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我的家鄉說課稿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家鄉說課稿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家鄉說課稿

我的家鄉說課稿 1

《我的家鄉風光好》。它選自未來出版社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堂亮點,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愛國主義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愛祖國要從愛家鄉開始。本課是讓學生知道我國幅員廣闊,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風光,透過瞭解、展示家鄉美麗的風光從而增強學生作爲家鄉人的自豪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主題活動:1、說說家鄉的山和水;2、我做家鄉的小導遊;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家鄉的美景。再介紹美景由表及裏,由淺到深,循序漸進。這樣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心理。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在生活化、活動化理念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透過瞭解、展示家鄉的風光,體會家鄉的可愛。

2.透過各種活動激發學生喜歡家鄉風光,熱愛家鄉的情感。

3.學會收集、整理,分析社會資訊。

鑑於四年級學生對家鄉感情、體驗不夠,所在我在教學中透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喜歡家鄉風光,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並願意爲家鄉的發展建設獻計獻策。來做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透過創設生活中有趣的活動情境,捕捉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讓學生體會家鄉的可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透過五個環節進行:

(一)欣賞美景 激發熱情

欣賞安徽黃山、長江三峽、寧夏六盤山、雲南石林、甘肅嘉峪關、無錫蠡園這6幅祖國名山大川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進生活 瞭解家鄉

1.我用談話匯入:由不同地方不同風光匯入課題:《我的家鄉風光好》。

2.課件播放陝西的自然風光和旅遊景區,讓學生在音像動畫中感受風光的美麗。引導學生觀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然後讓學生談談欣賞家鄉風光後的感受,“說說家鄉的山和水”活動——把家鄉自然風光美的迷人之處來說一說,或把自己親自去過的景點或值得一遊的景區介紹給遊客,讓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

3.(活動)是我們和兒童構建一座走向社會的橋樑。讓學生參與到“我當家鄉的小畫家”活動中。

我先引導學生去回想家鄉的周圍有哪些美麗的自然風景,然後拿出自己的彩筆去畫一畫家鄉美麗的一角。學生透過動手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喜歡家鄉風光,願意去裝扮家鄉、美化家鄉。

(三)展示美景 宣傳家鄉

讓學生把自己調查收集的景點圖片、資料或繪畫作品貼在展板

上,透過這樣的活動宣傳我們的家鄉,讓學生更加喜愛家鄉的風光,增強對家鄉的自豪感,也讓更多的中外遊客來了解、走近我們可愛的家鄉,來我們的家鄉觀光、旅遊、投資。

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在課程實施中,老師重視指導學生活動,讓更多地透過實際參與活動,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創設旅遊團假期到我家鄉旅遊的情景。“我做家鄉的小導遊,把自己收集的家鄉的景點、材料、圖片或繪畫作品整理一下,爲遊人安排好三日遊的行程。並小組合作按照教材第10頁的導遊情景圖來編好導遊詞,小組彙報,然後推選出三位導遊上臺演示。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激發學生說的慾望,提高了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表現對家鄉未來的憧憬,昇華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提升認識 建設家鄉

教師舉例在旅遊過程中有些人亂塗、亂畫、亂摘,不注意保護環境的事例,讓學生評價這種行爲美不美。然後啓發學生做一個文明遊客。然後啓發學生願意從實際行動中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並從現在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把我們家鄉建設的更加美麗富饒。結束語:家鄉的美麗風光讓我們自豪,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們驕傲。家鄉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所以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家鄉,熱愛我們的祖國!

(五)佈置作業 讚美家鄉

讓學生用獨特的方式:講故事、編童謠、創編詩歌、寫一段話

等不同形式來讚美我們可愛的家鄉。

四、說教學方法

1.媒體激情,情感共鳴——多媒體課件音像並茂,操作性強,很符合兒童對事物的認知規律,非常適合於進行情感薰陶。

2.課前調查,合作探究——課前調查時,我發現學生對家鄉的瞭解是支離破碎的,是模糊的,爲了讓學生理性的、全方位的瞭解家鄉,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調查的內容,收集資料,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空間得到拓展,“家鄉”這個詞在他們腦海已經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鮮活生動的。同學們透過自己蒐集資料,也體現了對學習的自主性。

3.課堂教學活動多樣化,讓學生透過各種活動的參與讓學生“用眼看家鄉”、“用心體會家鄉”透過課堂參與交流彙報,讓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家鄉是如此的美好,一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爲家鄉的一員是多麼幸福!

4.在課後作業中,用不同的形式,真情讚美家鄉——暢談交流後在評價中昇華對家鄉的感情。

五、說課堂生成的亮點

1.說說家鄉的的山和水,做家鄉的小畫家,家鄉美景展和我做家鄉小導遊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了家鄉的風光美,從而激起熱愛家鄉的興趣。

2.用實地調查,收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用切身的體會感悟家鄉。是學生流露出的真情實感。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瞭概括性強。能突出我們家鄉的風光特點,自然風光好,名勝古蹟多。又根據這兩個特點來組織這節課的活動。透過活動讓學生萌發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我的家鄉說課稿 2

一、說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貫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重視學生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的關係;以學生爲中心,發揮教師輔助和引導的作用;積極創設情境—協作—交流—知識建構的學習環境;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爲主的教學過程中透過嘗試—探究—實踐—歸納的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建構的方法,形成資訊技術素養。

二、說資源

由於農遠資源中沒有相關的資源,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中輸入“設定文字格式”也沒有查到同類型的素材,因此本課資源均選自重慶電教網資訊技術教參中下載了word《素材》和“設定文章的格式”課件兩個資源

三、說教材

《我的家鄉》是西南大學版資訊技術四年級上冊的第二課。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Word,並掌握建立文檔、輸入編輯文字、儲存文檔等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字元進行格式設定以美化文檔,主要包括設定字型、字號、顏色和文字的動態效果等字元修飾操作。這些操作在Word應用中非常基礎而且重要,掌握這些操作對後續Word和其它軟件中文字處理的學習是很好的鋪墊作用。西南大學版資訊技術教材雜講解操作方法時十分詳細,只要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驟操作,完成學習任務是不成問題的。

四、說學生

本課教學對象是我校四年級學生,該段學生由於學校的計算機設備老化,學生上機的時間有限,上課以鼠標的操作居多,本課的文字設定教學主要以鼠標操作爲主,相信學生操作應該沒有難度。因此,本課我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上。

五、說目標

資訊技術課程綱要指出資訊技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資訊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技術作爲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本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設定字型、字號、顏色、文字的動態效果。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自主從教材中獲取相關知識,完成文字的動態效果設定和加粗設定。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word的魅力,能夠恰當地理解美(合適是美、簡潔也是美)

重難點:選中設定的內容。

六、說教法和學法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理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量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帶着任務學習,以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來驅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根據這一思想,本課主要應用

教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

本課先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本課的任務、要求、操作要領,明白操作方法。讓學生嘗試操作,完成知識技能的初步學習;然後總結學習收穫,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動態效果設定,歸納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後用加粗強調“重慶”鞏固學習效果。

學法:自主嘗試、自我探究、協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學生透過自主嘗試、探究,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探究規律,發現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協作精神。

七、說教學準備

本課時教學需要在多媒體教學網絡環境中進行,凡教師展示、講解部分均採用屏幕廣播(或投影)。課前需要爲學生準備好Word文檔《素材》放置於學生機的桌面上,方便學生調用。(另外我還準備了“設定文章的格式”課件,這一課件用簡潔直觀的方式對本節的主要操作進行了講解,可爲學生的實際操作提供幫助。)根據需要使用

八、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爲五個部分

(一)創境激趣,引入新課

老師準備辦一份“我的家鄉”的電子小報,但是時間緊,沒有來得及對文字的格式進行設定,今天請同學幫忙設定文字格式。同學們願意幫助我完成之這個任務嗎?

(二)任務驅動,學習新知

1、爲了同學們能儘快幫老師完成任務,我們一起看資訊技術書第3頁,瞭解設定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課的具體任務和要求。

任務:設定文字的格式,具體是設定文字的字型、字號、顏色和動態效果。

2、認識格式工具欄的各部分的名稱。重點介紹字型、字號、顏色、加粗、傾斜、下劃線等,爲了後邊的拓展作準備,要強調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詳細閱讀設定要求。以標題爲例,設定內容:標題:“家鄉介紹”,設定要求:“字型:華文新魏,字號:二號字,顏色:紅色”。

小帖士強調:設定格式的前提是選定目標內容。這也是本課的重點。

4、(根據需要使用課件)由於教材中的操作步驟詳細,學生組成3人小組,邊看書,邊合作探究完成標題部分的設定,並告訴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學生展示學習效果。推薦2名同學演示自己對標題的設定,邊演示邊講解操作方法。表揚學生的大膽展示和對學習的興趣。

6、鞏固學習效果。運用同學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學習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課其它文字段落的字型、字號、顏色的格式設定。先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主動幫助周圍的同學。

(三)小組探究,歸納方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動態效果設定,同時進一步鞏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動態效果設定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學幫助自己周邊的同學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饋、表揚熱心幫忙的同學。

(四)共同探討,總結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學習規律和方法:閱讀教材(明確任務和掌握操作要求)、實踐、置疑、鞏固練習(轉化爲能力)、總結積累(上升爲經驗、方法)鼓勵學習養成歸納總結學習方法的習慣,並運用於今後的學習中。

(五)課後拓展,提升能力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慶”多次出現,要求學生利用本課所學的方法,對“重慶”兩字的文字格式設定爲“加粗”鞏固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能力。

我的家鄉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我的家鄉在哪裏》是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我養我的地方》的第一課。本單元由四個主題構成,即《我的家鄉在哪裏》、《我來做個小導遊》、《家鄉特產知多少》、《了不起,家鄉人》。全面展示了家鄉的可愛、可親與可喜,激發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我的家鄉在哪裏》作爲第二單元的開篇, 由如何在地圖上尋找自己的家鄉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孩子透過在地圖上尋找家鄉的過程,掌握相關的地圖知識,知道家鄉的地理位置、以此給孩子建立一個科學的、正確的家鄉地理觀。它滲透着想念家鄉、熱愛家鄉等多層面的教育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於:

1、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家鄉在哪裏,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方向,知道家鄉的地理位置,培養識看地圖的能力,知道家鄉所屬的行政區。

2、行爲與習慣目標:能爲家鄉做點事,培養孩子勤于思考、樂於探究、善於學習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對地圖的認識,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增強對家鄉的感性認識,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4、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等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孩子瞭解自己的家鄉在哪裏。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能說出家鄉相鄰的縣市。

難點:如何引導孩子探尋家鄉的地理位置,培養初看地圖的能力。

四、說教法和學法

《品德與社會》課程強調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新課程倡導孩子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本節課我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力求尋找教材與生活的連結點切入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課本中生動的畫面創設成一個個鮮活的情景展示給孩子,指導他們沿着觀察-實踐-感知的思路,在開放式活動中認知家鄉、感悟家鄉,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從學科特點和孩子的認知現狀出發,擬定了以下教學框架:

一、歌曲匯入,激發動機。

興趣是開發潛能的鑰匙,上課開始,我播放《金華有座江南城》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後我問學生:"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地方?"學生回答後我引導:"金華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們的家鄉。今天我們要了解、認識我們自己的家鄉。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裏嗎?"透過孩子們的回答引出我們的家鄉是浙江金華。

"兒童是以聲音、形象、色彩來思維的。"這個環節力求以優美動聽的歌曲開始新課,滿足孩子們的聽覺需求,喚起孩子們對家鄉的關注,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使課堂教學能很快進入佳境。

 二、識看地圖,尋找家鄉

我又緊接着提出問題:"想知道金華在哪兒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地圖樂園去看看吧!隨之展示中國地圖,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我的家鄉在哪裏?"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把這一環節分爲三個板塊展開:

1、識看地圖

展示給學生一張中國地圖,提問:"你從地圖上知道了什麼?"引導孩子們從整體感知祖國版圖的形狀猶如一隻傲然挺立的雄雞,雄赳赳氣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接着引導認知方向圖標,引導他們正確感知各個方位。再檢視地圖,嘗試找一找祖國的東西南北分別是哪裏?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來尋找自己的家鄉。我再補充講解:中國由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 2個行政特區組成。

這一板塊的預設,透過孩子們自己找金華的過程讓孩子們感知金華所在的行政區和地圖的認知過程,拓寬孩子們對各省級行政區的認識,培養初看地圖的能力,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在認知地圖的基礎上轉入第二環節:尋找家鄉。

2、尋找家鄉

在孩子對祖國各省級行政區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我再啓發引導:我們祖國有23個省,我們的家鄉在哪個省呢?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嗎?請學生找找浙江省在哪,並請一名學生上來指一指,說一說他是怎麼找的。透過學生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的過程,讓大家都知道要找到金華市,得先找到浙江省。此時,我開啟浙江省地圖讓孩子們找到金華。透過感知浙江地圖,相信孩子們可以很快找到家鄉。

我接着引導:下面老師有幾個問題請同學們討論,出示討論提綱:金華在中國的什麼位置?在浙江省的什麼位置?形狀像什麼?他的鄰居都有誰?他們分別在金華市的哪個方位?圍繞這幾個問題,我組織孩子們以對答、搶答等方式,從不同的方位交流家鄉金華的地理位置。

3、剪一剪

找到了家鄉,讓我們把它從地圖上剪下來,貼到書本第29頁吧!

這一環節力求由遠及近,層層遞近,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透過演示,讓孩子清晰認識家鄉所在的地理位置,爭取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我的家鄉在哪裏"、"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並且透過剪一剪的活動,更加直觀、多感官的參與,加深學生對家鄉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感情。

 三、飛進"兩會",讚美家鄉。

1、找一找

金華是我們的家鄉,你覺得我們的家鄉有什麼可敬可愛的之處呢?學生一定有話要說。我接着引導:金華有豐富的物產,優美的風景,出色的名人。我們的家鄉還上了中央七臺的兩會特別節目呢!大家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兩會特別節目後,讓學生小組討論在片中所提及的金華物產、景色和名人。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我再補充了一些物產、名人的'圖片,美景的視頻做介紹:金華是個茶花之鄉,盛產酥餅、火腿,浦江是個水晶城,蘭溪是個蘭花之鄉,永康是個五金城,東陽有個木雕城,磐安是個藥材基地,武義的茶葉也很有名,義烏的國際商貿城還與世界接軌了呢。這一板塊是本環節的重點,透過"兩會"特別節目匯入這一環節,讓孩子仔細看一看兩會的特別節目、認真新賞了金華豐富的物產、優美的景色,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金華的瞭解,樹立他們的自豪感。

2、貼一貼

讓孩子進一步瞭解了家鄉之後,我有引導孩子:我們的家鄉有這麼豐富的物產,這麼優美的景色,我們能給他們對號入座嗎?出示縣市名稱、各種稱號、名人的名字,讓學生進行對號入座貼一貼。透過操作,更深刻的瞭解家鄉。在充分學習之後,我想學生一定能出色完成的。爲此,我鼓勵他們:我們的家鄉很棒,咱們的同學們也很棒!

四、課後延伸,熱愛家鄉。

臨近結尾,當孩子們爲擁有這樣的家鄉感到自豪時,我又佈置了一個倡議活動--以"我爲家鄉建設出力"爲主題,讓孩子把自己能爲家鄉做的事情寫在心願卡上。把孩子們寫的心願用許願樹的形式展示出來,並且保留在教室裏,讓大家時刻提醒自己。以此激發起孩子創造的願望和樂趣,讓孩子繼續在生活中與家鄉共成長,體驗熱愛家鄉之情。爲此,留給學生兩個課後拓展:1、對心願卡上的心願經常進行反饋;2、繼續蒐集有關家鄉的資料。

這一板塊,力求孩子能夠爲家鄉着想,由教師發起倡議,效果可能會更好。

這節課預設的活動基本結束,經過歌曲匯入,引出課題;識看地圖,尋找家鄉;飛進兩會,讚美家鄉;課後延伸,熱愛家鄉。經歷知、情、意、行四個過程,運用了聽一聽、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剪一剪、貼一貼、寫一寫,讓學生多感官參與,使學生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六、說板書

我的家鄉在哪裏

縣市

稱號

名人

左邊板書讓學生歸類,理清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助於鞏固新知;右邊板書是一個延伸,展示學生寫的心願卡,談談"我爲家鄉建設出點力"。

板書簡單明瞭,很普通,但它突出了本課的教學主繩,引申了本課的教學意義,這正是品德課所要求的,爲今後學生的思想行爲做出一個正確的鋪墊。

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我的感受是每上一節課,就會有新的問題,新的啓示。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們交流,如何用好教材同樣重要,我想,我會不斷的探索,與新課程同行!

我的說課就到這兒,不妥之處懇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我的家鄉說課稿 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愛家鄉的山和水》。它選自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主題。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愛國主義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愛祖國從愛家鄉開始。根據兒童生活範圍的擴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家庭、學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養學生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本課的學習內容正是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爲背景,透過瞭解家鄉的風景名勝、自然資源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個主題活動:1、說說我的家鄉。2、畫畫我的家鄉。3、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歌,編者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景觀,從議別人的家鄉到說自己的家鄉,由表及裏,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透過充分開展活動培養起學生熱愛家鄉意識和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在生活化、活動化理念下,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情。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瞭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鑑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較差,對家鄉感情、體驗不夠,我把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作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我的家鄉》錄像及相關圖片。

2、學生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3、組織學生課前蒐集與家鄉有關的資料。

三、說教學方法

1、媒體激情,情感共鳴——多媒體課件音像並茂,操作性強,很符合兒童對事物的認知規律,非常適合於進行情感薰陶。

2、課前調查,合作探究——課前調查時,我發現學生對家鄉的瞭解是支離破碎的,是模糊的,爲了讓學生理性的、全方位的瞭解家鄉,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調查的內容,自己與人合作,收集資料,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空間得到拓展,已經不侷限於課本里提到的知識。“家鄉”這個詞在他們腦海已經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鮮活生動的。同學們透過自己蒐集資料,體現了對學習的自主性。

3、課內展示,各出奇招——瞭解自己的收穫,互相交流,再廣度上充實自己。有實物、有圖片、有歌舞、有故事等,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同學們的介紹多姿多彩,這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同學們透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彙報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家鄉是如此的美好,一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爲家鄉的一員是多麼幸福!

4、互動評價,真情讚美——暢談交流後的收穫,在評價中昇華對家鄉的感情。

四、說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我的設計初衷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課內外的可用資源,透過創設生活中有趣的活動情況,捕捉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愛上家鄉的山和水。

活動一:說說我的家鄉。

1、看一看。

我首先指導學生看課文第2、3頁插圖、識圖教學在低年級教學中是很普遍、很多見的。靜止的畫面往往反映的是某一個點,某一個面或某一時刻記錄。如何讓靜止的畫面鮮活起來呢?使學生在生動感人的情境中,與文字對話,與老師對話,進而體驗熱愛家鄉的情感,感悟家鄉生活的快樂和美好。我透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繼而提出讓學生說說圖中有誰?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們喜歡自己的家鄉嗎?引導學生觀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使師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斷變革,創造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漸創生的具有豐富不確定性的氛圍中,共同對話,體驗理解和實踐。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書中的小詩,由此引出下一個話題。

2、說一說。

我對同學們說:圖中的小朋友的家鄉多美呀!那麼你們的家鄉在哪裏?你們家鄉美嗎?老師很想到你們的家鄉去遊覽觀光,你們歡迎嗎?當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熱烈邀請時,我提出了要求:這麼多同學邀請我,我很高興也很爲難,苦於分身無術啊!怎麼辦呢?你來說說你的家鄉有多好、有多美,誰說得最具體,最能吸引人,我們就到他的家鄉去,好嗎?在我的啓發下:同學們就可以將課前收集到的資料或展示家鄉迷人的風光或講出家鄉動人故事或出示家鄉豐富特產等進行整理、交流。進一步達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以家鄉自豪的目的。

活動二:畫畫我的家鄉

1、畫一畫

活動是教與學的中介,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在課程實施中,老師重視指導學生活動,讓更多地透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在讓學生充分談論家鄉,對家鄉的生活再次回味、體驗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把記憶中的家鄉畫下來。爲了激發同學的興趣,教師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反映本地區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如街景、建築、田野、樹林、草地等錄像資料,讓學生欣賞,並提問:大家喜歡圖中的美景嗎?能說出這是哪裏嗎?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圍,哪裏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筆把它畫下來,行嗎?孩子們經過此前的情感醞釀,早已熱情高漲,躍躍欲試了。此時他們認真仔細描繪着家鄉。也許他的家鄉不夠多彩,但在他筆下家鄉是那麼絢爛;也許家鄉的小河不夠清澈,但在他的筆下小河潺潺地歌唱;也許家鄉的樹林不夠茂密,但在他們筆下是那樣的鬱鬱蔥蔥。孩子們在創作的過程中,融進了自己熱愛家鄉、裝扮家鄉、美化家鄉的細膩情感,同時也表現對家鄉未來的憧憬。

2、評一評。

我指導學生看第7頁彩圖,讓學生讀讀畫中描寫家鄉的小詩,然後觀察自己畫的家鄉,把觀察的結果編成小詩填寫在畫面中。以詩激情。然後由小組評出優秀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賞。

家鄉的歌、家鄉的美不僅構建在瞭解家鄉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更要進一步挖掘家鄉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昇華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設計了第三個活動。

活動三: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歌

講一講,唱一唱

1、以教材爲範例、引導學生了解家鄉除了有美麗的景色外,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特有的歌舞劇種等。

2、老師講一個關於自己家鄉的故事,並告訴學生這個故事的來歷,以引發學生探索家鄉人文景觀的興趣。

3、請學生聽一段家鄉的花鼓戲,並介紹花鼓戲的由來。

4、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家鄉的人文景觀方面的資料,或以歌舞、或講故事等形式展示出來,大家共同分享對家鄉的熱愛。

隨着活動的深入,家鄉的風土人情從古到今,由遠及近,漸漸地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此時此刻,講臺屬於孩子,交流屬於孩子,收穫當然也屬於孩子……

在這一設計中我用了“說、演、畫、講、唱”的活動方式,簡便易操作,學生很喜歡,參與性高,而且效果好。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採用口頭介紹的一種方法,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印象不深。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中教材思路、教師思路、學生思路三者凝結而成的藝術結晶,是教學過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如何避免空洞、枯燥的概念,條條框框的限制,用生動的形象來吸引學生,應是一名思品老師必須高度重視的。這堂課中我用的是簡筆畫板書,它直觀性強,富有啓發性,爲兒童所喜聞樂見。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新課程標準需要我們勇於實踐,勇於創新,更要我們勇於反思,只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提升自己教學理念。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感謝你們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展示自我、互動交流的平臺。我期待着能在賽後聆聽你們的教導和幫助。

謝謝大家!

我的家鄉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帶“*”的閱讀課文,主要描寫我的家鄉的小河以及兩岸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從而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而整篇課文在結構和內容上都是非常清晰的,整篇課文是以總分總結構來敘述了家鄉小河以及兩岸的美麗景色,而每一小節都是以“景色加人物的活動”爲結構將內容講述具體的。而閱讀課文就要以學生的自學爲主。基於以上這兩點,因而這篇課文就可以在教師“扶”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學。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透過學習課文,讓學生知道一年四季家鄉的小河的美麗景色,以及人們的愉悅之情。

(2) 瞭解本篇課文總分總的結構,進一步掌握圍繞總起部分將內容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3)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能結合生活和日常積累的語句展開想象來說話。

重點:

(1)、讓學生了解一年四季家鄉的小河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從課文的第7小節中並結合課文內容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過程與方法:

(1)、在教師“扶”的基礎上自學課文的4、5、6小節。

(2)、在創設的情景中,展開想象將課文內容說具體。

(3)、透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與態度目標:

(1)、領略小河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積極投入到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語言的訓練,說話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環節,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綜合訓練。閱讀訓練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而書面語言的訓練又離不開字、詞、句與篇,所以閱讀教學實際上是以閱讀文章爲主,把詞句段篇聽說讀寫內容爲一體的語言綜合訓練。其中說是寫的基礎,因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兩個說話練習:第一個是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愛小河的原因,這個句式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曾經出現過,而這裏再次的出現既是對以往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本篇課文情感目標的梳理,讓學生一目瞭然作者的寫作意圖。第二個說話練習貫穿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課文內容說具體,這個說話練習讓學生將以往積累的描寫景色的句子學以致用,同時又聯繫了他們的生活實際。這樣以借想象說話、仿照句式說話是說話訓練的最基本的內容,使學生說話的邏輯性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和發展。能提高學生說話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熟練表達能力。分頁標題#e#

二、學習方法的遷移

“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是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教學發展的趨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不僅對學生學習各門學科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且有利於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創造的品質,使學生終身受益。而我在這篇課文邏輯條理結構清晰的基礎上,就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學習方法以小組爲單位自己學習,避免了教師過多的講解,因爲教師的灌輸永遠替代不了學生自己的思維。學生只有在讀書中學會讀書,在說話中學會說話。與其教師千辛萬苦地費力講解,不如教會學生讀書,夯實思維能力的基礎。教師應當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課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讓他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時間。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激情,自主、創造性的讀書。教師則在關鍵處指導讀書方法,提高自讀能力。

三、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的知識更重要”。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無論是再造想象還是創造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學語文的每一篇課文都是非常好的想象思維材料,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最有利於學生展開想象的就是四季的美麗景色和人們的活動,因而我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他們日常積累的有關好詞佳句,設計了說話練習,讓他們展開想象將課文的內容說具體。這一練習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又不偏離學生的生活,又讓學生學會了知識的再遷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將他們的所想透過畫筆畫出來,這樣的“增擴想象”和“畫圖想象”就更好啓發了學生的想象,促進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明確分工的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作爲一個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形式上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就是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它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講讀好“春”這一小節後,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並且要每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在組長的安排和分工下學習,作爲教師,我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而這樣做就可以使學生自主性、合作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主動積極獨立地學習,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憑藉自身的主觀努力,學會學習,形成學習,發展個性,從而將語文課堂便成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是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場所。

我的家鄉說課稿 6

一、說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裏”,而品德與社會正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

《我的家鄉在哪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並激發他們想了解家鄉的興趣,明白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畫一畫自己的家鄉,讓學生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國的五種主要地形及基本特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意圖、課程標準,結合中年級學生實際,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爲:

知識目標:會看中國地圖,認識方向、圖例、比例尺;

能力目標:能借助地圖瞭解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地位、特點,本課的重點是:會看中國地圖,認識方向、圖例、比例尺;

難點是:能借助地圖瞭解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四、說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尺子、筆;

五、說教法

課標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法選擇上有:直觀教學法、合作交流法、集體討論法、活動探究法。

六、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技巧的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因此本課的學法有:角色扮演法、想象探究法、動手測算法、作品展示法。

七、說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誘趣入題

音頻播放《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那是我們生長的地方,我們從小喝着家鄉的水長大,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我們都是那樣的親切,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走進課堂,走進本課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二)看圖學文

1、(出示)中國政區圖;

2、學習地圖上的語言,(這一部分可聯繫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看平面圖”的內容);

認識方向、圖例、比例尺,明白只有確定方向,才能確定地圖上某一點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計算出圖上兩個地點之間的實際距離;瞭解圖例,才能讀懂地圖上表示的內容。

3、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自己的家鄉——福建,及家鄉周邊的鄰省等;

設計意圖:品社課學文明理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領悟的情感過程,學生透過從中國地圖上獲得瞭解家鄉的有關資訊,明白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三)、課堂教學延伸

1、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地區的小朋友,然後讓大家在地圖上找找這些小朋友家鄉的位置;

2、學生測量一下從自己家鄉到不同地區的圖上距離,並根據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

設計意圖:大綱指出品社課要堅持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原則,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注重教學的延伸,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四)、畫家鄉,深化導行

1、出示家鄉的地圖,讓學生認識和熟悉家鄉地圖的輪廓,知道家鄉省會城市;

2、生先想象一下它象什麼?如果塗顏色,我會選擇什麼顏色?

3、畫作展示,評選優秀作品;

設計意圖: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在學生的思維和行爲之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學生透過動腦想家鄉,動手畫家鄉,從而將家鄉和自己的情感、態度結合起來,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家鄉的感覺,有效的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麼?

2、家鄉是每個人成長的地方,家鄉在每個人的心裏一定有許多想要表述的言語,課後請大家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家鄉;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是本課的系統概括、深化,還可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和積極的思維,使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究;

八、說板書設計

1、我的家鄉在哪裏

方向、圖例、比例尺

畫家鄉

愛家鄉

5

我的家鄉說課稿 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您們好!我是來自黃鬆峪學區的郝月華,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記敘文《我愛家鄉的柿子》。

一、教材背景分析

《我愛家鄉的柿子》這篇課文,文章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作者透過對柿子樹開花、坐果、豐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柿子的喜愛之情,文章看似在讚美大柿子,實則是作者借對柿子的愛表達了對家鄉深深的愛。本單元第一課是嚴肅的詞《故鄉是北京》,學生已經產生了熱愛故鄉北京的情感,本篇課文在使學生感受到山區孩子在收穫季節採摘樂趣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到熱愛家鄉的情感。繼續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和聯想;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透過三年多的語文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初步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並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歷去感悟文字。

我所教的學生地處山區,大柿子也是我們這兒的特產之一,學生對大柿子並不陌生,他們對柿子開花、坐果、成熟的過程比較瞭解,更有摘柿子的親身體驗,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去理解文字的內容比較容易,但怎樣讓學生體會到就是這樣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爲什麼在作者筆下卻變得這麼充滿生機,充滿樂趣呢?對於平時不善於觀察,寫作基礎薄弱的我們班的學生來說,體會到這一點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由愛柿子上升到愛家鄉也有一定的困難。針對本節課內容,我將主要以讀爲主線,透過教師範讀、抓重點詞句讀、創設情境讀、結合實際感受讀,對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美、體會樂、領悟情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上述本單元訓練的重點,針對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感受作者細緻的觀察,細膩的描寫。

2.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感受作者熱愛家鄉的情感。

3.初步感受作者從幾方面表達自己喜愛家鄉的大柿子的寫作方法。瞭解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學習概括總分段式段意的方法

4.讀寫結合,落實四年級寫話訓練點。

教學重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產生愛首都、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把“瞭解柿子的可愛之處和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作爲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在中年級段教材中,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很多文章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構段方式,還涉及到了仿寫內容,作爲本冊中初次接觸,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我把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作爲本課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分析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回憶,匯入新課

字詞是文字的最小單位,是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的基礎,本課雖爲第二課時的學習,也決不能忽視詞語的教學。齊讀課題入課後,我先從檢查“熟”字的讀音:“熟(shóu)透的柿子”、“柿子成熟(shú)”入手,讓學生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針對學生回答,教師及時引導,把課文內容說全面。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回顧,理清文章脈絡。之後出示學習提示,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習提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

2.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下感受。

讓學生在讀、畫、想、批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養成不懂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第二環節:品讀重點,體驗情感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是新課標中本學段的閱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我透過多種途徑,如:觀察圖畫,展開想像,結合生活等來理解課文、指導朗讀,進而使學生學會觀察事物,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本篇課文中,從柿子開花、坐果、豐收及摘柿子、吃柿子的情形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對柿子的喜愛之情,在學生品詞品句的過程中,針對段落特點進行不同的訓練。

感受美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體會情感,用朗讀表達情感,所以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從比喻句入手,從形(皇冠)、色(金燦燦)上感受柿子花的小巧精緻。第一步: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了什麼?第二步:你們見過皇冠嗎?在哪裏見過?師出示皇冠圖與柿子花的圖進行對比,(柿子花、皇冠幻燈)用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瞭解比喻就是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第三步:有感情朗讀,讀出花的美麗、神奇。

第三自然段寫了小柿子的可愛,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主要採用兩句話的對比讀來體會柿子長勢之快,作者對小柿子的喜愛之情。

出示幻燈:

碧綠的樹葉間一下子冒出許許多多青裏透亮的小生命。

碧綠的樹葉間一下子長出許許多多青裏透亮的小柿子。

比較讀,你覺得哪句話好?爲什麼?

透過對比讀,讓學生體會到“小生命”寫出了作者對柿子的喜愛、珍愛,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小生命。“冒”體會到小柿子長勢之快。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後讓學生把體會到的讀出來。

“柿子的美”還表現在成熟柿子的美,請生找出從哪些詞句能感受到柿子的美,引導生抓住“閃閃發亮”“垂涎欲滴”結合圖片來體會。

體會樂

第五自然段是一個總分段式,先概括地說出“摘柿子便成了我們小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再具體地寫出孩子們怎樣摘。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活。在學習這個自然段時,從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三方面入手,感受孩子摘柿子時的歡喜。本段的學習,主要透過再現當時情景,感受摘柿子的快樂展開教學。先出示枝頭掛滿柿子的圖片,把學生帶到柿子樹下,帶入摘柿子的情境,再以填空形式再現小夥伴報告“偵察”結果的情景。“在柿子樹下,小夥伴們 地報告着着“偵察”結果:“ !”“ !” (預設:學生可能填小夥伴們爭先恐後、七嘴八舌、興高彩烈、興奮等詞來彙報“偵察”結果,“偵察”的結果可能填“快摘這個,這個熟透了。”“摘這個,摘這個,這個容易摘。”“先摘我發現的這個。”“不,先摘我的。”)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並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盡情地體驗着報告“偵察”結果的樂趣,然後再透過朗讀來展現當時的熱鬧的場面。

本段中還包含兩處動作描寫,“爬樹”、“摘柿子”。對於這兩處描寫,我除了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外,爲了讓他們體會到描寫的準確性,我設計按原文填空的練習,抓住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讓孩子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觀察的仔細、描寫的細膩。

爲了突出重點,在教學時,我出示“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請你用——畫出描寫爬樹和摘柿子的動詞,想一想當時的情景是什麼樣的?”,然後交流。隨機指導用“他( )地做( ),從中體會到( )”這樣的句式表達:

他( )地( )樹。

他( )地( )柿子兜。

他( )地往回一( ),柿子便乖乖地落到柿子兜裏面。

在感悟爬樹高手的所作所爲基礎上,體會摘柿子時的歡樂。

設計以填空形式再現小夥伴報告“偵察”結果的情景及按句式表達的這兩個環節,我是將課後習題“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分步細化,這樣適合本班學生不善表達的實際情形。

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制定的本課教學的難點,我想以讀、悟、展的方式來解決。在體會摘柿子的快樂之後,設計師生接讀,初步感悟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瞭解段式的特點後,我又安排了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現出本段的構段特點,我將提供一些方式供學生參考。(幻燈表格、大括號)從而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這樣的段落,第一句是概括地說,後面幾句是具體地說。概括句就是這個自然段的段意。

第六自然段的教學主要讓學生體會到熟透柿子的特點“皮薄、汁甜、好吃”,(隨機板書:品嚐)先出示圖片,(幻燈:成熟柿子圖)用圖片激發學生情感,回憶自己吃柿子時的情景,指導學生把吃柿子的快樂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三環節:讀寫結合 昇華情感

語文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因此在學完之後帶着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方法:爲什麼作者能把《我愛家鄉的大柿子》寫得這樣具體生動、真實感人呢?教師引導、歸納:作者透過細緻觀察,抓住了柿子花、果的特點,從顏色、味道、樣子、摘、吃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描寫,並在描寫過程中注入了個人情感,賦予小柿子生命,才能把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寫得這麼充滿生機,充滿樂趣。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對柿子的喜愛之情。之後,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家鄉特產(或蔬菜)。介紹完後,請生讀自己的作品,及時點評。對寫得好的同學以採訪形式激發情感“你寫得可真是太好了,我真想嚐嚐,這麼好的水果產在咱們的家鄉,我真爲自己生活在這裏而自豪。”

第四環節:總結提升,課外延伸

最後結合板書總結全文:作者喜愛家鄉的大柿子,不僅愛它的花,愛它的果,更愛它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從字裏行間不僅感受到的是對大柿子的愛,更感受到了對家鄉的熱愛。

課標中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因此,我設計了“蒐集柿子的不同吃法以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的課下作業,體會柿子給我們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令家鄉的面貌大有改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柿子、熱愛家鄉的情感。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記憶,理清文章脈絡。所以,我將板書設計爲:

標籤:說課稿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