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臺階》說課稿模板

說課稿2.64W

一、教材分析

《臺階》說課稿模板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爲線索,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單元提示這樣要求: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這是本單元的總體目標,之前兩篇文章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與《背影》,均是講讀課,所以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鞏固和延伸。

本單元以愛爲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啓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臺階》前接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朱自清的《背影》,後接楊絳的《老王》和餘秋雨的《信客》,與《背影》一樣,《臺階》正是訴說着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從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教材的編寫看,《臺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後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溫情的主題和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關注人類的主題以及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體味人生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啓示學生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迴歸寫作本源。

二、教學目標

① 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衆等詞語;

② 學習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③ 把握課文的敘述角度,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目標確立的理由和依據:本文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生動的表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艱難困苦的生活狀態和他們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鑑於以上內容,我決定把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理解父親形象,作爲學習本文的目標之一。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並舉的理念,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知名作家肖鋒曾經說過:什麼時候我們中國的孩子都覺得父親偉大了,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找到父親身上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尊重父親,熱愛父親的感情,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難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重難點確立依據:對於初二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爲自讀篇目。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由於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爲故事的敘述者,講述父親爲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爲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正是因爲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分析父親的形象,便成爲學習本文的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節,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爲前提,所以這個前提應作爲突破全文的重點。

四、教法與建議

1、複述法、 研討探究法

2、用1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法實施依據:本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爲故事敘述者,圍繞臺階命題立意,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節的發展變化中完成的。透過認真閱讀,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文章的思路,整體把握課文。透過質疑研討,引導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性語句: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理解父親形象的深層意蘊,感悟文章的主旨。

五、學法與要求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學法指導的目的: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也強調學生的協作性,他們認爲各人在理解上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透過交流與比較,才能領略他人是如何處理同類問題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與建構者,而且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條捷徑。這些理論與《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它的另一個根據是《臺階》文字的特點。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爲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既得答案發出質疑,從而鞏固了原有知識體系。

六、教、學、練、評活動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抓關鍵性語句,複述文章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活動1】進行診斷性評價,匯入新知識

《臺階》第一課時診斷性評價

1、填空

小說的三要素是: 人物 、 情節 、環境 。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揩(kāi):擦、抹。   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

尷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zào):煩悶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衆:人很多的公共場合。

設計意圖:《臺階》雖然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但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的是,他的文體是小說,可以藉此課對前面的文體知識進行回顧並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文體特徵。透過完成診斷性評價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積累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活動2】自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問題與思考

問題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問題2: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問題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表現?

問題4:根據以上閱讀提示,簡要複述故事內容。

3、分析與點撥

點撥1: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點撥2: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

點撥3:父親爲此付出的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點撥4:本文是以臺階爲線索,記敘了父親熱愛生活,勤勞一生不斷追求的主要事蹟。父親爲人厚道,能吃苦耐勞,他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他日夜盼着,準備着要造一座有高臺階的新屋。準備了大半輩子,靠自己的勞動,他終於造了一座有高臺階的新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設計意圖:

這四個問題抓住了小說的主線――臺階,也緊扣小說的主人公――父親,由課文內容的梳理到初步感知人物性格,水到渠成爲後面的人物形象分析做鋪墊。

【活動3】合作探究,賞析人物形象

1、問題與思考

問題1:小說是以塑人物形象爲中心,透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在請大家找出文中你覺得最受感動或是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問題2: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而新臺階砌好了,爲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問題3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爲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問題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問題5: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2、分析與點撥

點撥1: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可結合本活動中問題2問題6,對學生加以引導。

此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親這一形象的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爲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悅、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點撥2: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點撥3: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菸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點撥4: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衆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尷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點撥5: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是整個設計的重點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鑽進課文,體會文章如何運用精當的外部細節描寫去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理解父親的性格特點。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父親的要強和勤勞,對於父親的謙卑,學生就很難理解了,所以是教學中的難點。

那個時代和現在相去較遠,學生年齡尚小,所以要想讓學生準確地用謙卑這個詞語來回答父親的性格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裏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運用誘思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分別體味父親謙遜和自卑的性格特點,然後告訴學生謙卑這個詞語,使學生對父親謙卑的性格有較深的理解。只有這一點突破了,才能真正達到單元提示中讓學生關愛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