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編10篇

說課稿2.55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編10篇

說課稿 篇1

設計理念:

“藏羚羊跪拜”呈現了最聖潔的母愛,並因此反襯出人類爲了滿足一己之私慾,冷酷無情地屠殺生命的罪惡。從而教育孩子關愛生命,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道理。本設計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並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以情施教,引導學生深入文字世界進行感受和體驗性閱讀,進而開展探究性閱讀,在讀中顯情,悟中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蹊蹺、狩獵、忐忑不安”等詞語的意思。

2、憑藉課文中的語言材料,感悟藏羚羊崇高、偉大、神聖的母愛和老獵人的慈善情懷。

3、讓學生初步感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設懸念:上課前老師讀讀這樣兩段文字,此刻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出示相關段落)

預設:這位老獵人爲什麼會在藏北草原上消失?

2、是的,很多同學都對這位狩獵的老人突然消失感到很蹊蹺。

出示“狩獵”、“蹊蹺”讀兩遍,什麼意思?(打獵、奇怪)“蹊”這是個多音字:在哪個成語裏見過面?(另闢蹊徑)

3、揭題:據說老獵人的出走與一隻藏羚羊有關,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則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藏羚羊跪拜》。(出示投影,顯示課題)齊讀兩遍。

二、通讀感知

師:在藏羚羊和老獵人身上到底發生了一個怎樣感人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放聲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邊讀邊想故事的大概內容。

一個老獵人無視藏羚羊的跪拜,獵殺了一隻懷孕的藏羚羊,在真相面前,老獵人埋掉了自己的槍,消失在茫茫的藏北草原上。

隨機評價:你真會讀書,抓住幾個重要的詞,將課文的大意敘述出來。

三、品讀感悟

(一)重現跪拜的畫面,走近藏羚羊

1、課文中有一段話及其生動的再現了當時藏羚羊跪拜時的情景,咱們找出來讀讀,並用筆劃出藏羚羊在跪拜求饒時讓你特別感動的地方。

句子1:他舉槍瞄了起來,奇怪的是,那隻肥壯的藏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後衝着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它眼裏流了出來。

2、指名讀,說說你感動的原因

請你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句話

3、點擊動詞變紅色(望——衝——跪——流),有時從一個人的動作裏可以推測揣摩他的心理活動,這也是我們平時閱讀文章深入思考的一種好方法,那麼透過這些醒目的紅字讓你揣摩到了什麼?(藏羚羊的期盼、悲痛、害怕、無助、恐懼……)

4、對,這一動作,分明流露出藏羚羊那種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痛苦,尤其是那長淚更是讓人感到心酸與無助,相信這一跪拜打動了所有同學的心,咱們再來讀讀。

5、那麼,藏羚羊這樣虔誠的跪拜,苦苦的哀求能否打動和改變這位以打獵爲生的老獵人的心呢?(帶着這個問號深入思考)快速讀讀3—5自然段,找找相關的句子和段落

(二)揣摩老獵人的內心,走近老獵人

預設:能打動和改變老獵人的心

追問:從哪看出來?

出示句子: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鬆了一下。

他雙眼一閉,扳機在手指下一動,槍聲響起,那隻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1、從這個句子中,你可以感受到什麼?(相比剛發現獵物時的勁頭,此時的老獵人顯得猶豫不決)

是的,此時的獵人心頭一軟,雙眼一閉,已經有了惻隱之心(出示該詞)

還從哪看出能打動和改變老獵人的心

出示句子:那天,老獵人沒有像往日那樣當即將獵獲的藏羚羊開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現着給他跪拜的那隻藏羚羊。他有些蹊蹺,藏羚羊爲什麼要下跪?這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惟一一次見到的情景。夜裏躺在地鋪上,他也久久難以入眠,雙手一直顫抖着…………

2、說說你內心的想法

夜裏躺在地鋪上,他也久久難以入眠,雙手一直顫抖着…………

3、從這個句子中你感受到獵人怎樣的心情?走進獵人的內心說說他在想什麼,是的,夜晚,上燈了,他感到不安,因爲白天藏羚羊跪拜的畫面出現在他眼前。夜深了,他感到十分的不安,藏羚羊跪拜的畫面又出現在他眼前。凌晨了,他感到極度的不安,藏羚羊跪拜的畫面再一次清晰地在他眼前呈現。

4、整整一個晚上,他就是這樣輾轉難眠,雙手一直顫抖着,直到第二天。

出示句子:次日,老獵人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將那隻藏羚羊開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顫抖,腹腔在刀刃下開啟了,他吃驚得叫出了聲,手中的屠刀咣噹一聲掉在地上……。

5、師讀句子,同學們,此時獵人顫抖的還僅僅是這雙手嗎?(心也在顫抖)

此時的獵人,這才明白(生接下去說)爲什麼那隻藏羚羊的身體肥肥壯壯,明白爲什麼要彎下笨重的身子爲自己下跪,還明白……

是啊,屠殺是獵人的天職,一個出色的老獵人,經歷過無數次血淋淋的場面,可是面對那隻死去的藏羚羊,他的心靈被徹底的震撼了。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透過深入地理解課文,獵人的情感變化已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出示燈片)最終打動獵人的不僅僅是藏羚羊的跪拜,而是——(出示句子: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齊讀

1、讀着這句話讓你想到什麼?(跪拜不一定是下跪而是一個慈母內心的乞求與心中那份強烈的渴望)

2、像藏羚羊跪拜這樣感人的畫面,在我們生活中也時常上演。出示燈片:這藏羚羊的跪拜是在乞求放孩子一條生路,那慈母的跪拜是

師創設情境:當一個孩子病重正在醫院搶救室搶救的時候,外面等候的母親的內心肯定焦急萬分,那麼她在乞求什麼呢?

在外打工的民工的孩子在家鄉讀書,而他的爸爸媽媽卻在遠離他們很遠的城市打工,此時的媽媽又會想什麼呢?

再次讀這句話: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

2、續寫:所以,藏羚羊長跪不起,悲慘倒地的畫面深深地烙在老獵人的心中,給了獵人強烈的震撼,於是他把那支陪伴他幾十年的槍深深地掩埋了,從此消失在茫茫的藏北草原上,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學了課文,我們卻讀懂了他的出走,請你寫下來(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教師即興點評

這位同學的感悟很深……

你真的讀懂了老獵人的內心……

文字雖然不多,理解的真透徹……

總結:獵人的出走是一種懺悔,也是一種感悟,更是對後人的一種教育。這節課就上到這裏,謝謝同學和老師,下課!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0的內容: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已經比較熟悉了,本冊教學分數加、減法和分數乘、除法時,已出現過一些兩步的混合運算式題。本課時是在此基礎上,教學計算三、四步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因此教材在講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沒有再詳細說明運算順序,而是直接說明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然後結合例1,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並讓學生自己計算出結果。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新課標的要求,針對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學生透過“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驟能正確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檢查等良好學習習慣。

3、透過計算聯繫向學生滲透運算的邏輯性,相互影響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創造性地進行學習。

三、說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正確計算,難點是簡便運算。

四、說教法、學法

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以“探究—研討”法爲主,形成一種多向交流的課堂氛圍。以“講、扶放”的形式進行教學,其中又將算理的講解與學生自主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

學生透過計算練習,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互評活動,完善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透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題的多種有效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分四大程序進行教學

一、複習準備、匯入新課

1、 出示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題,讓學生回憶說說運算順序。強調積、商可以同時脫式計算。

2、揭示課題並板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所學過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相同。以舊知喚新知,促進知識遷移。有助於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對例1的教學,我大膽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解題。六年級的教學內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讓學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學習中,需要學生自身感興趣。“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足以見興趣的重要性。六年級的學生喜歡挑戰,喜歡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後獲得成功的喜悅,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究解決例題便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學生做完後反饋交流,指名一學生口答運算過程(教師板書)。引導學生透過“看、想、算、查”四個步驟進行練習。一看,看清題中的數和運算符號;二想,想先算什麼後算什麼,怎樣計算更合理簡潔;三算,書寫格式正確,認真計算;四查,一步一回頭,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試一試練習中除要求學生按以上四步驟解題外還鼓勵學生互相檢查。整個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計算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學生積極性很高。我們知道數學知識豐富多彩,有時又錯綜複雜。對於小學生來說在計算中做到細心檢查是至關重要的。按這四個步驟解題就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的出錯率。學生互相檢查這一活動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給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高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同時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練習反饋、鞏固昇華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熟練地正確計算,所以我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以下不同層次的練習。

1、 基本練習 透過做書本中一些同例題相仿的試題,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思考過程,從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學會正確解題。透過互評互說,發展其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 提高性練習 例如四步計算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題、應用題等,加大難度,從不同程度練習提高。

四、總結質疑、課外延伸

引導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總結質疑,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勵學生學好數學。(佈置課後作業)

在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力圖貫穿着教育的兩到思想,即主體性與活動性,教師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和條件讓學生思考、解題、交流互評。學生即有外顯的交流活動,又有內隱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我不僅重視知識與技能,更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學生的思維活了!情感豐富了!合作意識也增強了!

說課稿 篇3

《蟋蟀的住宅》是以“觀察與發現”爲主題的第二組教材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我還分析了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班的學生在經過三年級一學年的學習,對周圍的事物能夠有意識的去觀察、去思考,並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能夠獨立識字,瞭解文章大意,進行質疑,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較簡單詞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達上很有特點,採用了擬人、比喻、比較、列數字等方法來介紹蟋蟀的特點,而這些寫法是學生難以關注和運用的。

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結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交流蟋蟀的相關資料。進行質疑,對簡單問題當堂解決,歸納出要深入探討的問題:爲什麼說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的住宅爲什麼被稱爲“偉大的工程”?

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解決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介紹這些特點的。爲什麼說他“不肯隨遇而安”?他的住宅爲什麼被稱爲“偉大的工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等這些問題。

這是我制定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2、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領悟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3、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經過,透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體會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

本組課文的內容都是關於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祕的,因此在學習課文中要仔細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觀察之後又是怎樣表達的,這兩點我認爲是進入四年級學段的學生應該引起關注的,因此我從文章的內容和文章的表達方法制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旨在學生在學完本篇文章後在習作中能學習和運用,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以下是我的教學思路:

一、回顧舊知、引出質疑。

二、走進文字、深入探究。

1、品讀第二段,瞭解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過程,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3、探究蟋蟀的住宅爲什麼被稱爲“偉大的工程”。

三、總結學法、佈置作業。

下面,我來解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出質疑。

1、回顧上節課內容“還記得課文都寫了什麼內容嗎?”同時板書:蟋蟀的出名 住宅的特點 建造的過程

2、師問:還記得蟋蟀因什麼而出名嗎?板書:唱歌、住宅

3、引出上節課的質疑:還記得上節課大家提出的特別想解決的問題嗎?(爲什麼說它“不肯隨遇而安”?它的住宅爲什麼被稱爲“偉大的工程”?)

二、走進文字、深入探究。

(一)品讀第二段,瞭解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爲什麼說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哪個自然段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什麼叫“隨遇而安”?出示PPT

預設:有的學生可能透過字典或自己的理解來解釋詞語含義;

師追問:除了查字典還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

預設:學生會說聯繫上下文;

師:那好,快從文中找找隨遇而安的意思吧。

預設:學生能關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前兩句話。

師總結:理解詞語可以透過查字典,還可以聯繫課文內容來理解。

2、師:蟋蟀是怎樣的呢?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預設:學生能從第二段中找出重點詞句加以分析,當有學生說到“慎重”一詞時,板書:慎重

同時問:能換個詞來說明蟋蟀選址的慎重嗎?(小心謹慎)

學生換詞後,師:你換的詞確實能說明它在選址上不肯隨遇而安。其他同學接着補充。

師總結:這些詞都說明它選址慎重。板書:選址

接着讓學生透過讀把蟋蟀選址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

透過對“隨遇而安”一詞的理解,鞏固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文字解決問題。透過換詞和品讀體會蟋蟀選址的特點。

(二)探究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過程,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1、師用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內容作爲過渡,解決下一個問題。師:蟋蟀選址這樣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什麼樣呢?哪個自然段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呢?

預設:學生能找到五、六自然段。

師:就讓我們走進蟋蟀的住宅去參觀參觀吧。老師出示下表(PPT),學生自讀自學、思考畫批。

內容相關詞句(畫在書上)特點選址門口屋內“選址”預設:有的學生可能會畫句子,有的可能會找出重點詞,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相關重點詞:(向陽、隱蔽……)同時總結,作者就是這樣把蟋蟀的選址慎重寫具體的。

“門口”預設:當學生說到“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時,出示書上插圖和句子,讓學生說說“平臺”指的是什麼?“彈琴”指的是什麼?再讀這個句子,體會作者寫得好在哪裏。讓學生關注這種擬人、比喻的寫作方法。根據學生髮言,板書:門口門外(乾淨、平坦)

根據學生對“屋內”這部分內容的發言,板書:屋子內部(簡樸、乾燥……)

教師總結:作者是按照從外到裏的順序,把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運用了一些方法和準確的詞語生動的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

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

2、過渡:這麼排水優良、乾淨簡樸的住宅,蟋蟀是怎樣建成的呢?這樣的住宅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就建造好的嗎?快讓我們讀讀課文的七、八、九自然段,你認爲關鍵的詞語可以動筆畫一畫。

預設1:有的學生可能會泛泛地談,老師引導學生要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閱讀。學生說到“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時,師板書:初寒動工 有的學生可能會抓住描寫蟋蟀動作的詞語來說,(出示文字)老師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就是這樣透過抓住蟋蟀的動作,細緻生動地刻畫出它建造住宅時的情景,使我們身臨其境般的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過程。再讀這段。

預設2:學生說到第八自然段時,師隨機出示PPT: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追問:這句話說明什麼?讓學生明白,蟋蟀的住宅不是一次挖掘完就完了,它是在不懈地工作中完成這麼舒適的住宅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的一舉一動描寫得這麼活靈活現,是他長時間觀察的結果。板書:不懈工作

預設3:學生說到第九自然段時,師隨機板書:長期整修 追問:你是從哪些詞句讀懂的?

3、師問:蟋蟀的住宅修建的那麼細緻,又要不斷的修整,它是靠什麼工具來完成的呢?

預設:出示PPT:蟋蟀圖片。讓學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鉗子”“後足”“後腿上的兩排鋸”的位置。再和人的手指比,知道蟋蟀的建築工具是多麼的纖細、柔弱。板書:工具柔弱

4、師問: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麼柔弱、建造的時間是那麼長、建造的過程是那麼細緻認真,你有什麼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隨機板書:不隨遇而安 吃苦耐勞

5、再讀讀這三個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透過你的讀把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呈現在大家眼前。

設計意圖:

本部分設計,我力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一是讓學生關注到作者是抓住動詞描寫具體的;二是從建造的時間長和建造工具的柔弱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三)解決蟋蟀的住宅爲什麼被稱爲“偉大的工程”。出示PPT

師: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

預設:學生能根據對文字的學習及老師的板書從蟋蟀住宅的特點及建造的過程去談。師板書:偉大的工程

三、總結學法、佈置作業。

師:透過對課文的深入探究,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吃苦耐勞的蟋蟀是怎樣建造自己“偉大的住宅”的,瞭解了它住宅的特點,還讓我們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這麼優秀的文章是因爲他善於仔細觀察,更重要的是他運用了比喻、擬人寫法,還運用了比較、列數字等方法,將文章寫得生動有趣,我們應該把這些方法學着運用到我們的寫作當中去。

作業:

1、請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人介紹自己的住宅特點及修建過程。

2、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一種動物的活動,抓住其特點進行仔細觀察,並記錄下來,爲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

3、課文的許多地方把蟋蟀當作人來寫,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請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再把它們抄下來。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鞏固運用學過的寫法,爲大習作作準備。

板書設計:

7、蟋蟀的住宅 偉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選址慎重(向陽、隱蔽)

住宅的特點:門口門外(乾淨、平坦)

屋子內部(簡樸、乾燥)

初寒動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過程:不懈工作 不隨遇而安

長期整修 吃苦耐勞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兒童樂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時,實際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認識。本節課在上一節數一數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顯示情境不僅讓學生經歷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計算相同加數連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並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經取消了被乘數與乘數的區別。但是學生必須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透過認真的推敲與把握,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實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掌握它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運用加法計算出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取得 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基礎。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透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透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透過靈活、有趣和富於創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透過聯繫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爲三個環節: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

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意義;

三,聯繫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節:創設發練習本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透過用加法解決給全班每個同學發2個本子,一共需要多少個本子這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現在,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各個學校的班額相對都比較大,在80人左右,學生如果用連加的方法:2+2+2+2.,七八十個2相加,相當煩瑣,可以激發學生探求 新知的願望。這時,教師可以引導:象這樣每個加數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節: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節。

我準備用以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

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在大屏幕上。

首先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學資訊,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並進行彙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接着,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爲後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可以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並共同覈對答案。

然後,結合上述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教師可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如以2+2+2+2=8爲例,它可以用成發來表示,寫做24=8,或者42=8,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算式,你能給這個乘法算式中的各個數起一個名字嗎?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在創造過程,使他們明白所謂的乘數、積都是大家約定俗成的稱呼,如果是一個新發現的事物,他們也可以爲他們命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最後一個步驟,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教師還要注意,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一個是相同加數(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的個數(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

經過第二個環節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如到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聯繫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環節也可以分爲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並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後,把本課引入的發練習本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五、說媒體的應用

本課的教學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可以製作簡單課件以加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讓課件把主題圖直觀展現在學生面前,實現知識呈現直觀化;接着,要讓課件把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實現現象模擬動態化。

本課的板書設計簡潔明快,從中可以看到知識的脈絡和重難點。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力圖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自主探索的、主動發展的和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會有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5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透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學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優點。

1.教學環節設計層層深入,緊扣主題。陳老師緊緊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一論點展開教學。再透過學習兩個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領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句話的深刻哲理。最後拓展練習,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陳老師教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司馬光成才這部內容時,陳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故事,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思考司馬光怎樣做到勤奮,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19年生活的艱辛,以及最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和他的勤奮密切相關的。

3.合理使用媒體,教學效果直觀顯著。陳老師精心製作課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種練習適時,直觀,對學生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學習了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小故事後,陳老師都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能理解他們的成功具體是什麼,凸顯勤奮的重要。在幫助學生理解《資治通鑑》、“青蛙卵剝離手術”時,陳老師透過媒體出示了圖片和文字,讓學生對這些陌生的事物有了更直接的瞭解。

4.總結課文中的寫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學完了兩個名人小故事後,陳老師引導學生列舉司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文學生爲什麼選擇這兩個人物作爲本文的事例,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時要選取典型事例來描寫,這樣,你的文章會更有說服力。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中國心》,接下來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爲一名老師,我認爲對於教材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中國心》是湘教版高中音樂音樂歌唱第二單元第一主題的一節聽賞課。作品爲D調,四四拍,情緒莊重,旋律平穩,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男聲四重唱,感受作品表達愛國情感,從而獲得情感體驗,提升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

二、說學情

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瞭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爲樂趣,學習已成爲自覺的行爲,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瞭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透過欣賞作品《我的中國心》,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增加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透過對《我的中國心》的欣賞,並配以視聽結合等方法,鍛鍊欣賞發現能力。

3.瞭解男聲四重唱的演唱形式和特點,並能夠跟着鋼琴伴奏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情緒。

難點是瞭解男聲四重唱的的演唱形式和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多媒體輔助法、問答法、情境創設法等。

學法:視聽結合法、表演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匯入、初步感知、探究學習、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表演方式進行匯入,演唱歌曲《龍的傳人》和《中國人》,並提問:這兩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這兩首歌曲都是表現的愛國之情。接着提問:同學們,還有哪些歌曲是表現愛國的?請學生進行交流展示,同學表演後順勢揭示課題《我的中國心》。

這樣設計,是因爲表演匯入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爲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先播放歌曲音頻,並提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緒是莊嚴的。之後教師完整地演唱歌曲,並提問這首歌曲中描繪了哪些景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歌曲中描寫了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等景色,表達了炎黃子孫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

透過這樣的方式,兩次聆聽歌曲,學生對歌曲可以有一個初步的把握。爲下一個環節探究學習做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細緻、精準對於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爲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瞭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引導學生聆聽音頻並哼唱歌曲,並提問學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聲四重唱。其次播放男聲獨唱《我的中國心》,並提問獨唱和男聲四重唱聽起來的區別在哪裏?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男聲四重唱是聲樂的演唱形式之一,由四名男生組成,其聲部爲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也叫次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聲音更加有層次性和立體感,使整個音響效果更加飽滿,更具表現力。再次,感受歌曲旋律,教師提問學生:根據歌曲的旋律,歌曲可以分爲幾個部分?並說出理由。學生進行自由回答。師生共同總結:歌曲可以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旋律的音高較平穩,節奏較緊湊,更傾向於敘事;第二部分音高起伏比較大,節奏被拉長,更傾向於抒情的效果。接下來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並提出問題:歌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從歌詞出發,第一段變現了海外遊子眷戀祖國的深情,當第二段進入長江、長城時,酣暢淋漓的抒發了炎黃子孫對錦繡山河的深情讚美無限熱愛。

接下來教師彈奏鋼琴伴奏,帶領同學演唱歌曲。之後並提問: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來演唱這首作品?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帶領學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並注意表現歌曲的情感。最後請幾個學生上臺表演,並進行點評。

透過這樣的設計是因爲新課標指出音樂課應該強調音樂實踐,自主探究,透過一步一步教學推進學生體會歌詞中熱愛祖國的情緒,從而進一步體會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爲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的把握和體會,我會介紹歌曲的的創作背景。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審定中小學教科書時,公然篡改侵略中國的歷史,這激起了黃沾的憤慨,於是他和王福齡共同創作了《我的中國心》。黃沾又找到香港歌手張明敏,對他說,心中有中國,有名字,有中華民族,到底有沒有心?於是就把《我的中國心》送給張明敏演唱。1983年秋,爲了籌備1984年春節晚會,中央電視臺的導演到福建和廣東一帶採訪。一天,他們坐着一輛武警戰士開的吉普車,在當時還很破舊的深圳奔馳時,戰士車上偶然播放的一首歌曲,令央視導演激動異常。“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導演袁德旺後來回憶說:“當時我們坐在車上被這首歌曲給震動了,然後我就問他,我說這個歌是誰唱的呀?他說是一個香港的歌手,叫什麼他也不知道。後來我就要求他給我複製了一盤這個帶子。”很快,袁德旺導演就瞭解到,唱這首歌的是香港一名叫張明敏的歌手。於是,在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張明敏爲幾億中國電視觀衆演唱了《我的中國心》,歌聲一下子打動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心,引起了中華同胞的強烈共鳴。寫愛國歌曲很容易流於概念化和喊口號,但黃沾很聰明地運用了“長江長城,黃山黃河”這樣具有象徵性的中華名勝來傳達愛國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遊子直抒胸臆的語氣切入,把一個壯闊的題材寫得自然而然,從而征服了所有人。1984年,《我的中國心》獲中國音樂協會歌曲編輯部頒發第三屆神鍾獎。

這樣做的意圖是透過對歌曲創作背景的介紹,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這首作品,瞭解歌曲的人文要素,同時也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共同總結出本科的學習內容。

爲了更好的結束課堂,並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於作業的設計,我會佈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課後蒐集其他有關愛國的歌曲,下節課一起分享展示。

七、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農村孩子對於各種安全標誌認識很淺,甚至有些孩子只認識紅綠燈、注意危險、注意防火等簡單的安全標誌,對於其他一概茫然,然而對於孩子們來說任何事物對於他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

“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爲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元號的興趣”。這節課我從衆多的安全標誌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爲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透過遊戲方式輕鬆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二、說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思維發展特點,從滿足幼兒的認知、能力、情感需要出發,在《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記》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四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透過各種標誌圖片和遊戲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透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誌,按照標誌的要求來規範自身行爲或影響成人行爲,達到人人都爲創建“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的社會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隱性之處在於能將知、情、意、行諸要素和諧的統一其中,同時指向於幼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健康。

三、說準備:

1、物質準備:常見的安全標記圖;紅、綠燈;禁止吸菸;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幼兒準備的一些安全標記、分類表格;課件;剪刀、白紙。

2、環境準備:全園環境。

四、說教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法。它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綱要》中指出:“幼兒應成爲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爲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與幼兒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互動。”本活動我多次組織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透過直觀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認識並瞭解各種不同的標誌及作用。

2、交流討論法。在活動中先設定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課件,尋找答案。大家透過討論,相互啓發和補充,從而獲得正確、統一的認識,從而瞭解三種不同種類的安全標誌。

3、操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本次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表格對標誌圖片進行分類,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從而使孩子更好分清各種標誌。

4、遊戲法。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認識各種標誌,並再次瞭解其作用。

五、說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學活動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遊戲中。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1、觀察分析法。

2、討論法。

3、操作體驗法。

4、遊戲法等多種方法,讓幼兒更有學習興趣,讓活動氣氛快樂和諧,並製作出各種標誌。

六、說過程

總述:整個教學過程、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基本流程: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標誌→標誌分類思考→出示分類標誌圖→使幼兒透過遊戲掌握標誌特徵、名稱、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製作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總結本節內容。

教學重點: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初步感知三類不同標誌的特徵與含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如:指令標誌、警告標誌、禁止標誌等。整個活動過程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透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爲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

分述:第一環節爲活動的起始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出示常見的圖片,先請幼兒尋找認識的標誌,說出起作用,教師在結合生活中常出現的不安全情況,提出有關問題,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圍繞四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這些標誌有什麼特徵?

(2)在哪裏見到過這些標誌?

(3)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4)你能不能說出這些標誌的名稱?匯出學習內容: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誌。

第二環節爲活動的主要部分(大約需要25分鐘)。這部分含量較大,分量較重,是解決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爲四個層次。

第一層:詳細講解每一個安全標誌的含義及作用。

第二層:出示12個安全標誌,讓幼兒先思考,如果請你把這些標誌分成三類,你想怎麼分?小朋友操作分類,感知三類標誌的色彩、形狀及圖案等特徵,初步建立類概念,爲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發放表格,請幼兒透過研究、討論、相互交談。把每種標誌性應得分放到表格內。

引導幼兒去尋找發現一類標誌的共同特徵,即顏色、圖案、符號、形狀等,學習並記憶一類標誌的規範名稱並初步理解一類標誌的概念如:這類藍色圓形,圖案是白色的標誌,都是指令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它們叫做指令標誌。這些黃色的、黑色三角形邊框,圖案爲黑色的標誌,都是提醒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這一類警告人們的標誌叫警告標誌。這類紅色圓環、中間有一斜槓,底色爲白色,圖案爲黑色的標誌,都是禁止我們做的事情的標誌,那這一類禁止的標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禁止標誌。禁止標誌上的事情都是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

第三層:教師與幼兒共同玩遊戲。透過觀看課件中標誌的對與錯,遊戲中孩子們自由的分類,使幼兒在腦海中再次理解和掌握安全標誌。

第四層: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安全標誌。

第三環節爲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採用遊戲法、觀察法讓幼兒到室外把製作的標誌張貼到相應的地方,對所學的安全標誌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這環節的一安排,主要引導幼兒透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詩歌,介紹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問題,第二、三、四節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教學目標:

依據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過程與方法:圍繞課題,質疑學文,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培養觀察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關植物傳播種子方面的知識,

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

四、 教學策略: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爲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爲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既定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爲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透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並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設計:

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一)情景匯入,誘發興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學生觀看有關植物的影片,我聲情並茂地作介紹,把學生帶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沒長腳也沒有翅膀,怎樣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透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爲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將自己感興趣的小節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位植物媽媽?在書上把它們畫下來,以訓練學生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爲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讀中理解”作爲一種激活課堂資訊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我導學第二小節,課件出示降落傘,“看,這降落傘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媽媽就能*它傳播種子了。”再演示課件,風輕輕一吹,降落傘一個接一個出發的情景,理解“紛紛”一詞,蒲公英的孩子多快樂呀!讓學生美美地把這一節讀出來,學生練讀,我再指導讀,“蒲公英**的辦法怎麼樣”?指導學生再看畫面,抽生誇一誇,再隨意地加上動作,表情站起來讀,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

分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喜歡的小節,喜歡蒼耳的就學習第三節,喜歡豌豆媽媽就學習第四節。我出示學習方法。(1)讀一讀課文,(2)說一說辦法(3)演一演情景(4)誇一誇媽媽。然後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質疑,我把課前採集的蒼耳種子實物讓學生摸一摸,體會蒼耳佈滿刺的外殼。再用課件演示鎧甲掛住動物皮毛這一動作,讓學生體會這一辦法的有趣,再讓學生用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我抽讀,分小組比賽讀,使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權利。同桌練習說一說“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什麼傳播種子”。以達到訓練全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我小結:蒲公英媽媽*風吹,蒼耳媽媽*動物的皮毛帶,豌豆媽媽*太陽曬傳播種子。

植物媽媽傳播種子還有哪些辦法?讓我們一起去野外觀察吧!我課件顯示美麗的草原、田野、樹林等。抽生像課文那樣誇一誇這些植物媽媽。再把它寫出來,以此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能

六、說板書:

蒲公英 風

蒼 耳 動物皮毛帶

豌 豆 太陽曬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雁峯區高興小學的王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母親的呼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母親的呼喚》是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被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在內容上是對親情感悟的一個昇華。文章以“母親的呼喚”爲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語言樸實易懂,感人至深。可以堪稱爲讚頌母親的佳作。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單元中已經學習了《蓮葉青青》、《地震中的父與子》等幾篇以愛爲主題的課文。在前面的教學中我已經多次根據課文內容進行以親情爲話題的說話訓練,在一篇篇樸實的文字裏、在一個個感人的畫面中,學生與文字之間進行了直接的情感碰撞。他們對親情已有一定程度的感悟。而且本課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經歷和心理體驗比較接近,更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引起情感共鳴。

3、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安排一課時來學習本文,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母親的呼喚"裏包含着母愛的深切和偉大。

B.能抓住重點句子和關鍵詞語體會人物感情。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認識母愛的偉大和親情的可貴,懂得感恩。

4、教學重點:

緊扣“從母親簡單的話語,樸實的舉止中,體會母愛的深切和偉大。”這個教學重點。

5、教學難點:

力求突破“能抓住重點句子和關鍵詞語體會人物感情。”這一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方法中,我力求爲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所以,我首先用充滿甜蜜溫馨的母子親情的課件畫面匯入課題,然後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情感,接下來用以讀促教、品詞析句的方法來完成閱讀,最後用說話練習和感恩教育統攬全局結束教學。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爲了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朗讀法、圈點批註法、質疑法、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等幾種學法指導。

四、說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奠定情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上課之前我用多媒體展示母子親情畫面,讓學生對母愛有個初淺的感受,說說從中觀察到什麼體會到了什麼。再板書課題《20、母親的呼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學生帶着問題聽老師範讀,接着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作者小時候母親呼喚自己的幾件事?

(三)精讀探究,品讀體味

1.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自主學習,出示自學提示:三件事中哪件最令你感動?畫出使你感動的句子,想想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彙報交流

在接下來的彙報交流中選擇第二件事情的同學應該最多,所以接下來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共同品讀第三段文字。

等那近乎絕望的聲音引起我的注意時,夕陽就要西下。迎着天邊燦爛的晚霞,我看到的,竟然是一張憔悴不堪、淚眼模糊的臉。那散亂的頭髮,那喜極而泣的神情,那聲嘶力竭的呼喊,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

我讓學生邊聽邊觀察老師朗讀時的神情和語氣,說說哪些詞語能反映出母親對我的擔心和關心?學生這時能很快找到“近乎絕望、憔悴不堪、淚眼模糊”等詞語。然後讓學生自己有感情地讀一讀,從而激發他們的想

象,全方位地去感受一位母親的偉大。

3.合作探究。

之後我又讓孩子們圍繞“本文的標題爲什麼是‘母親的呼喚’而不是呼喊或者呼叫呢?”這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重點抓住文中出現的三次呼喚“小蓉!小蓉!”。此時可以採用小組合作交流、情景表演的方式,讓他們去模仿這三次呼喚,體會不同情境下的呼喚包含着不同的感情。從而讓他們明白“呼喚”是發自內心的、是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是母愛的本性體現。

4.出示最後一段,全班齊讀。

最後,我讓學生齊讀文章最後一段,重點引導孩子把“媽,我在這裏。”這句話連讀三遍。要求孩子們讀出聽到母親的呼喚時的甜蜜,幸福感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現在,我還是常聽到母親的呼喚,但我已瞭解那一聲聲的呼喚,都是母愛的流露,都是親情和關懷的表示。所以,每當我聽到那熟悉的聲音時,我總是很快回答:“媽!我在這裏!”)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透過對文章內容的瞭解,情感的介入,孩子們的心裏一定蘊藏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或是愧疚之情。爲了更深層次的教育孩子,理解母親,學會感恩,我設計了兩個體驗型活動:

1。孩子們:你有過母親呼喚你的甜蜜體驗嗎?講一件事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幸福。

2.說話練習:“媽媽,我想對您說??”。

(五)佈置作業,親情在線。

課後佈置親情練習,讓學生回家爲母親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繼續深化情

感目標,意在讓孩子明白,愛要落在實際行動中。同時,教育學生懂得珍惜身邊所擁有的。最後用一首送給母親的歌《燭光裏的媽媽》來結束本文的講解。

板書設計

(說明:本文以“母親的呼喚”爲線索,我會用一個大紅愛心串聯這一系列的情感表達。該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條理清晰,易於學生理解和把握。)

(說完這課後。我的感觸頗多,以前我一直是在媽媽的呵護下成長,聽到過媽媽的無數次呼喚,而如今我已是一個準媽媽了,每天我都會對寶寶進行胎教,輕聲地叫下他的小名,而有時他也會迴應下或是踢肚子或者轉下身,似乎在對我說“媽,我在這裏”,那時,我會有一種做媽媽的喜悅感和幸福感。)

我的說課完畢,敬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鞠躬)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青玉案》這首詞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組下冊第四單元古典詩文中的一篇。本課爲誦讀課,所需一課時。本文是作者透過對元宵之夜諸多情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政治失意時的無限感慨和不願隨波逐流的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瞭解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掌握詞的有關基礎知識。

3.學會鑑賞詩詞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1.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學習作者鋪排,反襯的手法。

2.透過品讀理解文中“那人”的深刻寓意,探究寫作意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同學們志懷高遠熱愛祖國的情操。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理解文中“那人”的深刻含義,明曉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

二、說教法

(一)學情分析

詩詞鑑賞歷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在之前的詩詞學習中,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些詩詞鑑賞的基本方法,但是學生在對詩詞寫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體會還難以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所以我在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必要的知識和背景,加以引導,並構建一個合理的平臺,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詩詞鑑賞能力。

(二)教法

因爲本課是誦讀課,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以誦讀爲主,同時運用多媒體輔助課件。首先透過多種方式的誦讀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形象化的整體感知過程;然後從名句入手切入,採用品讀研讀方法引導學生領會詞句的深層含義,並教會學生結合詞人經歷進一步分析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法。這樣既以知識能力爲目標,又注重了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三、說學法

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引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我力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直接接觸課文材料,在讀、說、賞層次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學生具體學法如下: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提高閱讀古詩詞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3、交流討論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一)課前探究

佈置學生預習課文,要求:

1.對照註解熟讀課文,劃出自己認爲精彩的句子。

2.找出學過的有關辛棄疾的名句,瞭解作者人生經歷。

3.查找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二)課堂教學

1匯入新課

此環節爲了引發同學們學習新課的興趣,從郭沫若寫的楹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入手,引出作者。提問同學們學習過的辛棄疾詞句。匯入新課。

2作者介紹

由學生課堂自主發言完成,教師透過多媒體補充總結。此環節既檢查學生預習,又讓學生明確了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他的詞大多抒寫壯志難酬的感慨,這和他本人人生經歷有關。這樣既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爲本課後文理解詞意打好基礎。

3介紹詞的一般常識(詞的名稱、篇幅、結構、豪放婉約兩大風格)

透過此環節設計讓學生對詞有了更深瞭解,對學習本詞婉約其表豪放其中的風格起鋪墊作用。

4初讀課文

此課是詩詞,重在誦讀,所以,此環節設計由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個別學生讀、齊讀等方式初步感受詩詞意境,將詩詞內容形象化、具體化。

5品讀鑑賞

學生上一環節透過充分地感受詩詞,對詞有了初步印象,本環節主要用提問法、啓發法引導學生品讀鑑賞,進一步深層次理解作者寫作意圖。教師在這個環節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從寫作背景入手(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沉湎於歌舞享樂,百姓也都笑語盈盈,有誰在爲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憂慮?)進一步瞭解作者,進而向同學們介紹知人論世品詩詞的鑑賞方法。透徹明曉作者寫作意圖,原來那個不同流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作者人格的自我寫照。從而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學生協作探究的精神。

6對比閱讀

此環節透過辛棄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樂》兩首詞的對比,目的培養學生鑑賞詩詞能力。

7拓展延讀

此環節透過教師提問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境界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境界三: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透過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教育,塑造人生價值觀,領悟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藝術魅力。

8課堂總結

透過課堂總結總體內容加深對詞深層含義的理解。

9佈置作業

爲了培養職業高中學生“背讀寫”能力。分三個層次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詞。(背誦詩歌。意在透過背誦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2)推薦閱讀:樑衡《把欄杆拍遍》。(推薦閱讀意在進一步瞭解作者同時培養閱讀能力。)

(3)請以“我心中的辛棄疾”爲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此作業的設計既培養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又進一步瞭解辛棄疾志懷高遠熱愛祖國的情操,凸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五、說板書

板書是在講課過程中邊總結詞的內容和寓意邊形成,體現了教學重點。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上片:元夕之景燈火璀璨現實寫照(世人)

車水馬龍

張燈結綵

下片:元夕之人“蛾兒”自我寫照(詞人)

“那人”

六、說教學反思

上完本課我認爲課堂基本達到預想的效果。

好的方面,教學方法的創新:

本課的設計力求透過情景營造,美讀入情,品讀研讀拓展閱讀、對比閱讀等幾個環節,引導學生鑑賞詩歌,讓學生在體悟詩歌情感之外,也能掌握研讀詩歌的一般方法。古詩文的教學,面面俱到容易讓學生厭倦,而且效果不好。本節課嘗試採用從名句着手,逐漸往前推演,象剝筍一樣層層揭示詞的深層含義,使傳統的誦讀增添新的色彩。

但是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拓展閱讀問題提得有點空洞,學生只是泛泛而談,而無精彩的發言。若能將問題細化,涉及中學生實際生活,學生的回答會更加有實質內容。對比閱讀給同學思考的時間少,挖掘不夠深刻,如何大膽取捨,給學生更多的讀、議的機會,還是本課以外應該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