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觀察螞蟻》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82W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小動物第二課《觀察螞蟻》一課。

《觀察螞蟻》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觀察小動物》這一單元中《觀察螞蟻》一課是促使學生深入的思考,使學生不僅提高觀察。描述動物的身體特徵及其行爲的技巧,而且透過觀察。實驗。交流等活動,解答一些他們以前的疑問。由於學生對於螞蟻透過各種渠道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可能會遇到學生以往的知識防礙新的學習,《觀察螞蟻》一課盡力利用學生支離破碎。不繫統。一知半解的知識和學生平等地。和諧地展開討論研究,把學習研究的活動引向深入,從而提高學生的概念水平和認知能力。

《觀察螞蟻》是蘇教版《科學》三下動物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喜受小動物之情可以說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當他們發現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但對於習以爲常的小螞蟻來說,學生也許觀察的興趣不濃;教學內容就是隨着學生觀察螞蟻的外形和習性需要解決的一個個問題的提出而展開,學生帶着“發現螞蟻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這一觀察任務,在不斷改進觀察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全面細緻的觀察,從而達到觀察的目的。

(一)教學重難點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簡單分析和對學生的潛心解讀,又根據“科學課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的課程改革的方向,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過程與方法

●會用文字等多種方法觀察記錄螞蟻

●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能對螞蟻的形態和行爲特徵提出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徵和行爲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探究螞蟻祕密的樂趣

●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本課的教學重確定爲:外形特徵,難點確定爲:行爲習慣,對於螞蟻的外形三年級的學生不難掌握,螞蟻是一種常見的動物,本課的教學問題在於如何培養他們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在認知方面沒有多大意義,真正的意義在於學生透過觀察探究活動,獲得對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這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是不可低估的意義,所以我把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徵和行爲習慣確定爲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教學非常重視探究活動,觀察螞蟻的行爲習慣是一個較長時間的觀察探究過程,所以我有計劃地把學生的探究活動列入檢查的要求,對觀察仔細。描述清楚的學生予以評定,爲教學提供反饋資訊,作到有的放矢。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探究性學習貫穿整整節課,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談,以師生互動爲主線,學生占主導地位,老師起指導作用,我運用了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在整節課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細心呵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學生充分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在探究過程中我沒有束縛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由的選擇探究內容和探究的方法,學生輕鬆快樂的進行科學探究與觀察活動,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培養他們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課堂中我體現了科學課的開放性,首先是在材料上的開放,每一組的實驗材料有着比較明顯的不同,再者是探究空間的開放,不約束學生,學生在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下進行探究,不用再是帶着老師的問題去觀察研究,並在潛移默化中體現了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意識,增進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的整和。

三、教學過程

爲達成上述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1。激發興趣,珍愛生命

首先課前讓學生尋找螞蟻的蹤跡並想辦法把螞蟻請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對於螞蟻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在他們尋找小螞蟻的蹤跡時,可能會發現螞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課上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請小螞蟻的方法,比一比看誰的方法最有禮貌,讓孩子體驗到要珍愛生命,不要傷害小動物。

2。觀察外形,師生互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對觀察螞蟻的外形時,我把這一探究活動設計成一個師生互動的小遊戲,比一比誰的眼睛亮,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仔細的觀察,老師對於學生的彙報在黑板上畫螞蟻,畫出螞蟻的形態,學生不斷補充,最後評議,讓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觀察結果進行評價,形成自我評價的過程,體現評價的多元化。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對螞蟻外形形態有準確的把握,給予學生髮表建議和意見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探究學習,開放空間

整節課體現了師生互動的過程,以朋友談話的方式瞭解學生對與螞蟻已有的瞭解和認識,學生對問題已有經驗和認識是重要的教學前提,對於螞蟻行爲習性的觀察是一個全面的觀察過程,在課堂這個喧鬧的環境下螞蟻有一定的防範意識,學生的觀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設計了8種不同環境的生態盤,把螞蟻放進不同環境的生態盤中,讓它在一個相對自然的環境下活動,便於學生的觀察和發現它有趣的事,三年級學生對於觀察到的現象可能會很快忘記,所以在每一組設定了一顆智慧星,把他們的發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培養了學生的收集資訊整理資訊的能力,會用多種方式記錄觀察結果,並向再一次提醒說要讓小螞蟻感到安全,使學生再一次要珍愛生命,懂得照顧小動物的'正確方法,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按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因爲對於螞蟻的觀察不是一個單一的觀察過程,而是一個全方位的,科學課不束縛學生的興趣和觀察範圍,而是要學生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裏學科學用科學,探究科學活動,放手讓學生自由的翱翔,根據自我的興趣發展選擇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體驗的機會,使教學具有靈活性。變通性和針對性,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創造性地駕馭課堂。在學生彙報他的發現時,我只是給予肯定,沒有過多的干涉他所發現的事實,對於比較有趣和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螞蟻的習性在全班有組織的進行交流,最後評議哪一組的智慧星的發現最多,哪一組發現的最有趣,讓學生形成自我評價,初步形成科學發現的價值觀。這一環節除了準備了生態盤,還爲每一組準備了不同的材料,讓他們有不同的發現,科學發現的結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4。課後拓展,興趣爲主

整節課以探究活動爲主,一節課短短的40分鐘不可能讓學生觀察到所有的事實只能在限有的40分鐘時間裏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最後我設計了,讓學生帶上自己的螞蟻放回大自然中去觀察,讓觀察更真實,並以擬人化的說法要求學生把螞蟻送回家,讓學生再一次認識到要珍愛生命,不要傷害小動物,意識到人和動物要和諧相處。

本課教學設計的特色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探究性學習,學生多觀察多實驗,從每一組相同的實驗材料改革爲不同的實驗材料,使每一個孩子有不同的發現,學生不再是一節課只侷限於他觀察和研究一個問題,而是全方位的進行觀察,讓興趣活動帶領他離開課堂,是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從而培養學生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