性。我還透過其它多重體驗活動,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了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使學生對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有了深刻的認識。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昇華

《數學課程標準》使用了較多的“經歷……的過程,獲得……的體驗”,可見,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在聯繫生活實踐中體驗。學生的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創造,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分能幹什麼”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做計算題、背口訣、畫畫、拍球等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感受在一分鐘裏能做事情很多,並不失時宜地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活動,把課本上所學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爲學生提供了體驗時間的機會,學生真實體驗了一分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了一分鐘的概念。學生在親歷體驗活動中增強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提升了對所學概念的認知。

反思本次教學研討,我深刻地領悟到:學生所學知識需要透過自己的體驗獲得感悟,才能將其轉換、內化爲自己的收穫。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鮮花和星星》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兒童詩。全詩共分兩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第一節中“這裏一朵”,“那裏一朵”和第二節中的“這裏一顆”,“那裏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時的天真爛漫,充滿了童趣。這首詩歌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課文配有插圖,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本課分爲兩課時完成。今天設計的這堂課是第一課時,根據課標要求以及低年級的認知特點,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節。

2、學會第一節的5個生字:最、滿、朵、那、真;認識1個生字:喜;認識2個偏旁:ナ、幾,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透過讀書展開,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情趣,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兒童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二、說學情

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逐步提高。對於這樣淺顯的詩歌,只要稍加引導,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就很容易讀懂。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精神與合作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兒歌所寫的“夏天滿地的鮮花”意境純真,含蓄雋永。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體會夏天大自然的美。以貼圖讓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完全融入文中的所寫的美景。

2、導學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本文教學中,我透過設計自由練讀、指名展示讀、配樂範讀、表演讀等多種讀法,讓學生在反覆的品讀中體會詩歌語言的優美,感悟夏天的美麗。以讀爲主,再結合畫面等多媒體等手段,聯繫生活實際,引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熱愛。

四、說學法

《小學語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

五、說教準備

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資源,中黑板(當草評)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分六個步驟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首先我從百度中搜尋——視頻《幸福拍手歌》,利用歌曲把學生帶入到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

2、接着,我從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中尋找這一課的資源,選用“創設情境”中的部分資源,欣賞美麗的鮮花和星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14、鮮花和星星。

(二)巧設關卡,趣味識字

在讀文之前,必須掃除生字障礙,而學習生字是乏味的,在這一節中,我製作了幻燈片,以闖關的形式,要求學生正確地讀出幻燈片上的生字,喚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爲將要正確、流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下鋪墊。

(三)初讀課文(要求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我從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小學教學光盤)中選用了“朗讀課文”這一資源,作了適當的修改——把朗讀課文的原聲去掉,然後讓學生試着當小配音員給這幅畫面配上朗讀。修改後的課件是這樣的(播放)。{透過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

(四)朗讀感悟,體會情感(這是教學的難點)

1、我用flash製作鮮花動畫面,讓學生感受到鮮花綻放時的那一瞬間的美麗。學生說說:“瞧,你們都看見了什麼?”“看到這滿地的鮮花你想說什麼?”{學生暢所欲言,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製作幻燈片相機出示文)我最喜歡,夏天滿地的鮮花:這裏一朵,那裏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還多。{讓學生把剛纔對鮮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在這一環節,學生相互點評,相互學習,達到有感情朗讀。}

3、貼花(學生把事先自己準備好的鮮花,貼在中黑板擬定的草地上)。

[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共同創設一個美麗的鮮花美景圖,融入文中所寫的美景。]

4、聽配樂朗誦,感悟花的美。

我利用了上以上的(小學教學光盤)中的音樂,結合畫面入情入境地朗讀。在這裏學生還可以配上動作,表達自己對花的喜愛情懷。

[在教學設計中,我考慮到了如何在讀中感悟,抓住課文每一個美的要素和亮點,將學生活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他們去咀嚼、口味、感悟、欣賞。]

5、遷移,拓展

我從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中選用了“拓展學習”這資源(播放)。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模仿文中的句式寫一兩句話,[這樣不僅鞏固運用了語言積累,也鍛鍊了想象思維能力,這也是創造性使用教材,開發課程資源的舉措。]

(五)書寫指導,鞏固生字

1、(利用幻燈片出示,第一節中出現的生字)認識2個新的偏旁部首,小結這5個字的結構特點。

最、滿、那、朵、真

上下結構、左右結構

2、看課件書空筆順,練習書寫。

我從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中,選用生字資源,學生跟着書空筆順後,再練習書寫。

3、鞏固生字

我充分利用以上的資源,讓學生自己學習字的部首、筆畫、結構、組詞、字義,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開心,何樂而不爲?{寫字指導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爲重要,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讀準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還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及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等,“寫”是必要過程,是“認”的延續與發展。在教學中只有注重“認”,又強調“寫”,二者協商,才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六)課堂小結,延續情緒。

七、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採用了剪貼畫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喜歡真觀形象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黑板上粘貼自己剪的鮮花,得到了展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對學習更投入。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

2、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高一教學就是在初中對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燭之武退秦師》是新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內容。

c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三維教學理念。

4、教學重點與難點:文章雖然作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內容生動有趣,語言也比較淺顯,且新大綱對高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對藝術特色等作過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爲: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燭之武的說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短短125個字,卻說了四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此定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主要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透過質疑激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四,教學設計

(一)佈置預習

1、回憶初中學過的《曹劌論戰》並結合書下注釋、課後介紹瞭解《左傳》。

2、瞭解本課歷史背景。

①閱讀《讀本》中《重耳之亡》。

②瞭解“城濮之戰”。

3、通讀全文,注意揣摩語意、語氣,瞭解詞語的意義、用法。

4、分析燭之武這一形象,他是如何說退秦師的?

5、透過本文體會《左傳》語言特點。

(二)授課過程

1.匯入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匯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匯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

同學們,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大意是利用、製造敵人內部的矛盾,達到取勝的目的,這就是俗稱的'離間計',其實,在'三十六計'中稱作'借刀殺人'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燭之武退秦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說退秦軍,迫使晉軍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那麼,燭之武在劍拔弩張的敵對情勢下,是如何說服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的呢?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學習新課《燭之武退秦師》。2.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①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②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爲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羣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③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標籤:說課稿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