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認識液體》說課稿

說課稿2.98W

一、說教材

《認識液體》說課稿

1、教學內容

《認識液體》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下冊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的第三課。

2、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依據物質世界板塊中關於“物體的特徵”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認識固體和液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在現階段完成對固體和液體的認識,體現“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多種多樣的方法的設計思想。

《認識液體》是本單元的第三課,學生已學習了《認識固體》。瞭解了固體的一些性質,因此,我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認識液體。

本課是以液體爲研究對象,透過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液體,瞭解液體的常見性質,引發學生對液體其他性質的認識。在探究液體性質的過程中,學會用簡單的器材進行研究以及運用多種方式將觀察到的現象表述出來,實現課程標準中制定的目標——認識液體。

3、教學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過程與方法

△能運用感官和簡單器材研究液體有性質。

△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將觀察到的現象表述出來。

(2)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廣漠,知道液體的顏色、味道、輕重、流速、表面張力等性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願意與同學合作交流,體驗合作與分享快樂。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體驗液體輕重、流速、表面張力的性質。

二、說教法、學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這樣說到:“學生求知的目的不在於知識的本身,而在於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也有這樣的一個理念:“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主要依據”。因此,本課爲了讓學生認識液體的性質,我設計了大量的觀察、實驗活動等,爲學生全面認識液體的多和種性質,提供多種探究方法。在課堂上我主要引導學生以①自主學習,②提出疑問,③實驗探究,④合作學習等方式,使學生知道表述一種液體只從它的顏色、氣味、味道等這些表面性質是不夠的,還要從它的形狀、輕重、流速、表面張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去說,才能說得更加具體、更加全面,透過這一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三、說教學過程

親複種標準的基本理論,要求遵循學生的認知活動規律,我根據這一理念,運用簡單易行的科學探究活動展開整個教學過程。提出問題—進行猜測——討論研究方法——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根據學生在上一課中所學《認識固體》的知識,引出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認識液體》。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猜猜這些常見液體是什麼?並說說自己憑什麼來判定。我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板書:顏色、透不透明、氣味、味道,接着向學生交代這些都是液體具有的特點,在科學上把這些特點叫做性質(板:性質)

這樣以舊引新的匯入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急於瞭解、認識液體的其他性質。

(二)研究液體的其他性質

這是本課突破重點、難點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好時機。

1、引導學生知道還能從哪些方面去研究液體的性質。

2、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進行猜測——怎樣研究——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3、各小組一邊做實驗一邊完成表格的填寫。

4、各小組彙報實驗經過、發現及得出的結論。

(三)全文小結。

透過回顧本堂課所學的有關液體的知識,最後得出要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用多種多樣的方法。

四、說知識延伸

在本課結束之前我設計了課外延伸這一環節因爲知識是無止境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就必須不斷地去觀察、猜測、研究,我讓學生回去做實驗,把兩和睦不同的液體倒放在一起,會出現什麼有趣現象。做好記錄下節課來彙報。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明、清晰,能充分體現知識的內在聯繫,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3、認識液體

性質:顏色、氣味、味道、透不透明、

味道、輕重、流動快慢、張力

標籤:說課稿 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