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三篇

說課稿1.38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三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兩隻鳥蛋》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

教學這一課,根據新課標對一年級閱讀課的要求,針對一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能在田字格內正確美觀地書寫"聽、唱"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背的過程中,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在閱讀的過程中,使學生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爲使學生在這節課上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我把教學的重點確定爲兩點:

1)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難點確定爲"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四、教法、學法

這節課,爲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有:創設情境、以讀代講;學法:熟字換偏旁、熟字加偏旁等多種識字方法、朗讀法、合作交流。運用這些教法、學法,希望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誦讀兒歌,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把愛鳥護鳥的情感植根於學生心中。多媒體課件自制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準備設計以下幾個大的環節,並簡要做以分析。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由課件展示鳥兒歡快的在樹梢歡唱,推進到樹上鳥巢中的兩隻鳥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講的故事。

出示課題《兩隻鳥蛋》

這一環節,親切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齊讀課題,用一句話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兩隻鳥蛋》這首兒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如果把語文課比作一個氣球的話,我希望學生在整節語文課上的感覺是學習的勁頭越來越高漲,學習漸入佳境,猶如給氣球充氣一般。而不是開始鼓脹得很,卻漸漸撒氣,上到最後,就只等着下課鈴聲響起。)

(二)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我們一直在進行“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實驗,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求學生在學新課之前把課文讀通讀順,課堂上就不再給學生練讀的時間了,而是直接檢查,糾正學生的字音,然後集中精力進行識字。

接下來,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12個生字。在這裏要說明的是,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生字都以一個小鳥蛋做背景。整個識字的過程我準備分以下幾步進行:

1、讀卡片上的生字,如果有不認識的從文中畫出來,並練習讀一讀。

(這個環節是希望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於加深對生字的印象。)

2、同桌練習,合作學習。

(這個環節就是避免個別學生的個別字出錯,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檢查反饋。教師任意點生字卡片,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4、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交流識字方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歸類,多種方法識記生字,例如:

提手旁:捧擡投單人旁:彷彿

熟字換偏旁:拂——佛經——輕驚——涼

加一加:取連熟字去偏旁:響——向

5、組詞大賽。給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組詞,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那位同學說的詞語比較新穎,就把卡片作爲獎品送給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經過這樣反覆的訓練之後,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熟練,識字能力也在逐漸增強。

(三)感情誦讀,體味情感。

爲了使整節課不出現脫節的現象,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老師把12只鳥蛋送到了你們的手中,你們看,詩歌中的鳥蛋是什麼樣的呀?快點開啟課本,讀一讀,找一找。”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想透過創設情境,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喜歡閱讀,而且能讀得有滋有味。

1、(出示第一小節)自由練讀。

2、你把這小小的、涼涼的鳥蛋拿在手上,有什麼感覺?

3、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回到文中去,感情朗讀第一小節。

(“鳥蛋什麼樣的”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爲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去感受那小小的、涼涼、好玩的鳥蛋,使他們能自然地流露出對鳥蛋的喜愛之情。)

4、在學生讀好第一小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這樣過渡:“咦,好孩子,你怎麼把鳥蛋拿在手裏玩呀?你可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鳥媽媽

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她會怎麼樣啊?這個時候,學生可能會說“很着急”、“他在焦急的尋找孩子”,也有可能學生說“焦急不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找不到孩子時那份心理,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練讀第二小節。在此基礎上,創設這樣的一個情境:

師:好孩子,你不知道掏鳥蛋玩不對,媽媽不怪你。現在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

6、(出示第三小節)指導練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小心、捧、連忙、輕輕”這些詞語。爲使學生更有興趣,可採用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的形式,例如:師讀第二小節,生讀第三小節;女生讀讀第二小節,男生讀第三小節。

7、鳥蛋回到了媽媽的身旁,(出示第四小節)師範讀,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

8、生練讀。

9、多美的詩歌呀,帶給了我們這麼豐富的想象,現在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請你們再用心地讀一讀這首詩。

10、比賽讀、背。

(四)拓展積累

在語文課上,我希望學生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過程是不留痕跡、潤物無聲的,所以在學生美美地讀完了這首詩歌之後,我給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面有高高的、綠綠的大樹、藍藍的天空、紅紅的太陽、彎彎的小路、清清的河水等。讓學生練習說話,透過這樣的一個說話練習,達到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目的。爲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用課件出示:

鳥蛋涼涼的涼涼的鳥蛋

小路長長的長長的小路

楊樹高高的高高的楊樹

天空藍藍的藍藍的天空

河水清清的清清的河水

在學生感悟的過程中,爲拓展學生的思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按這樣的形式說說我們身邊的事物,如“頭髮黑黑的”“尺子長長的”“黑板寬寬的”……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從而達到開發語文課堂資源,積累詞語的目的。

(五)指導書寫

這個環節,我想重點指導學生寫好三個字——“聽、連、定”,“聽”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好“口字旁”所在的位置及大小;“連”重點指導學生帶有“走之旁”的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走之旁”的書寫;“定”這個字則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寶字蓋”與下半部分的搭配。

當然,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已經具備有一定的寫字能力,我們沒有必要都手把手的去教學,這個環節的教學,我把握了兩個原則:

1、扶放結合,舉一反三。讓學生先描紅,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寫好這些漢字的技巧。範寫與練寫相結合,例如:指導寫“聽”,練寫“唱”。

2、鼓勵原則,只要是學生髮揮自己的最高水平認真書寫,我在巡視的過程中都要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他們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板書設計:

9、兩隻鳥蛋

“我”取——送

鳥媽媽焦急不安——歡唱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透過對文中重點詞語的提煉,對課文內容做以簡單的概括,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

總之,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把握了以下原則:

1、不管是識字還是寫字,注重方法的引領;

2、遵循“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原則,把學生能自行解決的放在課下,使課堂教學重點突出,課堂訓練密度更大,更紮實。

3、讀書,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讀有所悟,讀有所感,樂於閱讀;

4、重視積累。

5、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拒絕空洞的說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開場白: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鞠躬)

我是報考小學數學教師的'11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軸對稱圖形》。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軸對稱圖形》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後學習中心對稱圖形、圖形的旋轉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掌握判斷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透過操作、觀察、歸納(滲透數形結合、方程,對比的數學思想), 培養學生初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感受數學思考與研究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培養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精神)

(由於四年級學生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思考問題仍以具體事物爲依據,所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正確判斷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學生有了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爲學生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

三、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遵循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將主要採用講授法、問答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實際操作法和點撥教學法進行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提煉問題(複習鋪墊)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伊始,我直接出示課件,觀察軸對稱圖形(剪紙工藝品、建築平面圖、交通圖標),引導學生說一說這些圖片有什麼共同特徵,直觀感受,引出課題。

(2)引導探究、構建新知(走進新課)

出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探討長方形的對稱性,學生透過對摺的方式,發現長方形也具有“對摺後的圖形完全重合”這一特徵,從而給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接着我提問,長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正方形呢?透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得出了“觀察對摺後,所得圖形是否完全重合來判斷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方法,這樣教學設計,使學生主動地構建知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3)反饋提高、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

在練習反饋中(我採用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訂正的方法進行)我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是軸對稱圖形的例子,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踊躍發言後,我從旁點評;再對學生進行分組,三人爲一組,合作製作一個軸對稱圖形,進行小組作品展評。在實際操作中鞏固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透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學生自由談,教師總結點評。

 五、板書設計: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並掌握知識,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軸對稱圖形

1、含義:對摺 完全重合 2、對稱軸:一條直線

3、舉例 4、作品展示: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層次清晰,突出了本節課的知識點,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結束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鞠躬)

請問可以擦黑板了嗎?(擦黑板、退場)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爭論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它將清代笑話集《笑林廣集》中的一則笑話自然地結合於師生對話的場景中,同時把“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巧妙地蘊含其中,發人深省,寓教於樂。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盛老師講的故事:兄弟倆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爭論怎麼吃大雁,還找路過的老人評理,最後大雁飛走了,兄弟倆再也射不着了。這一部分在敘事中寓理——兄弟倆因“爭論”而錯失射雁的時機。第二部分,主要寫盛老師啓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的感想。這部分借文中的學生之口說理,幫助學生感悟理解併產生共鳴,從而深入領會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反覆誦讀課文,能講講這個故事。

2、深入理解,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生詞卡片(特別指出:不要佈置預習)

【說教法學法】

1、從讀到講要達成“講講這個故事”的目標,必須讓學生將課文語言材料“內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因而。應符合學生從讀到講,由“外”而“內”再發乎“外”的語文學習規律。那麼,引領學生實實在在地讀通,“批文入情”地讀好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

2、從讀到悟有感情地朗讀,就要讓學生的情感活動伴隨讀書的全過程。在讀這篇蘊含着深刻道理的文章時,更要促學生之情去感悟,引學生之理而共鳴。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情感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閱讀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實踐從讀到悟的經歷,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對文字的超越。

【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揭題

1、老師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好嗎?師講《爭論的故事》(課文2—3自然段)。

2、故事講到這兒,老師想請你們來講下去。這個故事的結局會是怎樣的呀?

3、那麼,這個故事的原著中結局是怎樣的呢?你們想知道嗎?到課文《25。爭論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揭題。

(聽故事?好啊!)

上課伊始,教師即投“生”所好,用故事一下吸引學生的注意。接着,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激起學生放飛想象,任思維天馬行空。(故事的原著有結局?就在課文中?快讓我讀吧!)留下懸疑,讓學生自己到文中找答案,這種激發學生讀書興趣的手段雖已沒有新意,但使用起來可真的有效哦!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合作學習,讀通課文

1。找身邊的小夥伴,一起讀課文,互相正音。

2。畫出自己覺得讀起來有困難的詞句,互相幫一幫、考一考。

3。檢查反饋:(1)哪些小朋友願意合作讀課文,開開小火車呢?其他小朋友注意聽,這列小火車開得怎麼樣。(2)學生評議,教師相機板書學生朗讀中讀錯的詞,指出讀破的句,引導學生復讀。

(二)理清脈絡:(1)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盛老師講的故事?其餘的自然段寫了什麼呢?(2)交流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要讀懂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通是第一步。爲了達到激趣效果,課前沒佈置預習,因此,初讀這一關一定要紮實,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但又要注意採用學生喜歡的新穎的形式,避免枯燥、機械重複。讓學生樂於閱讀,使先前激起的閱讀興趣得到保持。

三、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一)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既然是爭論,就應該讓故事中的兄弟倆爭論起來。同桌分角色朗讀,讀出爭論的語氣與樣子。指名同桌讀。評一評,再分角色讀讀。讀評結合,師生互動。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幾處地方,體會人物爭論時的心情,從而更好地把握朗讀時的語氣、表情等:(1)看插圖,啓發想象當時的情景;(2)理解“不以爲然”的意思;(3)突出幾個反問句。(“再好吃的東西,一煮還有什麼味道呢?”“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麼好味道?”“鴨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嗎?—— 爲什麼大雁就不行呢?”)

2、兩個人合作能讀出爭論時的不同語氣,那麼,誰有更大的本領,一個人也能把人物爭論時的不同語氣讀出來?試一試。

3、兄弟倆的爭論分出了勝負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相機引導學生理解“爭論不休”的含義。選擇“休”的意思。(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勸阻)

4、引讀第4、5自然段。指點學生理解“兩全其美”的意思。

5、你能用上這些詞,講講這個故事嗎?(充飢不以爲然大聲爭辯很不服氣爭論不休兩全其美無影無蹤)

葉聖陶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當時心靈相通。”在精讀這一段時,從分角色朗讀,到一個人讀出不同任務的不同語氣,再到講講這故事,引導學生不斷的深入體驗,揣摩人物心理,從而忘我地投入,真情地表達,爲理解第二部分課文打下了基礎。

若講故事安排在第二課時,可以讓學生聽寫括號種的詞語。

(二)學習課文6—11自然段1。聽了這樣一個“爭論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2、課文中的同學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你欣賞哪一種想法呢?

3、難怪盛老師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讚許的目光呢!你知道“讚許”是什麼意思嗎?盛老師讚賞的是什麼?從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麼?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既是加深理解,又增強了感受,促使學生領悟到其中的道理。“從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麼?”使學生感受到要像文中的同學一樣,自己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實現“超越文字”。四、總結

1。總結,這堂課你有什麼收穫?

2、現在,你能說說“爭論”是什麼意思嗎?(兄弟倆、同學們都是在爭論嗎?從比較中領悟“爭論”的意思:必須是各執己見,見解不一致才構成爭論。)

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是本冊的教學目標之一,適時地利用訓練點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作業:

(1)在《名言警句錄》上添寫幾個警句,可以用文中的,也可以自己總結概括。

(2)蒐集幾個蘊含着道理、讓人得到啓發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在於讓學生“內化”課文,還在於引導學生拓展視野,進行語言積累,引導學生善讀樂寫,以利於語文素養日有寸進,不斷提高。