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說課稿1.05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1

【說教材】

《神祕的恐龍》是一篇科學常識類的說明文,敘述了恐龍原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它的滅絕至今是科學上的一個謎。文中列舉了科學家推測其滅絕的四種可能出現的原因。一是由於地球上突然變得寒冷;二是宇宙行星撞擊了地球,塵埃遮住太陽長達三個月,恐龍因此滅絕了;三是很多動物經常偷吃恐龍蛋,使恐龍絕了後;四是突然出現的傳染病,使恐龍滅絕。動物一向是小學生喜歡的,恐龍又因其龐大和神祕使大多數人都爲之好奇,所以,《神祕的恐龍》一文是較讓學生感興趣的。

【說學情】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朗讀基礎,經過一年半的學習,他們認識了較多的字,也閱讀了較多的課文。一部分的學生已經在沒有教師指導下知道如何聲情並茂地讀好課文,另一部分學生雖然不能達到這個要求,但是經過課前預習,也能夠讀通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但是,大多數學生課前的讀還是僅僅停留在讀通課文上,並沒有主動去理解課文內容,他們還是需要老師對他們提出讀的要求,如邊讀邊劃,邊讀邊想。課堂上,需要花費的時間還是應該在有目的的朗讀上,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

【說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單元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能根據要求圈劃有關詞句,我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制訂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儘量體現一定層次性,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結合課文內容認識本課的十個生字:祕、恐、龐、億、歷、史、測、亡、存、遮。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書寫:“龐、歷、史、亡、存”。能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然後在閱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找出關於恐龍消失的原因。知道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它的滅絕至今是科學上的一個謎。在達到這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讓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在課外去查找資料。

【說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而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首先就得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也就能讓學生自願地去學,才能產生“我要學”的想法。

爲了吸引學生的興趣,課的開頭,我就讓學生就恐龍談談他們的瞭解,對於能展示自己知識的機會,學生自然比較願意主動交流。而學生的知識畢竟有限,他們對於神祕莫測的恐龍仍然存在着很多疑問,鼓勵學生真質疑,讓他們暢所欲言自己的真實問題,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又可以激發他們課後繼續探索恐龍奧祕的興趣。只要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生字時,以學生自學爲主。二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觀念和方法,他們完全可以在自學、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完成識字這一任務。小組自學生字,能鍛鍊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同學之間能夠互相幫助,彌補不足,有助於合作精神的培養。教師只需選擇一兩個進行重點教學。如:“龐”可以查字典理解意思;“恐”進行擴詞教學等。

在教學課文內容時,我以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讀,讓學生不至於對讀產生厭倦感。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圈劃詞句。其中穿插一定的有關恐龍知識的短文,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恐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說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於課文充滿興趣,對於這一節課充滿興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讓學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問,鼓勵他們不拘課題的質疑,可以讓他們暢所欲言,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這種情緒引入課文,使一節課的情緒都較爲飽滿。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並沒有太多過細的分析,只是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圈圈劃劃,理解內容。因爲這是一篇科學常識課文,恐龍又是擁有太多謎團的動物。所以,課外的補充資料在學習中也佔了一定的分量,一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同時又能拓展學生的閱讀量。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設計,本課主要圍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實施的。

1、揭示課題,進行質疑。讓學生們對恐龍進行質疑,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針對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的學生,學習生字以自學爲主,因在後面教學中,學生會對課文反覆朗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對生字會有多次見面的機會,所以,在檢查自學情況時,教師檢查也以檢查詞語爲主。

3、讀課文,圈劃詞句。由於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介紹非常清楚,沒有太大的閱讀、理解困難。因此,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能夠按照課文要求來進行圈劃詞句。

4、課外延伸,練習說話。事先讓學生收集好一定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合資料的能力,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恐龍,從而激發他們對於探索科學的興趣。

5、複習鞏固,指導書寫。書寫指導有一定的側重性,把握難點和重點。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儲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爲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爲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啓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爲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着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着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爲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着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後,它的後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於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教學目標:

1、透過預習,讓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的複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恐龍演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

二、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地學習。在這一課時爲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抓住了重點段落第四自然段採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去探究、去發現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以及作者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再採用填空的形式加深體會,然後透過讓學生板書直觀感受課文的條理性,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恐龍演化的過程,達到內化吸收語言的'目的。

三、說教學設計

(一)、初步感知

1、匯入: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並欣賞老師收集的各種恐龍和小鳥的圖片,得出“二者毫不相干”,爲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板書、齊讀課題,學生質疑:恐龍爲什麼飛上藍天?他們是怎樣飛上藍天的?有哪些恐龍飛上了藍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聽課文範讀,同時讓學生思考:課文分爲幾個部分?便於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爲下面的自主學習做準備。

4、檢查預習:讀詞語、猜詞語

(二)、自主學習

1、自學第一部分(前兩個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透過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這兩個步驟讓學生知道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以及這一假說隨着遼西恐龍化石的發現得到了證實。

3、教師展示“中華龍鳥”的資料。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2、彙報學習情況

3、根據恐龍演化過程填空。

4、恐龍經過幾次大的變化?學生板書

5、根據板書複述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6、“這一歷史進程”是什麼?

在重點段落的學習上,我採取“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恐龍經過三次大的演化逐步變成了鳥類。再透過填空、學生板書進一步加深印象。最後讓學生根據板書內容複述演化進程。最後一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恐龍演化成鳥的過程僅僅是科學家根據現有資料的推測,我們希望這一歷史進程能早日實現。

(四)、積累語言

透過回顧課文,讓學生找一些句子,體會課文語言生動的表達特點。

(五)、課外延伸

做一份關於恐龍知識的手抄報

爲了預習本課,學生們在課下蒐集了大量關於恐龍的資料,但課堂上僅僅展示了很少一部分。佈置手抄報的作業,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延伸到課外,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板書設計: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毫不相干

恐龍——鳥類

第一種恐龍———形態各異的龐大恐龍家族————獵食性恐龍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3

教材分析:

《恐龍》是一篇說明文。文中首先介紹了兩億年前恐龍是地球的主人,接着介紹了不同種類的恐龍及其外形特點,然後又介紹了恐龍所吃的食物,再介紹恐龍的生殖特點,最後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人類研究和思考的問題:恐龍問什麼會突然滅絕?引人思考,激發讀者探索的興趣。

這篇課文不僅能使學生了解恐龍這一古老而神奇的動物的知識,而且會激發出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強烈願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瞭解課文介紹的5種恐龍的樣子和生活習性,運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理解詞語。

3、初步瞭解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這幾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識字重點:龍、億、翔、站、部、移、祕。

2、運用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看圖片等方法理解本課“漫遊、遍及、鞭長莫及、龐然大物”等詞語。

3、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瞭解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這幾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授課時間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版塊———人類的朋友這組課文。那麼首先和我們見面的朋友大約生活在距今兩億年以前,他們曾經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萬年以前,他們卻神祕地消失了,猜到他們是誰了嗎?板書“恐龍”學習“龍”(龍的第四筆撇過豎彎鉤)

二、讀文悟段,學習字詞

1、檢查字詞的預習情況。(小黑板或詞語卡片)

2、自由讀文,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讀不準的詞句多讀兩遍。

3、指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學習“億”,注意億右邊乙寫法,。透過理解“漫遊”的含義,書寫“遍”字,形近字有編,扁)

4、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圈畫出這一段向我們介紹的恐龍的種類。

每一種恐龍都有不同的特點,請同學們大聲自由地再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它們各自有什麼特點?

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是否瞭解了這些恐龍的特點,課文插圖中有好幾種恐龍,你能能根據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寫找到相應的四種恐龍嗎?(同桌合作完成)

5、說出你命名的理由(學生說特點的過程中隨機完成“翔、站、部、移”四個重點字的學習。結合課文插圖理解四種恐龍的特點。向學生介紹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理解詞語的方法:龐然大物,聯繫下文理解。魚龍,看海豚圖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那麼,這一段主要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7、齊讀第3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恐龍的生活習性,介紹了霸王龍的樣子)

8、指導讀說明文。說明文的朗讀,重點是做到正確、流利、注意停頓。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三、練習

完成課後表格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讀生字卡

2、讀課後讀一讀中的詞語

二、學習4、5

自然段

1、學習第4自然段,書寫“蛋”字。

2、恐龍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讀最後一自然段。讀了這段後你知道了什麼?這段中有一個問句,到底是什麼原因是恐龍消失了呢?(推測有三種原因,教參94頁)。

3、書寫:像————象袋(帶、代)祕(注意右邊筆順)。

三、拓展延伸

透過預習中所查找的資料,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有關恐龍的知識。

四、練習:區別字組詞

像( )部( )遍( )象( )陪( )扁( )祕( )必( )

五、作業

1、收集其他種類恐龍的圖片

2、預習下一課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內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存時間和地點。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特點。第四,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活習性,最後一個自然段說到了恐龍的消失至今還是一個謎。

2、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內容通俗易懂。藉助圖片、遊戲等手段,幫助學生體悟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進而有感情地朗讀,並學習掌握課文描寫恐龍的說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

二、說教法學法

將“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有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

透過視頻、遊戲、文字、圖片,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了解恐龍的特點,認識各種恐龍並積累語言。

2、分層遞進

由淺入深,從教師精講雷龍特點到自學感悟,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創作。從扶到放,把傳統的以教爲主的教學方式改變爲以學爲主,並按照最有效的個人化原則來學習(如選擇喜歡的恐龍圖片進行交流),體現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規律。

3、賞識成功

透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之間的多向交互,讓學生交流自主學習成果,激勵了學生的創造慾望,促進了學生自信心,自我意識,自我概念的形成。“讓學生感受一個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說教學過程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透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識介紹性質的自然課。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在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爲載體,透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索研究恐龍世界的興趣。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出示恐龍的圖片,並提問,你們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一起喊出它們共同的名字——恐龍。

屏幕山形象逼真,生動直觀,新穎鮮活,爲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從而使教學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目光,並延續至整堂課,並順利展開教學。

(二)、創設情境,認識恐龍

創設遊恐龍園的情境,讓學生逛恐龍園,在瞭解課文內容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反覆研讀。在此基礎上,結合圖片,教師講讀課文,從重點講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讀書本描寫的語句,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適時給予獎勵,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提煉,最終達到品讀的目標。

(三)、猜猜我是誰

這是一個遊戲環節設計,讓學生操作一個將恐龍圖片拖移到相對應的文字上的遊戲,這個遊戲練習的設計,在於讓學生達到對恐龍外形特徵進一步瞭解的目的,因此遊戲的完成也促進了文字的鞏固。

(四)、恐龍園招聘解說員

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透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後,給自己喜愛的恐龍做介紹,將語言積累進一步內化,講出恐龍的特徵,達到了知識的遷移。並積極鼓勵學生在介紹時加入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讓自己解說的恐龍更加生動具體,對解說精彩的同學頒發“小小解說證”,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樂在其中。

(五)、課外延伸

語文教學絕不僅侷限於課文知識,同時要求適當拓寬。在可結束時,給學生關於恐龍的網站,讓他們課後自己查閱,記下相關資料,組織交流討論。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熱情,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課屬於美術學習中的造型表現領域,“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喜愛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關於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恐龍的特點。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在觀察、記憶、表現恐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注環境,訓練他們的觀察、記憶、表現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身心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顯性目標是瞭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學習表現不同特點的恐龍及其生活環境,培養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隱性目標是透過學習活動,培養熱愛自然、用於探究科學奧祕的精神,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圍繞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實際,考慮到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爲透過對恐龍資料、玩具的觀察、分析,瞭解恐龍的基本特點,學習如何表現不同特點的恐龍;難點爲不同種恐龍的特點及情節的表現。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思、畫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課前:觀看有關恐龍的短片。

(一)組織教學。

(二)揭題。恐龍生活在一億幾百萬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時代,幾百萬年前就從地球上神祕地消失了,給人類留下了無窮的奧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恐龍的世界,: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恐龍。

(三)瞭解恐龍的種類、習性和體貌特徵。

1.說一說你知道的恐龍知識。

教師小結。

2.學習恐龍的種類、習性和生活環境。

(1)瞭解恐龍的生活環境:說說恐龍生活在什麼地方?

(2)瞭解恐龍身體結構。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分析,恐龍有哪幾部分組成的?

a、頭部b、頸部c、身軀d、四肢e、尾部

(3)恐龍的分類。

提問:不同的恐龍有不同的特徵,這些恐龍有什麼特徵呢?有什麼功能?

學生回答。(分別從恐龍的身軀、頭部、四肢、尾部,頸部的造型特點進行區分。)

教師小結:曾經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種各樣的恐龍,大致可分爲食肉類和草食類,都有獨特的外型特徵。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他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別從恐龍的身軀、頭部、四肢、尾部,頸部的造型特點進行區分。

(四)創作指導。

1.最想畫的是那種恐龍?他有什麼特徵?怎麼樣表現。

2.怎樣體現巨大?在兩張作品中,哪個恐龍比較大?哪個比較小?爲什麼會這樣呢?

3.欣賞學生作品:哪些地方畫得好,給你有什麼啓發。

(五)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1.雖然恐龍如此巨大,但早已消失在地球上。今天我們讓消失的恐龍重返地球,能不能雄糾糾氣昂昂地來到我們眼前,奇蹟就看同學們了:用你的畫筆,大膽地畫出巨大的恐龍,讓我們來場“龍王爭霸賽”吧。

2.在開始比賽前,我們先來熟悉下比賽規則吧。

A、畫一隻你最喜歡的恐龍或想象的恐龍,抓住恐龍的外形特點或動態去畫。

B、評選出三大龍王:

龍王一:體形巨大,威武。

龍王二:色彩鮮豔,合理。

龍王三:造型新穎,獨特。

3.學生創作,教師巡迴輔導。

(六)展示評價。

作業展示:進行學生互評,大家互相欣賞,表揚優秀作品。

(七)課堂小結。

教師: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學會了用大小對比的方法造型巨大的恐龍,還進一步瞭解了恐龍生活的環境、不同種類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性。

(八)課後延伸。

1.課後可以用泥塑的方法去做一做自己喜歡的恐龍。

2.恐龍原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曾經統治地球達一億七千萬年之久,後來爲什麼消失了?課後請查閱有關恐龍的資料,瞭解恐龍爲什麼會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