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幼兒園美術類說課稿

說課稿2.46W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美術類說課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美術類說課稿

幼兒美術說課稿(一)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它與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語文活動共同構成"五指活動",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爲的第二種語言。

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透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創造,並體驗美術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學習與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進幼兒發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術作爲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纔能有可能透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性,表現最爲突出的一點,便是創造性地發展幼兒智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美術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章的總目標,確定本課題的目標爲:

知識目標:透過瞭解幼兒美術活動的特點,掌握幼兒美術教育方法,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與材料的操作,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針對實踐教學可以靈活運用。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象力;透過線條、形體、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並喜愛周圍環境與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與內容美。

情感目標: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與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與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體驗美術創造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制定重點的依據是:學生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認知特點理解有限,所以只有瞭解幼兒繪畫的年齡特點及特殊表現,才能進行美術指導。

四、教學難點

本節的教學難點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的常用方法;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我認爲美術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爲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所以如何巧妙的把情感教育與單調的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難題。

五、教學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與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有兩個方面。

1 .生活經驗準備:讓學生觀察3~6歲幼兒如何進行繪畫的

2 .教材教具準備:兩組美術作品

有關3~6歲幼兒繪畫作品

繪畫工具與材料

六、教法與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透過啓發與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造精神的培養;並使學生透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與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美術學習方法中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見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

學生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與操作之前,提供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的討論,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使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與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教學程序

(一)以繪畫作品匯入課題,引導學生細緻觀察

爲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展示出兩組作品,請學生仔細觀察,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畫家米羅的作品 《人投鳥一石子》。我先簡單介紹畫家的情況後,請學生自己說說看到了什麼,有意識地將有關顏色與線條等造型元素的探討引入學生的視線,讓他們說說對畫中一些顏色 與線條的感受。這時,我啓發學生了解畫家運用的是一種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並請學生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對這兩幅畫的整體感受,同時引出美術的相關基礎知識。

(二)展示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分析掌握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這個環節爲本節重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透過學生收集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先作出比較,得出最初結果。作品所展現出來的是在用色,筆調方面比較凌亂、抽象;把從外面看不到的而裏面有的.東西也畫出來;有的畫桌子把四條腿都畫上而且一樣長;給花畫上眼睛;人的胳膊會很長很長等等。學生往往嘲笑幼兒的塗鴉作品。老師再展示相關圖片,與學生一起再進行綜合探討分析,幼兒由於年齡、心理、情感、經驗的原因其繪畫一般都非常簡單、抽象,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性。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技能的提高,幼兒繪畫上的抽象性會逐漸減弱,他們會畫的愈來愈具體、生動、形象。探討中不僅要開闊他們的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的、最貼近主題的內容。

在探討中主要透過啓發性提問歸納結論:

3~6歲幼兒的年齡、心理髮育都要什麼樣的特點?

作品都有怎樣的特徵?

每個年齡段都有怎樣的變化?

總之,逐步加深學生對幼兒繪畫特點的理解。

(三)透過講述法對繪畫所需材料、形式及種類這些基本常識進行講解。

結合繪畫工具與使用的材料講述正確的使用方法,對繪畫的形式與種類進行簡單的瞭解。

(四)幼兒美術教育常用的方法

這個環節爲本節難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採用示範講解法對每一種方法的基本要點展開說明,然後鼓勵學生自己體驗,這樣每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老師作爲引導者,如果學生髮生困難,有作不下去的情況,可根據作品稍加啓發與提示。在學習繪畫方法中老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老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繪畫作品的不同。

如,學習觀察法,我引導學生對範畫的色彩、線條、造型、大小進行深入的有意識的觀察。讓學生學會從無目的,無順序,片面的觀察到有目的,有序的,全面的多角度觀察。繪畫的手段也採取開放式的:可以採用動物羽毛,貝殼,植物的葉與果實,廢棄物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操作中學生可以選擇身邊的材料:同學,窗外的景物,最熟悉的事物等,進行先觀察——繪畫——再觀察——再繪畫。

另外,如何使單調的學習方法被幼兒接受呢?我們可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力求繪畫活動遊戲化。

如,吹畫遊戲,吹畫即把顏色滴到紙面上,讓幼兒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據偶然效果,產生奇特的圖案,然後再讓幼兒添畫。這樣,每個幼兒的作品就各具特色,極富創造性。再如,實物拓印,許多物品的剖面都有有趣的形狀,用這些物品蘸顏色壓印在紙面上,別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車的齒輪,可以滾印出各種圖案,也可以用海綿、瓶蓋、玻璃球、樹葉蘸顏色拓印在紙面上,這些材料可以展示豐富多彩的圖案世界。

(五)教學延伸

將學生作品貼於展板,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交流畫完畫後的感受,同時利用這些作品回顧複習所學的知識。

請同學們感受周圍的藝術、文化氣氛,參觀博物館、參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現代建築、家鄉風貌等,在生活中學會用美的眼光欣賞一切,感受生活與勞動傳達出來的強烈的、炙熱的感情。

幼兒美術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我以"求穩中求新"爲自己定位,以我班幼兒的繪畫、操作、想象水平爲參考標準,設計出這節課。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美國學者杜威認爲:"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好形式"幼兒只有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纔會注意力集中,參與主動,投入積極,從而獲得知識經驗,依據這一教學理論及對幼兒平時的觀察,發現幼兒在結束了前一節關於設計馬路的課程後,幼兒提出:"馬路太空了。"於是我就啓發幼兒能夠添點什麼東西,幼兒發揮想象講出了許多,藉着幼兒的興趣,找了大家都同意的主題"汽車"進行活動。在之前,幼兒已學會了幾種汽車的畫法,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汽車還有很多。本課時讓幼兒畫馬路上的汽車,可以擴展幼兒的繪畫視眼。幼兒在掌握畫幾種汽車的基礎上,透過比較,畫出其它類型的汽車,並想象畫出新型的汽車,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表現能力。

二、教學目標

在這次活動中,我要求幼兒在學會畫幾種汽車基本結構的基礎上,畫出馬路上其他特徵明顯的汽車,並注意畫面佈局。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1、透過想象、繪畫、塗色、剪、貼等方法,師幼合作表現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透過活動使幼兒感受自己創作中自然、樸實的設計,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悅。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想象、創作、製作汽車,難點是幼兒共同合作表現馬路來來往往的汽車。因爲我班孩子剛從小班上來,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還比較弱,這次繪畫不但讓幼兒表現十字路口的汽車,還要讓幼兒合理佈局避免"汽車"相。因此對中班幼兒來說有些難度,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幼兒在前幾次活動中,認識並掌握幾種汽車的畫法,還讓家長帶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車輛,擴展了幼兒的視野,爲這次活動做好鋪墊工作,從而達到這個教學目標。

三、教學程序

《綱要》中指出:課程實施的中心環節是因地制宜的創設兒童的興趣、愛好,需要與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爲兒童的重要資源環境教育中很重視過程教育,提出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創設環境。所以將幼兒設計、討論、想象、創作的馬路及汽車佈置在了教室的牆壁上,既可以裝飾教室環境又可以參與區角活動、展示幼兒的作品,同時又能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本次活動我分四部進行: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首先我們組織了一次"汽車展"讓幼兒將自己家裏的汽車模型、汽車圖片帶來,讓大家來欣賞汽車,觀察汽車,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與熱情。第二、採用講解提示法,在對汽車基本瞭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想象,第三、鼓勵幼兒用蠟筆、紙、剪刀、膠水、來進行操作、創造,第四、首尾響應,以汽車展的形式再組織幼兒欣賞,並邀請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

現在說說教學過程:第一部分我以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來介紹圖片上的馬路,來引導幼兒討論馬路上缺了什麼?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汽車"這一主題。第二部分,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去觀察汽車形狀並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想象,提出"如果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你會設計出什麼樣的汽車來"的問題,然後讓幼兒講講自己想象中的汽車樣子與功能。第三部分,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作。透過讓幼兒自由探索提供的操作材料來製作出自己想象的汽車。在這過程中,第一我提醒幼兒在設計汽車時要美觀、特別、與衆不同。第二提醒幼兒運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剪下的廢紙放在籮筐裏貼時膠水要塗滿。第三重點提醒幼兒汽車貼在馬路上時一定要注意佈局,我特意在馬路中間畫了一個在指揮交通的警察,暗示汽車不能隨意亂貼,目的就是讓幼兒知道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最後一部分再次以汽車展的形式,組織幼兒欣賞,並邀請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讓每個幼兒都得到肯定與鼓勵,從而在活動中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

最後請各位老師對我的教學給予批評指正,並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