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地震中的父與子的說課稿

說課稿1.96W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地震中的父與子的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了38個多小時的挖掘,終於成功救出自己的兒子和14個小孩的故事。讚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這是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爲專題編排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課文應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品讀文字,再現情境,並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字,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2、透過“讀、說”這兩種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爲什麼了不起?

3、感受承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的巨大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四、教學策略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1、讀演結合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讓孩子們“讀、讀、反覆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爲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透過讀、演,去解決問題,理解應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文字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2、品議穿插法。本課教學,透過詞語的比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品嚐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本課教學還輔以直觀法、情境教學法,做到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法上我貫徹指導思想,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設計

分爲五大板塊逐一推進:

(一) 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的開始就相當於成功的一半,那麼在課堂教學中也一樣,一個精彩的導課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爲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結合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這一現實素材,教學開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圖片,勾起學生對08年這一沉痛事件的回憶,既揭示了本堂課的主題《地震中的父與子》,又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有助於學生迅速入情、入境,有便於後面教學的進行。

(二)出示導學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出示導學提綱:(課件)①父親是怎樣救兒子的?②說說父親和兒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從文中哪裏看出來?③課文中反覆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④爲什麼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2、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再讓小組長安排好組員的分工合作學習,教師再加以引導,特別關注中差生的學習動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獲得情感體驗,增強語感。)

(三)展示交流,體會父子了不起

1、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在展示交流中,我根據學生反饋情況,相機切入,靈活運用以下這四種方法:

⑴讀一讀,讀出真情

課件出示:

①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②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透過抓住父親動作描寫,進行對比讀、想像讀等多種形式反覆的讀來凸現父親挖掘時間的漫長,體會父親的了不起,讀出真情。)

⑵演一演,演出艱辛

父親的動作只有一個字——挖。作者卻透過突出時間的漫長來表現父親挖的艱難。抓住這個“挖”字想開去,讓學生還能讀懂什麼?透過“挖”與“掰”、“抱”、“揀”的動作對比演練,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父親挖掘的艱辛。一個“挖”字飽含了這樣豐富的內涵,也突出了父親勞動的艱辛,這就是中國文字傳形、傳神、傳情的魅力所在。

⑶品一品,品出實感

挖掘任務的艱鉅,勞動的艱辛,時間的漫長,一個人又這樣孤獨無助,以至於父親成了這個樣子(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

出示: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我引導學生想像:你看到了一位什麼樣的父親?

引導學生透過想像,品析句子,抓住外貌描寫,體會一位歷盡艱辛、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父親高大形象。

⑷議一議,議出信念

在此基礎上,我隨機追問:是什麼支撐着這位父親連續不斷進行挖掘?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找出文中的重點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然後我引導學生交流討論這句話爲什麼在文中反覆出現3次,學生透過討論明白:它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

小結寫法,過渡引出。

達爾文說過:“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因此,我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寫法,使學生明白學習描寫人物類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外貌等方面仔細體味,並展開合理的想象……

2、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怎樣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呢?我鼓勵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採用小組內讀讀,議議,寫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繫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並茂地讀出來。透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3、總結延伸, 昇華感情

透過以上教學流程,學生對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語言中,心靈獲得了愛的感動。此時,引讀全文結尾句“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讀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讀出父子可親可敬的愛,讀出由愛創造的幸福,讀出自己心底深處愛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當堂訓練

一堂好課的結束意味着新的課外拓展,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小練筆:

請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面,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只有14個7歲的小夥伴,阿曼達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想些什麼?假如是你,你又會怎麼做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我讓學生寫在課前準備的愛心卡上,留給學生充分時間去寫,然後指名學生上臺展示,引導學生評價修改,最後讓小組內互評互改。透過小練筆讓學生將內心感受說出來,讓學生的思想與文中情感發生碰撞,達到交融,得到昇華。。

(五)設計作業,閱讀連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並積累誦讀。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