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荷花》說課稿3篇

說課稿2.9W

《荷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荷花》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荷花》說課稿3篇

《荷花》說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荷花》,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內容

《荷花》這篇文章描寫了夏日裏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爲一體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學生

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望,樂於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去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我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爲:

1.會認3個生字,學會寫草字頭的字。能正確讀寫“荷花、清香、挨挨擠擠、碧綠、蓮蓬、破裂、彷彿衣裳、翩翩起舞”等詞語。

2.透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的方法寫荷花和荷葉,並學習運用“有的……有的……”仿寫片段。背誦第二自然段。

3.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讓學生感悟描寫的細膩以及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挨挨擠擠、冒”等詞語好在哪裏。

2.理解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感受荷花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身理和心理特點,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本堂課以情感爲紐帶,透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並隨着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薰陶。

三、教學策略

以讀爲本,讀寫結合,充分利用資訊僅技術資源。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依據教學思路我診斷出四個整合點。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謎語創設情景

教學這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入猜謎語這個環節,根據學生在生活中看到的荷花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後進入新課教學,讓學生初步體會荷花的美。

(二提出關鍵字詞在文中的作用

我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抓住重點詞語來感受荷葉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擠擠”,體會作者用詞準確恰當,以及感受荷葉的茂盛之美。

2、體會“冒”的妙處。

(三)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1、瞭解荷花的三種姿態

師:在瞭解荷花的三種姿態時,利用書上插圖找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應的荷花,圖文並茂,直觀理解作者的用詞。

2、以填空的形式指導背誦,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學生對優美詞的積累內化。

3、出示幾幅圖片,選擇其中一種進行仿寫,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4、荷花

聞到:清香

看到:荷花——姿態多樣

荷葉

教學反思

首先,課前準備不充分,在設計教案是不夠細化,導致課堂語言不夠精煉,每一個環節之間過度生硬不自然。對多媒體的使用不夠熟練,不能及時應對所出現的問題。在學習第一段的時候應該把課文在PPT上出示,學生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什麼及時做板書。在識字寫字的過程中,光想着把步驟走實,但識字教學沒有重點。“蓮蓬”應該讀輕聲。

難以理解的詞語沒有聯繫上下文去進行深化理解,在朗讀課文時,應該有針對性的指導,光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得優美,我沒有做示範也沒有進行引導,所以朗讀課文就顯得沒有意義也沒有效果了。出示填空,用想象補充句子是,要求指示不明確,學生沒聽清要求,把前兩句例子讀了一遍,最後才補充句子。當然,還存在老問題,對課堂時間的把控沒有計劃,在最後出示圖片讓學生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花練習寫一個片段是,應該趁熱打鐵預留幾分鐘的時間在課堂上完成。整個課堂氛圍我也沒有調動起來,顯得死氣沉沉,老是那幾個同學回答問題,對其他學生的關注也不夠,總之整節課隨意性比較大,感覺課堂效率不高,沒反思到的問題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荷花》說課稿篇2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荷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6冊第1單元的第3篇課文。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讚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透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

(二)、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能正確寫出12個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地部分,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感受荷花的美麗,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的體驗。

(四)教學難點: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的含義

二、說教法

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透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纔有鑑別”,透過比較、推敲,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教具準備:掛圖、錄音機、課件

四、教學過程設計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匯入

出示《荷花》插圖,請學生說說有關荷花的古詩和看荷花的感受,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後揭示課題。這樣的匯入既展示了學生的文化素質、語言表達,也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積累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以後思考:荷花美在哪裏?課文怎樣寫荷花的美?

(2)劃出生字新詞。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並當堂反饋矯正。同時培養用詞造句的能力,因爲三年級學生正處於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過渡。

(三)、細讀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所以我就採用“直奔重點段”的方法。這一段教學的着力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並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

首先指名讀文,然後找出這段的總起句和具體寫荷花三句話中的重點詞。接着就抓住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這樣先學後導,導練結合,有利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

1.讓學生在掛圖上批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

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拿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在教學完這三句話後,引導學生:“紅花還需綠葉扶,花美,那麼葉子呢?”透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

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教師在掛圖上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練習說“荷花是怎樣冒出來的?”比如開開心心地冒出來。“冒出來彷彿想幹什麼?”這一環節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彙,培養超凡的想象力。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

學習第三段

在第二段讀出美的基礎上。第三段的着力點是根據有關句子想象美、表達美,使美感進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圖想象,寫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_。它們真是啊!(1)小小組討論,再寫下來;(2)指名說。

課文中沒有對“姿勢”進行具體描寫,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鍊學生想象力。又對第二自然段總分寫法進行遷移,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2.指圖引讀這一段最後兩句話。

3.要求學生輕聲讀這一段,說說“爲什麼畫家如果能畫出這一池荷花可真了不起”進一步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態、生機盎然。同時化解本課難點。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爲什麼會去看荷花呢?”這一問題匯入第一自然段學習。這一段較簡單,只有2句話,所以只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後,用“誰”、“怎麼樣”或“幹什麼”的句式說說這一段主要意思。

六、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從學法、課文內容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總結。

《荷花》說課稿篇3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以及第二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圍繞教材和單元的特點,《荷花》第一教時可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目標:

1、欣賞、體會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重點:學習荷花的形態美,感受荷花的形態美,從中讀出對荷花的`讚美之情。

難點:從形態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內在美感以及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三、教程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激趣匯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課的匯入,我用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並用幻燈片出示荷花圖片,讓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在學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前奏。

(二)初讀課文,理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1.自讀課文,讀準字印,讀通句子。

2.透過對最後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讀悟情,在讀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課文。

a.過渡:作者是怎樣直接具體寫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寫得美的句子。

c.透過找出美的句子來學習寫荷花的美,然後逐個分析美在哪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荷花的靜態美。“閱讀是一種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推斷能力與他原來的知識起關鍵性作用。”這是認知心理學家雷斯尼克對閱讀所下的精闢定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根據自己的個性理解,建構不同的言語圖式,我在設計教學“冒”字時,讓學生去換詞,填詞(即怎麼樣冒出來)以及想象(冒出來想幹什麼),在這些過程中滲透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個“冒”字的深刻含義,體會到這個“冒”字所賦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時也啓發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火花,攻克了難點。個性化的言語也在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d.在句子分析中結合語言說話、朗讀訓練等。

(四)第三段課文。

a、過渡:由荷花的形態美而匯入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對大自然的敬佩語氣感情朗讀這一段。

(五)第四段課文

過渡:由重新回到最後自然段來引導學生學習第四自然段

學生體會荷花在風來時翩翩起舞的動態美。

讓學生體會風過時,荷花的美內在美感。

由小動物的加入而展開聯想練習。

重新迴歸到荷花的靜態美,讓學生品讀。

(六)總結課文,課外練筆。

1、讓學生說一說對荷花的讚美,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和發泄。

2、佈置相關的課外小練筆。

教學設計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透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爲文章的“美”是學生透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標籤:荷花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