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說課稿彙編八篇

說課稿1.3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彙編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幼兒集體舞是指由許多兒童一起參加的,有一定的隊形和動作規定並可交換舞伴的一種舞蹈形式。它有利於兒童交流和分享音樂感受,是幼兒園韻律活動的基本類型之一,它與律動,表演舞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集體舞以隊形變化,舞伴間交流爲主要特徵。因此它的內容選擇,組織形式都有一定的獨特性,韻律活動的選材很重要,在大班階段,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已經過分熟悉的音樂風格對他們開始逐漸失去了吸引力。相反,離幼兒較遠的民族音樂,異國風格音樂和成人音樂,都在這時由於帶着適度的陌生性、新異性和挑戰性,開始逐步成爲他們自覺追求的對象。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指導》中也指出具有明顯地域、民族個性的異國風格音樂以及情緒健康向上、活潑、輕快的音樂都可以成爲幼兒園大班幼兒韻律活動的音樂選材對象。所以我選擇了日本經典民歌《郵遞馬車》的這個音樂片段設計了本次活動。因爲這個音樂片段活潑、輕快,符合大班孩子進行韻律活動。另外韻律活動是大多數老師望而卻步的活動之一,許多老師怕上韻律活動,因爲韻律活動不僅僅需要舞蹈技能、活動秩序的支援與保障,還有對幼兒空間思維、人際交往以及快速反應的要求。活動的組織既要體現"審美",又要"實實在在"讓幼兒有所得,實在是比較困難的。正因爲如此,韻律活動的組織對我具有超強的挑戰性和吸引力,以上就是我選擇這個活動的兩個意圖。

二、說教學目標:

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幼兒藝術活動目標之一。而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因爲今天上課的孩

子不是我自己班的孩子,對他們的發展水平不夠了解,所以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樂曲旋律,初步瞭解《花兒朵朵》這個舞蹈的基本結構。

2)、能力方面的目標:能大膽創編各種花兒開放動作,能隨音樂的節奏地做踏步行進、小碎步轉圈以及各種手臂動作。

3)、認知經驗方面的目標:幫助幼兒理解舞蹈圖譜內容,學習由四路縱隊首尾相連變成花苞狀。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這次活動的定位應屬於幼兒集體舞教學,現在孩子們升入大班學習的時間不長。而集體舞教學需要孩子有良好的集體舞基礎以及活動秩序的支援,基於這些原因本次活動我採用了教學變式把活動設計成了兩課時。現在進行的是本活動的第一課時,根據本次活動目標,我把這次活動重點定位於讓幼兒熟悉樂曲旋律,能隨音樂節奏踏步行進等動作、把難點定位於:幫助幼兒理解舞蹈圖譜內容,學習由四路縱隊首尾相連變成花苞狀。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要樹立目標的滲透性、科學性、系統性,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就必須做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準備了音樂碟片、《花朵開放》課件,目的是讓幼兒多聽音樂,觀看各種花兒圖片,積累前期經驗,使幼兒能夠獨立的表現花苞、花開等動作

(2)、物質準備:1、舞蹈圖譜、手腕花人手一朵(紅、黃、藍、綠四種,同數量的花)

(3)、在半圓形前面的空地上用即時貼按幼兒人數貼成四路縱隊。

四、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根據孩子的年、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了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如:激趣遊戲法、電教演示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運用練習法等,在活動中我改變了過去幼兒機械模仿教師進行練習的單一模式,採用情景教學法、引探嘗試教學法和分組教學法,讓他們主動參與活動,獨立獲取知識,從而對韻律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臺,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程序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我積極引導孩子們去探索、去嘗試,讓他們在活動中真正的動起來、跳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達到本節的預期目標。結合本教材,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衆所周知,愉快教學是幼兒教學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能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主動學習,而且還能把他們帶入一種特定的學習情境中,爲學習打下基礎。因此,第一環節,我帶幼兒觀看《花兒開放》的課件,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2、接着第二環節我用簡潔的提問,引出學習內容:"花兒是怎樣開放的?""你和朋友合作表演花苞、花開、會有一些什麼動作?"請幼兒用動作自由表現花苞、花朵開放,這樣設計不僅是爲了要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更是爲第三個環節做好鋪墊。

3、第三環節出示舞蹈圖譜,按圖譜欣賞音樂,幫助幼兒理解圖譜所表達的內容,學習縱隊首尾相連成花苞狀。第三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以我把第三個環節分爲四個層次,實行分組教學法,因爲分組教學可以更好的讓幼兒掌握動作要領。第一層次出示圖1、圖2引導幼兒瞭解手腕花是與圖譜一致的。第二層次引導幼兒比較圖譜中"花苞""花朵"的不同,並請一組幼兒聽音樂合作用動作表現"花苞""花朵"。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第三層次我改變了幼兒機械模仿老師進行單一練習的模式,而是採取了讓幼兒不斷反思學習的方法。讓幼兒透過討論手腕花在舞蹈中的作用,以及怎樣從縱隊又快又整齊的變成花苞狀等一系列問題,提供孩子創設表達的機會。幫助幼兒在學習中挑戰自我,體驗離開了老師的幫助後,自己利用標記和同伴跳舞的成功感。第四層次我將剩下的兩幅圖片,按順序全部展示出來,逐幅探索箭頭所表達的含義。採用把動作配上節奏解釋性的兒歌來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動作。

4、第四環節:幼兒再次邊看圖邊欣賞音樂,完整的梳理集體舞的整個過程。

我設計的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透過這一環節瞭解本次集體舞的整個過程,減少幼兒的記憶負擔。

5、活動延伸:一次成功的集體舞教學活動不在於動作的變化多、難度高,而在於是否讓孩子在學習舞蹈時象做遊戲一樣愉快,是否可以讓幼兒在輕鬆的狀態下不自覺地掌握看似複雜的隊形變化,舞伴交換。因爲只有這樣的活動,才能讓幼兒享受音樂的美、動作的美,更能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與交往的快樂,不斷促進幼兒對音樂、對錶演的興趣,才能充分發揚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這也是我要把本次活動設計爲兩課時原因,在活動第二課時我將帶領孩子在理解和熟悉音樂的基礎上更好的與同伴合作表演集體舞。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節好的韻律活動應該體現在好的教育理念之上,我想,好的韻律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介紹的是中國古代史----隋唐文化。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在歷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隆盛時代,隋唐時期就是我國文化又一個高峯期。

2、本章知識點包括:隋唐時期的書法、繪畫以及石窟、音樂、舞蹈等藝術成就;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敦煌莫高窟的藝術成就等。

3、教學目標

⑴識記和理解

透過指導學生觀察顏真卿的書法碑帖圖片,使他們認識到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書法藝術在唐朝已進入黃金時代

⑵能力與方法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作品,瞭解他們的成就,判斷他們各自的創作特點

⑶情感態度價值觀

爲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明而自豪,立志於民族復興偉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鑑賞能力,誘發他們對祖國傳統書法、繪畫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4、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隋唐時期的藝術成就(“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是重點子目)

難點:“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二 、教法設計爲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高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我以問題爲中心,以學生爲主體,在啓發式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運用多媒體,採用創設情景法,直觀演示法、整體教學法,誘思導學法等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根據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實際情況,我讓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透過自主閱讀法、發現法、歷史聯繫法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從材料中獲取有效的歷史資訊,深化對教材的整體認識,提倡學生與教師互動,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爲一體,從而達到“學而思,思而疑,疑後悟”的目的。

四、教學流程

1、設計理念

鑑於對《新課標》的理解,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我在教學中精選了教學內容,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透過歷史學習,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2、教學過程

在整個新課教學中,我以“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爲主線,對本課教學環節作如下構想和設計。

[引入新課]

在新課的引入中,我注意運用啓發式教學:先創設一個重回隋唐時期的歷史現場,新穎別緻的動畫片不但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針對這個動畫片我巧妙設問:隋朝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叫做什麼?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的雕版印刷品是什麼?唐詩繁榮的情況怎樣?哪三位詩人的成就最突出?過渡匯入:剛纔大家所回答的是隋唐時期科技、文學方面的成就,今天則要學習隋唐時期在書法、繪畫、石窟、音樂、舞蹈等方面的藝術成就了。其中,敦煌莫高窟還成了中外旅遊者嚮往的名勝古蹟和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

說課稿 篇3

一、 教學內容:

一年級蘇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第11課。

二、 教材分析:

本課處於第三單元愛心行動篇。愛心的培養,是人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針對現在兒童都是獨生子女,只知受人關愛,不知去愛別人的現象,本單元以愛心爲主題,編排了《小手拉小手》、《關心老人》、《關愛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四個主題活動,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讓他們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的成長。《小手拉小手》的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遇到困難應學會求助,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在互助中學會愛,在愛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地成長。

三、 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學期,班級開展了“同在一片藍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長”活動,班級即將成立互助中心。前期我們還設計了一個愛心標誌,制定了成員守則。這節品生課,就是與班隊活動相整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學生怎樣互幫互助,明理導行,透過開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感受、體驗、探究和感悟,並從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習慣的培養及能力的發展,即以活動促教學實效,以活動促自主發展。

四、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指導學生遇到問題學會求助及互相幫助,培養兒童愛同學、愛集體的思想感情。

2、瞭解並學會求助他人時要用的文明用語,培養與同學團結友愛的精神,養成樂於助人的良好習慣。

3、透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向人求助和幫助他人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明理導行。

本課一開始就給學生呈現課堂學習中的一個困難,忘帶畫筆。這一小困難,如何解決、如何向同學求助。別的同學又如何幫助解決困難,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從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二)——愛心互助,行爲辨析

透過“忘帶水杯”A、B兩組情景劇的辨析,“一把雨傘”小組討論後的幾種不同做法與結局,進一步明確“求”要有禮貌,“助”要盡我所能。

活動(三)——情感熱線,昇華道德

以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形象“愛愛鴿”做小記者採訪的形式,啓發學生交流,說出助人後的快樂和被人幫助後的幸福,被別人幫助和助人後的感受,只是表述出來才能昇華爲道德的內驅力。

活動(四)——成立互助中心

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兒歌,表達了被人幫助後的快樂感受,透過吟誦兒歌,既把本課的活動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課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題。最後老師推出 “愛心花”,同學們可以把平時幫助別人的事添入每一片愛心花瓣,真正使互幫互助之風成爲孩子的自覺行爲,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五、 教學反思

要改變長期以來傳統思品課的弊端,就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就必須緊密聯繫學生實際、生活實際,就必須讓我們的課“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加深感受、體驗、探究和感悟,這樣做纔可能達到此項活動課程的總目標。

在本堂課中, 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學素材。新課程明確指出:本課程教材主要不是作爲知識載體來供老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的活動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班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科技資訊、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及時吸收到教學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所以我們應該打破教材框架,靈活地處理教材、運用教材。例如透過創設“忘帶畫筆”這一生活情境,讓“愛心”回到生活,回到課堂、回到身邊。增強了學生興趣,體驗到“愛”的樂趣,充分提高了學生體驗的主動性。

(二)、靈活選擇活動形式興趣是學習之魂。《品德與生活》作爲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它所呈現的文化是一種兒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師能夠把握教材和兒童的特點,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采的活動形式,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強烈情緒,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他們主動活潑地學習。如在“忘帶水杯”兩組情景劇表演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感悟,辨析小品中兩人言行,展示出學生對別人的愛心,對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對自身經歷的反思融爲一體,實現生生互動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與生活課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在活動中鍛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際能力、動手能力,把音樂、班隊、品德進行有機地整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放性、創造性。看來,教師巧妙選擇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到新鮮,得到鍛鍊,讓課堂充滿活力,就能達到預期效果。

(三)、注重課後活動延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兒童的現實生活是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教師雖然透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明確了生活中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的道德行爲準則,但是事過境遷,學生往往會淡忘課堂內所要求的。所以我們教師應把視線轉移到家庭、社會中,與家長攜手並進,形成家校合力,共同關注其行爲習慣的養成。教師在全課尾聲中佈置與同學共同填寫“愛心花”圖:把每天爲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並將此項習慣持之以恆,使活動真正開展起來,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今天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面積的認識》。教材中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透過讓學生觀察、操作、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因此這堂課我聯繫生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面積。學生在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大小,說一說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叫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初步感知了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物體表面的面積。再透過觀察法比較兩個面的面積大小,進一步豐富了對面積的理解。接着,我提供一些材料組織學生實驗操作,讓學生在小組中探究比較兩個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從而達到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的能力

 二、說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我結合本班學生自身特點把教材中的內容分割成兩節課進行教學使學生學得更加牢固,爲以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學習用觀察、重疊、數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物體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教學難點:用合適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五、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二年級時已認識了物體的面,真切感知過面是什麼?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平面圖形。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面積” 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面積又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或物體的面所必備的基礎知識。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爲了上好這節課,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透過創設小兔和狐狸比賽刷牆的情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較法:透過不同物體或平面圖形面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面積是有大小的。

3、動手操作:透過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較面積大小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方法,從而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六、說教學程序

在認真分析教材後,我把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分爲

1、比賽匯入——激活學生思維

2、實踐體驗——感受面積概念

(1)、認識物體表面

在教學中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蓋面、課桌面、黑板的面等出發,學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面積這一概念

(2)、認識平面圖形

透過這一環節分一分、塗一塗、說一說的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明白只有封閉的圖形纔有面積,進一步完善面積的概念。

3、動手操作——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透過遊戲讓學生產生“面積是有大小的概念”繼而 讓學生親歷操作,力求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親歷這個過程,從直觀簡單地操作一步一步進入深層次的探究,即用眼睛看——用重疊法——用圖形去測量。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盡情展示自己思索的空間,教師在這個環節積極激勵學生,肯定他們的各種各樣的“成果”,讓探究層層深入,動態生成,自然達到教學理想的彼岸!在有意、無意的矛盾製造中,學生欣然探索,層層深入,有了“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不僅是學生“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我們新課程理念推崇的探究的最高境界。

4、認識統一單位的必要性,爲下節課學習《面積單位》做好準備

本環節即是練習又是新授內容,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判斷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同時產生疑問:問什麼它們的面積不能比較呢?從而更加認真的去參與學習活動,爲面積的測量、面積單位的學習打下基礎。

七、說板書

我的板書出示了面積的意義,這樣的板書做到了精而準確,突出了這節課的重難點。爲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做好了準備。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地位

《活化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八單元五篇科學小品文中的第四篇。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本文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元老——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被人們稱爲‘‘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着時代氣息,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在思想上受到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學習本課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蒐集資訊的能力,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的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第二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①掌握第一課時所學的生字詞,能夠迅速、準確讀出;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初步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①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三種活化石的不同寫法。②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③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三、說重點、難點

閱讀學認爲: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活化石》這篇課文是小科普文,語文味不夠濃厚。因此,我認爲文章的重難點是:(1)引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中三種活化石的知識,讓孩子透過朗讀去表現每種化石的不同之處。(2)適當地進行知識拓展,補充課外活化石知識。培養學生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四、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明確提出了“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一要求,在教學中,讓讀貫穿始終,以讀帶講,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探究,加深情感體驗是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我重點抓住每種化石的特點,讓孩子透過朗讀去表現出每種化石的不同之處。緊扣教學目標,尊重孩子的已有經驗和已有的語文水平,透過“讀通、讀順、讀好、讀懂”的過程循序漸進,抓住重點詞句,既品悟了語言文字,提煉了相關資訊,受到情感的薰陶,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語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在講授第三四小節時,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化石讀一讀,再讓小組間交流自己喜歡的活化石,並讓他們說出理由。讓學生們從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一步步進入到課文中。

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爲,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教學第三小節時設計了讓學生看着大熊貓的圖片,根據“大熊貓的耳朵……,眼睛……,鼻子……,四條腿……,身子……”用自己的話來描繪大熊貓的外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2、說學法

根據我所執教的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我確定運用“朗讀感知法——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法——口語練習法——寫話練習法”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意識。

在教學中,我尊重孩子已有的經驗和語文水平,讓學生欣賞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以讀爲主線,以悟爲手段,引導學生見縫插針練說話,發表一點新思想,吐露一點新見解。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生字詞,鞏固知識。

①在這一課時,我簡單幫學生複習第一課時已學過的.生字詞, “博、珍、孫、悉、絕、肉、史、核、缺、乏、稀”,讓學生更好地掌握。

②展示銀杏樹圖片,請學生介紹銀杏樹。目的是幫學生鞏固第一課時所學的內容。並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從朗讀中感知銀杏樹的美。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並讓學生說說“有什麼好辦法可以保護這種稀有的魚種?”以此,培養學生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整個課的設計都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課前,我先介紹一點有關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佈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收集什麼,範圍我不加限制,可以是這課裏面介紹的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動、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但對收集的資料要求進行整理,能流利地給同學作介紹。在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自主交流,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個個都爭着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給同學聽。在學習課文時,我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三種活化石中,讓他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讓學生在聽別人介紹時,保持對還沒重點學習的一種活化石的好奇心。

(3)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現代資訊社會,學生會利用網絡資源,是他們今後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領。這一環節的設計,激勵學生透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學習,激發他們愛護珍稀動物的意識。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主體,以讀爲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我板書設計很簡單,它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體現了文章的敘述順序,突出教學重難點,更是學生思維的昇華和感悟。

銀杏樹

活化石 大熊貓 生存年代久遠、珍貴稀有 好好保護

中華鱘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了線條,但要讓學生認識到線是相對而言的。例如長城相對於地球來說就是一條起伏多變的線,但對一個站在他腳下的人來說則是一個龐大的體積;還要讓學生認識到由於材質不同,生活中的線豐富多彩,各具特色,流暢舒展的,遒勁的,軟的,硬的,輕盈的……。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運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可以畫出豐富的線來,瞭解線的造型功能。難點是讓學生用線對不同美感和情感進行表達。

二、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果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邊的事物特徵並進行適當的表現,他們將是非常高興的。這一時期的學生,在文學修養上,已經儲備了相當詞彙,引導得當,基本能運用語言對藝術品傳達的特徵和美感進行簡單描述。所以,適當提高用語言表達對藝術品的感受,從而更加充分認識線條這種重要的藝術語言是可以做到的。

三、教學設計思路

以教師的示範讓學生直觀感受線的表現力及表現技術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充分地發現生活中的線及其美感牲特徵。運用多媒體手段加大圖片資訊,在直觀的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感受藝術家是如何用線進行造型和表現情感及描繪對象本質特徵的,開拓視野。在中西藝術的對比中,加強本土文化的教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傳承的責任感。繪畫、書法、建築、音樂、舞蹈、文學……多角度探索線條的表現領域,與大師直接對話,快速進入線條的表現狀態;同學之間交流,在同齡人中汲取經驗。

四、教法分析

4.1講授談話與學生探究合作交替進行,整個學習過程呈分析歸納過程。

4.2多媒體演示法:透過課件演示,使學生觀察獲得最直觀效果,明確所學內容,節省時間,增大課堂容量,激發學生興趣。

五、學法分析

5.1討論法的應用:透過討論、互相啓發、提示使真理越辯越明,可以加強教學互動效果、激活學生思維、啓發創造靈感,使資訊更加多元化。

5.2遊戲法:可以增加學習興趣,培養探究學習習慣。在玩中學,在玩中找規律。

5.3練習法:透過練習能夠表達自己想法,使自己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六、教學目標:

本課爲第一課時

6.1能夠感覺體會線條是繪畫的重要語言,線條的不同形態、質感及組合形式,會產生迥然不同的表現效果。

6.2能用語言表述經典藝術作品中藝術家是如何運用線條來表現事物特徵及情感的。

6.3提高對美術基本語言的感受能力,增強對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意識,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第一課時:側重對線的感受和表達,以中國書畫藝術爲主,以中國書畫爲媒價,重情感表現。

第二課時:側重線的造型表現,以西方藝術爲主,以速寫爲主要訓練手段,重造型表達。

七、教學準備

拓展課堂容量的繪畫書法圖片、視頻,音頻、課件。多媒體設備。不同的筆,墨,紙。

說課稿 篇7

一、課題及設計意圖

今天的課題是《得數是6的加法》,本課是在前面學習了5以內數的加減法和6的組成之後,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法運算,《得數是6的加法》中班說課稿。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爲了更進一步地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爲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我在設計《得數是6的加法》時,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透過豐富多彩的數學問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使幼兒學會利用6的組成計算得數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標:透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透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幼兒對數的運算的興趣以及大膽表現、積極交流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根據6的組成進行加法運算。

2、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知道一個加數與和,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四、教法

採用嘗試發現、綜合對比、總結歸納、網絡教室直觀演示等形式,指導幼兒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而開展課堂教學,幼教之友《《得數是6的加法》中班說課稿》。

五、學法

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以練爲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

按照心理學常識,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把學習當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課一開始進行復習時,就設計這樣的導語:小朋友,我們已經學了很多加減法了,今天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誰最能幹,(點出複習題)最先做出老師出的這些題,好嗎?在這種刺激下,人人都想當老師眼中的小能手,興趣一下子就能調動起來。這是引導幼兒複習5以內數的加減;這是複習6的組成。

在新課學習中,透過可愛的動物圖片羣和插入聲音的播放,激發幼兒學習新知的慾望,引導幼兒感知、探索得數是6的加法。這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物圖片,發現數量關係,學習5+1和1+5,初步引導透過組成計算得數;然後出示4+2和2+4兩個算式,讓幼兒擺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脫離小棒的幫助透過組成計算得數;最後直接出示算式3+3=讓幼兒利用組成計算得數。本課的難點是已知一個加數與和,求另一個加數,這一難點的突破是透過感知具體事物的數量,引導幼兒填空,找出另一個加數,再過渡到利用6的組成想出另一個加數。

本課透過圖片和實物的觀察和操作,來感知得數是6的加法;然後透過數的組成來理解得數是6的加法;最後透過提高練習,讓學有餘力的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嚐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最後,對於說課的內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處於摸索階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討,只是一個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文章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爲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過程】

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爲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爲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